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体力更需要勇气,当你决心去登山,就要做好接近身体极限地挑战自己耐力的准备,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事项需要注意,才能保证安全。
登山的相关政策法规
1997年7月8日,原国家体委发布实施《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作为我国登山运动专项管理的体育部门规章,在规范我国国内登山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管理重点放在西藏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区市3500米以上山峰。主要包括确保登山者的安全;有利于保护山峰资源及周围环境,避免由于登山引起的环境污染;对组队条件和审批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以及加大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等。
在组队条件方面,增加了“必须配备相应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的条款,同时,具体规定了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与登山队员之间的比例。做出这样的硬性规定,是为了加强登山技术和高山探险经验方面的保证。实践证明,在高山探险运动中,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在遇到暴风雪或其他突发事件时,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确保登山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登山者的警示案例
2010年10月1日,两名登山者在成功登顶云南哈巴雪山后,在下撤途中发生滑坠,女登山者当场死亡,男登山者在救援过程中死亡。据介绍,登山者是在网上认识并相约去攀登哈巴雪山的,在登顶哈巴雪山前,没有在官方机构进行登记,仅在当地请了3名村民当向导。
如何避免易发事故
登山之前要作两种以上周密的计划。凡攀登超过1000米的山,需作周密计划,包括路程、食宿、天气、脚力、所带装备、预计时间等,切忌存有侥幸心理,否则极有可能被困在半山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至少两套计划,考虑到最坏不可抗拒因素,如暴雨、酷晒、大雪、猛兽等。在登山之前还要经常做一些健身运动,这样攀登时会觉得轻松许多。
确保有充足的御寒装备。登山的事故很多都是队员死于体温过低,即通常意义上的冻死。极高山通常山顶海拔都在雪线以上,有些雪线以上高度达数千米,而且通常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体温过低会导致内分泌混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所以在登山过程中要保有充足的御寒装备。
正确进行急救包扎。在登山时万一受到伤害,一定要处理好伤口。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特别是在野外。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重影响和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急救现场上如果没有条件做清创处理,一定要先进行包扎,及时妥善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的目的。
登山过程中注意安全细节。登山时最好随身携带个人资料,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并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还要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登山时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标辨别方向,或沿途标示记号,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线路,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除保持体力外,还要平稳情绪,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
体验者: 青云(登山爱好者)
我加入了一支攀登哈巴雪山的队伍。我们步行的起点哈巴村,按计划,第一天必须从海拔2640米的阴山村上至3500米的大尖山坪牧场扎营。一路上要经过两个气候带:海拔2000-2800米的湿润温和气候带和海拔2800-3000米的湿润气候带。
照理我们该向偏西北方向走,不知怎么搞的,一到林暗幽深两条腿便不知不觉往光亮处寻,越走越偏南了。渐渐路开始消失,那些说不清是人是兽踏出的像路一样的沟沟道道引诱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太阳忽地在山那边沉没,刚刚还流得满背的热汗,不一会便冷冰冰地粘在衣上贴在身上了。在大雾中,我们进入一片黑茫茫的高山沼泽。
除了脚掌之外,其他感觉都被浓雾模糊了。浓雾忽地亮开一个豁口,被严实的山壁和云雾囚禁已久的风此刻放开速度,贴着冰大坂向上狂吹,吹得乌黑的云流无序地飞旋,一堵堵撞向雪崖。一看海拔表,已超过5000米。这个高度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或许是一生可能达到的最高点。走过这样的路,再有什么苦也不算什么了。
现在回顾那次去哈巴雪山的准备,不仅是装备或是预防高原反应,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准备,有一种征服它的强烈的渴望和敢于面对的勇气和信心。人们常说“山高人为峰”,我觉得只有那些真正攀登上高峰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登山,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登山的相关政策法规
1997年7月8日,原国家体委发布实施《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作为我国登山运动专项管理的体育部门规章,在规范我国国内登山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管理重点放在西藏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区市3500米以上山峰。主要包括确保登山者的安全;有利于保护山峰资源及周围环境,避免由于登山引起的环境污染;对组队条件和审批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以及加大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等。
在组队条件方面,增加了“必须配备相应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的条款,同时,具体规定了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与登山队员之间的比例。做出这样的硬性规定,是为了加强登山技术和高山探险经验方面的保证。实践证明,在高山探险运动中,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在遇到暴风雪或其他突发事件时,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确保登山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登山者的警示案例
2010年10月1日,两名登山者在成功登顶云南哈巴雪山后,在下撤途中发生滑坠,女登山者当场死亡,男登山者在救援过程中死亡。据介绍,登山者是在网上认识并相约去攀登哈巴雪山的,在登顶哈巴雪山前,没有在官方机构进行登记,仅在当地请了3名村民当向导。
如何避免易发事故
登山之前要作两种以上周密的计划。凡攀登超过1000米的山,需作周密计划,包括路程、食宿、天气、脚力、所带装备、预计时间等,切忌存有侥幸心理,否则极有可能被困在半山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至少两套计划,考虑到最坏不可抗拒因素,如暴雨、酷晒、大雪、猛兽等。在登山之前还要经常做一些健身运动,这样攀登时会觉得轻松许多。
确保有充足的御寒装备。登山的事故很多都是队员死于体温过低,即通常意义上的冻死。极高山通常山顶海拔都在雪线以上,有些雪线以上高度达数千米,而且通常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体温过低会导致内分泌混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所以在登山过程中要保有充足的御寒装备。
正确进行急救包扎。在登山时万一受到伤害,一定要处理好伤口。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特别是在野外。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重影响和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急救现场上如果没有条件做清创处理,一定要先进行包扎,及时妥善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的目的。
登山过程中注意安全细节。登山时最好随身携带个人资料,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并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还要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登山时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标辨别方向,或沿途标示记号,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线路,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除保持体力外,还要平稳情绪,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
体验者: 青云(登山爱好者)
我加入了一支攀登哈巴雪山的队伍。我们步行的起点哈巴村,按计划,第一天必须从海拔2640米的阴山村上至3500米的大尖山坪牧场扎营。一路上要经过两个气候带:海拔2000-2800米的湿润温和气候带和海拔2800-3000米的湿润气候带。
照理我们该向偏西北方向走,不知怎么搞的,一到林暗幽深两条腿便不知不觉往光亮处寻,越走越偏南了。渐渐路开始消失,那些说不清是人是兽踏出的像路一样的沟沟道道引诱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太阳忽地在山那边沉没,刚刚还流得满背的热汗,不一会便冷冰冰地粘在衣上贴在身上了。在大雾中,我们进入一片黑茫茫的高山沼泽。
除了脚掌之外,其他感觉都被浓雾模糊了。浓雾忽地亮开一个豁口,被严实的山壁和云雾囚禁已久的风此刻放开速度,贴着冰大坂向上狂吹,吹得乌黑的云流无序地飞旋,一堵堵撞向雪崖。一看海拔表,已超过5000米。这个高度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或许是一生可能达到的最高点。走过这样的路,再有什么苦也不算什么了。
现在回顾那次去哈巴雪山的准备,不仅是装备或是预防高原反应,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准备,有一种征服它的强烈的渴望和敢于面对的勇气和信心。人们常说“山高人为峰”,我觉得只有那些真正攀登上高峰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登山,非有志者,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