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的实质性参与

来源 :政法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律师的有效参与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系建构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制度目的和立法意图的有效保障.律师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成员,拥有多重复合的角色定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积极促进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释明者,案件的实质参与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监督者,该角色对制度的适用、推广、落实起着积极作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参与的功能价值主要表现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保障,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根本需要,优化刑诉结构,构建平衡诉讼生态的重要举措.制度运行中,律师对自身介入的时间点,阅卷、会见等权利的享有和实现,量刑建议的有效参与以及责任承担等事项存在困惑或者欲而不能的情形.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律师实质参与机制,保障律师的实质参与度、排除律师无责的可能,构建量刑协商程序的主动实质参与和完善值班律师制度,以实现认罪认罚的真实性、自愿性,从宽的合法性、正当性.
其他文献
与我国《继承法》相比,我国《民法典》“继承编”虽然规定了遗赠制度的基本内容且有所发展,但在实施后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主要涉及建立遗赠效力制度,完善附义务
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地位需要适用主体具有独立职能,承担相应客观义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内涵要求在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上,严格适用于侵犯基本权利的证据和
编纂民法典的目标在于实现私法立法“体系化”和“科学化”并构建统一的私法法源体系,我国《公司法》修改理应积极回应这一启示,着力推进公司立法的“体系化”和“科学化”并
刑事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往往刑罚较轻,控辩双方对抗性较弱,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意义不大,且在实践中可能导致违背上诉不加刑原则、剥夺被告人程序权利等问题.一审终审更契合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