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为了使班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接触到德育机会,并真正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其影响,从而树立起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相适应的道德价值体系,约束与规范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行为。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观念传递给初中班级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与内化德育观点,教师应该首先做好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策略研究工作,以此优化德育教育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德育课堂。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提高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往往能够帮助与学生更好地树立起良好的价值体系,对学生未来的行为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体系之中,德育教育即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合理的引导的科学教育内容,其中的教育观点能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相适应的价值体系,以此起到规范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实践活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了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影响学生,教师应该首先做好教学策略的制定工作,以优化教育模式的方式推动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一、善用媒体资源优化表现结构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环节之中,德育观点的输出往往局限于教师的口语表达或是书面表现形式的表达,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相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直接内化德育观点,并受到德育观点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学习现代化的数字教育手段,并通过在德育教育实践之中对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德育观点的表现结构,使学生更为直接地接触德育教育内容。
例如,在初中班级的理想主义教育中,为了使班级学生能够树立起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相适应的远大理想,为其后续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提供信念与方向,教师即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视频媒体资源的展示,以此代替传统理想教育观点的表现形式。在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师课前搜集的与理想主义相关的视频媒体资源的观赏,学生能够真正被视频中默默奉献在各个岗位中角色所感动,并在视频富有感染力的配乐与人物无私奉献的身影与发言影响下,学生将建立起对理想教育观点的感性认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理想教育的观点,并真正将其内化形成富有自身主观色彩的远大理想,由此形成真正有利于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德育价值观念。
二、借助时事内容丰富教育资源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巧妙地借助时事内容,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更具体地看待德育观点。由此实现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本地时事资源,由此保证资源内容的时效性。
例如,在社会公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即可在课程开始前对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对相关的本地时事资源进行搜集,之后将搜集到的时事资源放置在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对时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评判。这些与维护社会公共资源或是破坏公共资源的时事新闻能够创设出真实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联系的资源情境,在这一情境框架之下学生所做出的判断能够切实地体现出学生对社会公德相关价值的理解,并真正完成辨别是非的德育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真正引导学生积累社会德育实践的经验,为其后续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德育实践创造条件。
三、营造德育环境形成间接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价值观念还处于塑型阶段,这一阶段中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良莠的能力,十分容易受到客观环境或是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利于其成长的德育价值观念。因此,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协调班级成员,营造出整体的德育教育环境,以此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创造间接影响条件,从整体环境推动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实践活动,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班级集体环境。为此,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体性的目标,为班级同学提供指向性一致的实践方向,由此协调班级成员的个人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同步的需求之下能够切实地参与到集体实践氛围之中,真正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最终实现实践任务。通过这种集体性实践的组织,不仅能够使学生真正在集体实践环境中直接地体验协同的方式,在感知中内化集体主义观点,更能够有效地建立起长期的和谐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具有凝聚力的班级集体中更好地感受德育氛围,自觉践行德育实践,使学生的德育价值得以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
四、组织实践活动引导直接体验
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初中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德育行为实践之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操作,由此积累起德育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学生对德育观点的具体认识。
例如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走入校园之中开展校园环境的清洁与维护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對学校这一公共环境进行保护。在教师的组织之下,学生不仅能够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具体地学习清洁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及在公共区域劳动的具体方法,更能够在清洁工作中直观地看到自身的劳动在公共环境中所存在的积极价值,使其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这将驱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未来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去,并使学生能够真正自觉地保护他人的劳动成果,主动对社会公共的卫生环境进行维护,由此提高学生的劳动德育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及时地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德育课程,优化教育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和谐的教育环境,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以巩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成果,更好地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的,这同时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廖武忠.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实效性[J].教育(文摘版),2016(2).
[2]李明霞.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J].未来英才,2016(22).
(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学)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提高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往往能够帮助与学生更好地树立起良好的价值体系,对学生未来的行为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体系之中,德育教育即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合理的引导的科学教育内容,其中的教育观点能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相适应的价值体系,以此起到规范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实践活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了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影响学生,教师应该首先做好教学策略的制定工作,以优化教育模式的方式推动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一、善用媒体资源优化表现结构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环节之中,德育观点的输出往往局限于教师的口语表达或是书面表现形式的表达,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相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直接内化德育观点,并受到德育观点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学习现代化的数字教育手段,并通过在德育教育实践之中对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德育观点的表现结构,使学生更为直接地接触德育教育内容。
例如,在初中班级的理想主义教育中,为了使班级学生能够树立起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相适应的远大理想,为其后续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提供信念与方向,教师即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视频媒体资源的展示,以此代替传统理想教育观点的表现形式。在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师课前搜集的与理想主义相关的视频媒体资源的观赏,学生能够真正被视频中默默奉献在各个岗位中角色所感动,并在视频富有感染力的配乐与人物无私奉献的身影与发言影响下,学生将建立起对理想教育观点的感性认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理想教育的观点,并真正将其内化形成富有自身主观色彩的远大理想,由此形成真正有利于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德育价值观念。
二、借助时事内容丰富教育资源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巧妙地借助时事内容,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更具体地看待德育观点。由此实现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本地时事资源,由此保证资源内容的时效性。
例如,在社会公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即可在课程开始前对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对相关的本地时事资源进行搜集,之后将搜集到的时事资源放置在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对时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评判。这些与维护社会公共资源或是破坏公共资源的时事新闻能够创设出真实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联系的资源情境,在这一情境框架之下学生所做出的判断能够切实地体现出学生对社会公德相关价值的理解,并真正完成辨别是非的德育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真正引导学生积累社会德育实践的经验,为其后续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德育实践创造条件。
三、营造德育环境形成间接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价值观念还处于塑型阶段,这一阶段中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良莠的能力,十分容易受到客观环境或是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利于其成长的德育价值观念。因此,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协调班级成员,营造出整体的德育教育环境,以此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创造间接影响条件,从整体环境推动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实践活动,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班级集体环境。为此,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体性的目标,为班级同学提供指向性一致的实践方向,由此协调班级成员的个人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同步的需求之下能够切实地参与到集体实践氛围之中,真正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最终实现实践任务。通过这种集体性实践的组织,不仅能够使学生真正在集体实践环境中直接地体验协同的方式,在感知中内化集体主义观点,更能够有效地建立起长期的和谐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具有凝聚力的班级集体中更好地感受德育氛围,自觉践行德育实践,使学生的德育价值得以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
四、组织实践活动引导直接体验
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初中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德育行为实践之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操作,由此积累起德育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学生对德育观点的具体认识。
例如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走入校园之中开展校园环境的清洁与维护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對学校这一公共环境进行保护。在教师的组织之下,学生不仅能够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具体地学习清洁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及在公共区域劳动的具体方法,更能够在清洁工作中直观地看到自身的劳动在公共环境中所存在的积极价值,使其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这将驱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未来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去,并使学生能够真正自觉地保护他人的劳动成果,主动对社会公共的卫生环境进行维护,由此提高学生的劳动德育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之中,教师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及时地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德育课程,优化教育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和谐的教育环境,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以巩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成果,更好地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的,这同时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廖武忠.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实效性[J].教育(文摘版),2016(2).
[2]李明霞.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J].未来英才,2016(22).
(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