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地处西南边陲的嘉宇县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经当地县令励精图治,恩威并重,围剿黑风岭山贼三年,终于将大当家“钻天鹞子”一举拿下。就在开刀问斩前夕,县令却突发中暑而亡。按照大清律例,凡是死刑犯,必须由当地县令书写罪状,签发生死令牌。原任县令死了,继任者还未接任。为了防止劫狱,只好将钻天鹞子关押在一个秘密地点,其余政事,均由县丞刘文静暂时代理。
三个月后,从京城来了新任县令顾大人。随行的还有一位老者,是顾县令的远房亲戚,充任师爷。顾县令瘦骨嶙峋,衣衫褴褛,似是贫寒之士。相比之下师爷却锦衣华服,红光满面。
既然有了新任县令,刘文静作为县丞,便配合顾大人的工作。几日相处下来,刘文静感觉这个新任县太爷虽然读书不少,但阅历尚浅,满口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对于官场却一窍不通。倒是那个师爷熟稔人情世故、官场规则,把政事处理得妥妥当当。不过人无完人,顾县令虽然迂腐,但对当地百姓尽心尽力,有求必应。而那个师爷世事练达,却像钻到了钱眼儿里,恨不得把地皮刮下三层。对于这种奇异组合,刘文静已经见怪不怪了—就像戏文里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顾县令装清官,做给百姓和朝廷看;而师爷演小人,专门贪财敛钱。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这天顾县令找到刘文静,旁敲侧击问起钻天鹞子的事情。刘文静说钻天鹞子罪大恶极,随时可以将他斩首示众,以泄民愤。顾县令点点头,告诉刘文静,没有他的亲笔批示,任何人不能提审钻天鹞子,尤其是师爷。
刘文静一愣:“师爷不是您的亲信吗?怎么……”
“别管那么多,按我说的去做。”顾县令脸上阴晴不定,刘文静不敢多问。
没过几天,师爷果然要提审钻天鹞子,被刘文静硬邦邦顶了回去。师爷气鼓鼓地说:“好好好,你别拿姓顾的做挡箭牌,到时候有你好看!”
当天深夜,顾县令派人请刘文静到内宅一叙,说有要事相商。等他赶到内宅厅堂,看到顾县令和师爷分坐两边,满地狼藉,看样子两人刚刚经过激烈争吵。
刘文静正要询问,师爷端出一个盘子,揭开上面的红绸缎,白花花都是银子。师爷说道:“这是二百两白银,黑风岭二当家送来的。只要我们把钻天鹞子放了,另有二百两白银相赠。”
刘文静混迹官场多年,来往贪官不知见了多少,但像师爷这样不分轻重,什么钱都敢收的主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他赶紧向顾大人说明厉害:这钻天鹞子是总督衙门亲自督办的案犯,不像普通犯人那样可以瞒天过海。一旦被朝廷知道追究下来,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嘉宇县虽说地瘠民贫,一年下来也有百两银子收入囊中。为了区区四百两银子甘冒如此风险,实在得不偿失。
顾县令频频点头,很赞同刘文静的观点。然而师爷却不管不顾,态度强硬,非要把这四百两银子拿下再说。在他眼里,这四百两纹银比顾县令的性命还要重要。说得顾县令眼睛冒火,就是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顾县令慑于师爷淫威,收下四百两白银,将钻天鹞子放虎归山了。
收受巨额贿赂的顾县令依旧很寒酸,没有添置一件新衣,吃的还是青菜豆腐,装出一副两袖清风的样子。这让刘文静很是恶心。
这天,顾县令带领一班衙役巡查四方,在一处狭窄山道突然被一伙人挡住去路,为首的竟然是钻天鹞子。顾县令虽然人多,但一听钻天鹞子大名,众多衙役兵丁马上作鸟兽散,只一袋烟工夫顾县令和刘文静就成了钻天鹞子的囊中之物。
到了黑风岭山寨上,钻天鹞子假心假意给他们松了绑,直截了当地说:“顾大人别来无恙。小弟请大人来此一叙,就是想把那四百两银子再赎回来。”
顾县令哆哆嗦嗦地说:“大王有所不知,那四百两银子并不在我手里,都由师爷掌管。我那师爷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只进不出。不如放过在下,我回去再想办法凑出四百两纹银即还。”
钻天鹞子哈哈大笑起来:“这话还是说给三岁孩子听吧。不吐出四百两银子,别想活着回去!”
