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苦难,就像陷入地狱,对每个人来说,好像都是不堪回首的。有人说,经历苦难时,人会感到身心俱疲;苦难过去时,会留下一身伤痕,成为心中不忍碰触的伤痛。
可是,我想问: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完全是消极的吗?
我想,不尽然。没有苦难的人生,少了起伏,就像一张白纸,回忆起来乏味,也像一潭断流之水,是沉寂的。况且人生浩瀚如海洋,难免会潮起潮落或撞礁搁浅或困入迷洞。就如没有那段十三亲之尽的惨痛,川端一生以立足文坛的“孤儿根柱”就无从说起;没有那段羁旅漂泊的贬谪生活,苏子何以洗出他金刚钻般闪亮明澈的心;没有那段亡国灭种的危机,何来鲁迅笔下刺破黎明凌厉的一把剑?又何来《野草》中挥洒血泪文字,留下的血茫茫的天地?
正是有着地狱般疾苦惨怛的苦难,行文者才有反躬自身的勇气,追崇黑暗中那片光明的智慧与永葆希冀的恒心,进而获得心灵之体悟与思想之深度。否则便若“享乐麻木者沉于泥淖之中不自知,自觉为乐。”
且看张爱玲藏身于繁荣中冷清一隅,隔断与人世的牵连与羁绊。以千里距离与心之铜墙铁壁,享受着天堂般的自由与清净,却也使自己隔离了苦难,更错过了战胜苦难之后而可能迎来的新的人生。
人与苦难的玄妙就在这里,有时苦难阻隔人的境界,又或者是人跨跃苦难的天梯而到达人生的新境界。当然,跨跃苦难,走出地狱,须得有不负自我的自信。纵然现实幽暗,纵然飘零,也须豁达,才能到达如苏子所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境界。
有人会说:无苦难的人亦是有的。是了,未经历苦难的人可谓天下幸运儿,且不说有几人这般幸运。再细想,这样真的就好?我以为,这是错误的。不经历磨难之人,要么沦为平庸,要么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无法弥补的遗憾。苏辙为人谨慎,仕途还算平坦,最后更是官至丞相。于丞相之流,可谓平庸;于文学成就,亦比其兄稍逊一筹。一个人经历过苦难,并深及灵魂,最终虽留下刻骨铭心的痛,但也有了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丰富了自身灵魂。
反观当下,国家的苦难:南京大屠杀。这本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苦痛,可却在“双十二”的魔力下“被迫”选择遗忘,要不是朋友圈的转发,记住的人寥寥无几。苦难不应被遗忘,苦难的记忆不应被封存,唯有记住苦难,于得意忘形中反躬,如此才能使强者更强,智者更智;才能使民族独立,才能使国家富强;才能到达生命之彼岸,冲破地狱囚笼,使地狱化为天堂。
溺于苦难中吧!对苦难,甘之如饴!
指导教师:史涛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构成。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完全是消极的吗”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说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先论述经历苦難对人生的正面影响,然后论述“无苦难”人生的一些遗憾以及经历苦难,战胜苦难的意义,最后呼吁人们对苦难“甘之如饴”。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佳作。(特约教师: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明湖中学 张芯)
可是,我想问: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完全是消极的吗?
我想,不尽然。没有苦难的人生,少了起伏,就像一张白纸,回忆起来乏味,也像一潭断流之水,是沉寂的。况且人生浩瀚如海洋,难免会潮起潮落或撞礁搁浅或困入迷洞。就如没有那段十三亲之尽的惨痛,川端一生以立足文坛的“孤儿根柱”就无从说起;没有那段羁旅漂泊的贬谪生活,苏子何以洗出他金刚钻般闪亮明澈的心;没有那段亡国灭种的危机,何来鲁迅笔下刺破黎明凌厉的一把剑?又何来《野草》中挥洒血泪文字,留下的血茫茫的天地?
正是有着地狱般疾苦惨怛的苦难,行文者才有反躬自身的勇气,追崇黑暗中那片光明的智慧与永葆希冀的恒心,进而获得心灵之体悟与思想之深度。否则便若“享乐麻木者沉于泥淖之中不自知,自觉为乐。”
且看张爱玲藏身于繁荣中冷清一隅,隔断与人世的牵连与羁绊。以千里距离与心之铜墙铁壁,享受着天堂般的自由与清净,却也使自己隔离了苦难,更错过了战胜苦难之后而可能迎来的新的人生。
人与苦难的玄妙就在这里,有时苦难阻隔人的境界,又或者是人跨跃苦难的天梯而到达人生的新境界。当然,跨跃苦难,走出地狱,须得有不负自我的自信。纵然现实幽暗,纵然飘零,也须豁达,才能到达如苏子所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境界。
有人会说:无苦难的人亦是有的。是了,未经历苦难的人可谓天下幸运儿,且不说有几人这般幸运。再细想,这样真的就好?我以为,这是错误的。不经历磨难之人,要么沦为平庸,要么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无法弥补的遗憾。苏辙为人谨慎,仕途还算平坦,最后更是官至丞相。于丞相之流,可谓平庸;于文学成就,亦比其兄稍逊一筹。一个人经历过苦难,并深及灵魂,最终虽留下刻骨铭心的痛,但也有了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丰富了自身灵魂。
反观当下,国家的苦难:南京大屠杀。这本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苦痛,可却在“双十二”的魔力下“被迫”选择遗忘,要不是朋友圈的转发,记住的人寥寥无几。苦难不应被遗忘,苦难的记忆不应被封存,唯有记住苦难,于得意忘形中反躬,如此才能使强者更强,智者更智;才能使民族独立,才能使国家富强;才能到达生命之彼岸,冲破地狱囚笼,使地狱化为天堂。
溺于苦难中吧!对苦难,甘之如饴!
指导教师:史涛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构成。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完全是消极的吗”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说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先论述经历苦難对人生的正面影响,然后论述“无苦难”人生的一些遗憾以及经历苦难,战胜苦难的意义,最后呼吁人们对苦难“甘之如饴”。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佳作。(特约教师: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明湖中学 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