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平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等政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还全面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工运、农运、学运、宣传、教育等许多重大开创性工作。他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大历史时期,人生经历十分坎坷,但他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
一、两次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
(一)老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元老
谭平山青年时期积极追求真理,并于1909年在两广优级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谭平山成为第一批国民党党员。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17年,谭平山同谭植棠、陈公博、区声白等一批广东青年考上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学习。在北大期间,正逢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谭平山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参加了李大钊等组织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闻学研究会等组织,并同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发起组织“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宣传新文化思想。1919年,他参加五四运动,成为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初,谭平山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与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政衡》小报,先后发表《谁是制造社会革命的工人》、《中国政党问题及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我之改造农村之主张》等理论文章,并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在上海,谭平山奉陈独秀之命,于1920年夏回到广州,发起组织成立广东共产党和青年团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三)被国民党右派开除国民党党籍,并被共产党“左”倾中央错误开除共产党党籍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右派相继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20日,谭平山在九江主持召开座谈会,会同李立三、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商议举行南昌暴动,并获中共中央批准。8月1日,谭平山与周恩来等人一道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爆发后,对外宣布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任主席。
鉴于谭平山领导南昌起义,宣布与国民党右派决裂,8月8日,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谭平山的国民党党籍。同年11月10日,共产党中央也开除了他的党籍。他曾要求恢复党籍和去苏联学习,但被中央“左”倾领导者所拒绝。
关于谭平山被开除中共党籍的原因,史书上的阐述主要来源于周恩来1944年3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做《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的报告,称:“他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谭平山对一位师长说,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当时我任前委书记,这位师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后来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代表就把谭平山开除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谭平山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党中央及党内许多负责人否定南昌起义,而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实际策划者及具体实施负责人。
1927年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有三十多人参加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广东省委联席会议,总结南昌起义失败原因,部署广州起义及全省工农武装暴动。开会时,他们不让谭平山等人出席,事后也不听他们的申辩。会议认为,南昌起义“完全是军事冒险的运动”,是“军事的投机”。张太雷在工作报告中阐明:“因为这样结果致使这次暴动成为平山所领导。”11月1日,省委在给中央临时政治局的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出“开除谭平山党籍”的请求。同年10月,李立三在给中央的《“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报告中写到:“‘八一’革命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完全在党的指导之下,实际上不过是许多共产党分子的个人指导,最后几乎变成平山同志的个人指导。”“前委的组织原照中央命令,没有平山同志,但是当时平山在政治上负了很大的责任,中央并未将他撤换,所以前委商量的结果,只好要平山参加前委会议。到南昌时前委组织比较完善,后来革委成立,都加入到革委去了,并且都是担负很繁重的工作,各项技术工作人员也取消了,于是前委变成了革命委员会的党团。”11月8日,张国焘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平山同志当时一心想另开一新局面,连中央及国际等名词都不愿听。”在他晚年所写的《我的回忆》一书中这样记述:“南昌暴动发动后,谭平山被推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长,而且贺龙是他提携起来的,中共的前敌委员会似乎也可由他领导,通过前敌委员会更可指挥叶挺等重要军人,一切似都如愿以偿,是以他曾摆过领袖的架子。”张国焘还称:“这次会议,否定了南昌暴动的意义,认为它仍然采用国民党的旗帜是机会主义的表现,而这种机会主义应负南昌暴动失败之责。谭平山因而被开除党籍。当时谭平山已从潮汕逃到了上海,他被断绝了与中共的一切联系,中共中央也不给他以任何辩护的机会。”以上记述虽然是批判谭平山在领导南昌起义时的“错误”,但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谭平山是该起义的实际领导者。
