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中心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密云北部山区,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91名学生全部在学校住宿,集中管理。其中,单亲家庭或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大约占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家长文化水平低,隔辈溺爱,缺少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成了造成偏远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关怀缺失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情感是教育活動的魂。为了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弥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感缺失,我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尝试。
精准家访,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
我所带的班级共有26名学生,全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周末回到家中时,见到的只是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百般呵护,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但对孩子的品质、情感的需求、学习成绩的高低却很少过问;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在外,与孩子的感情也日渐疏远。此外,经过调查,我班还有4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针对上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和其他教师一起驱车百里,跑遍了冯家峪镇的沟沟岔岔,逐一对学生进行家访。我深入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真实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家长的职业、在何处打工、联系方式、家庭人员情况以及收入来源等都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好登记管理工作,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同时,对家庭内部有重大变故、极度贫困、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做好关怀帮扶工作。此外,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每两周上一次心理健康课,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只有一位家长在身边照顾自己,但是他们的父母一直深深地爱着他们,一直在为他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做着不懈的努力,而且他们的身边还有老师、同学、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由此让他们感受生活的温暖。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倾诉的场所,也让教师们多了一道把握学生心灵脉搏的关口。
各项活动,为亲子搭建沟通桥梁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任何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都会产生内耗,会事倍功半。所以,我特别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定期召开家长会。尽可能要求家长参与活动,面对面地传达学校的办学理念、班级管理策略、学生思想状况和情感渴求,并借此机会请家长谈谈自己对教师、对孩子以及对学校管理的各种看法和意见。这样,家长既能对学校和教师多一份了解和理解,也能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家校双方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
其次,请家长参与校级运动会,在亲子活动中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对于没有时间参与的家长,我会把运动会场景录成视频发给他们。记得五年级的第一次运动会,班里的蒙蒙特别想参加亲子竞赛活动,可她的家长始终没有出现在运动会赛场上。见此情景,我跑到她跟前悄声说:“蒙蒙,让我做你的妈妈,咱俩去参加比赛。”孩子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我们还获得了冠军。这个小小的故事,便成了蒙蒙和她家长最难忘的记忆。之后,蒙蒙的家长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会克服困难参加孩子的活动。
再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小活动,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期中考试后,我请学生们扮演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父母,询问他们的梦想以及为了这个梦想付出哪些努力。家长们真诚地进行了回答,而孩子们也发现家长的梦想都与自己有关,深受感动。于是,我们又继续开展了“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父母自己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体谅父母了。这项活动的开展收效很大,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的信让他们热泪盈眶,老师的教育卓有成效。
温情传话,做学生和家长的粘合剂
现代化的即时通讯手段在家校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此外,家长和教师可以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从而便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共同做好教育和疏导工作,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各自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较好的共育效果。
我班的琪琪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性格有些偏激,自我保护意识强,很难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孩子的妈妈在药店上班,是一个不善表达情感的女人。所以琪琪和妈妈很少能敞开心扉,倾诉内心需要,这导致她们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为此,我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功能,温情传话,做琪琪和妈妈的情感粘合剂。例如,三八妇女节,我偷偷地拍下孩子的绘画作品传给妈妈,告诉孩子妈妈,这是孩子给她的节日礼物。我还鼓励她们,时不时地为对方录制视频,哪怕只是说几句鼓励的话、想念的词。就在这样的语音、短信传递中,琪琪和妈妈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孩子之前偏激的性格也有了很大改善。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一直追寻在教育路上的我,唯愿一路播种,花香四溢!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中心小学)
众所周知,情感是教育活動的魂。为了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弥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感缺失,我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尝试。
精准家访,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
我所带的班级共有26名学生,全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周末回到家中时,见到的只是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百般呵护,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但对孩子的品质、情感的需求、学习成绩的高低却很少过问;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在外,与孩子的感情也日渐疏远。此外,经过调查,我班还有4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针对上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和其他教师一起驱车百里,跑遍了冯家峪镇的沟沟岔岔,逐一对学生进行家访。我深入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真实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家长的职业、在何处打工、联系方式、家庭人员情况以及收入来源等都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好登记管理工作,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同时,对家庭内部有重大变故、极度贫困、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做好关怀帮扶工作。此外,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每两周上一次心理健康课,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只有一位家长在身边照顾自己,但是他们的父母一直深深地爱着他们,一直在为他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做着不懈的努力,而且他们的身边还有老师、同学、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由此让他们感受生活的温暖。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倾诉的场所,也让教师们多了一道把握学生心灵脉搏的关口。
各项活动,为亲子搭建沟通桥梁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任何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都会产生内耗,会事倍功半。所以,我特别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定期召开家长会。尽可能要求家长参与活动,面对面地传达学校的办学理念、班级管理策略、学生思想状况和情感渴求,并借此机会请家长谈谈自己对教师、对孩子以及对学校管理的各种看法和意见。这样,家长既能对学校和教师多一份了解和理解,也能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家校双方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
其次,请家长参与校级运动会,在亲子活动中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对于没有时间参与的家长,我会把运动会场景录成视频发给他们。记得五年级的第一次运动会,班里的蒙蒙特别想参加亲子竞赛活动,可她的家长始终没有出现在运动会赛场上。见此情景,我跑到她跟前悄声说:“蒙蒙,让我做你的妈妈,咱俩去参加比赛。”孩子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我们还获得了冠军。这个小小的故事,便成了蒙蒙和她家长最难忘的记忆。之后,蒙蒙的家长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会克服困难参加孩子的活动。
再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小活动,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期中考试后,我请学生们扮演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父母,询问他们的梦想以及为了这个梦想付出哪些努力。家长们真诚地进行了回答,而孩子们也发现家长的梦想都与自己有关,深受感动。于是,我们又继续开展了“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父母自己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体谅父母了。这项活动的开展收效很大,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的信让他们热泪盈眶,老师的教育卓有成效。
温情传话,做学生和家长的粘合剂
现代化的即时通讯手段在家校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此外,家长和教师可以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从而便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共同做好教育和疏导工作,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各自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较好的共育效果。
我班的琪琪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性格有些偏激,自我保护意识强,很难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孩子的妈妈在药店上班,是一个不善表达情感的女人。所以琪琪和妈妈很少能敞开心扉,倾诉内心需要,这导致她们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为此,我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功能,温情传话,做琪琪和妈妈的情感粘合剂。例如,三八妇女节,我偷偷地拍下孩子的绘画作品传给妈妈,告诉孩子妈妈,这是孩子给她的节日礼物。我还鼓励她们,时不时地为对方录制视频,哪怕只是说几句鼓励的话、想念的词。就在这样的语音、短信传递中,琪琪和妈妈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孩子之前偏激的性格也有了很大改善。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一直追寻在教育路上的我,唯愿一路播种,花香四溢!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