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家庭护理的方式,对照组不采用家庭护理,从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65例患者中治愈25例,30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6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4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有效控制了肺结核传播。对照组65例患者治愈12例,10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8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35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结论: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管理中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控制肺结核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 肺结核;家庭护理;效果
肺结核是由于人体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引发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浑身乏力、低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国是肺结核的高发国家,肺结核的发病率很高,同时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表明[2],我国目前活动性结核患者总数已经超过500万人次,如果一个活动性结核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可能每年平均会使10-15人受到传染。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患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排菌患者会住院接受规范化治疗,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了有效控制结核传播,近年来才提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3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50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6岁,平均(44.2±3.5)岁;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不进行家庭护理,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家庭访视、电话跟踪等,同时及时联系当地的公共卫生人员,对结核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多方面护理,坚持随访1年,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饮食护理。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指导患者多吃豆制品、牛奶、瘦肉、鱼、鸡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等食物。若患者肝肾功能良好,则多吃优质蛋白质,而且多摄入一些B族维生素。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
1.2.2用药护理。合理用药是临床治疗肺结核的关键,在住院期间向患者及家屬详细讲解治疗方案、服药剂量、服药疗程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且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表现,患者出院时,详细交待服药方法,一个月出院带药服完后,打电话提醒患者复查肝、肾功及胸片,并根据复查结果指导继续服药知识。
1.2.3心理护理。一旦患者被确诊肺结核后,常常会由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产生悲观、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害怕被别人视为“传染患者”而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在自己患病后担心传染给同事、传染给家人、传染给恋人,使工作、婚姻、事业都受到很大影响。老年人发现自己出现咯血症状,很容易产生恐惧感,也有的患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都不利于临床治疗。我科医护人员采用工休座谈的形式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讲解结核的传播及预防知识,并告知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结核是可治愈的,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2.4健康宣教。我科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就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使患者家属掌握家庭消毒、隔离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患者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出院后,家属能严格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执行正确的家庭消毒、隔离方法,特别是处理痰液的方法,不能对别人直接咳嗽或者打喷嚏,避免飞沫传播。痰液可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患者出门需要戴口罩。
2 结 果
2.1 实验组65例患者中治愈25例,30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6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4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有效控制了肺结核传播。对照组65例患者治愈12例,10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8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35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
2.2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通过SPSS16.0软件技术处理,对病例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数据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治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 论
肺结核是一种社会传染性疾病,临床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早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尽快消除传染源,防止肺结核传播[3]。很多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往往很难坚持用药,常常会出现治疗不依从情况,进而无法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通过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时刻督促患者用药,并且监护患者用药情况,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也会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这样可及时消除他们的担忧和不安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治疗,这样可有效避免患者随意停药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家庭护理干预后,肺结核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患者治愈率大大提高,和郑春梅等[4]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家庭护理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种个性化的专业护理,可以增强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家庭成员也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管理中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控制肺结核的广泛传播,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荣芝.社区医生和村医如何指导肺结核病人用药[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137一138.
[2]钟小清,王丹民,王海英.老年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6(6):23.
[3]彭建彬.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29):158.
[4]郑春梅.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86.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家庭护理的方式,对照组不采用家庭护理,从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65例患者中治愈25例,30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6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4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有效控制了肺结核传播。对照组65例患者治愈12例,10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8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35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结论: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管理中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控制肺结核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 肺结核;家庭护理;效果
肺结核是由于人体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引发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浑身乏力、低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国是肺结核的高发国家,肺结核的发病率很高,同时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表明[2],我国目前活动性结核患者总数已经超过500万人次,如果一个活动性结核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可能每年平均会使10-15人受到传染。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患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排菌患者会住院接受规范化治疗,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了有效控制结核传播,近年来才提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3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50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6岁,平均(44.2±3.5)岁;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不进行家庭护理,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家庭访视、电话跟踪等,同时及时联系当地的公共卫生人员,对结核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多方面护理,坚持随访1年,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饮食护理。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指导患者多吃豆制品、牛奶、瘦肉、鱼、鸡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等食物。若患者肝肾功能良好,则多吃优质蛋白质,而且多摄入一些B族维生素。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
1.2.2用药护理。合理用药是临床治疗肺结核的关键,在住院期间向患者及家屬详细讲解治疗方案、服药剂量、服药疗程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且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表现,患者出院时,详细交待服药方法,一个月出院带药服完后,打电话提醒患者复查肝、肾功及胸片,并根据复查结果指导继续服药知识。
1.2.3心理护理。一旦患者被确诊肺结核后,常常会由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产生悲观、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害怕被别人视为“传染患者”而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在自己患病后担心传染给同事、传染给家人、传染给恋人,使工作、婚姻、事业都受到很大影响。老年人发现自己出现咯血症状,很容易产生恐惧感,也有的患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都不利于临床治疗。我科医护人员采用工休座谈的形式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讲解结核的传播及预防知识,并告知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结核是可治愈的,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2.4健康宣教。我科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就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使患者家属掌握家庭消毒、隔离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患者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出院后,家属能严格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执行正确的家庭消毒、隔离方法,特别是处理痰液的方法,不能对别人直接咳嗽或者打喷嚏,避免飞沫传播。痰液可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患者出门需要戴口罩。
2 结 果
2.1 实验组65例患者中治愈25例,30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6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4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有效控制了肺结核传播。对照组65例患者治愈12例,10例患者形成纤维干酪灶,8例患者形成纤维空洞性肺结核,35例纤维化患者病灶基本稳定,并且停止排菌,患者结核毒性症状全部消失,最后均治愈。
2.2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通过SPSS16.0软件技术处理,对病例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数据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治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 论
肺结核是一种社会传染性疾病,临床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早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尽快消除传染源,防止肺结核传播[3]。很多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往往很难坚持用药,常常会出现治疗不依从情况,进而无法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通过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时刻督促患者用药,并且监护患者用药情况,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也会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这样可及时消除他们的担忧和不安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治疗,这样可有效避免患者随意停药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家庭护理干预后,肺结核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患者治愈率大大提高,和郑春梅等[4]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家庭护理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种个性化的专业护理,可以增强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家庭成员也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管理中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控制肺结核的广泛传播,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荣芝.社区医生和村医如何指导肺结核病人用药[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137一138.
[2]钟小清,王丹民,王海英.老年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6(6):23.
[3]彭建彬.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29):158.
[4]郑春梅.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