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情感的表现与交流。要教好音乐课必须讲究教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48
音乐属于人文学科,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目的是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鉴于此,我的教学策略是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思想文化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这个理念下,以音乐欣赏入手,激发音乐兴趣,在模仿唱歌或乐器使用上发现不懂的地方,从而引起乐理学习的兴趣。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引起创作的兴趣,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体现以审美为核心,调动起情感世界,达到音乐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态度 价值观就会得到正面的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要涉及到生活经验的因素和审美能力的因素。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是以高尚的审美观念,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比如播放一首歌曲,让同学们听后抽回答问题,这一步实质上是检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在问答中发现哪方面欠缺,就指出弥补的方面。这就促进了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比如有学生对美的标准拿不准。原因就是其他审美能力不足。如文学水平不够,美术审美能力差。这样同学们就找到原因了。懂得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美术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科目中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的智慧,一个人如果爱好文学,爱好美术等科目,那么他对音乐的理解就容易得多。比如教唱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时期的军歌“神圣的战争”。这是一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保卫祖国的决心的歌。这首歌诞生在德国法西斯占据了半个苏联领土的血与火的背景中。当时的热血青年,听了这首歌,就唱着它走上了抗击法西斯的前线,有的再也没有回来。为了使同学们能唱出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陶冶,就要复习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复习一下苏联卫国战争的历史,就不能不联系到当时的抗日战争背景。苏联的爱国青年唱着这首歌去战斗,就如同中国的血性青年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国歌)奔赴抗日前线一样,有了这种对歌曲背景的回顾和讲解,其情操陶冶也就进行了一半了。当他们唱起这首歌时,仿佛自己就是反法西斯的队伍中的一员。唱着它,必定会热血沸腾,从而提升了爱国主义觉悟。又如教唱毛泽东的诗《长征》歌或肖华的《长征组歌》,要结合当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所播放的电视专题片(记录片、故事片等),虽然同学们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对课外时政宣传信息时间有限,但可以结合政治课进行回顾,我相信同学们对电视剧《长征》都忽多忽少的看过,尤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的战斗场面,留有深刻的印象。对爬雪山过草地的场面不会忘记。这样,唱起这两首歌,对歌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就有深刻理解就会唱出情感,受到革命传统精神的熏陶。又如教唱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首先就可播放电影片段。无设施条件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背景铺垫。这样同学们就了解到了这是根据朝鲜战场的真实故事编写的。呼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是以一级英雄柴云振的原形创作的。那种为了朝鲜人民,为了祖国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必定会激发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唱着这首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它”,对这句话就会领会得特别深刻,以上是教唱阶段,同学们在唱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呢?一定有唱得好的,唱得差的,唱得差的,也激发了兴趣,他们就必然会找唱得差的原因。是自己没有音乐天资还是以往对音乐的价值认识不足,就算自己不是唱歌的料,但若是音乐的爱好者,起码也会唱得好些吧。于是就激发了学习乐理的兴趣了。学生兴趣已激发起来,教师就要趁机打铁,教授乐理了。同学们由于是带着问题学习,必定学得特别认真。如对歌词的理解: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在音乐课中同时又提高了文化素质,一举多得,在教群体活动形式时,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既训练了音乐技能,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了。当学生对乐理和唱读实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他们的创作虽不能达到某种水准,但目的是培养创造精神,如有学生把某首歌的歌词进行改写,改写成当代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原版的曲调进行歌唱,情趣由然而出,但创造精神可佳。素质教育除变教师中心为“以教师为主导”,还要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打破课堂中心就要走出去开辟第二课堂。一些民俗音乐收集者走遍大江南北,走到长城外,古道旁,黄河畔,长江边去收集那些散落于民间的号子和小调。这些是民间音乐的珍宝。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收集就会消失。收集这些音乐文化遗产是对祖国音乐的贡献。同学们虽然还是学生,但无需远走,立足当地做做这项工作,不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有意义的事。由此,老师可以布置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做做这项工作。例如有几个同学在做这项工作时,他们在岷江边上的山沟里找到一位曾经的船工。在每年五月端阳的龙船会上,他在彩色龙船头领头唱着号子,打着节拍,使水手们划姿一致,用力齐心。现在这一带每年已不举行龙船会了,但那吆喝的号子他仍记得。他虽然九十岁了,但还能为来訪的同学们吆喝几声。同学们用手机把这个过程录制了下来,带回学校,给音乐活动带来了新鲜气息。大家说这个音乐遗产如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是十分珍贵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收集活动,扩展了音乐领域,提高了对音乐的情趣。
总之,音乐教学是讲究策略的,以上是点滴体会,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这类间乐创作,评价鼓励时,不在于水平高低应重在于兴趣与积极性上。这样,他们就会更有兴趣学习乐理,更有兴趣进行实践,创新精神由此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出版社(2008)。2414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48