钻天鹞子话音未落,顾县令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上去。在场土匪以为顾县令狗急跳墙,要与钻天鹞子拼命,没想到顾县令竟然一头撞在柱子上,昏死过去。幸亏山寨里有一个落草为寇的郎中,上前看了看,说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
钻天鹞子吩咐郎中救活顾县令,然后命刘文静回去找师爷拿钱。
刘文静跌跌撞撞地跑回县衙,将此事告诉师爷。果然如顾县令所说,师爷一会儿说钱没在他手里,一会儿又说钱都花了,反正就是不想出钱赎人。刘文静好说歹说,师爷这才松了口,答应明天一早去钱庄取银子。
到了第二天约定时间,刘文静早早赶到师爷住处,敲了半天门,一点动静也没有。刘文静情知不妙,撞开门,哪还有师爷的影子,连衣物都踪迹全无,看来是连夜逃跑了。
这下刘文静犯难了。师爷可以逃走,但他是县丞,又是当地人,不可能一走了之。于是联络当地富户,勉强凑了五十两纹银,来到黑风岭赎人。
钻天鹞子根本不相信师爷逃走的说辞,当时就要将刘文静和顾县令杀掉泄恨。多亏旁边的三当家耳语几句,钻天鹞子才将刘文静一同关入柴房。同时打发人向顾县令的顶头上司知府大人索要赎银。
刘文静被带进柴房,见到伤势未愈的顾县令。顾县令对刘文静的到来并不意外,言语间颇有嘲讽之意:“我猜师爷一定不肯拿钱,害你连日奔波,最后还是深陷囹圄。”
刘文静沮丧地说:“就算你猜到师爷不肯拿钱赎你,也没必要想不开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燒。只要人活着,总会有机会。”
“从放走钻天鹞子的那一刻,我就必死无疑了。死在贼人手里,好歹保全了名节,就算不死也为以后留了后路,这其中的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
刘文静神秘地笑了笑:“顾大人,凡事都有转圜,生机也许就在今夜。”
夜半时分,刘文静推了推熟睡中的顾县令:“大人,醒醒。我们要逃出去了。” 顾县令以为刘文静在说梦话,可是当他睁开眼,惊奇地发现此时柴房门大开,一个守卫也没有。刘文静不由分说拽着他,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七拐八拐,折腾大半夜,实在跑不动了,便坐在路边休息。顾县令气喘吁吁地问刘文静:“你怎么把柴房门打开的?”
