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阶段仍由教师主导课堂,仍以单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探索性地学习,互助性地学习,极大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分组 合作学习 方法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备受推崇,得到了极大应用。根据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学生个人独立学习
  1、精心备课,巧设问题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日常生活环境,备课时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联系的问题;或创设一个特定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兴趣,便有好奇心,也就是带着问题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通分”一课时,我们就设置了如下教学问题:(1)、河鱼小学五年级一组有8人,男生占5/8,女生占几分之几?该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注: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就大,学生已学,容易比较)。(2)、河鱼小学五年级一组男生占5/8,二组男生占5/9,一组和二组,哪个组男生多?(注: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学生已学,容易比较)。(3)、河鱼小学五年级一组女生占3/8,二组女生占4/9, 一组和二组,哪个组女生多?(注:该组数据,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这就是今天要学的通分。)
  以上三个问题,前两个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第三个是提出的新问题:通分。学生带着这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入独立学习和讨论学习阶段。
  2、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有了问题之后,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独立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阶段。此时,教师要全面巡视,指导学生将自己对新课内容(问题)的理解、看法、想法,以及解题思路、方法、不懂的地方一一罗列出来,准备在小组学习中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个人积极动脑、独立思考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做扎实。只有如此,学生在下一环节的讨论合作学习中,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二、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本班的教学中,应对该班各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口语交往能力等方面情况,有比较全面而充分的了解,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分组,实行好、中、差兼备搭配的原则。
  1、1带1分组法
  1带1分组法,就是一优生一差生相组合(差生可自选优生),然后依次组合,中间大部分为中等生分组。这样分组,体现的是抓两头(抓优生、抓差生)、突中间的目的。将优生与差生组合,对于差生来说,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及辅导机会(这个分组一般较固定,在课外辅导学习中这个优生与差生也为一组)。优生要随时给教师汇报该组差生学习情况,以便老师掌握、调整。在讨论学习中优生可让差生多说、多交流,努力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路以及疑问,然后优生引导差生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当然,中间程度相同的多组学生中大都讨论较热烈,有时会出现激烈的互辩,教师应鼓励他们辩明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1带1加2分组法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时,可采用1带1分组法。对那些较难的需广泛讨论、交流才能得出答案的,可采取1带1加2分组法,即四人分组学习法。在1加1分组的基础上,加两个中等或中等以上学生一起组合而成。每小组有一小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优生可先当小组长若干次,再逐渐培养中等生为组长,最后将差生培养成组长,直至最后四人轮流做组长)。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开展讨论、交流学习,尤其要督促每个学生开口讲、认真听并发表意见,在听的同时,还要帮助纠正别人的错误。每个学生既是讲述者(小老师)又是评判者,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个个争当小组长,人人想讲好,个个想纠错,都想尽力地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因此,每个人特别爱动脑,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完全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三、教师组织评讲、总结
  1、教师评讲
  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后,教师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评讲(此时分组仍不变),任意抽各小组的代表集中总结发言,相互展示、相互补充、相互辩论(注:各组代表发言不能固定,任意从四人中抽),形成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机制。在此环节,教师要肯定表扬发言很好的小组,并评出今日“最优小组”或“小组之星”,以鼓励带动其他小组。
  2、总结深化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及时进行概括、归纳,特别是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巩固、深化、拓展,再一次强化学生的记忆,达到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的目的。
  四、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本阶段重在检查学生本节课综合学习情况,知识是否掌握,能不能正确运用。教师应重点巡视差生,并施以个别辅导或课外辅导。
  以上四个环节,在每节课40分的时间内,可以各占约四分之一的时间,当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各个环节时间作适当调整。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教”上,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创造性地学习的方法;在“学”上,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坚持并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法,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乃至互辩的多向交流机制,促使小组间相互学习又相互竞争,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力、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完成我们的教学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 2002(23).
  [2]周永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J].今日中国教研. 2008(02).
  [3]郑廷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2011(02).
其他文献
【正】 1、如何理解短跑放松技术短跑放松技术能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更经济地运用自身的能力、更三有效地发挥最大潜力,更大可能地取得最好的成绩。“放松”一词,涉及多方面
市水利局财务科在会计机构和岗位的设置、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制度的建设及相关的会计资料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
【摘 要】地理诚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在学校教育中是一门色彩斑斓、内涵丰富和包罗万象的自然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自然教育、社会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尤其初高中地理学科,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各样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内容,有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让中学生往往感觉容易混淆或者由于抽象而难以记忆。这不失为经常困扰师生双方
【摘要】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种教学语言与方法,短则一两分钟,长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要体现本课时的重点、难点,要具有的概括力和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
手机报是科普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手机报的定义,并通过分析,阐明了手机报比其他传统科普形式更加优越的地方。而且,给出了对于手机报科普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发展中所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导入时要避免导入时间过长,偏离重点,生搬硬套的做法,而是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当方法导入新课,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所学知识,启发他们对有关话题的思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做为铺垫。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导入  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柠檬酸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柠檬酸的量,研究柠檬酸加入量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热重、震动样品磁强
【摘要】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知识,拓宽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设情境 探索技能 发散思维  一、创设情景培养技能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
现在小学教学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一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甚至上百,都让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学生们对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厌倦心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让教育质量大大降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才能让教师教得出成效,学生学习有提高,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一、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  夏丏
【摘要】21世纪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世纪。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世界已经变小了。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英特网是不可想象的。而另一方面英特网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关键词】网络英语运用质量    一、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