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后,新一轮财税改革已成为一大焦点,在改革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改革背景、改革面临的问题、应对举措等方面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浅探,旨在对当前形势下的财税体制完善又更加深入的认知。
关键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1.体制的羁绊与约束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这台“经济列车”进入了经济转的特殊时期,既有的以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体制框架已无法适应现今经济转轨背景下各项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分税制的财税体系的构建源于特定的改革背景和特殊的目标导向,在“计划”转向“市场”的过渡阶段作用突出。另一方面,1994 年的分税制框架致使现行财税体制与当前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不匹配,分税制框架构成财税运转的体制障碍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有的财税体制无法适应“市场是资源配置主体”的要求。现今的分税制无论是宏观视角的体制总体的承载力还是微观视角下的内部的协调力,都无法彰显制度的刚性引导和推动作用,某些情形下以反方向力量对现有的经济发展形成了羁绊。
2.利益导向下的人为阻挠
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分税制改革,源于解决中央财力不足的特殊背景与契机。基于税收收益归属方的变动这一事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由此演化出该阶段最突出的纵向矛盾。在这场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的艰难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扮演的是已经被强化了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角色,而中央则扮演的是“积贫积弱”的中央财政的角色。分税制的推行显然在充分保障中央财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说地方政府由此在税收利益层面有所损失,但运行近二十年的财税体制框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触及,也就固化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现阶段,改革进程到达这个阶段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呈多元化演进的现象与趋势。在此种现实背景下,这些冲突与矛盾的解决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固化现有改革成果并实现新一轮改革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据我国多年来财政体制变迁的实践经验,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虽说避免了新旧体制摩擦带来的经济社会冲突,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平稳推进;但此种以增量为主的改革方式却催生出既得利益集团。
3.配套制度改革滞后
十八大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财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等都紧密相连,必然需要之上改革能够相互协调与配合。一者,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以 GDP 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观,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冲动,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减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者,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也意味着今后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需要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当前,掩盖于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断涌现,改革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深水期。
二、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的对策
1.优化税制结构,积极构建现代税制体系
在十八大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中,改革目标重点包括逐步提升直接税比重、研究推进环境、资源、财产等方面的税制改革,以构成更为完整的现代税制体系,进而与现代财政制度相匹配。首先,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解决当前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和对全面改革的倒逼机制是“营改增”改革的难题。其次,完善消费税制度和计征方法,调整消费税税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并相应地提升调节力度,更好地发挥消费税在促进节能减排、合理引导消费方面的作用。再次,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扩大征税范围并调整税率级距和税负水平,降低中等收入阶层尤其是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2.健全地方税系,理顺上下级政府的权限范围
从十六大的“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到十八大的“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上下级政府二元征税主体的权限范围,有助于推进财税体系的构建与践行。一者,以财权与事权相适应为原则,通过对地方税权的界定、地方主体税种的确立和税种结构的优化,完善地方税体系。二者,科学安排税种分享比例,依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客观需要、民生事项的重要程度和社会公共管理的相关性等来确定税种分享。
3.健全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体系,增强税收政策弹性功能
税制改革既需要构建一个富有刚性的制度体系,又需要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税收政策体系,以增强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按照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建立包括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扶持就业再就业等在内的税收政策体系,发挥税收在加强企业研发创新、调节收入分配和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央通盘政策框架设计的覆盖与指导下,应允许地方在主要关联于地方税收收入的某些方面有弹性地作出区域性税收政策优化调整和灵活处置。
4.积极推进税收立法进程,完善治税体系建设
首先,从全面加强依法治国战略的要求出发,贯彻税收法定原则,积极研究制定《税收基本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实行税收立法、执法和监督相分离,保证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其次,逐步完善税收实体法。将相对比较成熟的税收条例、暂行条例和细则规定及时纳入国家立法规划,逐步提高税法的法律层级。通过立法的专业化,进一步提高税收立法质量,为规范的税收政策制定提供保障。再次,完善税收程序法。按照加强征管权力与保护纳税人权益的原则,积极推动税收征管法、发票管理办法等的修订工作,完善税收程序法和处罚法。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宋航.中国财税改革战略思路选择研究[R].财贸经济,2012(12).
[2]章雁.“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J].新会计.2012(6).
[3]葛长银.“营改增”的功过评说与建议[J].财会学习.2012(6).
[4]吕炜,陈海宇.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定位、路线、障碍与突破.财经问题研究,2014(1).
[5]吕炜.关于渐进改革进程中财政体制演进原理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3(10).
