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乔木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乔木林丧失时空变化趋势,并探索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方法]以我国30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标准差椭圆法(SDE),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2005—2018年乔木林丧失的动态变化;借助探索性回归分析法筛选乔木林(树高>5 m)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作用的时空分异格局.[结果]①2005—201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乔木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乔木林丧失时空变化趋势,并探索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方法]以我国30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标准差椭圆法(SDE),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2005—2018年乔木林丧失的动态变化;借助探索性回归分析法筛选乔木林(树高>5 m)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作用的时空分异格局.[结果]①2005—2018年全国乔木林丧失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丧失量年均增加412.451 km2;②2005—2018年乔木林丧失重心迁移路径不规则变化且丧失严重区域向南部集聚;③乔木林丧失率与人均GDP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区域明显扩大但影响降低;与城镇化率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程度有所下降;与道路密度则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对乔木林丧失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结论]在我国森林资源整体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乔木林的丧失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东北林区及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区域的乔木丧失量较小并呈现显著减弱趋势,而东南林区,如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乔木林丧失量较大且仍然呈现较显著增加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为研究无胶层合木梁中旋转焊接木榫的抗剪性能,选用山毛榉木榫旋转焊接SPF(spruce-pine-fir)层板,制备20个单榫焊接节点试件开展双剪试验,获得其破坏模式及荷载-位移曲线.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木榫受剪出现类双铰破坏,同时开孔附近基材受木榫挤压破坏.试件的平均峰值位移为4.460 mm,平均峰值荷载为6.127 kN.分别采用中国GB 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美国NDSWC-2018木结构设计规范、欧洲Eurocode 5-1995木结构设计规范中金属销类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
[目的]高效的森林经营必须建立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及驱动因素,可为制定森林经营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为研究对象,以1979—2012年148块8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构建生态功能指数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生态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①1979—201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提高的样地数多于降低的样地数,中高等级样地数的比例呈稳步增加趋势,低等级样地比例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②1979—201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
[目的]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全球变暖环境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保护及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研究区,使用MOD13Q1-NDVI数据,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反演区域2005—2019年植被覆盖,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马尔科夫模型等分析区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探究植被覆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大湄公河次区域高植被覆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1.9%,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东高西低
[目的]分析浙江省公益林中对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和珍贵树种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针对分布于浙江省的427个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杉阔混交林可划分为5类群丛,阔杉混交林可划分为6类群丛.在杉阔混交林的5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主要为青冈(Quercu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
人造板“轻质化”是近期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对于轻质刨花板力学性能及其破坏模式的深入分析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以松木和桉木为木质原料,选用聚氨酯发泡胶黏剂制备全松木、全桉木和松桉混合3种具有不同原料组成的轻质刨花板,对比分析其内结合强度和破坏模式,并从破坏断面形貌和刨花表面润湿性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平均密度为540 kg/m3的轻质刨花板中,全松木刨花板的平均内结合强度(0.26 MPa)显著小于全桉木刨花板(0.38 MPa)和松桉混合刨花板(0.35 MPa).内结合
[目的]确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树在次生林生境中生长的最适林隙面积及林隙内位置,为恢复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抚育经营措施提供支持.[方法]以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幼树(15 a)为试验材料,采用CIRAS-2光合仪分别测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4种林隙[大(206.1 m2)、中(116.9 m2)、小(52.4 m2)、林内(对照,12.6 m2)]内3种位置(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生长的红松幼树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
[目的]探查饲养林麝的麝场规模、饲养空间及年龄因素对饲养林麝毛发生理应激的影响,为林麝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陕西凤县25个麝场142只饲养雄性林麝同一部位的毛发,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林麝毛发皮质醇含量,比较不同年龄组林麝毛发皮质醇含量的差异,聚类分析林麝的毛发皮质醇含量,卡方检验高皮质醇组和低皮质醇组林麝在不同饲养环境中的分布情况,探查评估饲养雄性林麝的生理应激状态.[结果]饲养雄麝毛发皮质醇含量在3~9岁龄没有显著差异.毛发皮质醇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雄麝的生理应激状态可分为低皮质
[目的]探讨干旱区植被覆盖度与当地气象数据的关系,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天然绿洲的维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文章通过提取2000-2017年艾比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结合气候数据分析了近十几年流域植被覆盖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建立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近18年艾比湖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年均值多在0.25~0.45之间波动.艾比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流域西部植被覆盖度高、逐渐向东方向植被覆盖度变低.(2)2000-2017年艾比湖流域年均植被覆盖度与当地降水呈同步性变化,两者间
为分析草鱼全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并开发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亲子鉴定平台,实验利用已发布的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开发高度多态、准确度高、重复单元在4~6碱基范围的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在草鱼900.51 Mb基因组序列中共筛选到微卫星序列677363个,总长度12 835 407 bp,占全基因组长度的1.4254%,平均跨度为1 329.43 bp.其中单碱基重复序列出现最多,占比52.85%;二碱基重复序列其次,占比31.44%;再次是四碱基重复序列,占比8.05%,三碱基重复序列占比6.47%,五碱基重复序列占
[目的]高水平管理是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牧民勘探草原生态,为牧场管理提供重要手段.数字牧场将引领牧场快速实现智慧化、定量化、精准化,综述数字牧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数字牧场发展方向,助力数字牧场稳步快速发展.[方法]文章通过对数字牧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相关发现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在草原背景信息获取、草原动态监测、家畜信息监测、系统过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结果]目前我国在草原信息获取和监测等方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