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遵循任务型语言教学基本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整体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把任务看作是由各个部分或各种环节组成的合乎规律的有机整体。在实施教学中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缺一不可的。
(三)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等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手段训练地理技能和能力、如何完成任务、怎样检测学习效果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必须具体考虑和设计,甚至还要考虑教学失败的补救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难懂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
二、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需要,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流程
第一步:预设各种问题,抛出目标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各种问题,抛出目标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抛出教学任务,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的基本技能。这种预设问题和目标任务双驱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研究问题,进而掌握知识,实现教学互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分解细化任务
在确定总任务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成员,要求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督促各成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避免小组内讨论流于形式,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在组内发言,简单问题要由学困生先发言,难度较高的题目由学优生发言。实现生教生、生助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状态。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讨论的开展,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学生初步确定实施方案。
第三步:代表展示成果,分享初得任务情况
成果展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检测。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第四步:互相评价,得出结论,完成任务
学生代表汇报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要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找出值得推广的经验,还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相关原因,正视自己、正视伙伴,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三、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分寸,教师注意避开几个问题
1.任务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因此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若干种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决定进行哪些活动,明白应达到什么要求。教师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并制定不同的标准,有层次的进行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完成同等的任务。
2.任务设计要在学生思维的着重点和障碍点,分层设问
教师要切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授课前,教师应当分析教材重、难点,要先为学生设供一定背景材料设置问题情景,巧妙地为学生提供设问,要求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以一定的背景材料的分析思考中,揭示出重点知识,并可以找到清除障碍的突破口,达到理解知识的目标。
3.课堂评价要讲求艺术性,力求准确、及时、全面
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抚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评语……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整体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把任务看作是由各个部分或各种环节组成的合乎规律的有机整体。在实施教学中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缺一不可的。
(三)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等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手段训练地理技能和能力、如何完成任务、怎样检测学习效果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必须具体考虑和设计,甚至还要考虑教学失败的补救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难懂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
二、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需要,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流程
第一步:预设各种问题,抛出目标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预设各种问题,抛出目标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抛出教学任务,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的基本技能。这种预设问题和目标任务双驱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研究问题,进而掌握知识,实现教学互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分解细化任务
在确定总任务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成员,要求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督促各成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避免小组内讨论流于形式,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在组内发言,简单问题要由学困生先发言,难度较高的题目由学优生发言。实现生教生、生助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状态。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讨论的开展,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学生初步确定实施方案。
第三步:代表展示成果,分享初得任务情况
成果展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检测。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第四步:互相评价,得出结论,完成任务
学生代表汇报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要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找出值得推广的经验,还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相关原因,正视自己、正视伙伴,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三、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分寸,教师注意避开几个问题
1.任务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因此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若干种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决定进行哪些活动,明白应达到什么要求。教师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并制定不同的标准,有层次的进行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完成同等的任务。
2.任务设计要在学生思维的着重点和障碍点,分层设问
教师要切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授课前,教师应当分析教材重、难点,要先为学生设供一定背景材料设置问题情景,巧妙地为学生提供设问,要求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以一定的背景材料的分析思考中,揭示出重点知识,并可以找到清除障碍的突破口,达到理解知识的目标。
3.课堂评价要讲求艺术性,力求准确、及时、全面
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抚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评语……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