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美好哪里去了?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始,他对你很好。可是好着好着,就不如当初好了。人世间最气人的事,也莫过于此了:唤醒了你的希望,又戛然而止。让你沦陷到爱情里,他却不再给了。得到了你,却不再对你好了。甚至,去对别人好了。让你又气又恨又委屈。以至于你总是怀疑:其实他就是不爱了,所以爱不如当初了。
  浪漫期是一段感情必经的幻象阶段,看起来特别美好,却只是泡沫无法持续。当感情进入浪漫期的时候,他会对你好上有加,甜蜜如饯。他也会展示自己所有的好,你对他充满欣赏,眼睛含光。
  浪漫期的任务就是使用假我建立关系,关系建立好后就进入了下一个任务。进入权利争夺期,开始用真我相处磨合,重新找到一个平衡点。感情,从外战转入了内战。他对你没那么好了,只是因为你们的浪漫期结束了。
  浪漫期的结束,不是一个人的错,甚至不是错。它是一个两个人相互推动,从天上掉到地上的过程。一个开始欲求不满,一个就开始了抱怨。一个开始偶尔疏远,一个就开始了胡思乱想。一个开始指责抱怨,一个就开始步步为防。到底是谁先开始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一直在互相伤害了你却不知道,你会一直认为是对方在伤害你。人会意识不到自己的变化,更容易盯着对方的变化。认为是对方冷漠了,看不到自己也在幽怨。
  如果你能知道浪漫期为何结束,并且客观看待这个过程。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那你就可以持续享受这段感情。
  浪漫期里,两个人的关系其实是畸形的。虽然很甜蜜,但是却不正常,只能暂时存在。你留恋的当初那么好,只不过是激情。激情并不可持续,消退是一种必然。浪漫期是激情为主打的阶段。激情,是一种高浓度的感情,这种浓度是难以持续的。
  投入感情,是需要精力、心思、时间、力气的,我们把人在感情里消耗的这些东西统称为能量。感情是消耗能量的。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投入到这里来,就不能投入那里。如果投入到A过多,投入到BCDE就会过少,这是一种失衡状态。
  当一个人陷入感情,对另外一个人很好很有耐心,他就会把过多的能量投注到这个人身上。那么他对父母、工作、朋友、未来、学习、健康、规划等领域里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他把心思用来对你好,就是会影响交朋友、会同事、玩足球等。注意,我说的是影响而不是停止。他是会继续干别的,但是在能量投入上是被分流的。一个人对你特别好,是以牺牲其他社会功能为代价补偿的。
  这些社会功能一小段时间内淡化甚至暂停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但是时间一长人的潜意识就会感受到危险,需要重新重视起来。当两个人在一起关系趋向于稳定后,人的潜意识就会自动重新分配每个领域的能量所占比。结果就是,对你投入的能量少了。你体验到的他对你就是不如当初好了——这是事实。
  浪漫期固然美好,持续总是困难的。一个人要持续对你激情般的好,代价是非常巨大的。这个代价不是你要付出什么,而是他要消耗。你需要学会接纳,没有人会一直对你如当初般不管不顾地好下去。你是他重要的一部分,却不可能是全部。
  除此之外,你做了什么,也在影响着他如何对你。是的。你很多负面的反馈,都在无意间伤害着他。
  当你适应了他的好,你被爱的欲望被唤醒了,你的需求在增加,需要更高浓度更多的好,你才能体验到被爱的感觉。同时你以为你付出了很多,你就要求回报,你的需求也在增加。你自以为是地付出了很多他不需要的东西,他没有收到你的付出却被要求了更多。被过多索取,就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会带来伤害。
  当你发现他不如当初好了后,你通常的应对方案不会是去如何解决和修复,而是抱怨和指责。你的眼神不再流淌着清澈崇拜,开始充满了不满;你的话语里不再惊喜般地欣赏,开始散发着责怪;你的世界里不再只有他最好,开始看到了别人家的谁谁更好然后拿出来比较。你开始用自己的角度理解他,看待他,评判他,用理所当然、“正常人都”、“你应该”去要求他,不再柔情似水。
  不当的索取方式,也是一种伤害。面对伤害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去爱这个伤害我的人,而是先保护自己。人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保护自己:
