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课题实验研究精粹汇编(三)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一些走在信息化前列的学校开拓思路,尝试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如以信息化应用构建学校特色、家校互动、心理辅导、兴趣教育、网络德育等。尽管这些成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其推广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对这些成功的案例进行专门的研究,总结经验,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创新应用,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研究》应运而生。
  目前,参与该课题研究的部分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管理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技术手段创新等诸多方面初见成果。为此,《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作为《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研究》总课题及其子课题管理单位(总课题组),遴选部分子课题学校的优秀课题报告进行展示,希望对于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其他学校以及其他有志于此的学校,在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方面有所借鉴,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发展。
  本期展示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实验小学的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与部分成果汇报(节选)。
  
  本课题的关键是,总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点,提炼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建立课堂教学模型,研制开发“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可供我们一线教师自由支配的开发时间不多,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其他维护任务的同时,只能边实践、边开发、边扩充、边完善,力求探索出一套能够满足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实际需求、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考虑到如下问题:
  ①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②深入理解新课改思想精髓,深刻领会新课标教学理念,实践新课程;
  ③在功能上,在满足课堂教学主要环节需求的同时,大胆改革创新;
  ④制定统一的数据输入、输出标准,所有功能模块都必须遵守;
  ⑤系统必须自动采集所有功能产生的数据,以便实现过程性评价;
  ⑥菜单和界面不求花哨但求简单、实用,把主要精力用在实用功能的开发上。
  该系统的开发,必须将所有的功能模块统一考虑、统一设计,数据统一输出,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将所有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应用上,要求我们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利用该系统搭建一个科学的、可操控的教学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由教师端和学生端构成,教学活动由两端互动完成。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将一个学期或学年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单元,每一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活动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该学期的第一节课开始,到最后一节课结束,教学管理系统全程跟踪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自动记录每个学生课堂活动点滴,自动采集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项目包括纪律(考勤);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情况,包括每节课的客观题任务、主观题任务,在线考试等);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热心帮助同学、参加小组作业互评);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抢答、各种竞赛、投票等活动);课堂行为规范(爱护机器设备、保持机房清洁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网上行为规范(网上文明交流);上机活动记录(上机日志);拓展知识(难题解决方案)等。主要项目合理量化形成积分,学生每完成一项,系统自动产生该项目的积分,从而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参照过程性评价,自动产生期末总评。系统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辅助功能,如在线抢答(小组或个人)、随堂抢答(小组或个人)、问答游戏、分组对抗赛、学生互助活动、拓展知识提交等,灵活运用这些功能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表现欲及探究欲,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将一个学期作为一个活动单元,学期结束,系统将一个学期的数据完整地保存在数据库中,每个学期一个数据库。利用“切换数据库”功能可以在各学期数据库之间互相切换,当我们切换到某学期数据库后,当年(学期)的教学情景历历在目:学生情况,设置的任务,所用的教学资源(素材、学习指引、操作说明等),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操作题作业、客观题作业),组织的各种活动(竞赛、考试、问答游戏、投票等)以及学生的响应情况,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过程性评价、期末总评等,都有完整的记录,使得原本是“死”的教学资源变得“鲜活”起来。这样就为我们保存、积累教学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为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真实而又完整的数据,为我们反思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了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重大变革。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主渠道。学校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三个转变”,即转变学生观、转变教材观、转变授课观,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由单纯地关注学生“学”的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如何“学”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思考怎样教学最有效。同时,让学生融入信息技术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
  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后,接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可以说这种课型是最能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资料、剪辑整理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再如,学生通过教师布置、设计的任务目标,经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创造性想象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此外,我们为学生发挥特长开辟了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如音乐组开设的合唱团、民乐团、管乐队、舞蹈队,美术组开设的绘画、版画、摄影、书法等,各种社团应运而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才艺的天空;综合实践成立的网络兴趣开发活动小组、网页制作小分队、发明创新活动小组、飞机航模小组,组建了四驱车、机器人、FIFA电脑足球等各种代表队,让学生有了证实自己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舞台。
其他文献
网络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语言素材,简化了教学难度;而合作学习则对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
本课是对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八单元的拓展。由于Flash动画制作内容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Flash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多年前,听过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春》,印象很深刻,这位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为内容将文章分成五幅图景后,不厌其烦地逐一分析写了那些花,这些花有哪些特征,春风又有哪些特征,春雨有哪些特征……最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春花春风春雨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并在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来。整节课把一篇充满春天生机和活力的散文肢解得七零八落,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毫无美感,恹恹欲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