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涉及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即“生本理念”是最主要的。“生本理念”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贯穿这个理念,搞好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本理念; 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48-001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那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按照生本理念进行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看法如下。
第一,强化新课改的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众多化学教学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最主要的,其他理念都是由这一理念派生的。因此,面对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还是远远不足的。在学习中表现出创新能力的常常是少数人,但多数人则习惯于单纯地吸收、记忆、理解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以此去应付考试而得到好成绩。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天赋素质的差异所决定,而是长期以来所受到的教育及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研究表明,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最佳状态便是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之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笔者深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方法,以及选做一些趣味实验如“白纸显字”、“玻璃点火”、“滴水生烟”、“玻璃雕花”、“点火成蛇”、“水中花园’、“银镜反应”、“火剪”等,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好奇心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内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不断地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多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比赛活动,使他们的创造欲望在相互的竞争中得以激发。另一方面,教师可精心设计某些需求环境,如在实验中故意抽走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某些仪器,让学生自行制作或自找代替物。随着计算机教学设备的发展,人机对话、人机讨论等新式教学法也越来越丰富,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道路也越来越宽阔。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多思考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是前人的直接经验,但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得问题的解答是學生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使学生面对一个预定的问题能运用已有的定律、概念、事实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应尽力让他们自己思考。千万不要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满堂灌”,多而杂,白白地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会“以量取胜”,让学生感到无聊、无奈,不断地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把学生看作是天生爱学、潜力无限的教学资源。
第三,要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现代教育最终是要让受教育者达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可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化学教学始终追求的目标。创新能力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各人的个性品质和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独立、勇敢、勤奋、自信、有恒、谦虚、细致、好进取、好探究、爱标新立异均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注意及时清除和矫正。
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笔者认为在化学教育中可通过下述两种途径加以实施。
1.引出典型事例感化学生。化学发展史载有丰富的催人奋发向上的事例,例如诺贝尔顽强试制炸药而被炸伤,布莱克做实验时练就的精湛技艺,居里夫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元素,吴蕴初、侯德榜、范旭东等人为长中国人志气而艰苦跋涉,发展民族化学工业等。援引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2.组织训练。良好的个性是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实践活动。例如有的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学生坚持操作;有的实验较难成功,应允许失败并鼓励重做;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有的练习难度较大,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直至获得正确答案等。
学生学得知识、习得能力的过程,必须通过其自身的感知、体验、内化、感悟,才能由懂到会,再到能,以至熟而生巧。“懂”就是知道、了解;“会”就是领会,理解,是会怎样做;“能”是能够,有能力,善于胜任。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也只能解决学生的“懂”的问题。学生要达到“会”和“能”的境界,还得靠自己去动脑,动手,内化,感悟,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讲要“少而精”,因为多讲完全是一种痛心的浪费。
于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地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我们的教师在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教师不会清闲,他们只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自己的工作想得更深,干得更实,把工作做得更好、更舒心、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按生本理念进行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着手实施创新教育。只要我们的化学教育真正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对付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华民族也就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本理念; 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48-001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那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按照生本理念进行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看法如下。
第一,强化新课改的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众多化学教学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最主要的,其他理念都是由这一理念派生的。因此,面对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还是远远不足的。在学习中表现出创新能力的常常是少数人,但多数人则习惯于单纯地吸收、记忆、理解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以此去应付考试而得到好成绩。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天赋素质的差异所决定,而是长期以来所受到的教育及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研究表明,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最佳状态便是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之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笔者深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方法,以及选做一些趣味实验如“白纸显字”、“玻璃点火”、“滴水生烟”、“玻璃雕花”、“点火成蛇”、“水中花园’、“银镜反应”、“火剪”等,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好奇心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内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不断地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多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比赛活动,使他们的创造欲望在相互的竞争中得以激发。另一方面,教师可精心设计某些需求环境,如在实验中故意抽走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某些仪器,让学生自行制作或自找代替物。随着计算机教学设备的发展,人机对话、人机讨论等新式教学法也越来越丰富,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道路也越来越宽阔。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多思考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是前人的直接经验,但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得问题的解答是學生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使学生面对一个预定的问题能运用已有的定律、概念、事实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应尽力让他们自己思考。千万不要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满堂灌”,多而杂,白白地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会“以量取胜”,让学生感到无聊、无奈,不断地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把学生看作是天生爱学、潜力无限的教学资源。
第三,要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现代教育最终是要让受教育者达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可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化学教学始终追求的目标。创新能力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各人的个性品质和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独立、勇敢、勤奋、自信、有恒、谦虚、细致、好进取、好探究、爱标新立异均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注意及时清除和矫正。
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笔者认为在化学教育中可通过下述两种途径加以实施。
1.引出典型事例感化学生。化学发展史载有丰富的催人奋发向上的事例,例如诺贝尔顽强试制炸药而被炸伤,布莱克做实验时练就的精湛技艺,居里夫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元素,吴蕴初、侯德榜、范旭东等人为长中国人志气而艰苦跋涉,发展民族化学工业等。援引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2.组织训练。良好的个性是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实践活动。例如有的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学生坚持操作;有的实验较难成功,应允许失败并鼓励重做;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有的练习难度较大,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直至获得正确答案等。
学生学得知识、习得能力的过程,必须通过其自身的感知、体验、内化、感悟,才能由懂到会,再到能,以至熟而生巧。“懂”就是知道、了解;“会”就是领会,理解,是会怎样做;“能”是能够,有能力,善于胜任。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也只能解决学生的“懂”的问题。学生要达到“会”和“能”的境界,还得靠自己去动脑,动手,内化,感悟,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讲要“少而精”,因为多讲完全是一种痛心的浪费。
于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地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我们的教师在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教师不会清闲,他们只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自己的工作想得更深,干得更实,把工作做得更好、更舒心、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按生本理念进行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着手实施创新教育。只要我们的化学教育真正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对付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华民族也就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