音乐属于人文学科,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目的是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鉴于此,我的教学策略是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思想文化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这个理念下,以音乐欣赏入手,激发音乐兴趣,在模仿唱歌或乐器使用上发现不懂的地方,从而引起乐理学习的兴趣。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引起创作的兴趣,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体现以审美为核心,调动起情感世界,达到音乐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态度 价值观就会得到正面的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要涉及到生活经验的因素和审美能力的因素。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是以高尚的审美观念,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比如播放一首歌曲,让同学们听后抽回答问题,这一步实质上是检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在问答中发现哪方面欠缺,就指出弥补的方面。这就促进了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比如有学生对美的标准拿不准。原因就是其他审美能力不足。如文学水平不够,美术审美能力差。这样同学们就找到原因了。懂得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美术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科目中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的智慧,一个人如果爱好文学,爱好美术等科目,那么他对音乐的理解就容易得多。比如教唱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时期的军歌“神圣的战争”。这是一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保卫祖国的决心的歌。这首歌诞生在德国法西斯占据了半个苏联领土的血与火的背景中。当时的热血青年,听了这首歌,就唱着它走上了抗击法西斯的前线,有的再也没有回来。为了使同学们能唱出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陶冶,就要复习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复习一下苏联卫国战争的历史,就不能不联系到当时的抗日战争背景。苏联的爱国青年唱着这首歌去战斗,就如同中国的血性青年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国歌)奔赴抗日前线一样,有了这种对歌曲背景的回顾和讲解,其情操陶冶也就进行了一半了。当他们唱起这首歌时,仿佛自己就是反法西斯的队伍中的一员。唱着它,必定会热血沸腾,从而提升了爱国主义觉悟。又如教唱毛泽东的诗《长征》歌或肖华的《长征组歌》,要结合当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所播放的电视专题片(记录片、故事片等),虽然同学们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对课外时政宣传信息时间有限,但可以结合政治课进行回顾,我相信同学们对电视剧《长征》都忽多忽少的看过,尤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的战斗场面,留有深刻的印象。对爬雪山过草地的场面不会忘记。这样,唱起这两首歌,对歌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就有深刻理解就会唱出情感,受到革命传统精神的熏陶。又如教唱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首先就可播放电影片段。无设施条件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背景铺垫。这样同学们就了解到了这是根据朝鲜战场的真实故事编写的。呼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是以一级英雄柴云振的原形创作的。那种为了朝鲜人民,为了祖国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必定会激发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唱着这首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它”,对这句话就会领会得特别深刻,以上是教唱阶段,同学们在唱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呢?一定有唱得好的,唱得差的,唱得差的,也激发了兴趣,他们就必然会找唱得差的原因。是自己没有音乐天资还是以往对音乐的价值认识不足,就算自己不是唱歌的料,但若是音乐的爱好者,起码也会唱得好些吧。于是就激发了学习乐理的兴趣了。学生兴趣已激发起来,教师就要趁机打铁,教授乐理了。同学们由于是带着问题学习,必定学得特别认真。如对歌词的理解: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在音乐课中同时又提高了文化素质,一举多得,在教群体活动形式时,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既训练了音乐技能,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了。当学生对乐理和唱读实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他们的创作虽不能达到某种水准,但目的是培养创造精神,如有学生把某首歌的歌词进行改写,改写成当代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原版的曲调进行歌唱,情趣由然而出,但创造精神可佳。素质教育除变教师中心为“以教师为主导”,还要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打破课堂中心就要走出去开辟第二课堂。一些民俗音乐收集者走遍大江南北,走到长城外,古道旁,黄河畔,长江边去收集那些散落于民间的号子和小调。这些是民间音乐的珍宝。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收集就会消失。收集这些音乐文化遗产是对祖国音乐的贡献。同学们虽然还是学生,但无需远走,立足当地做做这项工作,不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有意义的事。由此,老师可以布置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做做这项工作。例如有几个同学在做这项工作时,他们在岷江边上的山沟里找到一位曾经的船工。在每年五月端阳的龙船会上,他在彩色龙船头领头唱着号子,打着节拍,使水手们划姿一致,用力齐心。现在这一带每年已不举行龙船会了,但那吆喝的号子他仍记得。他虽然九十岁了,但还能为来訪的同学们吆喝几声。同学们用手机把这个过程录制了下来,带回学校,给音乐活动带来了新鲜气息。大家说这个音乐遗产如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是十分珍贵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收集活动,扩展了音乐领域,提高了对音乐的情趣。
总之,音乐教学是讲究策略的,以上是点滴体会,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这类间乐创作,评价鼓励时,不在于水平高低应重在于兴趣与积极性上。这样,他们就会更有兴趣学习乐理,更有兴趣进行实践,创新精神由此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出版社(2008)。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