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西瓜夏秋立架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西瓜立架栽培是使西瓜蔓沿直立支架生长的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坐瓜率,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提高西瓜的产量和效益,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农业局近几年一直研究西瓜立架栽培丰产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夏西瓜于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秋西瓜在7月上中旬播种,8月至9月收获。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植株长势弱,抗逆能力差,病虫危害严重,生产难度较大,必须采取相应配套技术措施,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现将夏秋立架栽培小型西瓜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试验地夏秋的气候特点
  山东省莱芜市位于鲁中腹地,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7月是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为680mm,夏季降水丰沛,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尤其以7月最为集中,秋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这种夏秋多雨,土壤湿度过大的特点容易发生涝灾及西瓜的病虫危害。
  
  2、品种选择
  所选品种必须能耐高温多雨,且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坐果稳定,在昼夜温差较小的环境下能有较高的糖度。经过3年的试验筛选,夏秋种植表现较好的有以下品种。
  2.1 黑美人:黑皮有隐条纹,果实长椭圓形,瓜重2kg左右,糖度可达13度,皮薄而韧,耐贮运。
  2.2 小玲:淡绿皮覆有浅网纹,抗病,生育强健,果实高球型,瓜重1.5kg,糖度12~13度。
  2.3 丽铃:淡绿皮有细条纹,椭圆形,果重1.5~2kg,糖度11~12度。
  2.4 小兰:黄瓤,花皮圆型,果重1~1.5kg,糖度11~12度。
  2.5 戴安娜:耐热,黄皮红肉,椭圓型,瓜重1.5~2kg,糖度12度。
  2.6 黄小玉:绿皮黄瓤,椭圓形,瓜重1.5~2.5kg,糖度12~13度。秋季栽培全生育期60天。
  2.7 黄美人:果皮绿底上有深绿色窄条纹,黄瓤,短椭圓形,瓜重3kg,糖度13。全生育期70天。
  
  3、栽培方式
  采用黑膜覆盖地面,立架栽培。立架可用棚架、三脚架或小木桩,以双层篱架较好,有利于蔓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每667m2种植1000-1100株,植株长到5叶时摘心,选留2-3条健壮子蔓,然后引蔓上架,并注意调整植株,做到一蔓一瓜。
  
  4、整地作畦
  整地前施足基肥,地膜覆盖栽培时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瓜田要深耕细耙,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kg以上、饼肥75-100kg,尿素15-20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20kg,土肥混匀后进行整畦,畦面宽1-1,2m,沟宽0.5m,沟深0.3m。整地做畦后盖黑色双面膜,整畦应在定植前7天完成。
  
  5、田间管理
  5.1 育苗移栽 露地栽培夏西瓜适宜播种期为5-6月,秋西瓜在7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如果秋西瓜播种太迟,生长时积沮不够,易造成减产。5-7月正值高温季节,日照强烈,宜用遮阳网遮盖,种子催芽后直接播种于营养钵中,每钵播一粒种子,以利培养壮苗,幼苗4肿1心,苗龄15-20天时即可定植。夏西瓜定植期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秋西瓜选7月底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定植。每畦栽2行,株距保持70-80cm。
  5.2 摘心搭架、整枝绑蔓 当西瓜长有5叶1心时摘心,培育2-3条健壮子蔓。取高1.5m长的竹竿,采用双层篱架式,在定植穴旁插一立杆,每隔40cm插一根。一排立杆绑上两排横杆,将两子蔓分别引上立架,为防止架倒伏,应斜插几根支撑杆加以固定。西瓜分枝性强,除保留2-3条子蔓外,其余的子、孙枝蔓应及时抹掉,以保证留蔓的营养供应,子蔓上架后,每隔3-4个节绑蔓一次。
  5.3 选瓜留瓜 西瓜的第一雌花一般在第10节位以下,如留第一雌花坐瓜,瓜个不大,不利于高产,应摘除。生产中以选留第二雌花坐瓜为宜。小型西瓜最好保留一蔓一瓜,这样瓜较均匀,一蔓多瓜则商品性差,经济效益低。支架西瓜当瓜重达0.5kg时进行吊瓜,用尼龙绳吊住瓜柄或用网网住瓜体,吊在立架横杆上。西瓜坐住后,在坐瓜部位以上留9-11片叶摘去顶芽。
  5.4 人工授粉 夏秋西瓜开花坐瓜期正值高温多雨,授粉受精极为困难,为提高坐瓜率,须在上午6:00-9: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为防雨淋,应分别将雌花、雄花套袋,或预先摘下将要开花的雄花,让其室内开放,进行田间授粉,若授粉后3小时内遇雨应补授一次。
  
