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觉下泉州梨园戏进华侨大学课堂理论与实践成果初探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泉州梨园戏是泉州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样式,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出非凡的文化价值。近年来,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梨园戏发展日渐式微。本文基于舞蹈视觉,以梨园戏进华侨大学课堂为例,以科研创新、舞蹈编排等形式传承和发展梨园戏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以焕发传统地方戏的活力,为其他地方戏传承提供可参照的模式。
  关键词:非遗;梨园戏;舞蹈;华侨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库和古老的生命记忆,不仅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智慧,更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在中国当下文明转型阶段,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流变甚至消失,唯有强化非物质文化教育,才能为民族文化创新积淀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教育部较早就从教育功能与民族文化延续的角度,倡导高等院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落实到学科创新发展和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中。以文字和其他形式将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为社区发展提出可操作的文化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地处泉州地区的华侨大学整理提炼地方戏曲艺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泉州的梨园戏是华侨大学在继承传统方面能够“看得到、摸得着、学得来”的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是一门拥有非常丰富的人体技巧、形象动作的艺术。
  1 非遗视觉下泉州梨园戏进华侨大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缘起
  泉州梨园戏始于宋元,迄今为止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泉州梨园戏不仅以清亮婉转的“泉腔”名扬东南亚,更因拥有独特的“十八步科母”表演程式而独树一帜,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出非凡的文化价值。笔者被其独特的“十八步科母”表演程式吸引,后潜心研究梨园戏舞蹈身段多年,于2014年获得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海丝传播中的泉州梨园戏舞蹈研究”课题。申请者以此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始进入剧目创作的实践指导。2017年,梨园古典舞实践剧目《南音舞韵》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专业比赛入围奖。《南音舞韵》以南音乐舞(以南音的乐结合梨园的舞)的表演形式将汉唐古典和现代风尚相融合,塑造了中国古代仕女柔美典雅的艺术形象。舞蹈作品中选用了南音常用的三种伴奏乐器——琵琶、洞箫和四宝作为舞蹈道具。舞蹈动作和基本动律取材于梨园戏“十八步科母”中的手姿、步伐和身段,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在南音的娓娓道来中,美人击节而舞,全曲充分地展现出古代乐舞“细腰欲折、摇踏生风”的柔美风格,同时彰显了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观者在细细品味中仿佛重返汉唐时期古乐沉蕴典雅、宫廷歌舞繁荣的盛世景象。这一种来自中国古典文化,并具有当代舞蹈美学品格和闽南地域特色的新生流派——“梨园古典舞”,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的出现正契合中国古典舞风格呈现“多元一体”发展现状的时代呼唤,因此是一种历史必然。它既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梨园戏的800多年悠久历史,又包含当代人的艺术审美和精神。
  笔者希望以梨园古典舞实践剧目《南音舞韵》为契机,在研究闽南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本着“从活到活、从有到有”的研究理念,深入挖掘并发展梨园戏中舞蹈的动势及规律,以舞蹈视觉进一步探讨地方舞蹈院校弘扬非遗艺术文化的途径和意义。
  2 华侨大学基于舞蹈视角继承研究梨园戏的学术和艺术基础
  华侨大学地处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交融、且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和浓厚地域特色的闽南地区。近几年,在党中央“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基于舞蹈的视觉,积极开展对泉州地方戏曲——梨园戏的舞蹈身段的挖掘和整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已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梨园古典舞”风格表演形式。“梨园古典舞”,生发、提炼于具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泉州梨园戏,体现了中原传统文化与闽南古代乐舞精密细致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该学院这几年通过实践性的创作与初步的理论研究,其成果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入围奖、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文艺调演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多个奖项。这些成果和研究凸显了学院独特的风格特色,研究梨园古典舞价值、审美情趣及其艺术品质,是音乐舞蹈学院正在尝试的一个新课题。该课题的提出契合了舞蹈生态学中“舞种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下,才得以保存、发展”[1]的规律现象,体现出非遗视野下“梨园古典舞”这个舞种在形成与存在的价值方面适应了现当代时期的社会发展,其意义深远。
