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乡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水稻种植,目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获嘉、原阳、封丘、长垣、新乡县共5县的36个镇,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在2003年最大达到80.58万亩。然而,最近7年来,我市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2010年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为56.7万亩。”近来,我们调研小组三名成员以原阳县为例,就新乡市水稻种植现状及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抽样等方法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调查,调查结果从以下三方面来叙述:一、我市水稻种植产业化的现状分析;二、水稻种植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乡市水稻应如何走产业化道路。
一、新乡市水稻产业化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新乡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水稻种植,上世纪60年代末原阳县原武镇引黄种稻成功,拉开了新乡市水稻发展序幕。目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获嘉、原阳、封丘、长垣、新乡县共5县的36个镇。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在2003年最大达到80.58万亩。然而,最近7年来,新乡市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201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56.7万亩。
(二)优质品种难以推广
从品种利用上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乡市水稻品种利用可分为三個阶段:第一阶段(1970—1990年),新稻6811、郑梗107。第二阶段(1990—2000),豫梗6号、黄金睛,期间,1992年“原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化验八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主要品种为豫梗6号、新稻18、新丰2号、郑稻19等,亩产可达到600公斤以上。“2009年超级新稻18在原阳县祝楼乡蒙城村千亩方单产达到795.8公斤,创新乡市水稻单产新纪录。而黄金睛由于产量低不能实现优质优价,种植面积处于下降趋势,2009年不足7万亩。”
2000-2009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由上述资料显示,我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呈起伏式下降趋,水稻品种虽在不断更新,但品种数量少,且生产效益低。我市目前的水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二、影响新乡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灌溉用水无法保障
近几年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种植水稻所需的用水逐年减少,不仅原阳县的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障,新乡市大部分的稻田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困难,主要原因:
1.引黄用水困难。一方面受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影响,引水口门引水不畅。引水口门和引黄穿堤闸门抬高,造成引水困难。黄河调水调沙造成主河槽南移下切1.5米左右,最深处下降3米-4米,平时黄河水流量只有300个-400个秒立方米,而新乡市引黄口门在流量达到700个立方米每秒才能正常引水。由于引水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引水渠道严重淤积,引水更加困难。在调水调沙后的7月份,黄河只有100多个流量,而此时正是稻区急需用水之际,而黄河却无水可引。
另一方面新乡市引黄灌区工程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前修建,大多老化失修,干支渠硬化配套任务很大。“两工”取消之后,干、支渠清淤主要依靠市、县(市)政府投入和依靠机械进行,但由于资金短缺,开挖清淤渠道少且标准低,远不能达到引水用水要求。原阳县堤南灌区引水渠起源于武陟县老田庵,因属两市管辖,经常发生纠纷,引水清淤都很困难。长垣县4个灌区工程完好率在25%-30%之间,老化失修现象相当严重。人民胜利渠灌区多数工程是上世纪50年代初兴建或60年代-70年代修建,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2.井灌成本上升。由于引黄用水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水利部门观测,2008年,新乡市地下水埋深较10年前平均下降2米左右,共发生4处近千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据长垣县水利部门对15处水井地下水位的观测,2006年有10处下降,2007年有11处下降,2008年有14处下降,5年内下降最大处达2.48米。获嘉县史庄乡10年前地下水埋深在3米-4米,目前已下降至10米-12米。在引黄用水无法保障的情况下,部分稻农采用井灌,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井水灌溉成本太高。”
随着供水商品化的推行,灌区由过去的福利性用水逐步转变为经营性用水。1998年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水利站撤销,村级水利管理多数处于真空。虽然从2004年开始逐步推行“用水者协会”,但目前仍然只是在原阳县进行尝试。据调查,部分地方由于上游不交水费,下游交的水费也被退还,致使农民无水可用,改成旱作。
(二)种植效益低
1.种植成本高。第一是水稻用工多。据农经调查,玉米标准用工为4.77个,费用95.40元/亩;水稻标准用工为9.93个,费用226.10元/亩,是玉米1.37倍。如插秧时雇用人员工资以前的每天30-40元,现在上升到80-100元。
第二是农资投入大。近年来,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水稻生产所需化肥、农药用量都要高于玉米。据调查,2009年水稻物质投入费用每亩364.31元,高出玉米185.06元。