  5.5 肥水管理 夏秋季节易遇干旱,应注意浇水。干旱时间过久不宜突然大水猛供,以免出现裂瓜,均匀浇水使瓜果膨大一致,有利于提高商品率。西瓜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量有明显差异。一般西瓜生长阶段的需肥高峰期在结瓜期,临界期在苗前期,结瓜期增施磷钾肥能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果实品质。
  5.5.1 西瓜需肥特点 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真叶显露。此期养分吸收量少,仅仅约占总吸收量的0.01%,要防止徒长。幼苗期:从真叶显露至5-6片叶时,此期养分吸收量为总吸收量的0.54%。抽蔓期:从开始抽蔓至留果节位的雌花开放。此期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量较大,养分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14.6%。结瓜期:从雌花开放至果实生理成熟,此期生长量最大,吸收养分最旺盛,吸收的氮磷钾占总吸收量的84,85%,而且对钾的吸收量增加,对氮的吸收量相对较少。
  5.5.2 追肥 西瓜苗具5-6片真叶团棵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可在瓜苗两侧穴施,每667m2追施饼肥150-200kg,伸蔓期追施尿素7kg,结合追肥进行浇水,促进养分分解,供抽蔓生长,幼瓜坐齐后、长到拳头大小时开始第二次灌水追肥,每667m2迫施尿素7-10kg、钾肥10-15kg,这一次肥水对西瓜膨大和产量影响极大,要把握时机,肥水齐攻。此外在西瓜生育后期还可进行根外追肥,用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喷洒叶片,隔7-10天喷一次,一般喷2-3次,对西瓜后期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5.3 正确使用西瓜配方BB肥BB肥是一种按照西瓜对养分需求的配比,通过机械掺混制成的一种配方专用肥。其优点是用量少,施用方便,省工省时,效果显著。据在莱芜市区的多点示范,施用专用配方BB肥的西瓜一般增产20%-25%,含糖量提高1.5-2度,且品质佳,口感好。施用时宜选择总养分含量>30%的专用西瓜配方BB肥,按地力条件和西瓜产量4000kg计算,每667m2-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kg的基础上,施用西瓜BB肥100kg,基肥应占总施肥量 的60%以上,追肥在团棵期和膨大期分两次施用,关键是西瓜膨大期要适时适量追施,以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
  
  6、病虫防治
  夏秋栽培西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枯萎病、蔓枯病等,从苗期到开花坐果前为病毒病主要防治时期,一般选用病毒灵或病毒A喷施,每7天喷药防治1次。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可用乐果、敌百虫等防治。由于枯萎病和蔓枯病症状相似,都能使茎蔓枯萎,常难以区别,以下主要介绍枯萎病和蔓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6.1 病原菌 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焉病。病原菌为西瓜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西瓜蔓枯病又叫褐斑病、斑点病。病原菌为甜瓜球腔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
  6.2 发病症状
  6.2.1 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变黄,逐渐向上发展,病株中午萎焉下垂,早晚恢复正常,似缺水状,反复几次后不能恢复。发病中后期,病株的茎基部开始变软,并可见水渍状,基部变成褐色,茎皮不久纵裂或半边纵裂,常有树脂状胶汁渗出,干后呈红黑色。在潮湿时病部可见粉红色霉状物,并且茎中维管束变成褐色。
  6.2.2 蔓枯病:发病初期,叶部受害,叶片可见圆形褐色病斑,中心颜色较淡,边缘为深褐色,病斑边缘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病斑上长出许多小黑点。瓜蔓被害处多发生于基部分枝处或节部,病斑成油渍状,灰褐色,上分泌出琥珀色黏胶质物,干燥后为红褐色,病部干缩纵裂,表面出现许多小黑点,严重时能使茎蔓枯萎。蔓枯病与枯萎病主要区别是:病部有小黑点,维管束不变色,且茎蔓局部枯死。
  6.3 发病规律
  6.3.1 枯萎病: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8-34℃均可发病,24-32℃是侵染最适温度,而苗期在16-18℃时发病最多。枯萎病以雨后遇旱或时雨时晴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另外,微酸性土壤及偏施氮肥、大水漫灌、连作地,有利于发病。
  6.3.2 蔓枯病:病菌在6-35℃范围内都可侵染为害,发病最适温度为20-30℃。高温多湿及通风不良条件下易发病。另外,缺肥、长势弱有利于发病。
  6.4 无公害防治
  6.4.1 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施用腐熟基肥,及时追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大棚栽培及时通风降湿。
  6.4.2 种子消毒:两种病害均可用种子量0.3%-0.4%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
  6.4.3 化学防治 枯萎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1200-15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灌根防治,每7天1次,连续灌施2-3次。
  蔓枯病: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每7天1次,喷施2-3次即可。
  
  7、适时采收
  小型西瓜授粉后25-28天左右成熟,成熟时必须及时釆收出售。
其他文献
氯吡格雷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易出现氯吡格雷抵抗,不能达到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为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文中对氯吡格雷的相关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解
目的目前载脂蛋白J(Apo J)对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携带载脂蛋白J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
目的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早期诊断困难,有一定的误诊率。文中旨在分析和总结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