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2月24日上午,奉节县石岗乡天星村五组的谢先玉只身一人来到奉节县委大楼前。
谢先玉是来找干部的。但和以往来找干部的人不同的是,她手握一面锦旗,来感谢为她解决收入问题的“恩人”。
2016年9月,奉节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启动以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教育医疗行业行风、美丽乡村、便民为民服务和提升党委政府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的“六项专项治理”,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群众对干部从“扭到闹”到“见到笑”,干部对群众从“绕着走”到“跟着跑”,干群关系呈现出全新的气象。
“为群众服务,不用讲大道理,只需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问题 。”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如是说。
党政形象治理——传递好声音、增强认可度
“乡亲们,‘今日五马’又开始广播了,今天讲的内容是惠民政策。”
五马镇厂河村的唐老太年近七旬,听广播一直是她的业余爱好,每天晚上6点半广播一响,她都会招呼左邻右舍一起来听。
放广播、听政策,这样的场景,在奉节并不是个例。
2016年底,奉节县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对全县的广播设备进行了检查、维护,更新了部分设备,全县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及时传递到全县的各个角落。
同时,奉节县还开辟了“作风建设面对面”专栏,县级部门和乡镇“一把手”定期“坐台”,向全县人民讲述作風建设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让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
行业行风治理——抓师风医德、展示好形象
奉节县某中学教师刘老师,多年来都只教环境教育、生物等这种非统考的“豆芽课”,这学期却多次找校长申请,要求上统考的“专业课”。
刘老师说:“我也想得个奖,排个名,有个荣誉啊!”
刘老师曾经是一个喜欢打牌的人,以前很少把心思放在教学上。
从去年行业行风整治以来,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评职晋级等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进步奖励和退步惩处机制。现在,教师打牌的现象已基本消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为持续净化教育医疗行业行风,从去年开始,奉节县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教育宣传活动月”,对教职工参与打牌赌博、大操大办“无事酒”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实施坐班打卡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时教师必须在校。
严格执行“医疗行业九不准”,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十佳医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定期明查暗访,严厉查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违法行为。
美丽乡村治理——倡导好民风、共筑和谐村
谢先玉一度对无休止的“整酒”“送情”感到苦不堪言:“村里考个大学要整酒,生个娃娃要整酒,过个生要整酒……整得脑壳痛,有时一个月人情钱就要2000元。”
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在人情钱少得多了,几个月来最高一笔也就送100元。
奉节县开展美丽乡村治理以来,石岗乡引导村民将“不办无事酒,一般人情送礼不超过100元”写入村规民约。
这一倡议,获得了13个村(社区)群众的一致认可,从简办事逐渐形成风气。
同时,奉节县还开展了“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存孝道、讲诚信,杜绝不卫生、不文明现象;开展“模范夫妻”“奉节好人”等评选活动,在农村形成了“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的和谐氛围。
城市管理治理——打造好秩序、增强幸福感
“原来我经常把车停在公路上,只图自己方便,现在我不这样了。政府在孙家沟给我们货车专门设置了停车位,既方便又安全。”每天从县城跑周边区县的货车司机小李说,因为家住滨江路,以前时常晚上回来晚了,就会把车往路边一撂。
奉节县滨江路是进出县城的主干道,是城市的门户和形象,这条路以前经常被货车占用一大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县城面貌。
为此,奉节县开展了货运车辆专项整治,强制搬移僵尸车、机动车452辆,并在离滨江路不远的孙家沟设置了货车停车位500余个。
“以前这里到处都是货车,上下班出行太不安全了,现在清爽多了。”家住滨江路一号桥的李女士说。
2016年下半年以来,奉节县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了以城市交通、违法建筑、环境卫生、最美小区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专项治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便民为民治理——干部多服务、提升获得感
“感谢消委会的同志,感谢‘办事不出村’平台,让我在家门口就换了新鞋。”
去年“双十一”前夕,63岁的陈大爷花了300元钱,在县城为小女儿购买了一双新皮鞋,回家后却发现鞋底有脱胶现象。陈大爷准备第二天进城退换,但来回路费要五六十元,这让他十分纠结。一位村民告诉他,设在居委会的“办事不出村”平台可以帮他维权。
半信半疑的陈大爷向“办事不出村”平台反映了自己的烦心事,并将皮鞋及购买凭证交给了工作人员。
平台通过网络将投诉信息反馈给县消委会,县消委会立即与销售者进行调解。
去年11月11日,县消委会派人将更换的新皮鞋送到了陈大爷手中。
从2015年下半年起,奉节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群众办事不出村”系统,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74项审批事项“下沉”到村(社区)服务中心,仅去年一年,就受理申请7118件,为群众减少办事支出近百万元。
社会治安治理——扎牢防护网、增强安全感
“每到冬腊月间,挂到屋头的腊肉就常常被偷,甚至连过年肉都没得了。”家住永安街道朝阳社区古坟包的居民杨友富说,“现在,进出我们小区的路口都装上了监控。多一个监控就像多了一个警察,我们感觉安全多了。”
近年来,永安街道投入229万元,在辖区七个社区的重点路段和安全隐患突出的路口,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463个。
“监控系统运行一个多月来,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偷盗、抢劫案件。看来小偷应该是怕这些‘警察’。”永安街道负责人笑着说。
为加强城区社会安全管理,扎紧安全防护网,奉节县共安装视频监控8883个,实现了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领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同时,实行“白 黑”“步巡 车巡”巡防模式,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侵财犯罪等治安顽症。
2016年,全县破获八类案件39起,同比上升18.18%;破获侵财、涉赌、暴力犯罪等案件717起,打掉犯罪团伙21个,命案破案率连续11年保持100%。
谢先玉是来找干部的。但和以往来找干部的人不同的是,她手握一面锦旗,来感谢为她解决收入问题的“恩人”。
2016年9月,奉节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启动以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教育医疗行业行风、美丽乡村、便民为民服务和提升党委政府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的“六项专项治理”,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群众对干部从“扭到闹”到“见到笑”,干部对群众从“绕着走”到“跟着跑”,干群关系呈现出全新的气象。
“为群众服务,不用讲大道理,只需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问题 。”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如是说。
党政形象治理——传递好声音、增强认可度
“乡亲们,‘今日五马’又开始广播了,今天讲的内容是惠民政策。”
五马镇厂河村的唐老太年近七旬,听广播一直是她的业余爱好,每天晚上6点半广播一响,她都会招呼左邻右舍一起来听。
放广播、听政策,这样的场景,在奉节并不是个例。
2016年底,奉节县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对全县的广播设备进行了检查、维护,更新了部分设备,全县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及时传递到全县的各个角落。
同时,奉节县还开辟了“作风建设面对面”专栏,县级部门和乡镇“一把手”定期“坐台”,向全县人民讲述作風建设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让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
行业行风治理——抓师风医德、展示好形象
奉节县某中学教师刘老师,多年来都只教环境教育、生物等这种非统考的“豆芽课”,这学期却多次找校长申请,要求上统考的“专业课”。
刘老师说:“我也想得个奖,排个名,有个荣誉啊!”