第三是灌溉费用高。2003年以前,稻区水费由政府按耕地计税面积统一组织征收,全年每亩水费为32元;2004年以后改为由水利协会按实际种植面积征收,物价部门核定原阳县稻区每亩水费为55元,加上计税面积和实种面积的差别,面积出入和水费标准提高两个因素,使群众实际交纳水费数额翻了一番还要多。如原阳县原武镇,2003年以前按计税面积2.85万亩、32元/亩交纳水费,2004年以后按实际种植面积5.9万亩、55元/亩交纳水费。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由于近年引黄面积减少,改用地下水浇灌,提高了灌溉成本。据长垣县调查,前些年机井浇1亩地不足1个小时,花费13元,现在一般需要80分钟,花费18元。据调查,一季庄稼用井灌一般比用渠灌每亩地多花费20元左右。
第四是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市水稻种植从育秧、插秧到收获主要以人力为主,机械收获只有30%左右,机械化程度低也是制约水稻种植不可忽略的因素。
2.收益相对偏低。近几年,国内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稻米价格持续低迷,种植水稻亩净收益低或与其他作物基本持平,直接导致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下降,严重挫伤了稻农种植积极性。据调查,2004年种植水稻每亩净收益774.45元,2009年种植水稻每亩净收益616.79元。而玉米2009年每亩净收益627.15元,较2004年增加342.24元,加之玉米栽培简单、省工,导致稻区相当一部分农民改种玉米。
2004-2009年水稻、玉米亩利润对比(元)
(三)市场存在不正当的竞争
原阳大米具有“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软筋香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特点。随着原阳大米的名气增大,原阳大米在市场上越来越吃香,1991年,在交通便利的107国道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占地80余亩的原阳大米批发交易市场正式建成,这个日吞吐量500多吨,年交易额达3.6亿元的大米交易市场很快成为我国北方大米的主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第一米市”,借助这个优势,原阳大米销售市场迅速辐射到全国各地,并出口国外,原阳县也因为出产优质大米闻名遐迩。
然而,据调查,伴随着原阳大米的声名鹊起,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原阳大米这个金字招牌,从外地运来大米,包装成原阳大米对外销售,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最终导致2000年年末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原阳大米批发市场流出“毒大米”事件。受此影响,人们一时间“谈米色变”,原阳大米更是无人问津,价格暴跌,原阳大米批发交易市场此后一段时间“门前冷落车马稀”,生意冷清,原阳大米的品牌也因此蒙羞。这也一度慌乱了原阳县一些农民种稻的决心,使得原阳大米的种植面积大面积的缩减,影响了原阳大米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新乡市年产水稻30万吨左右,大米加工销售企业主要集中在原阳县,最多时达到300余家,但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碾米厂,没有规模,管理混乱,质量难以控制,而且带动能力弱、品牌竞争力差。现已整合到41家,有市级龙头企业迪一米业、黄蕊米业等。但是,由于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因为收不到稻谷而使机器闲置,造成了加工企业有产能无产量;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紧密,出现大米价低企业不按照订单价收稻,大米价高农户不卖稻给企业的情况。使得原阳大米不能产业化的经营和生产。
三、 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新乡市作为传统农业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水稻是农业生产优势之一,“原阳大米”更是优質农产品品牌,不但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2008年又通过了国家地里标志产品标准审定。当前,保障灌溉水源、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走产业化道路成为当务之急。
1.实现河灌和井灌的配套使用。一是适应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变化,尽快争取逐步改建引黄穿堤闸和修建引黄调蓄工程,使得黄河水得到有效的补充,可以更好的对水稻种植区进行浇灌。二是加大机井的使用,增加农田机井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保证井灌的正常使用。
2.实施规模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原阳大米的种植过程中,组织水稻产业化基地内的规模化生产,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流出的土地组成股份合作社,以村委会为发包主体,实行“公开承包、定额上交、规模生产、超减产奖赔、米业运作”的方法,增加村级财力。实行集体育种、种植等一些列活动,减少在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原阳大米的产量;并且加大农业科技技术的使用,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力的劳动成本,提高原阳大米的种植效益。
3.对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原阳大米”曾给新乡市带来诸多荣誉,成为新乡市一张耀眼的名片。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上假冒原阳大米、以次充好现象屡次发生,让“原阳大米”知名度一路受损。为保护好“原阳大米”这块金字招牌,应该对市场上假冒伪劣的产品进行严厉打击,保护原阳大米知识产权。
(1)严格原阳大米的产地和原阳大米的品种。在原阳大米育种和种植的过程中划定原阳大米的生产区域和水稻品种,并上报国家进行备案和审批,获得“阳大米”识产权保护。
(2)贴上防伪标识,实现防伪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原阳大米的保护力度,严禁假冒产品流入市场;对进入市场的假冒产品进行打击,保护真正的原阳大米的品牌。在重点组建、整合、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治理整顿小作坊式大米加工点,坚决取缔无注册登记加工企业的同时,重新组建了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协会,并为协会成员单位授权:统一使用“原阳大米”原产地标识,实现防伪销售。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9113。
