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京世界贸易中心办公大楼里,每到中午休息的时候,一位保险公司的中年阿姨就会来到办公室,和饭后茶余的白领们聊聊。差不多所有人都认识她,她也知道所有人的姓名,甚至出生日期,常常会看似不经意地劝你买一款保险产品。这些阿姨,在日本被称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外交员”。
笔者刚到日本时,并不知道日文的“外交员”与“外交官”有什么不同,也记不起自己是怎么把出生日期告诉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只记得她和蔼可亲,一开始完全没有提及加入保险的事。接触几次后,她拿来了一张打印好的表格,说我如果加入了,会在60岁以后每年拿到多少养老金。当时我只是个留学生,并非企业正式雇员。不过从她给出的退休金看,真是比打工费高多了,让我对日本的养老金制度不由心生羡慕。
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我接到了区政府发来的信函,让我速去申请减免“国民年金”。我渐渐地才知道,日本所有人到了20岁就需要缴纳“国民年金”(全民养老金),有工作的人还需要在国民年金之外缴纳“厚生年金”。
日本的养老金可谓五花八门。人们除了缴纳“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外,也有不少人购买各种保险,或者通过存款与保险结合的方式,为退休生活做准备。笔者回国工作后,常常听到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可能会“崩溃”的说法,其实日本的制度虽然缺点很多,缺乏可持续性,但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疾病保险构成的“保险网”,让日本并不至于国家养老保险一出问题就满盘皆乱。
“人人皆保险”的国度
20多年前,笔者刚从北京去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很不看好日本的保险制度。当时中国的国家机关看病免费,还分房,老同志退休后都有退休金。到了日本看到年轻时就要每年缴纳那么复杂的养老保险,觉得毫无必要。
但等到我自己去区政府申请减免“国民年金”时,却被感动了一下。读了政府发给的手册后,知道日本人在年满20岁以后,都必须缴纳国民年金,这样才能保证让所有人在60岁的时候,能够从政府那里拿到养老金。这里说的“所有人”- - -我去日本前在中国农村呆过3年,知道乡下的乡亲们是没有养老金的,养老完全靠自己的家庭。
日本经济起飞后,政府很快就设计出了“国民年金”制度,把所有国民纳入养老体制。1955年前后,日本的男性平均寿命为63岁,女性68岁,退休年龄是60岁。让人们在退休后失去劳动能力的几年内享受养老待遇,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来说并不是件难事。那时日本的大学毕业生还很少,通常一位60岁的人,多半已在社会上劳作了40多年,给这样的国民3年左右的免费养老,对社会来说不是多么大的负担。
留学生的“国民年金”减免条件也很宽松。只需要到区政府负责国民年金管理的窗口,在表格的税金一栏填上“无”,就得到了全额减免“国民年金”的资格。
日本的这种“人人皆保险”的制度让当时的我非常羡慕。那之后的20多年里,不论东西方风云如何变幻,日本社会却保持了超级稳定,应该说这和日本政府在经济起飞阶段利用经济比较宽裕的条件,及时设立了全民养老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回收率”不足四成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日本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当年制度设计者的预期。
在东京乘坐电车,与在北京、上海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人不会为满头银发的人让座,因为常常看到半车厢的人头发斑白。
除此之外,很多数字也显示了日本严重的老龄化状况。官方数据表明,日本现在男性平均年龄已经接近80岁,女性是86岁;官方的预计是,到2055年男性平均寿命会达到83岁,女性则高达90岁。换言之,从退休到去世,日本人的“夕阳期”早已经从当时的数年延长到了二三十年。
而用现在工作人口缴纳的费用,支付给正在养老的国民,这个模式的持续需要有几个前提,比如养老人员数目不多而工作人口相当多,国家和企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等等。
目前日本的情况则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企业不断全球化,去外国投资建厂成为一种趋势,国内的失业问题虽然不算严重,但工薪阶层的工资则二十多年基本上没有提升过。这一切,导致维系当年设计的养老制度变得越来越难。
2011年7月的《日经商务》周刊报道说,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0岁提升到65岁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今后只有推迟到70岁,才能保证养老金制度可以维持下去。报道里还做了一个计算:一个从22岁开始工作、到70岁退休的普通人,在48年工作期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加上利息,差不多有2. 49亿日元。按退休后的平均存活时间来计算,其最终能拿到手的养老金为9781万日元,两者相差了1. 5129亿日元,“回收率”仅为39%。
换句话说,你从22岁开始老老实实地缴纳“国民年金”、“厚生年金”,48年后你能拿到的款项却仅为你所缴纳的39%,你还能下决心一直缴纳下去吗?
