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研究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分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在课堂教学中重形式,轻效果
很多学校为了抢占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高投入地配置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如此一来,教师上课也偶尔动动鼠标,就以为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完善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育综合实力上了档次。但实际上呢?仍是讲例题、做习题充斥课堂,多媒体只是将黑板换样、将讲义搬家,学生仍是被动接受与死记硬背,这种挂着“现代教育”招牌的教学仍是传统的“灌输式”,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穿新鞋,走旧路”而已。多媒体运用于教学,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是“画蛇添足”。
误区二:只注重动作思维的训练,不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很多都是在机房里上,教师们尽可能多地布置上机操作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然而,虽然学生在机器上能够按照要求制作出精美的贺卡、绘制出漂亮的图画,但是不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述制作的方法和过程,这种情况很普遍。其实,上机练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逐渐养成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的习惯。上机练习之后,要让学生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效率最高的,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归纳和综合的学习习惯。
误区三:忽视教材,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带课本,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没有教案。教材为教师备课、上课、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教材分析不够,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怎样摒弃其不利的一面,有效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普及运用以及现代化的投影仪、音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技术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充满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去点拨、激励学生,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制作作品时,不规定具体内容,只是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只要是用到了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内容健康、主题明确、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就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此以后,在课堂练习时,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有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了,甚至提前想到了还未讲到过的知识点。该学期末,每位学生都做出了让自己、让老师满意的作品,学生们也都露出了欢欣的笑容。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在给计算机兴趣小组上课时,我讲解flash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讲完后让学生练习时,他们都练习得特别认真,而且有的学生在课外时间还要求我给他们补习讲解flash动画制作。当然,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在上课时可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切断网络、屏蔽游戏等,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习更多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融入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时,有的学生制作的内容为语文中的诗词,有的作品内容为英语对话等等。教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三、小结
把学生对电脑游戏和上网的迷恋当成是上课时偶尔的“开小差”,以兴趣为导向,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就在不远处。■
一、分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在课堂教学中重形式,轻效果
很多学校为了抢占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高投入地配置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如此一来,教师上课也偶尔动动鼠标,就以为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完善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育综合实力上了档次。但实际上呢?仍是讲例题、做习题充斥课堂,多媒体只是将黑板换样、将讲义搬家,学生仍是被动接受与死记硬背,这种挂着“现代教育”招牌的教学仍是传统的“灌输式”,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穿新鞋,走旧路”而已。多媒体运用于教学,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是“画蛇添足”。
误区二:只注重动作思维的训练,不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很多都是在机房里上,教师们尽可能多地布置上机操作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然而,虽然学生在机器上能够按照要求制作出精美的贺卡、绘制出漂亮的图画,但是不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述制作的方法和过程,这种情况很普遍。其实,上机练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逐渐养成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的习惯。上机练习之后,要让学生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效率最高的,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归纳和综合的学习习惯。
误区三:忽视教材,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带课本,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没有教案。教材为教师备课、上课、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教材分析不够,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怎样摒弃其不利的一面,有效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普及运用以及现代化的投影仪、音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技术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充满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去点拨、激励学生,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制作作品时,不规定具体内容,只是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只要是用到了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内容健康、主题明确、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就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此以后,在课堂练习时,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有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了,甚至提前想到了还未讲到过的知识点。该学期末,每位学生都做出了让自己、让老师满意的作品,学生们也都露出了欢欣的笑容。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在给计算机兴趣小组上课时,我讲解flash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讲完后让学生练习时,他们都练习得特别认真,而且有的学生在课外时间还要求我给他们补习讲解flash动画制作。当然,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在上课时可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切断网络、屏蔽游戏等,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习更多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融入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时,有的学生制作的内容为语文中的诗词,有的作品内容为英语对话等等。教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三、小结
把学生对电脑游戏和上网的迷恋当成是上课时偶尔的“开小差”,以兴趣为导向,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