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寻根 黄帝故里拜祖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着柔暖的春风,嗅着扑鼻的草香,在一个树木吐绿,春花怒放的季节里,《旅游纵览》杂志社一行4人,驾车从北京出发,开始了寻根问祖之旅——河南郑州行。
  
  一路走来,窗外的景色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映入眼帘,大地如纸,春风如笔,把淡绿涂在原野,翠绿抹在高山,墨绿赐给树木……河北到河南,行程千余公里,由春到夏只在一天时间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此次出行,是应郑州市政府及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之邀,前来参加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的。4月17日下午4点,到达当年毛主席曾经住过的郑州黄河迎宾馆,有幸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其夫人共同在此下塌。
  入住后,洗去一路的风尘,倚床小憩,随手翻开设计精良、印刷精美的《炎黄赋》,不禁一气读来,整篇文章气势恢宏。“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开篇四句,喻我华夏不断繁衍、发展、壮大、终归统一的景语。
  通体运用儒家道德、忠恕的全部理论精髓。更有从混沌初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乃神乃人的远古祖先的奇功如天与万事同仁。进一步激发起我们对艰难的文明进程的追溯和反思。
  最后,又寓意这种民族精神纯真无暇,芳洁坚贞定能垂诸天壤,传之久远。
  如此美文,大师历时一月的宏篇,不敢评论,只得细细品味......
  一直喜欢范曾先生的书画,却对先生生平知之甚少,偶有评价先生的文章见诸报端,仍记忆犹新:“当代少有之雅士也。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其书法绘画,皆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恰在此时,本刊艺术总监——此项活动的总策划、范曾先生的弟子邹玉利先生来电话说,今晚范先生要到炎黄广场巡察,若有兴趣可去广场等候,晚上可一同共进晚餐。这可是件大好事呵!瞧我们四人早已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立刻驱车前往炎黄广场……“
  
  炎黄脚下遇范曾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郑州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远远望见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高高地耸立着煞是雄伟。此时广场已戒严,场内只有一些武警战士在训练、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准备第二天的直播、打扫卫生的工人们在忙着手里的活……由于我们大会的贵宾、记者身份,很自然地拿着各自的武器(相机和三角架)顺利进入。
  站在15万平方米的大广场上,仰望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塑像,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其身部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我们变幻着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拍摄着…… 忽然眼前出现一队行人,数名记者紧跟前后咔嚓咔嚓地拍着,不用多想,一定是范曾先生大驾光临了。当他们在我身边走过,镜头里望着一位身着唐装、慈眉善目、精神矍铄的老人时,真正看到了大家风范!范先生与身边的随行人员在广场巡视一周后,来到炎黄二帝山体右下方为塑像亲笔长达485字的《炎黄赋》碑刻下凝神伫立,深邃的目光中透着炯炯的神彩……随后与夫人一道为炎黄二帝上香叩拜。间歇中,范曾之弟子邹玉利先生介绍《旅游纵览》杂志社主编张德志与范曾先生握手相识;范先生手捧《旅游纵览》杂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借此高兴之余,我双手捧着先生的《炎黄赋》恭敬地求得了他老人家的亲笔签字;炎黄二帝脚下,《炎黄赋》碑雕前,范曾先生唯一签字的四本《炎黄赋》,多么有意义的一件幸事呵!我为此而感到自豪!傍晚,受河南四季胖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航之邀在四季同达生态园参加招待范曾先生及其好友的欢迎宴会,著名影视演员张国立、濮存昕、歌唱家杨洪基和资深画家、作家等也参加了晚宴。
  
  4月18日清晨的黄河之滨,清风徐吹,薄雾缭绕。两万余名海内外嘉宾、五千多名演员和数百名记者,正陆续到达晨雾朦朦的炎黄广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此时,山体上炎黄二帝塑像被笼罩得严严实实,好像在跟想急切见到他们真实面目的人们捉着迷藏。"炎黄二帝像在哪里?"人们不约而同地询问着。8点30分,太阳开始从云层中露脸,金色的阳光驱散了广场上空的白雾,炎黄二帝伟岸身躯渐渐从淡淡的雾气中清晰起来,先是西边的炎帝,紧接着是比肩而立东边的黄帝,现场顿时响起一阵激动的掌声。从广场上可以看到,一团团白色气团向巨像身后流走,二帝的脸庞和两边山丘以及山丘上亭台楼阁的轮廓也逐渐清晰。一会儿,随着晨雾的短暂聚集,气势恢弘的炎黄二帝塑像又隐藏在了浓雾里。几分钟过后,明媚的阳光退去了薄雾,在二帝塑像上洒下了万道金光,一时间,二帝塑像显得是那样的巍峨壮观,那样的庄重慈祥。
  炎黄广场由南到北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广场上,警卫、护士、公务员、学生等统一服装,列队而站;台湾、厦门、深圳、香港等地受邀来观礼的来宾,站在前排,等待庆典开始。二级广场两侧草坪上,八对红黄布龙相对吐珠;身穿白绸缎练功服的太极拳队员排成两个八卦图形;红色衣裳的武术队员排成波浪形。三级广场上,盘鼓、舞龙、舞狮耍得正欢。
  