  攻击你。他感觉到了你的伤害就会进行反击,他的反击对你就造成了伤害,你又会进一步攻击,矛盾开始升级,冤冤相报。
  封闭自己。当反抗你失败的时候,不忍心攻击你的时候,就会封闭自己屏蔽你的话和感情来保护下自己,选择逃避或離开来让自己舒服点。
  保护自己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他能爱你的能量就更少了。在你们交往中,你负面反馈的越多,他抵御你反馈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能付出给你的,就在减少。所以你必然会体验到他对你不如当初好了。
  你之所以会有很多负面反馈,是因为你把浪漫期激情般的好,当成了“正常”水平值,然后拿这个在要求他。实际上那是一种虚高。两个人的付出一开始都会虚高,相处久了就会进入到正常水平。
  这也很好理解,出轨的对象都比原配感情好。因为他们刚刚处于浪漫期,浪漫期的关系总是能打败权利争夺期的。
  人除了付出,人还是有需要的。人的持续付出,来自于持续的供给。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后期付出乏力。
  浪漫期的时候,面对他的付出,你会用欣赏、感激、崇拜的眼神去回应,这就是在给他的能量供给。你供给的能量越多,他能付出的就越多。浪漫期过后,你给他的供给就在减少,相应他的付出也必然会减少。你可以反思下你自己的变化: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含情脉脉地对他说一句好话了?你有多久没有给他高度的关注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思考了?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充满爱地询问他的烦恼并耐心地听完了?你们曾经美好的时候你做过的那些事,现在你还有在做吗?
  也许你一直在付出,但是你的付出是越来越任务式的闭着眼越来越任务式的不走心,他能收到的有效付出是越来越少的。你给他的供给是越来越少,还希望他产出像原来一样多?
  一个人对你有多好,至少有三个值在影响。我有一个计算公式:对你的付出=他自身的能量-你对他的伤害+你对他的供给。
  浪漫期过后,生活任务、社会功能等在分散他的能量,他自带能量在降低。这是个较难抗拒因素。除非你们像杨过和小龙女一样,隐居活死人墓,世界里只有彼此,不生娃,没父母,没同事,兴趣还一致。
  你对他的伤害在增大,他的付出能力就会降低。因为他得先把能量应用于抵消你的伤害,多余的能量才能对你好。你对他的供给又在减少,他就需要先自我补充,先应对自己的疲软,多出来的能量才能对你好。
  这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他付出的在减少,你需要和伤害在增加,供给还停止。3个因素同时在负作用于他的付出。那么你的体验,自然就是他显著不如当初好了。
  这时候如果有另外一人就不一样了。另外一个人愿意欣赏他、关注他、安慰他、照顾他,给他轻松与快乐。另一个人只看到他的好,看不到他的不好,不会去评判他、否定他、伤害他。与另外一个人初相识或相识不久不深,对他充满了好奇愿意牺牲下工作娱乐跟他待会儿。
  三个值都是在正向增加的。所以他有能力对别人好,却没有能力对你好。有能力为别人做,却没有能力为你做,也算是正常的事。这不还是都怪你。也不能说都,这对你不公平。总之怪你一点,是没错的。
  感情不是一朝有,就日日有。好的感情,是经营出来。别人对你的好,也是。能不经营只享受还可以要求的,那是妈。哦,妈也未必。
其他文献
继大英博物馆藏文艺复兴素描展之后,艺术家彭薇携其五年来的50余件作品,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园林中举办个展——“我想起了你”。  “我想起了你”,源自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兄长米哈耶尔的家书,是作家经历生死劫难后的思考。彭薇以传统山水画技法为自己多年来的艺术语言,同时复合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路径,她说她画的是“我面对的社会,我面对的这张纸,我是什么状况,一笔接一笔。”  其实早就见过彭薇,和她的画,这只是
期刊
这座城市最典型的气候特点是,春秋很短,冬夏很长。每年2月初还很冷,而短短的一两个月,春天就被彻底赶跑了,林佳妮还没有来得及把衣柜里面的春装换完,夏天就来了。  林佳妮不喜欢夏天,一想到那些短过膝盖的花裙下藕节一样的白净细嫩的腿和她们年轻的主人,她就忍不住隔着长裤抚摸小腿上那片斑斓的疤痕。原本皮肤也是白净的,但小时候被翻倒的热水瓶烫伤,小腿上半部全毁了。大片斑痕像一只蟾蜍伏在那里。  她控制住自己不
