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文学出版:现状、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编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网络文学出版领域,赋能网络文学出版物的创作、编辑加工、发行推送乃至海外传播,进而催生网络文学新的出版形态。但是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弱化网络文学出版的社会功能、催生网络文学出版的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网络文学版权生态、引发网络文学出版从业者\"技术性失业\"。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应对策略:通过完善网络文学出版领域人工智能的标准化设计,让技术回归\"以人为本\";构建网络文学出版领域人工智能的治理共同体,探索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推进网络文学出版领域的\"人机一体化\",建构\"
其他文献
王朔小说《橡皮人》中描述了一群自我迷失的都市年轻人,一个“行尸走肉、寡廉鲜耻、没有血肉、没有情感、丧失了精神生活”的群体。他们一如工艺品,“被高高在上的观赏者轮流捏拿玩弄,被生活的泥匠用压力捏成各种形态”。  小说写于上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后,一家杂志以“橡皮人”为封面标题,报道分析了新一代的中国“橡皮人”——他们“无梦、无痛、无趣”,沦为打酱油的局外人,相继遭遇职业枯竭、才智枯竭、动力枯竭、价
融合发展环境下,传统出版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出版社人才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作为出版社的核心力量,只有不断提升融合出版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满足新时代对出版业提出的要求。作为编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出版社通过营造人才发展的环境、寻找人才培养的路径,培养具有融合出版思维的编辑人才,更好地推动出版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融合发展环境下编辑应具备的素养为出发点,从完善培训课程、加强实践历练、设立学科小组、优化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传统出版社编辑素养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