  笔者认为,将梨园戏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提炼为梨园古典舞,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有着如下得天独厚的学术和艺术基础:
  第一,进入21世纪后,梨园戏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2002年,梨园戏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表演艺术数据库。2006年,梨园戏紧随昆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排名第二,显示出非凡的文化价值。随后半年梨园戏先后走访了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在海内外梨园戏界内引发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高度热情和关注,为当下继承发展梨园戏创造了不可多得的社会环境和良好态势。
  第二,戏曲和舞蹈之间具有高度的互通性。戏曲是中国古典舞的终结形态,两者在美学思想、艺术理念、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统领下,两者均追求“阴阳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观,艺术表现形式上则追求“以形传神”“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手眼身法步”等原则。正是中国古典舞从京昆等戏剧的成功提纯,为梨园戏的舞蹈语汇提炼提供了方法上的有效指导与借鉴。
  第三,梨园古典舞的实验团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下设音乐系和舞蹈系。目前,舞蹈系开设两个专业——舞蹈表演和舞蹈学。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四个年级人数共有240人左右。舞蹈系的几个舞蹈老师均土生土长于泉州,滋养于梨园戏发祥地——闽南文化地域,研究者的背后有全国唯一仅存的梨园戏实验剧团梨园戏专家的剖析解读,加之团队里的成员大都在北京舞蹈学院或者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等最高学府受过良好的舞蹈教育,这为梨园古典舞的语汇提炼创造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第四,综合类高校中,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应发挥的传承作用,是本成果研究中最重要的学术基础。
  此外,良好的现实形势、相近的审美追求、独特的地域优势以及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都是梨园古典舞生成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加之《泉州传统戏曲丛书》中收录的七十多个梨园戏传统剧目,是梨园古典舞提纯的源泉。
  綜上所述,由中原文化和闽南多元文化共同创造的梨园戏艺术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为中国戏曲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和美学基础,为全世界所关注。今天,我们把梨园古典舞作为对闽南多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载体,弘扬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无疑对非遗的鲜活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梨园戏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戏曲舞蹈资源。掌握梨园戏舞蹈身段表演的艺术特点和创造规律,透视音乐曲调和风格对其的影响,了解梨园戏艺术的文化特质和美学蕴涵,熟悉梨园古典舞生成发展的学术和艺术基础,无疑对梨园古典舞的提炼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据此,梨园古典舞的提炼,对于梨园戏表演艺术肢体语言的运用规律、特征上的研究与挖掘,绝不是功利性的盲目举措,而是对非遗鲜活保护的实践操作。
  3 结语
  梨园戏进华侨大学课堂——基于舞蹈的视觉,以科研创新、舞蹈编排等形式传承和发展梨园戏文化,涉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保护的思考与探索,这是一个初见成效的个案。其目的在于发挥地方高校的职能和作用,不仅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文化传承能力,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还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形成非遗传统文化继承新模式,使得传统地方戏焕发新的活力和时代魅力,并为其他地方戏传承提供可参照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黄玫瑰(1977—),女,福建泉州人,硕士,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中外舞蹈文化交流。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苏州明月湾古村为例,在对乡村文创产品设计的调研中探索其发展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播的影响;通过对明月湾历史文化的了解、对目前市场乡村文创产品的调查、乡村文化发展的策略3个方面,阐述乡村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对文化传播的功用。乡村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乡村历史文化,乡村文创产品是历史文化遗产复苏的载体。只有不断地推动乡村文创产品设计蓬勃发展,才能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保护和