期刊
每个人都希望能从自己喜欢的人的全世界“一丝不苟”地路过,但谁能从谁的全世界路过,要想从一个人的全世界路过,除非你是他身上的血液,你偶尔可以折磨他一辈子。今天你路过他的世界,明天她丢失你的面貌,若暗若明,如梦似幻。时间很骚,要么“希望从你的全世界路過”,要么“你的世界,有我的片刻”。十字路口,红灯你停,绿灯他走,各往各的城市飞翔。一把伞,挡住“银河倒泻”的孤独。你世界路过的他或是老师、或是同学、亦或
期刊
我出生在江南,常州这个小城。这个地方不大,不起眼的城市,历史上走出过很多很多现在依然叫得出名字响当当的文化名人。赵翼,史良,洪深,瞿秋白,刘半农,刘海粟,吕思勉,周旋,陆小曼,周有光。  从小我就行走在青果巷牌楼弄十子街等有着这些名人故居的江南巷弄中,去上学,或者放学归家。  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第一次独自远行离家去了深圳。后来,又去上海读书。我很快就会说一口上海话,毕竟从常州话转化到同为吴语系的上
期刊
最先发现父亲异常的是母亲。母亲打电话来说,你父亲最近突然衰老了很多,饭量也减了,睡眠很差,经常半夜醒来就不再睡觉,抽半宿烟,长吁短叹的,似有很重的心事。  我惊诧不已,赶紧推掉了琐琐碎碎的手头工作,急匆匆赶回镇上看父亲。父亲离开老家搬到镇上生活已有多年,我只知道父亲生活的全部就是每天早起散步,饭后找人聊天,生活得很舒坦,很悠闲。清闲的父亲会有什么心事呢?  父亲站在院子中央眺望远方,眼神空洞而茫然
期刊
你自问自己是个众人眼里的好男人: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上酒店、生活单纯、且作息正常。平时有稳定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就准时回家。收入或许不高、但也算过得去。薪水因平时不乱花,每月大多存起来。唯一的兴趣可能是玩玩单反、或买电脑设备、或看看漫画、或打打游戏机、或骑骑单车、或上网这类。换言之,除了偶尔花钱在嗜好上,并没什么太多花费。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衣服鞋子觉得可保暖就好,理发或外在打扮更不
期刊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
期刊
她亲眼看到丈夫和一个女孩手挽着手逛街,殷勤无比地拎包刷卡。女孩挑的都是价值不菲的专柜货,他站在一旁,满脸宠溺和幸福。那场景,一点也没有拜金女勾搭成功男的不堪和卑琐,反而如同一部温馨纯情的偶像剧,俊男美女,举手投足之间有爱意在流动。而她则是个路人甲,素面朝天,全身上下所有行头不超过200元。  当闺蜜义愤填膺地告诉她,她丈夫和别的女人关系暧昧,劝她好好管教时,她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不可能!上哪儿找比
期刊
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就会看到朋友圈对父爱母爱的各种歌颂,会把父亲母亲这个身份推到高高的神坛上,然而这个父亲节我想谈点不一样的。  一个人不会因为结了婚就自动成为合格的伴侣,自然更不会因为生了孩子就成为合格的父母。在中国,很多人虽然拥有成年人的身体,但心灵上依然像孩童一般,我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谈到,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男性在情感层面尚未成熟,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会如何表达爱、接受爱
期刊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刘若英把张幼仪演得很悲,无辜的眼神,嘴角颤抖着哭出来,离婚真的使她发狂……因为始终忘不了这一幕,张幼仪的形象,就这么在心中定格下来。  从那以后,每看到有关张幼仪的材料,总是留意,并且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女人肩膀上的担当。  张幼仪1915年10月在浙江硖石与徐志摩结婚,到1922年3月,两人在德国柏林离婚,徐张走过的婚姻路,离整七年还差七个月。婚姻生活里有所谓“七年之痒”,徐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