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刺激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近几年炒得很热的门票价格过高问题。目前我国部分景区门票价格过高,几乎占景区收入的一半,使得门票成为景区营利的主要手段,这严重违背了景区门票设置的本义。本文将针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法律规制;消费水平
一、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现状
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景区正常的事业性支出与建设性支出,另一方面对景区进行管理,通过控制游客数量来控制景区的承载量,从而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景区的门票价格也有相应的涨幅。但是,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研究显示,自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疯狂上涨,比如云南石林将门票提高到175,比之前增长35元,平遥古城提高到125元,比之前增长25%等等。旅游景区门票不合理的飙升引起了游客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些门票过高使得游客望而却步。为此,我国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制。目前,我国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前提下票价可以有相应的提高。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整旅游景区门票的价格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因此部分物价上涨是必然的。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速度过快,大部分景区门票已经高过“百元”。尤其是在节假日时期,各大景区“涨”声一片,门票价格增幅将近35%,严重违背了我国有关旅游景点票价的相关规定。下文将详细的分析我国景区门票大幅上涨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也引入了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自发性的特点,使得部分景区逐步变成“营利性产品”,而景区门票也逐渐变为营利手段。比如,目前有很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从而增加景区的收入。但是门票价格过高就会影响游客的数量,因此有些景区又建有另收费景区参观点。比如故宫,门票60元,但是钟表馆、珍宝馆等还要另收费10元;有些名山不仅提高门票价格,还通过提高索道费、剥离交通费等手段变相增加游客旅游成本。因此很多游客认为景区建设就像高速公路,门票只是第一道收费站点而已。这就完全降低了景区的公益性,甚至引起各旅游景点的竞相涨价,严重违背了旅游事业发展的初衷,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二)景区管理资金不足
旅游景区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对旅游景点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旅游景区的建设性开支和保护维修管理费用是非常高的,由于政府补贴较低、投资回报不足,使得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只能通过提高门票来获得一定的资金。而且,景区的收入来源比简单一,因此,提高门票价格也成了获取利益的主要渠道。比如西安的旅游景点的门票几乎都超过“百元”,而北京旅游景点的门票相对较低,因此很多游客认为北京的旅游景点的门票是最低的。这很显然和国家的政策补贴有关,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景点的保护管理费用补贴力度很大,自然不需要再通过提高门票价格获取利益。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景区收费管理混乱
由于旅游景区的产权不够明晰,使得很多景区收费管理不合理,尤其是存在少数民族的一些自然景区。比如香格里拉景区,历来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不仅是因为景色秀丽,更是因为人文环境美得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近日通过记者的报道却发现由于景区环境的项目多样,因此管理不够明确,尤其是关于民俗家访的活动出现了二次收费的现状。当游客进行投诉的时候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又相互推诿,严重侵害了游客的利益。而且,由于某些地区的景区环境具有独一无二性,因此会存在价格垄断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的收费秩序。
(四)景区涨价制度欠缺
我国很多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都是由当地相关旅游部门制定的,一方面参考我国旅游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根据景区的知名度、产品类型、资金投入、项目质量、资源影响力等因素来制定。但是,对于顾客数量、市民收水平、市场竞争等外来因素考虑较少。这就造成了中国很多老百姓难以承受巨大的旅游支出。而且在旅游景区价格制定因素方面比较单一,利益性较强,不公开。比如西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时进行的意见征求、听证会等活动在我国是不存在的,这也使得旅游景点的政府职能和角色进一步加强,不利于提高景区的综合效益。
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的法律规制策略
(一)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职能。首先,将旅游景区的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分开,改变产权不明、多重目标、管理混乱的现象。其次,将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的政策方面加以贯彻落实,并且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使各部门协同负责景区的正常运营。与此同时,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景区制定不同的补贴制度,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景区进行高额补贴,实行低门票或者免票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对于具有开发性质的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吸引开发商投入资本来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经济效益,比如欢乐谷、迪斯尼乐园、世纪欢乐园等等。但对于这类市场新景区,政府还要进行市场定价,防止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垄断。此外,通过社会舆论监督的方式监督各景区门票的价位,对擅自提高门票的旅游景点进行严厉的惩罚。
(二)丰富景区产品类型
我国旅游景点应该进一步丰富景区的产品类型,提高景区旅游资源质量。首先,深入开发旅游观光资源,向组合型产品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其次,开发具有市场发掘潜力的旅游产品,比如探险、摄影、保健、等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景区日常的建设与管理支出。而且,开发旅游资源多样性还有利于带动旅游产业链,比如购物、餐饮、交通、酒店等等,进一步拓宽景区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样有利于景区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改变传统依靠门票获取资金的方式。
(三)进行门票体制改革
我国应该对现有的旅游景点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票价管理体制改革来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首先,对全国旅游景区门票进行统计,并根据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质量进行量化统计,从而根据景区的价值进行科学的定价。其次,对于景区价格调整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市民听证制度,进一步公开,听取游客的意见,尽量协调各方的利益,从而实现旅游景区价值最大化。比如采用打分评估定价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媒体等其他方式向广大游客搜集意见。此外,规定门票的调整时段,比如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提高门票来控制客流量,但是必须制定调整幅度,比如西安兵马俑旺季门票150元,淡季120-140元。总之,我国旅游景点的门票应该科学合理的制定,在协调群众利益与景区利益的同时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參考文献