刘老师曾经是一个喜欢打牌的人,以前很少把心思放在教学上。
从去年行业行风整治以来,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评职晋级等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进步奖励和退步惩处机制。现在,教师打牌的现象已基本消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为持续净化教育医疗行业行风,从去年开始,奉节县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教育宣传活动月”,对教职工参与打牌赌博、大操大办“无事酒”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实施坐班打卡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时教师必须在校。
严格执行“医疗行业九不准”,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十佳医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定期明查暗访,严厉查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违法行为。
美丽乡村治理——倡导好民风、共筑和谐村
谢先玉一度对无休止的“整酒”“送情”感到苦不堪言:“村里考个大学要整酒,生个娃娃要整酒,过个生要整酒……整得脑壳痛,有时一个月人情钱就要2000元。”
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在人情钱少得多了,几个月来最高一笔也就送100元。
奉节县开展美丽乡村治理以来,石岗乡引导村民将“不办无事酒,一般人情送礼不超过100元”写入村规民约。
这一倡议,获得了13个村(社区)群众的一致认可,从简办事逐渐形成风气。
同时,奉节县还开展了“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存孝道、讲诚信,杜绝不卫生、不文明现象;开展“模范夫妻”“奉节好人”等评选活动,在农村形成了“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的和谐氛围。
城市管理治理——打造好秩序、增强幸福感
“原来我经常把车停在公路上,只图自己方便,现在我不这样了。政府在孙家沟给我们货车专门设置了停车位,既方便又安全。”每天从县城跑周边区县的货车司机小李说,因为家住滨江路,以前时常晚上回来晚了,就会把车往路边一撂。
奉节县滨江路是进出县城的主干道,是城市的门户和形象,这条路以前经常被货车占用一大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县城面貌。
为此,奉节县开展了货运车辆专项整治,强制搬移僵尸车、机动车452辆,并在离滨江路不远的孙家沟设置了货车停车位500余个。
“以前这里到处都是货车,上下班出行太不安全了,现在清爽多了。”家住滨江路一号桥的李女士说。
2016年下半年以来,奉节县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了以城市交通、违法建筑、环境卫生、最美小区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专项治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便民为民治理——干部多服务、提升获得感
“感谢消委会的同志,感谢‘办事不出村’平台,让我在家门口就换了新鞋。”
去年“双十一”前夕,63岁的陈大爷花了300元钱,在县城为小女儿购买了一双新皮鞋,回家后却发现鞋底有脱胶现象。陈大爷准备第二天进城退换,但来回路费要五六十元,这让他十分纠结。一位村民告诉他,设在居委会的“办事不出村”平台可以帮他维权。
半信半疑的陈大爷向“办事不出村”平台反映了自己的烦心事,并将皮鞋及购买凭证交给了工作人员。
平台通过网络将投诉信息反馈给县消委会,县消委会立即与销售者进行调解。
去年11月11日,县消委会派人将更换的新皮鞋送到了陈大爷手中。
从2015年下半年起,奉节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群众办事不出村”系统,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74项审批事项“下沉”到村(社区)服务中心,仅去年一年,就受理申请7118件,为群众减少办事支出近百万元。
社会治安治理——扎牢防护网、增强安全感
“每到冬腊月间,挂到屋头的腊肉就常常被偷,甚至连过年肉都没得了。”家住永安街道朝阳社区古坟包的居民杨友富说,“现在,进出我们小区的路口都装上了监控。多一个监控就像多了一个警察,我们感觉安全多了。”
近年来,永安街道投入229万元,在辖区七个社区的重点路段和安全隐患突出的路口,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463个。
“监控系统运行一个多月来,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偷盗、抢劫案件。看来小偷应该是怕这些‘警察’。”永安街道负责人笑着说。
为加强城区社会安全管理,扎紧安全防护网,奉节县共安装视频监控8883个,实现了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领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同时,实行“白 黑”“步巡 车巡”巡防模式,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侵财犯罪等治安顽症。
2016年,全县破获八类案件39起,同比上升18.18%;破获侵财、涉赌、暴力犯罪等案件717起,打掉犯罪团伙21个,命案破案率连续11年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