[6]崔文苑.楼继伟详解财税体制改革思路——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N].经济日报,2013(6).
关键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1.体制的羁绊与约束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这台“经济列车”进入了经济转的特殊时期,既有的以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体制框架已无法适应现今经济转轨背景下各项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分税制的财税体系的构建源于特定的改革背景和特殊的目标导向,在“计划”转向“市场”的过渡阶段作用突出。另一方面,1994 年的分税制框架致使现行财税体制与当前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不匹配,分税制框架构成财税运转的体制障碍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有的财税体制无法适应“市场是资源配置主体”的要求。现今的分税制无论是宏观视角的体制总体的承载力还是微观视角下的内部的协调力,都无法彰显制度的刚性引导和推动作用,某些情形下以反方向力量对现有的经济发展形成了羁绊。
2.利益导向下的人为阻挠
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分税制改革,源于解决中央财力不足的特殊背景与契机。基于税收收益归属方的变动这一事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由此演化出该阶段最突出的纵向矛盾。在这场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的艰难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扮演的是已经被强化了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角色,而中央则扮演的是“积贫积弱”的中央财政的角色。分税制的推行显然在充分保障中央财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说地方政府由此在税收利益层面有所损失,但运行近二十年的财税体制框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触及,也就固化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现阶段,改革进程到达这个阶段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呈多元化演进的现象与趋势。在此种现实背景下,这些冲突与矛盾的解决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固化现有改革成果并实现新一轮改革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据我国多年来财政体制变迁的实践经验,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虽说避免了新旧体制摩擦带来的经济社会冲突,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平稳推进;但此种以增量为主的改革方式却催生出既得利益集团。
3.配套制度改革滞后
十八大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财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等都紧密相连,必然需要之上改革能够相互协调与配合。一者,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以 GDP 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观,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冲动,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减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者,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也意味着今后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需要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当前,掩盖于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断涌现,改革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深水期。
二、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的对策
1.优化税制结构,积极构建现代税制体系
在十八大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中,改革目标重点包括逐步提升直接税比重、研究推进环境、资源、财产等方面的税制改革,以构成更为完整的现代税制体系,进而与现代财政制度相匹配。首先,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解决当前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和对全面改革的倒逼机制是“营改增”改革的难题。其次,完善消费税制度和计征方法,调整消费税税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并相应地提升调节力度,更好地发挥消费税在促进节能减排、合理引导消费方面的作用。再次,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扩大征税范围并调整税率级距和税负水平,降低中等收入阶层尤其是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2.健全地方税系,理顺上下级政府的权限范围
从十六大的“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到十八大的“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上下级政府二元征税主体的权限范围,有助于推进财税体系的构建与践行。一者,以财权与事权相适应为原则,通过对地方税权的界定、地方主体税种的确立和税种结构的优化,完善地方税体系。二者,科学安排税种分享比例,依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客观需要、民生事项的重要程度和社会公共管理的相关性等来确定税种分享。
3.健全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体系,增强税收政策弹性功能
税制改革既需要构建一个富有刚性的制度体系,又需要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税收政策体系,以增强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按照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建立包括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扶持就业再就业等在内的税收政策体系,发挥税收在加强企业研发创新、调节收入分配和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央通盘政策框架设计的覆盖与指导下,应允许地方在主要关联于地方税收收入的某些方面有弹性地作出区域性税收政策优化调整和灵活处置。
4.积极推进税收立法进程,完善治税体系建设
首先,从全面加强依法治国战略的要求出发,贯彻税收法定原则,积极研究制定《税收基本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实行税收立法、执法和监督相分离,保证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其次,逐步完善税收实体法。将相对比较成熟的税收条例、暂行条例和细则规定及时纳入国家立法规划,逐步提高税法的法律层级。通过立法的专业化,进一步提高税收立法质量,为规范的税收政策制定提供保障。再次,完善税收程序法。按照加强征管权力与保护纳税人权益的原则,积极推动税收征管法、发票管理办法等的修订工作,完善税收程序法和处罚法。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宋航.中国财税改革战略思路选择研究[R].财贸经济,2012(12).
[2]章雁.“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J].新会计.2012(6).
[3]葛长银.“营改增”的功过评说与建议[J].财会学习.2012(6).
[4]吕炜,陈海宇.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定位、路线、障碍与突破.财经问题研究,2014(1).
[5]吕炜.关于渐进改革进程中财政体制演进原理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3(10).
[6]崔文苑.楼继伟详解财税体制改革思路——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N].经济日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