而且就算是40年一直在缴纳,退休后每月也只能拿到7万日元,相当于大学毕业生就职后第一次拿到的月薪24万日元的不到1/ 3,维持生活会相当困难。这样的养老金制度,不足以让国民满怀信心地去缴纳;而缴的人越少,制度就离难以为继越近。日本国民年金制度现在面临的正是这个考验。
周密的网络,只是输给了时间
当然,日本的养老金制度设计得还是相当严密的,以“国民年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厚生年金”,然后还有“企业年金”,目的是让所有有工作的人能放心迎来自己的养老时代。
此外很多人除了以上三项养老金之外,到了75岁以后还能拿到“老龄年金”;一些未到退休年龄离开人世的人,其家人能拿到“遗族年金”;家中有残疾人的家庭,能拿到“障害年金”等等,整个社会也在尽可能地构筑各种体制来保证极端情况下的养老。
只不过,对很多企业来说,每月要缴纳的“厚生年金”、“企业年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我曾听说过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每月开完工资,缴纳完各种税款、年金后,就入不敷出,最后选择了破产。
可以说,日本的养老金网络还是相当周密的,只是主体设计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中期完成的,没有充分考虑日本人平均寿命延长、老龄社会提前、生育率极度下降、日本企业外移、经济失落20年等等问题。此后日本政府也根据新情况做过不少改动,但均是小改,未能解决制度上的欠缺。
如何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既符合本国实际,又具有前瞻和可调节性的制度,这也许是日本养老金体制启发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笔者刚到日本时,并不知道日文的“外交员”与“外交官”有什么不同,也记不起自己是怎么把出生日期告诉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只记得她和蔼可亲,一开始完全没有提及加入保险的事。接触几次后,她拿来了一张打印好的表格,说我如果加入了,会在60岁以后每年拿到多少养老金。当时我只是个留学生,并非企业正式雇员。不过从她给出的退休金看,真是比打工费高多了,让我对日本的养老金制度不由心生羡慕。
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我接到了区政府发来的信函,让我速去申请减免“国民年金”。我渐渐地才知道,日本所有人到了20岁就需要缴纳“国民年金”(全民养老金),有工作的人还需要在国民年金之外缴纳“厚生年金”。
日本的养老金可谓五花八门。人们除了缴纳“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外,也有不少人购买各种保险,或者通过存款与保险结合的方式,为退休生活做准备。笔者回国工作后,常常听到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可能会“崩溃”的说法,其实日本的制度虽然缺点很多,缺乏可持续性,但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疾病保险构成的“保险网”,让日本并不至于国家养老保险一出问题就满盘皆乱。
“人人皆保险”的国度
20多年前,笔者刚从北京去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很不看好日本的保险制度。当时中国的国家机关看病免费,还分房,老同志退休后都有退休金。到了日本看到年轻时就要每年缴纳那么复杂的养老保险,觉得毫无必要。
但等到我自己去区政府申请减免“国民年金”时,却被感动了一下。读了政府发给的手册后,知道日本人在年满20岁以后,都必须缴纳国民年金,这样才能保证让所有人在60岁的时候,能够从政府那里拿到养老金。这里说的“所有人”- - -我去日本前在中国农村呆过3年,知道乡下的乡亲们是没有养老金的,养老完全靠自己的家庭。
日本经济起飞后,政府很快就设计出了“国民年金”制度,把所有国民纳入养老体制。1955年前后,日本的男性平均寿命为63岁,女性68岁,退休年龄是60岁。让人们在退休后失去劳动能力的几年内享受养老待遇,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来说并不是件难事。那时日本的大学毕业生还很少,通常一位60岁的人,多半已在社会上劳作了40多年,给这样的国民3年左右的免费养老,对社会来说不是多么大的负担。