指导老师:张晓敏
(作者简介:李 楠(1990.6-),男,河南新乡人,本科,学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李乐乐、朱怡明,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
一、新乡市水稻产业化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新乡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水稻种植,上世纪60年代末原阳县原武镇引黄种稻成功,拉开了新乡市水稻发展序幕。目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获嘉、原阳、封丘、长垣、新乡县共5县的36个镇。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在2003年最大达到80.58万亩。然而,最近7年来,新乡市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201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56.7万亩。
(二)优质品种难以推广
从品种利用上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乡市水稻品种利用可分为三個阶段:第一阶段(1970—1990年),新稻6811、郑梗107。第二阶段(1990—2000),豫梗6号、黄金睛,期间,1992年“原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化验八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主要品种为豫梗6号、新稻18、新丰2号、郑稻19等,亩产可达到600公斤以上。“2009年超级新稻18在原阳县祝楼乡蒙城村千亩方单产达到795.8公斤,创新乡市水稻单产新纪录。而黄金睛由于产量低不能实现优质优价,种植面积处于下降趋势,2009年不足7万亩。”
2000-2009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由上述资料显示,我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呈起伏式下降趋,水稻品种虽在不断更新,但品种数量少,且生产效益低。我市目前的水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二、影响新乡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灌溉用水无法保障
近几年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种植水稻所需的用水逐年减少,不仅原阳县的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障,新乡市大部分的稻田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困难,主要原因:
1.引黄用水困难。一方面受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影响,引水口门引水不畅。引水口门和引黄穿堤闸门抬高,造成引水困难。黄河调水调沙造成主河槽南移下切1.5米左右,最深处下降3米-4米,平时黄河水流量只有300个-400个秒立方米,而新乡市引黄口门在流量达到700个立方米每秒才能正常引水。由于引水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引水渠道严重淤积,引水更加困难。在调水调沙后的7月份,黄河只有100多个流量,而此时正是稻区急需用水之际,而黄河却无水可引。
另一方面新乡市引黄灌区工程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前修建,大多老化失修,干支渠硬化配套任务很大。“两工”取消之后,干、支渠清淤主要依靠市、县(市)政府投入和依靠机械进行,但由于资金短缺,开挖清淤渠道少且标准低,远不能达到引水用水要求。原阳县堤南灌区引水渠起源于武陟县老田庵,因属两市管辖,经常发生纠纷,引水清淤都很困难。长垣县4个灌区工程完好率在25%-30%之间,老化失修现象相当严重。人民胜利渠灌区多数工程是上世纪50年代初兴建或60年代-70年代修建,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2.井灌成本上升。由于引黄用水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水利部门观测,2008年,新乡市地下水埋深较10年前平均下降2米左右,共发生4处近千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据长垣县水利部门对15处水井地下水位的观测,2006年有10处下降,2007年有11处下降,2008年有14处下降,5年内下降最大处达2.48米。获嘉县史庄乡10年前地下水埋深在3米-4米,目前已下降至10米-12米。在引黄用水无法保障的情况下,部分稻农采用井灌,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井水灌溉成本太高。”
随着供水商品化的推行,灌区由过去的福利性用水逐步转变为经营性用水。1998年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水利站撤销,村级水利管理多数处于真空。虽然从2004年开始逐步推行“用水者协会”,但目前仍然只是在原阳县进行尝试。据调查,部分地方由于上游不交水费,下游交的水费也被退还,致使农民无水可用,改成旱作。
(二)种植效益低
1.种植成本高。第一是水稻用工多。据农经调查,玉米标准用工为4.77个,费用95.40元/亩;水稻标准用工为9.93个,费用226.10元/亩,是玉米1.37倍。如插秧时雇用人员工资以前的每天30-40元,现在上升到80-100元。
第二是农资投入大。近年来,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水稻生产所需化肥、农药用量都要高于玉米。据调查,2009年水稻物质投入费用每亩364.31元,高出玉米185.06元。
第三是灌溉费用高。2003年以前,稻区水费由政府按耕地计税面积统一组织征收,全年每亩水费为32元;2004年以后改为由水利协会按实际种植面积征收,物价部门核定原阳县稻区每亩水费为55元,加上计税面积和实种面积的差别,面积出入和水费标准提高两个因素,使群众实际交纳水费数额翻了一番还要多。如原阳县原武镇,2003年以前按计税面积2.85万亩、32元/亩交纳水费,2004年以后按实际种植面积5.9万亩、55元/亩交纳水费。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由于近年引黄面积减少,改用地下水浇灌,提高了灌溉成本。据长垣县调查,前些年机井浇1亩地不足1个小时,花费13元,现在一般需要80分钟,花费18元。据调查,一季庄稼用井灌一般比用渠灌每亩地多花费20元左右。