刘文静“扑通”一声,跪在顾县令面前:“大人恕罪。今日大人所受之罪,都是小人之过。”
原来,刘文静身为县丞,却与黑风岭的三当家为同窗好友。三当家因家庭变故落草为寇,因粗通文墨,掌管山寨钱粮。三当家有好色的毛病,经常借故下山寻花问柳,拿山寨的钱充当嫖资。钻天鹞子风闻此事,要查他的账目。三当家担心东窗事发,通过刘文静,把钻天鹞子的行踪告诉上任县令,于是钻天鹞子被捉拿归案。
为了救钻天鹞子,二当家行贿上任县令,被拒绝后将他暗害。知府为了颜面,将死亡原因改为中暑而亡。后来顾县令走马上任,二当家又行贿顾县令。让刘文静和三当家没想到的是,顾县令竟然不顾身家性命答应此事。
钻天鹞子视财如命,为损失的四百两银子耿耿于怀。三当家察言观色,主动承认贪污公款的事实,并想出劫持顾县令的方法立功赎罪。而刘文静也对顾县令要钱不要命的做法很是反感,于是两人通力合作,将顾县令“请”到黑风岭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刘文静怎么也没想到师爷竟然会携款潜逃。刘文静作为县丞,只好拿着五十两银子上山交涉。事已至此,三当家害怕刘文静泄露之前之事,只好将他偷偷释放。而刘文静看着受伤的顾县令于心不忍,于是带着他一起逃了出来。
说明原委,刘文静开导顾县令:“大人,恕在下直言,当今之世做官不能不贪,但也要分个轻重缓急。假如当初大人拒绝了那四百两银子,也就不用受今日之苦。只要在任一天,那银子自会滚滚而来,何必急这一时。”
顾县令长叹一声,似有难言之隐。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狼狈逃回县衙。知府大人听到消息,立刻赶了过来。顾县令向知府说明原委。为了保护刘文静,顾县令只说自己打晕了看守,偷跑回来的,并未把刘文静与三当家之事说出。
待顾县令说完,知府大人冷笑一声:“如此说来,顾大人还真是有勇有谋!你身为七品官员,一县百姓的父母官,为了蝇头小利竟然把江洋大盗私自放了,又在贼穴被劫持多日,朝廷的颜面让你丢尽了。来人,将他拿下,听候发落!”可怜顾县令刚逃出土匪的柴房,又进了知府的大牢。
后来,刘文静为顾县令多方奔走,四处请托。朝廷念在他以死明志的分上,只是将他革职查办,削职为民。
降为普通百姓的顾县令无依无靠,只能回京城老家。刘文静前去送行。此时夕阳西下,秋风瑟瑟,顾县令触景生情,不住哀叹。刘文静宽慰道:“顾大人莫要伤感。回京城后四处打听,也许能找到师爷的踪迹,也不枉连日来的牢狱之灾。”
顾县令低着头:“那个师爷此时就在京城,并不难寻。”
“那就太好了。让他分你一半,也有二百两银子。”
“此言差矣。我不但不敢去见他,还要躲着他呢—时至今日,我就把实情向刘兄一一道来。”
原来,顾县令自幼读书,别无所长,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可如今这世道官不是读书读来的,而是花钱买来的。嘉宇县县令出缺,吏部明码标价一千两纹银。顾县令苦等多年,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卖掉房产地契,东拼西凑,勉强凑了五百两。剩下的五百两,只能到钱庄借贷。钱庄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连本带息要还七百两。顾县令咬牙答应。可问题又来了,房产地契早已卖掉,顾县令身无长物,拿什么做抵押呢?钱庄早有安排。让一个可靠的老伙计充当师爷,一路跟随。凡贪污受贿所得银两,都由这個“师爷”保管。为了保证钱庄利益,早日收回贷款,师爷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钱都敢收,什么财都敢要。所以顾县令被钻天鹞子绑架后,师爷根本不顾他的死活,逃之夭夭。
听完顾县令的解释,刘文静这才恍然大悟。
顾县令接着说道:“二当家送来四百两,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贿赂,大概也有五六百两了。回到京城后,钱庄不会太为难我。可是卖掉的房产地契,却再也回不来了。别人当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我却落得家破人亡。世道艰难,连做官也危机重重了。”
刘文静咂咂嘴,不知说什么才好。
转眼一年过去。这天刘文静到外省公干,路过一个县城,碰到当地县太爷巡街,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而在县太爷旁边的,竟然就是那个携款潜逃的“师爷”。一年未见,比以前更富态了。
刘文静问路边开茶馆的小老板:“你们这个县太爷是不是贪婪成性,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
小老板看看四周无人,说道:“我们这个县太爷啊,真是个搂钱的耙子,恨不得把苍蝇都薅下二两肉来。看样子客官是过路的,怎么知道我们县太爷的事?”