11月9日至10日,临时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于上海召开扩大会议,张太雷和周恩来等人出席。这次会议受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左”倾思想指导,在政治上,错误估计处在低潮的中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通过《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决定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总策略;在组织上,采取惩办主义,通过了《政治纪律决议案》,指责南昌起义前委执行了“机会主义的旧政策”,“完全是一次软弱的军事投机的尝试”。当时“左”倾分子领导的党中央不但看不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军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否认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在起义中的英勇献身精神,甚至还将这些活动诬蔑为“军事投机”,并在党内实行惩办主义,并对南昌暴动和秋收暴动的领导人给予政治纪律处分,开除谭平山党籍,开除张国焘中央委员和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对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等人给予不同程度的组织处分,对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全体成员给予警告处分。这种“左”倾盲动主义在实际工作上给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对于国民党开除谭平山党籍,他只是一笑置之。但对共产党开除他党籍,他在事后回忆中说:“像一个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指南针的小船一样的痛苦。”
(四)全面抗战爆发,先后被国民党和共产党恢复党籍
鉴于共产党不要他,国民党迫害他,谭平山此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生活。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八一抗日宣言,号召各党各派联合一致抗日,谭平山精神为之一振。此后,接连爆发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随之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此时谭平山已完全按耐不住满腔激情,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来到武汉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
谭平山的公开露面,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鉴于他 原来在国共两党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各派政治势力都来争取他。刚从监狱被释放出来的陈独秀来到武汉,邀请谭平山在汉口的南京饭店会面。两人因政治观点不和,不欢而散。刚刚叛离党中央的张国焘也主动邀请与谭平山晤面,但被他果断拒绝。此时的谭平山已完全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决心为之奋斗。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举国抗战的决策,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和国民参政会。谭平山出席大会并被恢复国民党党籍,还被任命为国民党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和设计委员(周恩来为该部副部长)。随后国民参政会成立,他连续任一、二、三、四届参政员。
1938年秋冬,谭平山在武汉向周恩来和董必武提出请求,希望党组织重新审查自己及恢复自己的共产党党籍,并盼望能去延安工作。当时,党中央经研究,同意他回到党内的请求,但要求他继续留在国统区,以民主人士身份做各民主力量的统战工作。此后,他积极为贯彻中共中央的各项指示努力奋斗,从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始终与党的中心任务保持一致,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许多重大使命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迫切要求以中共党员的身份来工作。1951年,他曾致信毛泽东主席,请求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毛主席当即复信,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但说目前台湾还未解放,还有许多统战工作需要由他出面来做,暂时不宜公开他中共党员的身份;但可以看党内文件,可以过小范围的组织生活。1956年春,谭平山病逝前三个月,再次请求中央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当时中央派人答复说,还是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为了党的利益,暂不公开。
二、五次组织革命政党
(一)创建广东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7月,谭平山奉陈独秀之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由上海回到广州,领导广东的建党、建团活动。
10月20日,谭平山领导创办了《广东群报》,并发表《对于文化宣传之我见》一文。蔡元培、陈独秀、陈公博、谭植棠、谭天度(谭夏声)、胡适等也分别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该报以宣传新文化和社会主义为己任,指导广州地区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报成为中共第一份省级机关报。当时《新青年》杂志称该报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总枢纽,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在广州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恶浊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
1920年10月,广州首先由无政府主义者成立了名为“共产党”的组织,谭平山等人认为无政府主义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并于1921年初重新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的共产党广东支部。
谭平山在建党初期,还领导建立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注音字母教导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语学校,创办了《劳动与妇女》周刊等,利用这些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干部,对广大工人进行宣传教育。
在建党同时,谭平山还于1920年8月成立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将其作为建党的组织基础。1922年3月14日,他又重新组建广东团组织。
(二)参加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