[1]赵玉宝.我国旅游景区票价“滥涨”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法律规制;消费水平
一、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现状
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景区正常的事业性支出与建设性支出,另一方面对景区进行管理,通过控制游客数量来控制景区的承载量,从而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景区的门票价格也有相应的涨幅。但是,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研究显示,自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疯狂上涨,比如云南石林将门票提高到175,比之前增长35元,平遥古城提高到125元,比之前增长25%等等。旅游景区门票不合理的飙升引起了游客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些门票过高使得游客望而却步。为此,我国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制。目前,我国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前提下票价可以有相应的提高。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整旅游景区门票的价格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因此部分物价上涨是必然的。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速度过快,大部分景区门票已经高过“百元”。尤其是在节假日时期,各大景区“涨”声一片,门票价格增幅将近35%,严重违背了我国有关旅游景点票价的相关规定。下文将详细的分析我国景区门票大幅上涨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也引入了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自发性的特点,使得部分景区逐步变成“营利性产品”,而景区门票也逐渐变为营利手段。比如,目前有很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从而增加景区的收入。但是门票价格过高就会影响游客的数量,因此有些景区又建有另收费景区参观点。比如故宫,门票60元,但是钟表馆、珍宝馆等还要另收费10元;有些名山不仅提高门票价格,还通过提高索道费、剥离交通费等手段变相增加游客旅游成本。因此很多游客认为景区建设就像高速公路,门票只是第一道收费站点而已。这就完全降低了景区的公益性,甚至引起各旅游景点的竞相涨价,严重违背了旅游事业发展的初衷,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二)景区管理资金不足
旅游景区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对旅游景点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旅游景区的建设性开支和保护维修管理费用是非常高的,由于政府补贴较低、投资回报不足,使得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只能通过提高门票来获得一定的资金。而且,景区的收入来源比简单一,因此,提高门票价格也成了获取利益的主要渠道。比如西安的旅游景点的门票几乎都超过“百元”,而北京旅游景点的门票相对较低,因此很多游客认为北京的旅游景点的门票是最低的。这很显然和国家的政策补贴有关,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景点的保护管理费用补贴力度很大,自然不需要再通过提高门票价格获取利益。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景区收费管理混乱
由于旅游景区的产权不够明晰,使得很多景区收费管理不合理,尤其是存在少数民族的一些自然景区。比如香格里拉景区,历来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不仅是因为景色秀丽,更是因为人文环境美得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近日通过记者的报道却发现由于景区环境的项目多样,因此管理不够明确,尤其是关于民俗家访的活动出现了二次收费的现状。当游客进行投诉的时候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又相互推诿,严重侵害了游客的利益。而且,由于某些地区的景区环境具有独一无二性,因此会存在价格垄断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的收费秩序。
(四)景区涨价制度欠缺
我国很多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都是由当地相关旅游部门制定的,一方面参考我国旅游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根据景区的知名度、产品类型、资金投入、项目质量、资源影响力等因素来制定。但是,对于顾客数量、市民收水平、市场竞争等外来因素考虑较少。这就造成了中国很多老百姓难以承受巨大的旅游支出。而且在旅游景区价格制定因素方面比较单一,利益性较强,不公开。比如西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时进行的意见征求、听证会等活动在我国是不存在的,这也使得旅游景点的政府职能和角色进一步加强,不利于提高景区的综合效益。
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行为的法律规制策略
(一)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职能。首先,将旅游景区的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分开,改变产权不明、多重目标、管理混乱的现象。其次,将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的政策方面加以贯彻落实,并且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使各部门协同负责景区的正常运营。与此同时,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景区制定不同的补贴制度,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景区进行高额补贴,实行低门票或者免票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对于具有开发性质的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吸引开发商投入资本来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经济效益,比如欢乐谷、迪斯尼乐园、世纪欢乐园等等。但对于这类市场新景区,政府还要进行市场定价,防止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垄断。此外,通过社会舆论监督的方式监督各景区门票的价位,对擅自提高门票的旅游景点进行严厉的惩罚。
(二)丰富景区产品类型
我国旅游景点应该进一步丰富景区的产品类型,提高景区旅游资源质量。首先,深入开发旅游观光资源,向组合型产品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其次,开发具有市场发掘潜力的旅游产品,比如探险、摄影、保健、等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景区日常的建设与管理支出。而且,开发旅游资源多样性还有利于带动旅游产业链,比如购物、餐饮、交通、酒店等等,进一步拓宽景区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样有利于景区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改变传统依靠门票获取资金的方式。
(三)进行门票体制改革
我国应该对现有的旅游景点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票价管理体制改革来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首先,对全国旅游景区门票进行统计,并根据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质量进行量化统计,从而根据景区的价值进行科学的定价。其次,对于景区价格调整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市民听证制度,进一步公开,听取游客的意见,尽量协调各方的利益,从而实现旅游景区价值最大化。比如采用打分评估定价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媒体等其他方式向广大游客搜集意见。此外,规定门票的调整时段,比如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提高门票来控制客流量,但是必须制定调整幅度,比如西安兵马俑旺季门票150元,淡季120-140元。总之,我国旅游景点的门票应该科学合理的制定,在协调群众利益与景区利益的同时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參考文献
[1]赵玉宝.我国旅游景区票价“滥涨”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