刘文静笑了笑:“我不认识你们县太爷,但我认识他旁边的师爷……”
选自《山海经》2015.2
(段明 图)
三个月后,从京城来了新任县令顾大人。随行的还有一位老者,是顾县令的远房亲戚,充任师爷。顾县令瘦骨嶙峋,衣衫褴褛,似是贫寒之士。相比之下师爷却锦衣华服,红光满面。
既然有了新任县令,刘文静作为县丞,便配合顾大人的工作。几日相处下来,刘文静感觉这个新任县太爷虽然读书不少,但阅历尚浅,满口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对于官场却一窍不通。倒是那个师爷熟稔人情世故、官场规则,把政事处理得妥妥当当。不过人无完人,顾县令虽然迂腐,但对当地百姓尽心尽力,有求必应。而那个师爷世事练达,却像钻到了钱眼儿里,恨不得把地皮刮下三层。对于这种奇异组合,刘文静已经见怪不怪了—就像戏文里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顾县令装清官,做给百姓和朝廷看;而师爷演小人,专门贪财敛钱。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这天顾县令找到刘文静,旁敲侧击问起钻天鹞子的事情。刘文静说钻天鹞子罪大恶极,随时可以将他斩首示众,以泄民愤。顾县令点点头,告诉刘文静,没有他的亲笔批示,任何人不能提审钻天鹞子,尤其是师爷。
刘文静一愣:“师爷不是您的亲信吗?怎么……”
“别管那么多,按我说的去做。”顾县令脸上阴晴不定,刘文静不敢多问。
没过几天,师爷果然要提审钻天鹞子,被刘文静硬邦邦顶了回去。师爷气鼓鼓地说:“好好好,你别拿姓顾的做挡箭牌,到时候有你好看!”
当天深夜,顾县令派人请刘文静到内宅一叙,说有要事相商。等他赶到内宅厅堂,看到顾县令和师爷分坐两边,满地狼藉,看样子两人刚刚经过激烈争吵。
刘文静正要询问,师爷端出一个盘子,揭开上面的红绸缎,白花花都是银子。师爷说道:“这是二百两白银,黑风岭二当家送来的。只要我们把钻天鹞子放了,另有二百两白银相赠。”
刘文静混迹官场多年,来往贪官不知见了多少,但像师爷这样不分轻重,什么钱都敢收的主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他赶紧向顾大人说明厉害:这钻天鹞子是总督衙门亲自督办的案犯,不像普通犯人那样可以瞒天过海。一旦被朝廷知道追究下来,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嘉宇县虽说地瘠民贫,一年下来也有百两银子收入囊中。为了区区四百两银子甘冒如此风险,实在得不偿失。
顾县令频频点头,很赞同刘文静的观点。然而师爷却不管不顾,态度强硬,非要把这四百两银子拿下再说。在他眼里,这四百两纹银比顾县令的性命还要重要。说得顾县令眼睛冒火,就是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顾县令慑于师爷淫威,收下四百两白银,将钻天鹞子放虎归山了。
收受巨额贿赂的顾县令依旧很寒酸,没有添置一件新衣,吃的还是青菜豆腐,装出一副两袖清风的样子。这让刘文静很是恶心。
这天,顾县令带领一班衙役巡查四方,在一处狭窄山道突然被一伙人挡住去路,为首的竟然是钻天鹞子。顾县令虽然人多,但一听钻天鹞子大名,众多衙役兵丁马上作鸟兽散,只一袋烟工夫顾县令和刘文静就成了钻天鹞子的囊中之物。
到了黑风岭山寨上,钻天鹞子假心假意给他们松了绑,直截了当地说:“顾大人别来无恙。小弟请大人来此一叙,就是想把那四百两银子再赎回来。”
顾县令哆哆嗦嗦地说:“大王有所不知,那四百两银子并不在我手里,都由师爷掌管。我那师爷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只进不出。不如放过在下,我回去再想办法凑出四百两纹银即还。”
钻天鹞子哈哈大笑起来:“这话还是说给三岁孩子听吧。不吐出四百两银子,别想活着回去!”
