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数学教育观认为,教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動的教学。课堂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
一、怎样定义学校的课堂教学
(一)生命观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体,课堂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习有他们自己的酸甜苦辣,数学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课堂教学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苦楚和喜悦,就是关注他们的生命体验。当我们的教学能真正的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时,我们就会在课堂上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快乐,就会把课堂变成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就会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就会移情换位,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生感受的角度,安排我们的教学活动。
(二)生活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三)生成观
课堂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样的收获,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了什么,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课堂教学,尤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收效。
二、选择教学策略
首先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析,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其次从教学方法来分析,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合作学习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讨论、探究的平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1. 合作学习存在问题
(1)只改变学生座位;(2)盲目、勉强合作;(3)合作草草了事,场面热闹,学习效果一般;(4)为了完成任务,教师不断的催促学生,整个课堂叫学生喘不过气来,手忙脚乱。
2. 采用灵活多样的分组形式
(1)规模:4~6人,2人,4人;(2)构成:异质、同质、志愿;(3)角色分工。
3. 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
(1)规定明确的学习任务,陈述应尽可能具体;(2)对学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合作学习的时间;二是对学习活动指令。
4. 重视评价与总结
(1)认真听取各小组的汇报;(2)从多维度展开评价;(3)及时反思。
5. 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1)合作交流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适当分工,可以让合作更有效率;(3)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6. 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1)激励与有效表扬相结合的原则;(2)有效指导。如我喜欢与学生一起,一行接一行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对,你的第一行是对的,你的第二行也是对的,你做了这个那个。现在关于这一行,你是怎么想的?”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已经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使用先进的数学软件,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展示解答的过程。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真思考,数学教育应该教什么?重点是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信息技术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挑战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要求太高,使用过多。如必修1中P88的练习:作出函数f(x)=2x·ln(x-2)-3的图像,并指出函数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教材编写时往往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把结论放在学生经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之后,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如信息技术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让学生发现动点运动时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形成动点运动的原因,定点所形成的轨迹的形状。演示平面切割圆锥面的过程、演示椭圆形成的过程,平面切割探照灯的过程,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等。
(肃南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
一、怎样定义学校的课堂教学
(一)生命观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体,课堂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习有他们自己的酸甜苦辣,数学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课堂教学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苦楚和喜悦,就是关注他们的生命体验。当我们的教学能真正的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时,我们就会在课堂上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快乐,就会把课堂变成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就会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就会移情换位,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生感受的角度,安排我们的教学活动。
(二)生活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三)生成观
课堂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样的收获,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了什么,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课堂教学,尤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收效。
二、选择教学策略
首先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析,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其次从教学方法来分析,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合作学习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讨论、探究的平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1. 合作学习存在问题
(1)只改变学生座位;(2)盲目、勉强合作;(3)合作草草了事,场面热闹,学习效果一般;(4)为了完成任务,教师不断的催促学生,整个课堂叫学生喘不过气来,手忙脚乱。
2. 采用灵活多样的分组形式
(1)规模:4~6人,2人,4人;(2)构成:异质、同质、志愿;(3)角色分工。
3. 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
(1)规定明确的学习任务,陈述应尽可能具体;(2)对学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合作学习的时间;二是对学习活动指令。
4. 重视评价与总结
(1)认真听取各小组的汇报;(2)从多维度展开评价;(3)及时反思。
5. 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1)合作交流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适当分工,可以让合作更有效率;(3)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6. 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1)激励与有效表扬相结合的原则;(2)有效指导。如我喜欢与学生一起,一行接一行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对,你的第一行是对的,你的第二行也是对的,你做了这个那个。现在关于这一行,你是怎么想的?”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已经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使用先进的数学软件,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展示解答的过程。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真思考,数学教育应该教什么?重点是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信息技术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挑战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要求太高,使用过多。如必修1中P88的练习:作出函数f(x)=2x·ln(x-2)-3的图像,并指出函数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教材编写时往往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把结论放在学生经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之后,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如信息技术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让学生发现动点运动时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形成动点运动的原因,定点所形成的轨迹的形状。演示平面切割圆锥面的过程、演示椭圆形成的过程,平面切割探照灯的过程,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等。
(肃南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