  到场嘉宾和观礼群众都围着长长的黄丝巾,丝巾上印有炎黄二帝头像,象征吉祥如意,大家纷纷把黄色丝巾围在脖子上。远远看去,这里弥漫的都是醒目的黄色。
  上午9点,典礼仪式正式举行,太极拳、少林功、献花篮、来宾致辞、唱黄帝颂,一件件、一桩桩,炎黄儿女极尽忠诚,充分显露了对先祖的虔诚之情。
  落成典礼的主持人是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他浑厚响亮的声音出现在炎黄坛广场上空,引起台下一阵小小的骚动。濮存昕今天的面貌和平时电视中见到的不太一样。除了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他还留着一脸络腮胡子。
  庆典结束后,记者专门向他请教了这个问题。濮存昕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是专门为典礼留的胡子。"他说,留须是为了表现一种古风,以配合当天庆典的传统文化氛围。为此,他已经一个月没剃胡须了。"现代人不兴留胡子,但是如果古代男人谁不留胡子,就是有问题了。"他风趣地说。
  
  10点10分,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宣布“郑州·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的话音刚落,200多枚焰火在二帝像前喷出,形成黄、蓝、紫、绿、橘五彩烟幕瀑布。接着,两条50米长的巨型黄龙,从二帝头顶后腾出,一先一后,徐徐穿过二帝头前的彩色瀑布,在二帝头顶迂回盘旋。双龙、彩瀑、二帝像交相辉映,将当天的庆典推向高潮。
  河南省政协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全书宣布落成庆典礼成,广场上随之响起音乐《炎黄赋》。由范曾教授作词,著名作曲家李黎夫作曲。在著名歌唱家杨鸿基领唱下,千人共吟《炎黄赋》,气势磅礴,声震四方。
  和谐盛世,万龙归宗。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广场,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郑州·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
  万余名各界群众敲起盘鼓、舞起狮子、扬起龙幡,《炎黄赋》的嘹亮歌声与翩翩的舞步一起,表达着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思念。
  20年了!多么漫长的岁月,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用双手和心灵托起了一个伟大的工程。如今,炎黄二帝塑像巍然屹立在黄河岸边,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同在。有了它,亿万炎黄子孙追思的心灵,就有了一个确切的祭坛;寻根的脚步,就有了一个实在的落点;它是我们民族的魂魄,是激励我们奋斗的起点!
  4月19日,农历三月三,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市晴空万里,大街小巷鼓乐阵阵,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以“和谐中原,和谐中国”为主题的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将在此地隆重举行。
  