钻天鹞子话音未落,顾县令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上去。在场土匪以为顾县令狗急跳墙,要与钻天鹞子拼命,没想到顾县令竟然一头撞在柱子上,昏死过去。幸亏山寨里有一个落草为寇的郎中,上前看了看,说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
钻天鹞子吩咐郎中救活顾县令,然后命刘文静回去找师爷拿钱。
刘文静跌跌撞撞地跑回县衙,将此事告诉师爷。果然如顾县令所说,师爷一会儿说钱没在他手里,一会儿又说钱都花了,反正就是不想出钱赎人。刘文静好说歹说,师爷这才松了口,答应明天一早去钱庄取银子。
到了第二天约定时间,刘文静早早赶到师爷住处,敲了半天门,一点动静也没有。刘文静情知不妙,撞开门,哪还有师爷的影子,连衣物都踪迹全无,看来是连夜逃跑了。
这下刘文静犯难了。师爷可以逃走,但他是县丞,又是当地人,不可能一走了之。于是联络当地富户,勉强凑了五十两纹银,来到黑风岭赎人。
钻天鹞子根本不相信师爷逃走的说辞,当时就要将刘文静和顾县令杀掉泄恨。多亏旁边的三当家耳语几句,钻天鹞子才将刘文静一同关入柴房。同时打发人向顾县令的顶头上司知府大人索要赎银。
刘文静被带进柴房,见到伤势未愈的顾县令。顾县令对刘文静的到来并不意外,言语间颇有嘲讽之意:“我猜师爷一定不肯拿钱,害你连日奔波,最后还是深陷囹圄。”
刘文静沮丧地说:“就算你猜到师爷不肯拿钱赎你,也没必要想不开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燒。只要人活着,总会有机会。”
“从放走钻天鹞子的那一刻,我就必死无疑了。死在贼人手里,好歹保全了名节,就算不死也为以后留了后路,这其中的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
刘文静神秘地笑了笑:“顾大人,凡事都有转圜,生机也许就在今夜。”
夜半时分,刘文静推了推熟睡中的顾县令:“大人,醒醒。我们要逃出去了。” 顾县令以为刘文静在说梦话,可是当他睁开眼,惊奇地发现此时柴房门大开,一个守卫也没有。刘文静不由分说拽着他,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七拐八拐,折腾大半夜,实在跑不动了,便坐在路边休息。顾县令气喘吁吁地问刘文静:“你怎么把柴房门打开的?”