1923年10月,孙中山为筹备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谭平山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驻粤代表、老同盟会会员和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被孙中山指定为广州特别区代表。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并宣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在国共两党领导下,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重大影响,不但国民党由此获得了新生,也使之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三)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在被国共两党都开除党籍的逆境中,仍主张“实行民族的社会革命,向着社会主义的路上走”。针对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他于1928年2月11日写信给中共中央,分析批评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判断,指出中国革命还没有发展到只要无产阶级一家独自干的阶段。他认为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中国的革命就是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极力主张开展土地革命。但他的正确主张反遭到更加严厉的无情批判。
那时,许多失去关系的共产党员及国民党左派云集上海,政治上无出路,生活上无着落,就像“无坛庙可归的青年游魂”。鉴于谭平山在国共两党内都有极高的威信,由他出面开会,协商处理办法。他首先成立了“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继续打出孙中山的旗号,继而提出恢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办《突击》、《灯塔》周刊,在白色恐怖下开辟了另一条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战线,不遗余力地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
1928年夏,谭平山与章伯钧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9日,谭平山与邓演达在中华革命党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肃清封建势力,推翻南京官僚独裁统治,建立以农民和工人为重心的平民政权,以实行耕者有其田为土地国有的过渡纲领。
1933年,谭平山参加闽变反蒋。1935年11月,该党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决定改称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积极投入抗日战争。1947年2月,该党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宣布易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四)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为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下,由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杨杰等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座谈会;9月,正式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上清寺特园正式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该组织采取组织公开、领导不公开的方式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进行争取和团结工作,并参加一些党派、团体组织的反内战、争民主活动。
1949年,民联成为参加新政协的民主党派之一,谭平山作为该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筹备会议和大会。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五)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继续从事民主进步文化事业和反蒋革命活动,从该年秋季开始,除民盟负责人张澜等在重庆受监视,宋庆龄、黄炎培等滞留上海外,大批在国统区的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以及文化艺术界和金融经济界知名人士陆续转移至香港。中共中央及时向华南党组织发出指示,要求利用香港特殊条件,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大力开展香港新政协运动。1947年四五月间,谭平山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也出走香港,
当时,仅原国民党系统就有谭平山组织的三民主义同志会,蔡廷锴组织的民主促进会,王昆仑、吴茂荪组织的小民革,以及柳亚子等国民党中著名人士。按其代表性而言,这些组织和个人都属国民党民主派范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领导方方、章汉夫、潘汉年、夏衍、连贯在经过分头做工作和多次商议后,促使李济深等国民党民主派人士认识到,要想形成更大的力量,争取反蒋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民联、民促等己经成立的组织基础上,将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和爱国民主力量进一步联合起来。经协商,大家都同意建立一个由李济深任主席的统一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宋庆龄对此也表示赞成和支持。谭平山积极拥护这一主张,协助香港分局做好各个系统的思想工作,打消个别人的疑虑。
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开幕,共有来自各地的民联、民促和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110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坚尼地道52号举行成立大会,宣告“脱离蒋介石劫持下的反动中央”,主张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
民革从孕育到成立的过程,是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爱国民主力量不断集结的过程。民革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决裂,是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最后决战时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
三、七次成为核心人物
(一)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成员
1921年春成立广东共产党,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随后在各地中共早期党组织基础上成立了支部(后改为区委),谭平山为中共广东支部(后广东区委)书记。
为更有力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北京、广州、汉口、长沙设立分部,谭平山为南方(广东)分部主任。