  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日。全球华人代表齐聚新郑黄帝故里,“回家”省亲,参加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他们齐拜黄帝,歌颂这位五千年中华文明肇造者的丰功伟绩,把赤子之心紧紧相连。
  上午八点,嘉宾车队从郑州驶入新郑站下高速路口处,“中华第一古都轩辕黄帝故里”石牌下,长长的金色巨龙和红色花环首先映入人们眼帘,人们挥舞着巨龙和花环笑颜迎嘉宾,道路两旁“和谐中原,和谐中国”和“欢迎您回家拜祖”的金色条幅迎风招展,近千人盛装表演将迎宾气氛推向高潮,汽车行进当中,道路中央扑面而来的“迎亲”、“回家”、“好想你”牌坊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转眼间到了黄帝故里前的中华姓氏广场,数百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舞蹈者载歌载舞迎接嘉宾到来,近千名身着不同姓氏服装的学生和新郑市民佩戴着黄帝丝巾在舞蹈。表演者南侧肃然站立,广场上是满眼的金黄色。
  青年学生挥舞彩旗,欢迎“回家”拜祖的各方嘉宾。拜祖大典现场,金色的背景墙上“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11个大字格外醒目,轩辕黄帝塑像坐北朝南,气宇轩昂,八方来宾齐聚这里,共同期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8点30分,浩浩荡荡的拜祖车队依次抵达新郑黄帝故里。从四海归来的拜祖人身着正装,戴黄帝丝巾,心中都洋溢着“回家”的轻松。他们脚步匆匆,带着对祖先的崇敬和爱戴,汇集成人流,流向拜祖广场。他们中有身在异乡的游子,有佩戴军功章的老战士,有满脸朝气的学子……人们由南向北依次穿过汉阙、牌坊、轩辕桥到黄帝故里祠,一直向北走到拜祖广场在黄帝巨像前站定,参加拜祖活动。拜祖台上,黄帝圣像威严而不失慈祥地凝视着眼前的朝拜者,仿佛在说:欢迎你们回家。长廊边,旗幡猎猎,旗幡上,“和谐中国和谐中原”八个字异常醒目。
  台前,六株古枣树的树身挂满了祈福香木牌,香木牌上的红穗轻荡,与绿色的枣树叶相映成趣,红衣仕女头戴金冠,静候嘉宾。这一切,把拜祖广场装扮得喜庆洋溢。
  9点18分,连战夫妇二人走入中华姓氏广场,礼仪小姐为连战夫妇佩戴上象征吉祥和黄土含义的黄帝丝巾;而后二人被簇拥着走入汉阙,在炎黄故里祠前,连战挥毫写下“扫蒙昧,定中原,世胄文明于焉开!”的题词,表达了对黄帝功绩的赞扬。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张思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及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两万人参加了此次盛典。
  
  9点50分,拜祖大典正式开始。现场鸣放21响礼炮; 许嘉璐、张思卿、周铁农、张怀西、连战夫妇、陈云林夫妇、徐光春、李成玉、阳安江、杨多良等分四组向黄帝像敬献花篮;连战夫妇,港、澳、台来宾,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全国工商界代表净手上香; 参加拜祖大典的全体人员向黄帝像三鞠躬,行施拜礼;省政协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全书恭读拜祖文;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奥运会冠军邓亚萍点燃了圣火(图);现场260名青年和60名少年儿童放声吟唱庄严肃穆的《黄帝颂》;80名女演员翩翩起舞,表达对人文始祖黄帝的追思和敬仰之情。
  在《龙的传人》音乐伴奏下,中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张伟超,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等敬奉九曲黄河水,拜祖台两侧的两条“巨龙”口中喷出水柱,伴随着上万只彩球冉冉升起,整个拜祖大典达到了高潮!
  10点35五分,盛况空前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顺利结束,圆满成功。
  4月18日下午,炎黄二帝塑像落成高层论坛在郑州嵩山饭店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省政协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全书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主持了开幕式。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会长席瑜、台湾新党前主席谢启大等数百名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纵论黄帝文化,解读和谐文化。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炎黄文化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
  
  会上,当张文彬宣布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高层文化论坛开幕后,身穿大红唐装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汉东先生将一幅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书法长卷赠送给论坛。这幅名为《中华文化之歌》的书法长卷长9.99米,取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卷文由56个四字词语组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
  谢启大(台湾新党前召集人)在会上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老一代人身上还有所体现,但在年轻人身上已经很难寻找到。中国不仅要注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同样要注重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现在的孩子长大一定要掌握国学知识,因为20年之后掌握英文不是什么特长,而国学素养深厚将受到青睐,到时候外国人学习中文的会非常多,因此希望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论语》、《老子》、《易经》等古代经典著作。
  王俊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坦言:二帝塑像兴建落成于郑州的黄河之滨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意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文化摇篮,居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新郑市又是黄帝故里,郑州周围遍布炎帝和黄帝的遗址与遗迹。而二帝塑像屹立之所在,正是在"中国之中"的郑州邙山上,坐山面水,雄姿远望,这是其他地区不可取代的。
  炎黄二帝塑像的落成,必将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络绎不绝地到此朝拜,还将带动新郑黄帝故里、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等的旅游发展。二帝塑像的落成,必将带动中原旅游业的兴盛,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甚至带动中原地区经济跃上新台阶。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们被大巴送至中岳嵩山险峻的峡谷之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实景演出剧场。
  落禅入座,180度的全景视觉。悠悠的钟声响过,一座梦幻少林展现在观众面前。美轮美奂的山林清泉亭台楼阁,若隐若现的古刹禅院马匹动物,仿佛把你带入一个神话的世界里。变幻莫测的灯光和清幽自然的禅乐,勾画出了一幅鲜活的田园景象。优美的舞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深入其中会让你感受到禅与武的和谐,动与静的美妙,禅居生活与村民生活的幸福。
  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少室山最险峻的楼尖峰为背景,《水乐》、《木乐》、《光乐》、《风乐》、《石乐》五个乐章演绎出“天人合一”的美妙画卷。
  演出使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环绕立体声音响设备,与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水声、风声、林涛、虫鸣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天籁般的禅韵。端坐蒲团之上,迎风看水,听禅赏武。投资2000万人民币的艺术灯光工程,使沉睡万年中岳嵩山重放异彩,光照人间。
  演出达到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的完美统一。
  作为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大典给海内外宾朋带来了惊喜。演出结束时,大部分观众坐在蒲团上久久不愿离去,台上,近600人的禅武演绎,少林僧侣的现场唱颂,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化,直指心性的佛乐禅音,合成了中岳嵩山别样的交响乐。台下,2000多名观众坐定蒲团,迎风看水,听禅赏武,随着音乐、灯光、舞蹈、功夫的奇妙变化,不时发出叫好声。
  