刘文静“扑通”一声,跪在顾县令面前:“大人恕罪。今日大人所受之罪,都是小人之过。”
原来,刘文静身为县丞,却与黑风岭的三当家为同窗好友。三当家因家庭变故落草为寇,因粗通文墨,掌管山寨钱粮。三当家有好色的毛病,经常借故下山寻花问柳,拿山寨的钱充当嫖资。钻天鹞子风闻此事,要查他的账目。三当家担心东窗事发,通过刘文静,把钻天鹞子的行踪告诉上任县令,于是钻天鹞子被捉拿归案。
为了救钻天鹞子,二当家行贿上任县令,被拒绝后将他暗害。知府为了颜面,将死亡原因改为中暑而亡。后来顾县令走马上任,二当家又行贿顾县令。让刘文静和三当家没想到的是,顾县令竟然不顾身家性命答应此事。
钻天鹞子视财如命,为损失的四百两银子耿耿于怀。三当家察言观色,主动承认贪污公款的事实,并想出劫持顾县令的方法立功赎罪。而刘文静也对顾县令要钱不要命的做法很是反感,于是两人通力合作,将顾县令“请”到黑风岭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刘文静怎么也没想到师爷竟然会携款潜逃。刘文静作为县丞,只好拿着五十两银子上山交涉。事已至此,三当家害怕刘文静泄露之前之事,只好将他偷偷释放。而刘文静看着受伤的顾县令于心不忍,于是带着他一起逃了出来。
说明原委,刘文静开导顾县令:“大人,恕在下直言,当今之世做官不能不贪,但也要分个轻重缓急。假如当初大人拒绝了那四百两银子,也就不用受今日之苦。只要在任一天,那银子自会滚滚而来,何必急这一时。”
顾县令长叹一声,似有难言之隐。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狼狈逃回县衙。知府大人听到消息,立刻赶了过来。顾县令向知府说明原委。为了保护刘文静,顾县令只说自己打晕了看守,偷跑回来的,并未把刘文静与三当家之事说出。
待顾县令说完,知府大人冷笑一声:“如此说来,顾大人还真是有勇有谋!你身为七品官员,一县百姓的父母官,为了蝇头小利竟然把江洋大盗私自放了,又在贼穴被劫持多日,朝廷的颜面让你丢尽了。来人,将他拿下,听候发落!”可怜顾县令刚逃出土匪的柴房,又进了知府的大牢。
后来,刘文静为顾县令多方奔走,四处请托。朝廷念在他以死明志的分上,只是将他革职查办,削职为民。
降为普通百姓的顾县令无依无靠,只能回京城老家。刘文静前去送行。此时夕阳西下,秋风瑟瑟,顾县令触景生情,不住哀叹。刘文静宽慰道:“顾大人莫要伤感。回京城后四处打听,也许能找到师爷的踪迹,也不枉连日来的牢狱之灾。”
顾县令低着头:“那个师爷此时就在京城,并不难寻。”
“那就太好了。让他分你一半,也有二百两银子。”
“此言差矣。我不但不敢去见他,还要躲着他呢—时至今日,我就把实情向刘兄一一道来。”
原来,顾县令自幼读书,别无所长,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可如今这世道官不是读书读来的,而是花钱买来的。嘉宇县县令出缺,吏部明码标价一千两纹银。顾县令苦等多年,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卖掉房产地契,东拼西凑,勉强凑了五百两。剩下的五百两,只能到钱庄借贷。钱庄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连本带息要还七百两。顾县令咬牙答应。可问题又来了,房产地契早已卖掉,顾县令身无长物,拿什么做抵押呢?钱庄早有安排。让一个可靠的老伙计充当师爷,一路跟随。凡贪污受贿所得银两,都由这個“师爷”保管。为了保证钱庄利益,早日收回贷款,师爷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钱都敢收,什么财都敢要。所以顾县令被钻天鹞子绑架后,师爷根本不顾他的死活,逃之夭夭。
听完顾县令的解释,刘文静这才恍然大悟。
顾县令接着说道:“二当家送来四百两,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贿赂,大概也有五六百两了。回到京城后,钱庄不会太为难我。可是卖掉的房产地契,却再也回不来了。别人当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我却落得家破人亡。世道艰难,连做官也危机重重了。”
刘文静咂咂嘴,不知说什么才好。
转眼一年过去。这天刘文静到外省公干,路过一个县城,碰到当地县太爷巡街,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而在县太爷旁边的,竟然就是那个携款潜逃的“师爷”。一年未见,比以前更富态了。
刘文静问路边开茶馆的小老板:“你们这个县太爷是不是贪婪成性,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
小老板看看四周无人,说道:“我们这个县太爷啊,真是个搂钱的耙子,恨不得把苍蝇都薅下二两肉来。看样子客官是过路的,怎么知道我们县太爷的事?”
刘文静笑了笑:“我不认识你们县太爷,但我认识他旁边的师爷……”
选自《山海经》2015.2
(段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