广东在1920年建团初期,由于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内部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1年4月间自行解散。1921年12月,谭平山开始重组广东团组织。1922年3月14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成立大会,郑重宣告:“本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为宗旨”。谭平山为首任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2年5月,中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谭平山都是会议的主要负责人。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及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上,谭平山任中央执行委员会9名委员之一,1927年五大期间,中央委员会设立政治局,谭平山为7名成员之一。他还担任了中央农民委员会书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谭平山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党团书记。
192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广州、北京设立临时委员会(相当于以后的中央局),谭平山为广州临时委员会负责人。
1926年11月,谭平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会上,谭平山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会致词,并作了一次报告、两次发言。在这次全会上,谭平山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
鉴于谭平山在中共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947年秋香港《星岛晚报》撰文《民主“美髯公”谭平山》,再次评论当年“南谭(广州谭平山)、北李(北京李大钊)、中间陈(上海陈独秀)”在二十多年前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中国共产党中的丰功伟绩。
(二)国民党左派的中坚力量
从国共合作开始,就一直存在着左派与右派的斗争,谭平山则成为国民党左派的中坚力量。
1924年1月20日,谭平山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月30日,他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长,并主持中央秘书处日常事务工作。
1924年10月,商团在广州叛乱。孙中山在韶关北伐途中决定成立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并指定廖仲恺、谭平山、蒋介石、陈友仁等六人为全权委员,鲍罗廷为顾问,坚决镇压商团叛乱。
在谭平山、杨匏安主持下,1925年10月,召开了广东全省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国民党广东省党部,进一步加强了国共两党在广东的合作。
1925年11月,国民党一批老右派骨干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鲍罗廷》等反革命决议案,宣布开除李大钊、谭平山、瞿秋白、林伯渠、毛泽东等九名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党籍。谭平山团结国民党左派,组织各种进步力量,掀起大规模的反击西山会议派的斗争高潮。之后,在谭平山等人的积极活动下,国民党在广州召开正式的第四次中央全会,严肃处理西山会议派,取消对李大钊、谭平山等人开除党籍的决定。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谭平山以246票的高票再次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上,谭平山和林伯渠、杨匏安三名共产党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谭平山还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谭平山和苏兆征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国民政府任职。谭平山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国民政府农政部部长,苏兆征任劳工部部长。他们积极协助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罗易的工作。
(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袖
1928年夏,谭平山与章伯钧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谭平山与回国不久的邓演达将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8月在上海召集十个省区的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纲领性文件《我们的政治主张》,选出了中央干事会,谭平山为领导成员。
(四)三民主义同志会创始人
为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消极抗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宣告成立,谭平山成为该党创始人。
(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谭平山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香港新政协运动,他拥护中共提出的将原国民党系统中的民主派合并为统一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元旦, 民革在香港成立,大会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谭平山为民革中央常委。
1956年3月,民革开始设副主席,谭平山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六)新政协领导成员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人。会议推选毛泽东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谭平山等21人为常务委员。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六个小组,谭平山为第二小组组长,负责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谭平山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和一届政协委员。大会成立了六个委员会,谭平山为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召集人。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成员
1949年9月下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并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谭平山为成员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谭平山等15人为政务委员;同时他还是首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1954年谭平山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四、四次险些遇难