  深深感到这次赴登封观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一次中国文化的朝圣之旅,这台演出,因其内涵的深厚和广阔,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旅游演出的范畴,它以禅宗与少林武术为载体,展示的是一种中国文化境界。 禅宗与少林,是演出的两大主题,演出以禅宗理念引领少林功夫,使它得到一种精神的提升。从个人修持的角度说,它直面生命本体,超越生死,觉悟人生。另外,演出所包含的宽怀、慈悲、和平圆满的精神境界,超越了国家与种族的界线,对今天这个饱受战火创伤的世界有着安抚作用。它是中国禅宗文化向世界文化的一次召唤,是对佛与人、艺术与宗教、生命本源、人类精神归宿等终极问题的审美探求。嵩山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制高点,也应当成为今天世界文化相互认同和交溶的圣地。
  中岳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规模宏大,音画一体;近800人的武术演绎,少林僧侣的现场唱颂,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幻,唤醒心灵的佛乐禅音,合成了中岳圣地辉煌的交响,而每天夜间的定时演出,将成为中原旅游一大亮点,为中外旅行者提供了一把解读禅宗文化奥秘的钥匙,也为众多的朝圣者提供了一方觉悟人生,洗涤心灵的静土。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原创音乐由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谭盾担纲,他曾获得包括"格莱美最佳原创音乐奖","格威文美尔作曲奖"等多项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奖项。2001年,又以《卧虎藏龙》配乐荣获第73届奥斯卡电影原创音乐奖。演出的策划及制作人梅帅元是我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总策划和制作人。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将亲自担当演出的宗教顾问,使演出正本清源,功德圆满。另外,舞美、灯光、编导、服装等设计者,均为中国一流的大师,他们把艺术当成了宗教,又把宗教精神溶入艺术,使这台演出超凡脱俗,接近神品。
  演出现场现有座位总量达到两千多个,每名观众都能全方位、多角度观赏到精彩的演出。剧场周围绿树成荫,使观众更能体验到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天人合一画卷
  在禅宗文化和少林武术发源地看这样美妙的演出,觉得自己与山水音乐融为一体,每一乐章都给人以惊喜,精美至极!
其他文献
外国人在欧洲吃的中餐一点也不纯正,但他们认可,只要是华人开的餐馆,不管他是江浙味还是闽南、川粤味,都叫中餐。    而在欧洲开中餐馆的华人多是香港或台湾来的老板,有的来了很多年了,差不多现在是第二代人在掌柜,如意大利有香港人开的“中华馆店”,罗马有台湾人开的“龙凤楼”。近10年才有中国广东人,也有北方人去开的餐馆。如慕尼黑有个叫“京海楼”的中餐馆并不是北京或上海人在那里开的,而是东北人开的餐馆。因
期刊
晶晶说想去看海,让我想起我看过的那些海。  我很幸运,第一次看海便看到了最美丽的。张爱玲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总是先看到海的图画,然后才看到海;总是先读过爱情小说,才开始谈恋爱。我正是这样一个过着二手生活的城市人。  第一次,当那片湛蓝湛蓝的海水在阳光下发出炫目的波光,如蓝水晶一样透明,我恍若置身梦境。所有关于海的传说和想象那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第一个举动竟然是赤着脚冲过洁白的沙滩,掬起一
期刊
