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电镜下动态观察人芽囊原虫感染大鼠盲肠超微结构损伤,并探索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感染后1周组、3周组、6周组、9周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以108个/mL密度的人芽囊原虫滋养体经口感染各实验组大鼠,对照组经口灌胃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各组大鼠盲肠组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结构变化,并采用qPCR检测盲肠组织中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x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及紧密连接胞质蛋白(Z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盲肠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的形态改变最为明显:对照组中可见线粒体形态呈规则圆形,超微结构正常;1周组中可见线粒体明显肿胀,线粒体嵴弯曲或消失,损伤与其他感染组相比最为严重;3周组中线粒体的肿胀程度较一周组线粒体肿胀程度稍轻;6周组中仅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且病变程度明显减轻;9周组中出现异常形态的线粒体最少,且仅见轻微变形,损伤最轻.进一步采用qPCR检查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G1、Apex1及Stat3的mRNA表达于感染后1周和3周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周升高最为明显,而感染后6周和9周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c于感染后1周显著升高(P<0.05),之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ZO-1的表达于感染后第1周和第3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6周和9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芽囊原虫感染可导致大鼠盲肠上皮超微结构损伤,且急性感染期损伤程度最为严重,其损伤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