谭平山一生坚持真理,英勇无畏,一直是反动派的刺杀对象。他在白色恐怖中有四次险些遇难,但他却一次次避过险情,成为一位幸存者。
(一)1925年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前往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准备参加第102次会议时被暗杀。这次国民党右派暗杀廖仲恺时,本要同时暗杀谭平山,但谭平山正急于去布置迎接被港英当局刚刚释放的共产党领袖杨匏安,因而迟到会场几分钟,这才碰巧得以幸免。
(二)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5月,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谭平山和鲍罗廷、陈公博、谭延闿在武汉开会研究对策,决定由谭平山牵头,以鲍罗廷、彭泽湘、陈公博及唐生智的代表周鳌山、郑介松等人组成国民党中央查办代表团赴湘。
5月25日,谭平山等人从徐家棚乘火车出发,于翌日深夜l时赶到岳阳。当地驻军第一师副师长兼一团团长周磐一面在岳阳楼设宴款待谭平山等人,一面电告在长沙的张翼鹏。张翼鹏曾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此时为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厅长、军事厅长、代理湖南省政府主席。张得此信息后,立即与正在开会的仇鳌、彭国钧、许克祥、余湘等人商量对策,随即成立“清共委员会”,并发出特急电报,命令周磐即刻将谭平山等人就地枪决。因当时两湖地区革命仍在高涨,武汉政府尚未最后公开反共,周磐不愿冒此风险,随之将电报出示谭平山。谭平山等人得此消息,立即离开岳阳遣返武汉,避过了一场大难。
(三)由于叛徒陈敬斋的出卖,1931年8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总干事邓演达等十余人在上海愚园路干部训练班等处被捕,后被杀害。此次蒋介石的捕杀计划名单包括谭平山在内。那日,适逢李世璋到谭平山家商议要事,使他未能依时赶到训练班。当谭平山获悉邓演达被捕的消息后,立即转移了住址,这才使他又一次脱险。
(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假和平、真内战,谭平山领导的民联积极参加反蒋、反内战活动,呼吁早日成立联合政府。之后他更是公开反对蒋介石卖国、发动内战和推行独裁政策。蒋介石对此恼恨交集,并于1947年春布置特务暗杀谭平山。在此前,蒋介石已派特务暗杀了民盟领导人李公朴和闻一多。为此,中共和民主人士一再劝说谭平山尽快撤离国统区。谭平山终于在1947年四五月间秘密出走香港,与国民党政府彻底决裂。
五、化装离港北上参加新政协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际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5月5日,谭平山与在港民主人士李济深等联名发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通电,盛赞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同日,毛泽东复电,对他们赞同五一口号主张表示“极为钦佩”,并邀请他们对即将召开新政协的有关问题与全国各界人士研讨,以“卓见见示”。
为召开新政协会议,必须将大批滞港民主人士秘密输送至北方解放区。在党中央的缜密策划下,由周恩来总体导演,香港分局具体实施了这一秘密大输送。
鉴于谭平山的积极态度,香港分局将他安排在最早一批北上名单中,与他同行的还有沈钧儒、蔡廷锴、章伯钧及蔡廷锴的秘书。护送和陪同他们北上的是香港分局委员兼香港工委书记章汉夫。为了保证每一位北上人士的安全,他们在登船前全都化了装。他们有的带上了假发,有的增加了胡子,穿戴也与往日判若两人。谭平山那时留有大胡子,被人们称为“美髯公”,他干脆扮成了一位富商。1948年9月15日,在香港分局组织下,谭平山等人乘船秘密离开香港。待到开船后,他们各自卸装后才认出对方,不免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过南海,穿越台湾海峡,于25日抵达了第一站,即北朝鲜的罗津港,以后继续北上牡丹江、抵达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
谭平山等人北上后,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正在向他们招手。
一、两次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
(一)老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元老
谭平山青年时期积极追求真理,并于1909年在两广优级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谭平山成为第一批国民党党员。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17年,谭平山同谭植棠、陈公博、区声白等一批广东青年考上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学习。在北大期间,正逢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谭平山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参加了李大钊等组织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闻学研究会等组织,并同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发起组织“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宣传新文化思想。1919年,他参加五四运动,成为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初,谭平山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与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政衡》小报,先后发表《谁是制造社会革命的工人》、《中国政党问题及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我之改造农村之主张》等理论文章,并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在上海,谭平山奉陈独秀之命,于1920年夏回到广州,发起组织成立广东共产党和青年团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三)被国民党右派开除国民党党籍,并被共产党“左”倾中央错误开除共产党党籍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右派相继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20日,谭平山在九江主持召开座谈会,会同李立三、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商议举行南昌暴动,并获中共中央批准。8月1日,谭平山与周恩来等人一道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爆发后,对外宣布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任主席。
鉴于谭平山领导南昌起义,宣布与国民党右派决裂,8月8日,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谭平山的国民党党籍。同年11月10日,共产党中央也开除了他的党籍。他曾要求恢复党籍和去苏联学习,但被中央“左”倾领导者所拒绝。