留学生的“国民年金”减免条件也很宽松。只需要到区政府负责国民年金管理的窗口,在表格的税金一栏填上“无”,就得到了全额减免“国民年金”的资格。
日本的这种“人人皆保险”的制度让当时的我非常羡慕。那之后的20多年里,不论东西方风云如何变幻,日本社会却保持了超级稳定,应该说这和日本政府在经济起飞阶段利用经济比较宽裕的条件,及时设立了全民养老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回收率”不足四成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日本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当年制度设计者的预期。
在东京乘坐电车,与在北京、上海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人不会为满头银发的人让座,因为常常看到半车厢的人头发斑白。
除此之外,很多数字也显示了日本严重的老龄化状况。官方数据表明,日本现在男性平均年龄已经接近80岁,女性是86岁;官方的预计是,到2055年男性平均寿命会达到83岁,女性则高达90岁。换言之,从退休到去世,日本人的“夕阳期”早已经从当时的数年延长到了二三十年。
而用现在工作人口缴纳的费用,支付给正在养老的国民,这个模式的持续需要有几个前提,比如养老人员数目不多而工作人口相当多,国家和企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等等。
目前日本的情况则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企业不断全球化,去外国投资建厂成为一种趋势,国内的失业问题虽然不算严重,但工薪阶层的工资则二十多年基本上没有提升过。这一切,导致维系当年设计的养老制度变得越来越难。
2011年7月的《日经商务》周刊报道说,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0岁提升到65岁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今后只有推迟到70岁,才能保证养老金制度可以维持下去。报道里还做了一个计算:一个从22岁开始工作、到70岁退休的普通人,在48年工作期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加上利息,差不多有2. 49亿日元。按退休后的平均存活时间来计算,其最终能拿到手的养老金为9781万日元,两者相差了1. 5129亿日元,“回收率”仅为39%。
换句话说,你从22岁开始老老实实地缴纳“国民年金”、“厚生年金”,48年后你能拿到的款项却仅为你所缴纳的39%,你还能下决心一直缴纳下去吗?
而且就算是40年一直在缴纳,退休后每月也只能拿到7万日元,相当于大学毕业生就职后第一次拿到的月薪24万日元的不到1/ 3,维持生活会相当困难。这样的养老金制度,不足以让国民满怀信心地去缴纳;而缴的人越少,制度就离难以为继越近。日本国民年金制度现在面临的正是这个考验。
周密的网络,只是输给了时间
当然,日本的养老金制度设计得还是相当严密的,以“国民年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厚生年金”,然后还有“企业年金”,目的是让所有有工作的人能放心迎来自己的养老时代。
此外很多人除了以上三项养老金之外,到了75岁以后还能拿到“老龄年金”;一些未到退休年龄离开人世的人,其家人能拿到“遗族年金”;家中有残疾人的家庭,能拿到“障害年金”等等,整个社会也在尽可能地构筑各种体制来保证极端情况下的养老。
只不过,对很多企业来说,每月要缴纳的“厚生年金”、“企业年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我曾听说过一家出租汽车公司,每月开完工资,缴纳完各种税款、年金后,就入不敷出,最后选择了破产。
可以说,日本的养老金网络还是相当周密的,只是主体设计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中期完成的,没有充分考虑日本人平均寿命延长、老龄社会提前、生育率极度下降、日本企业外移、经济失落20年等等问题。此后日本政府也根据新情况做过不少改动,但均是小改,未能解决制度上的欠缺。
如何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既符合本国实际,又具有前瞻和可调节性的制度,这也许是日本养老金体制启发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