期刊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流派演变,摇滚乐逐渐从边缘走向公众欣赏的主流音乐形式。人们开始摆脱以往对摇滚乐所代表的亚文化——反抗、叛逆、激进的桎梏与偏见,慢慢注意到强有力的节拍、低沉金属感的贝斯以及夸张热烈表演风格背后的深层次内涵。歌词成为摇滚音乐人表达现实诉求的文化载体。不同的歌词意境与表现手法往往与不同的时代背景、摇滚种类的演绎有关。摇滚乐的精神也在多元化中走向清晰与明朗,反叛是手段,反思是目的
期刊
摘 要:功能和艺术审美的融合对于酒店室内装修设计极具重要意义。近年来,酒店建设已经在功能人性化基础上向艺术个性化发展,酒店室内装饰设计是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强化酒店的个性化效果作用重大。为使功能和艺术审美能在酒店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融合,促使各项设计工作有序进行,并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提出明确酒店主题、加强酒店功能性设计、强化精神主题设计等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酒店;室内装饰设
期刊
摘 要:陈国辉导演的《烈火英雄》是一部国产消防题材的故事片,在上映之后引发了观影热潮,受到广泛评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展现了真实的特大火灾现场,塑造了数个英雄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是近几年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当之无愧的上佳之作。本文从影片人物形象的、真实的火灾场景再现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主义这3个方面来分析影片所蕴含的价值与深远意义。  关键词:《烈火英雄》;人物形象;真实;
期刊
摘 要:城市公园公厕是旅游厕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公厕选址布局可以保障公园厕所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以及提高对公园旅游的满意度。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公园公厕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通过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分析现有调研数据,获取游客对玄武湖公园公厕旅游感知的满意度,了解公园游客的意愿,并提出公厕选址的策略,以提高玄武湖公园的公厕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城市公园
期刊
摘 要:灾害事件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我们必须正视智能科技对灾害预防和救援的积极作用,利用议程设置为主的绿色智能传播手段,全社会共建,以健康、绿色的方式传播防治知识,增强人民的防灾知识和防灾理念。  关键词:智能传播;潜在风险;灾难预防;议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4-000-05  1 智能传播的潜在风险  传染病灾害与地震、洪水等自
期刊
摘 要:四川皮影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是四川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代表,代表了当地民族文化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感情,寄托了民族信仰和精神追求。其颜色应用和形状特征值得探索。本文旨在分析四川皮影戏色彩运用与造型艺术对艺术教育的影响与启示,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鲜活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四川皮影;色彩  1 四川皮影概述  四川皮影历史源流:四川皮影的本源,根据现存文献,仍难以确
期刊
摘 要:南京是六朝古都,人文气韵颇丰,政策的加持,使南京的夜间旅游持续发展。而夜间旅游产品是夜间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致力于对南京市夜间旅游产品的调查,进而获悉旅游者的需求,从旅游产品开发的视角出发,促进夜间旅游的发展。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南京夜间旅游产品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南京;夜间旅游产品;调查;优化设计  1 南京夜间旅游产品的类型  南京是六朝古都,人文历史资源众
期刊
摘 要:民间舞作为一切舞蹈之母,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接地气”的民间舞蹈从群众自娱的脚下被搬上专业舞台。原生态舞蹈作为民间舞的“根”,在继承的基础上保留了民间舞的精华,发展成为了规训形态舞蹈。本文以民间舞中的海阳秧歌为例,着重分析舞蹈形态从原生态到规训形态的发展过程,并针对原生态舞蹈向规训形态舞蹈的转变中产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原生舞蹈;次生舞蹈;规训形态;海阳秧歌  民间舞来源于
期刊
摘 要:现代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手法对于展现园林中景观要素的合理布局、游览路线以及景观层次都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空间上的合理安排为园林景观带来了灵魂,向游人传达了造景时的主从关系,是提升景观内涵的点睛之笔。本文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从公园的空间营造出发,探究现代景观设计中空间营造的手法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现代景观;空间营造;表现方式  1 项目概况  汤山矿坑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