北方春融时节,许多地方都会有一些冰凌,那是在冰雪消融时又遇到寒流后冻结而成的。这种冰凌是极其普通的,几乎随处可见。然而,吉林雾淞岛的冰凌却引起了我心灵的极大震撼。    一天下午,我来到了吉林市北面的雾淞岛,想拍岛上的冰块,当夕阳把整个岛照亮时,未融化的冰块与河之间出现了暖色,再细看时,只见冰块的下面,倒挂着一排排亮晶晶的冰凌,似无数烧红的铁条,又像是许多的焰火在水中燃烧……  这无疑是生命的燃烧
期刊
赵晋龙,1956年生于兰州,1981年开始自修摄影,1992年由银行调入甘肃省群众艺术馆(现更名为甘肃省文化馆)至今,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近几年主攻黑白风光摄影,主要使用设备:骑士4*5,星座8*10相机。  摄影感言:名山之外更有名山,全在自己的发现中。      《叹息》  有人说黑白摄影才是真正的摄影艺术,且不说这种说法是否有失公允,就该幅《叹息》摄影作品而言,的确比看到同类场景的彩色照片要
期刊
思绪随雪飘飞  漫过高山  飞越江河湖海  向着远方延伸着  丢不掉的往事  总是在心谷里迂回     雾海弥漫的冬季  我寻找你  期盼能和你同行  观赏家乡的冰雪奇景  也许那时我会被雪融化  在冬的时节不会感到寒冷  也许那时你不再离我远去  在冬的时节你我两相依偎     这难以割舍的爱恋  像冰一样的晶透  初绽爱蕾的芳香  至今仍在这北方的土地上存留  冰雪结成串串往事  宛如走进七彩
期刊
作为北方人,我对于雪并不陌生。打小就是在雪里头滚过来的嘛。记得小时候,嗖嗖的西北风把雪踅得一人多高,上面还有一层硬盖。我就在那上面打过滚的。后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冬天也不那么冷了,雪也好像是减少了许多。  尽管如此,当朋友邀我去雪乡的时候,还是一口答应了,并欣然前往。因为雪乡的名气是非常响的,被誉为“中国第一雪乡”。  人常常都会为好奇心所驱使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经过大半天的旅途奔波,在凛冽的寒
期刊
去年仲夏,首涉以水为心的山西水上之城——长治市沁县,我们就爱上了那里。那里是出皇家大臣的风水宝地,也是窖藏民间佛塔、佛龛石刻的神秘圣地,更是由8条水系托举的清凉王国。好得无从下手去写,就循着那里的浊漳河源头,写了《一泓清可沁诗脾》发表在本刊2007年第8期上。  今年1月,再去沁县,正有一个《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山西沁县河湖水系概念规划》论证会议召开。应沁县县委书记田志明、县长裴少飞之邀,我们客座
期刊
不到农村,何知年的火热;  不到东北,何知年的欢乐!  城市的年味儿到啥时候也赶不上乡下的足,因为“年”的根扎在那里。    看了这几幅图,我好想老家,好想老家红红火火的年!那样的年我至今只过了一次。  1967年,父亲冲出红卫兵批斗的“重围”,领我到老家黑龙江农村藏匿。那是一个土地黑油油、粮食用茓子围、肥猪圈里养、远处有草甸、家家有栅栏、皑皑白雪覆盖一冬的地方。  过年了,家家杀猪,规矩是端着大
期刊
冰雪消融,山峦朦胧。  纵然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时节,却怎能固封你奔流入海的徜徉步伐?绵延万里,层峦叠翠,崇山峻岭间,宛若一条玉带飘然而下,如泣如诉。  你从唐古拉山的顶崖冰川走来,一泻千里,淘尽多少风流人物;  你从雪域高原的千年脊梁走来,风蚀残年,孕育代代华夏文明;  你从西北大漠的茫茫戈壁走来,绿泛荒野,灌溉几世黎民苍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几番寒暑,风
期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因了李白的这一句吟诵,扬州这个清丽娇媚的城市便占尽了一个季节的先机。虽然诗中说的是农历的三月,但时下,杨柳吐绿,暖风轻拂,我仿佛听到梦里的江南在轻声的召唤,于是迫不及待地上路了。  原本打算坐船去,却被告知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不免感叹,坐一条船于烟雨蒙蒙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