第四是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市水稻种植从育秧、插秧到收获主要以人力为主,机械收获只有30%左右,机械化程度低也是制约水稻种植不可忽略的因素。
2.收益相对偏低。近几年,国内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稻米价格持续低迷,种植水稻亩净收益低或与其他作物基本持平,直接导致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下降,严重挫伤了稻农种植积极性。据调查,2004年种植水稻每亩净收益774.45元,2009年种植水稻每亩净收益616.79元。而玉米2009年每亩净收益627.15元,较2004年增加342.24元,加之玉米栽培简单、省工,导致稻区相当一部分农民改种玉米。
2004-2009年水稻、玉米亩利润对比(元)
(三)市场存在不正当的竞争
原阳大米具有“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软筋香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特点。随着原阳大米的名气增大,原阳大米在市场上越来越吃香,1991年,在交通便利的107国道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占地80余亩的原阳大米批发交易市场正式建成,这个日吞吐量500多吨,年交易额达3.6亿元的大米交易市场很快成为我国北方大米的主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第一米市”,借助这个优势,原阳大米销售市场迅速辐射到全国各地,并出口国外,原阳县也因为出产优质大米闻名遐迩。
然而,据调查,伴随着原阳大米的声名鹊起,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原阳大米这个金字招牌,从外地运来大米,包装成原阳大米对外销售,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最终导致2000年年末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原阳大米批发市场流出“毒大米”事件。受此影响,人们一时间“谈米色变”,原阳大米更是无人问津,价格暴跌,原阳大米批发交易市场此后一段时间“门前冷落车马稀”,生意冷清,原阳大米的品牌也因此蒙羞。这也一度慌乱了原阳县一些农民种稻的决心,使得原阳大米的种植面积大面积的缩减,影响了原阳大米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新乡市年产水稻30万吨左右,大米加工销售企业主要集中在原阳县,最多时达到300余家,但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碾米厂,没有规模,管理混乱,质量难以控制,而且带动能力弱、品牌竞争力差。现已整合到41家,有市级龙头企业迪一米业、黄蕊米业等。但是,由于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因为收不到稻谷而使机器闲置,造成了加工企业有产能无产量;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紧密,出现大米价低企业不按照订单价收稻,大米价高农户不卖稻给企业的情况。使得原阳大米不能产业化的经营和生产。
三、 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新乡市作为传统农业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水稻是农业生产优势之一,“原阳大米”更是优質农产品品牌,不但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2008年又通过了国家地里标志产品标准审定。当前,保障灌溉水源、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走产业化道路成为当务之急。
1.实现河灌和井灌的配套使用。一是适应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变化,尽快争取逐步改建引黄穿堤闸和修建引黄调蓄工程,使得黄河水得到有效的补充,可以更好的对水稻种植区进行浇灌。二是加大机井的使用,增加农田机井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保证井灌的正常使用。
2.实施规模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原阳大米的种植过程中,组织水稻产业化基地内的规模化生产,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流出的土地组成股份合作社,以村委会为发包主体,实行“公开承包、定额上交、规模生产、超减产奖赔、米业运作”的方法,增加村级财力。实行集体育种、种植等一些列活动,减少在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原阳大米的产量;并且加大农业科技技术的使用,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力的劳动成本,提高原阳大米的种植效益。
3.对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原阳大米”曾给新乡市带来诸多荣誉,成为新乡市一张耀眼的名片。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上假冒原阳大米、以次充好现象屡次发生,让“原阳大米”知名度一路受损。为保护好“原阳大米”这块金字招牌,应该对市场上假冒伪劣的产品进行严厉打击,保护原阳大米知识产权。
(1)严格原阳大米的产地和原阳大米的品种。在原阳大米育种和种植的过程中划定原阳大米的生产区域和水稻品种,并上报国家进行备案和审批,获得“阳大米”识产权保护。
(2)贴上防伪标识,实现防伪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原阳大米的保护力度,严禁假冒产品流入市场;对进入市场的假冒产品进行打击,保护真正的原阳大米的品牌。在重点组建、整合、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治理整顿小作坊式大米加工点,坚决取缔无注册登记加工企业的同时,重新组建了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协会,并为协会成员单位授权:统一使用“原阳大米”原产地标识,实现防伪销售。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9113。
指导老师:张晓敏
(作者简介:李 楠(1990.6-),男,河南新乡人,本科,学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李乐乐、朱怡明,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