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迫使各国开放教育市场,从而形成各国都可利用的全球性教育市场。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国际性。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涂和平(1953-),男,江西南昌人,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教授;江广华(1956-),女,湖南醴陵人,上海电力学院外语学院总支书记,副教授。(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67-0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三大特征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兴起、全球问题与未来一代的全球观等因素推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发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纲要,国家鼓励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就是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开放本国教育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因而,上海市教委决定启动并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五大工程,即“综合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鉴于此项工作启动于2008年,简称“085”工程,以推动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上海高等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要努力推进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促进上海高等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创新路径、整合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国际性。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上海电力学院,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对较弱,我们应根据专业设置,依靠学科建设、合作科研这一平台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专家、教授这一优质资源,跨越式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以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加速国际化办学进程。把上海电力学院建成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把学校办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电力大学。
本文就如何加快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方法予以探讨。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设一支外事队伍
鉴于多数一般普通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局面的开创主要依靠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院系及专家、知名教授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发。而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又必须紧紧依靠院系和教师。教师是学校国际交流的根本,院系是国际交流的主体,只有本校的教师与外国大学教师之间建立起学术联系和学术信任、院系与对方院系之间建立起合作机制,学校的合作交流才能展开,才能深入和落到实处。尤其是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度不高的地方普通高校而言,以院系为发展重点,积极依靠院系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充分利用有留学经历和背景的教师、有海外关系的教师或希望有出国经历的教师资源,有利于打开学校与国外高校交流与合作的局面。因而,要加速普通高校国际化办学进程就必须在院系建立由主管院长负责、有专人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一支外事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外事职业道德、能与时俱进、业务能力强,并具有国际视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外事工作素质,活跃在院系及相关涉外部门,促进和拓展院系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留学生等外事工作。
二、加强国际交流,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甚至中小学都纷纷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担任语言教学工作,这种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现象。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其动力来自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即经济全球化发展对跨文化国际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又直接驱动了教育国际化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使用好流入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教材的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合作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及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转换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根据自身学校类别,理性选择境外知名学校,开展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应放在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上。通过合作办学,加强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的国际化。聚焦学科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发挥国际合作办学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入国际办学标准,用增量来改造存量,使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达到国际水平。通过国际交流建立、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国际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材,加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发展紧缺、急需和新型专业。通过国际交流,加大从国外高水平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在引进“东方学者”时,不仅要注重科研能力,还要求能带来国际化的课程。以与学校有长期合作的国外合作院校为保障条件,大力聘请海外名师、专业专家到我校短期讲学或合作科研,以达到如下预期目标:指导教师在顶级期刊(IEEE、IET等)发表论文;帮助申请国家级项目及申报海外(国际)合作项目;讲解本学科国际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帮助确定学院重点发展方向(学科、专业);合作培养青年教师。
在引进和聘请的同时,坚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学历、高职称、具有明显发展趋势和职业道德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名校学习、进修、参加高端国际会议,加快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同时根据需求加快各类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进程。力争选派从事行政、教学、学生等工作的各类优秀管理人员赴发达国家或地区高校进行短期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经验、管理模式和方法,使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能较快地与国际教育、管理水平接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储备一流的国际化教学和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快发展外国留学生工作
上海电力学院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留学生工作起步晚,其规模、国别都急待扩大与拓展。“十二五”期间,学校十分重视并加大了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力度。通过调研与探讨,学校决定,以上海市教委实施“085”工程为契机,在落实海外名师计划和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的同时,以与学校有着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国外高校为保障条件,整合校内资源,依靠院系与教师跨越式发展留学生工作。决定同步和快速发展短期、长期、本科、硕士研究生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工作。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与国家电力公司援外项目紧密结合,争取援外项目建到哪里,教育服务及招生就到哪里。与兄弟院校错位发展,以非洲、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为我校主要生源国和外国留学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加快我校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发展。同时主动与国外同类大学积极联系,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我校外国留学生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促进本土学生的国际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结合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国际化平台建设,高校应充分利用与学校有着长期合作的国外院校交流渠道为保障条件,利用选拔并资助在校2%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带动在校10%以上的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获取海外留学经历。学生海外学习、游学、实习和见习应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或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为目的地,进行为期一个月、半年、一年或两年的海外交流活动,学生在国外大学所获得的学分学校应予以认可,并充抵与其本专业相近课程的学分或选修课学分。通过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加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交流并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培养20年后的中国精英储备人才。
五、结束语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借上海市教委启动并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085”工程的强劲东风,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引智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后上海世博外事资源优势,打破制约我校外事工作发展的瓶颈,在一些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重点突破,使我校外事工作在短期内有重大突破和飞跃发展,开创我校外事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薛澜.中国高等学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9,206-218.
[2]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涂和平(1953-),男,江西南昌人,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教授;江广华(1956-),女,湖南醴陵人,上海电力学院外语学院总支书记,副教授。(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67-0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三大特征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兴起、全球问题与未来一代的全球观等因素推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发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纲要,国家鼓励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就是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开放本国教育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因而,上海市教委决定启动并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五大工程,即“综合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鉴于此项工作启动于2008年,简称“085”工程,以推动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上海高等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要努力推进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促进上海高等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创新路径、整合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国际性。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上海电力学院,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对较弱,我们应根据专业设置,依靠学科建设、合作科研这一平台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专家、教授这一优质资源,跨越式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以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加速国际化办学进程。把上海电力学院建成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把学校办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电力大学。
本文就如何加快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方法予以探讨。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设一支外事队伍
鉴于多数一般普通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局面的开创主要依靠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院系及专家、知名教授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发。而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又必须紧紧依靠院系和教师。教师是学校国际交流的根本,院系是国际交流的主体,只有本校的教师与外国大学教师之间建立起学术联系和学术信任、院系与对方院系之间建立起合作机制,学校的合作交流才能展开,才能深入和落到实处。尤其是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度不高的地方普通高校而言,以院系为发展重点,积极依靠院系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充分利用有留学经历和背景的教师、有海外关系的教师或希望有出国经历的教师资源,有利于打开学校与国外高校交流与合作的局面。因而,要加速普通高校国际化办学进程就必须在院系建立由主管院长负责、有专人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一支外事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外事职业道德、能与时俱进、业务能力强,并具有国际视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外事工作素质,活跃在院系及相关涉外部门,促进和拓展院系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留学生等外事工作。
二、加强国际交流,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甚至中小学都纷纷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担任语言教学工作,这种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现象。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其动力来自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即经济全球化发展对跨文化国际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又直接驱动了教育国际化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使用好流入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教材的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合作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及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转换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应根据自身学校类别,理性选择境外知名学校,开展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应放在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上。通过合作办学,加强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的国际化。聚焦学科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发挥国际合作办学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入国际办学标准,用增量来改造存量,使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达到国际水平。通过国际交流建立、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国际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材,加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发展紧缺、急需和新型专业。通过国际交流,加大从国外高水平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在引进“东方学者”时,不仅要注重科研能力,还要求能带来国际化的课程。以与学校有长期合作的国外合作院校为保障条件,大力聘请海外名师、专业专家到我校短期讲学或合作科研,以达到如下预期目标:指导教师在顶级期刊(IEEE、IET等)发表论文;帮助申请国家级项目及申报海外(国际)合作项目;讲解本学科国际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帮助确定学院重点发展方向(学科、专业);合作培养青年教师。
在引进和聘请的同时,坚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学历、高职称、具有明显发展趋势和职业道德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名校学习、进修、参加高端国际会议,加快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同时根据需求加快各类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进程。力争选派从事行政、教学、学生等工作的各类优秀管理人员赴发达国家或地区高校进行短期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经验、管理模式和方法,使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能较快地与国际教育、管理水平接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储备一流的国际化教学和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快发展外国留学生工作
上海电力学院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留学生工作起步晚,其规模、国别都急待扩大与拓展。“十二五”期间,学校十分重视并加大了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力度。通过调研与探讨,学校决定,以上海市教委实施“085”工程为契机,在落实海外名师计划和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的同时,以与学校有着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国外高校为保障条件,整合校内资源,依靠院系与教师跨越式发展留学生工作。决定同步和快速发展短期、长期、本科、硕士研究生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工作。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与国家电力公司援外项目紧密结合,争取援外项目建到哪里,教育服务及招生就到哪里。与兄弟院校错位发展,以非洲、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为我校主要生源国和外国留学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加快我校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发展。同时主动与国外同类大学积极联系,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我校外国留学生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促进本土学生的国际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结合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国际化平台建设,高校应充分利用与学校有着长期合作的国外院校交流渠道为保障条件,利用选拔并资助在校2%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带动在校10%以上的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获取海外留学经历。学生海外学习、游学、实习和见习应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或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为目的地,进行为期一个月、半年、一年或两年的海外交流活动,学生在国外大学所获得的学分学校应予以认可,并充抵与其本专业相近课程的学分或选修课学分。通过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加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交流并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培养20年后的中国精英储备人才。
五、结束语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借上海市教委启动并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085”工程的强劲东风,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引智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后上海世博外事资源优势,打破制约我校外事工作发展的瓶颈,在一些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重点突破,使我校外事工作在短期内有重大突破和飞跃发展,开创我校外事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薛澜.中国高等学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9,206-218.
[2]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