关于谭平山被开除中共党籍的原因,史书上的阐述主要来源于周恩来1944年3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做《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的报告,称:“他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谭平山对一位师长说,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当时我任前委书记,这位师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后来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代表就把谭平山开除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谭平山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党中央及党内许多负责人否定南昌起义,而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实际策划者及具体实施负责人。
1927年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有三十多人参加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广东省委联席会议,总结南昌起义失败原因,部署广州起义及全省工农武装暴动。开会时,他们不让谭平山等人出席,事后也不听他们的申辩。会议认为,南昌起义“完全是军事冒险的运动”,是“军事的投机”。张太雷在工作报告中阐明:“因为这样结果致使这次暴动成为平山所领导。”11月1日,省委在给中央临时政治局的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出“开除谭平山党籍”的请求。同年10月,李立三在给中央的《“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报告中写到:“‘八一’革命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完全在党的指导之下,实际上不过是许多共产党分子的个人指导,最后几乎变成平山同志的个人指导。”“前委的组织原照中央命令,没有平山同志,但是当时平山在政治上负了很大的责任,中央并未将他撤换,所以前委商量的结果,只好要平山参加前委会议。到南昌时前委组织比较完善,后来革委成立,都加入到革委去了,并且都是担负很繁重的工作,各项技术工作人员也取消了,于是前委变成了革命委员会的党团。”11月8日,张国焘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平山同志当时一心想另开一新局面,连中央及国际等名词都不愿听。”在他晚年所写的《我的回忆》一书中这样记述:“南昌暴动发动后,谭平山被推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长,而且贺龙是他提携起来的,中共的前敌委员会似乎也可由他领导,通过前敌委员会更可指挥叶挺等重要军人,一切似都如愿以偿,是以他曾摆过领袖的架子。”张国焘还称:“这次会议,否定了南昌暴动的意义,认为它仍然采用国民党的旗帜是机会主义的表现,而这种机会主义应负南昌暴动失败之责。谭平山因而被开除党籍。当时谭平山已从潮汕逃到了上海,他被断绝了与中共的一切联系,中共中央也不给他以任何辩护的机会。”以上记述虽然是批判谭平山在领导南昌起义时的“错误”,但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谭平山是该起义的实际领导者。
11月9日至10日,临时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于上海召开扩大会议,张太雷和周恩来等人出席。这次会议受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左”倾思想指导,在政治上,错误估计处在低潮的中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通过《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决定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总策略;在组织上,采取惩办主义,通过了《政治纪律决议案》,指责南昌起义前委执行了“机会主义的旧政策”,“完全是一次软弱的军事投机的尝试”。当时“左”倾分子领导的党中央不但看不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军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否认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在起义中的英勇献身精神,甚至还将这些活动诬蔑为“军事投机”,并在党内实行惩办主义,并对南昌暴动和秋收暴动的领导人给予政治纪律处分,开除谭平山党籍,开除张国焘中央委员和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对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等人给予不同程度的组织处分,对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全体成员给予警告处分。这种“左”倾盲动主义在实际工作上给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对于国民党开除谭平山党籍,他只是一笑置之。但对共产党开除他党籍,他在事后回忆中说:“像一个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指南针的小船一样的痛苦。”
(四)全面抗战爆发,先后被国民党和共产党恢复党籍
鉴于共产党不要他,国民党迫害他,谭平山此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生活。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八一抗日宣言,号召各党各派联合一致抗日,谭平山精神为之一振。此后,接连爆发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随之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此时谭平山已完全按耐不住满腔激情,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来到武汉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
谭平山的公开露面,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鉴于他 原来在国共两党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各派政治势力都来争取他。刚从监狱被释放出来的陈独秀来到武汉,邀请谭平山在汉口的南京饭店会面。两人因政治观点不和,不欢而散。刚刚叛离党中央的张国焘也主动邀请与谭平山晤面,但被他果断拒绝。此时的谭平山已完全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决心为之奋斗。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举国抗战的决策,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和国民参政会。谭平山出席大会并被恢复国民党党籍,还被任命为国民党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和设计委员(周恩来为该部副部长)。随后国民参政会成立,他连续任一、二、三、四届参政员。
1938年秋冬,谭平山在武汉向周恩来和董必武提出请求,希望党组织重新审查自己及恢复自己的共产党党籍,并盼望能去延安工作。当时,党中央经研究,同意他回到党内的请求,但要求他继续留在国统区,以民主人士身份做各民主力量的统战工作。此后,他积极为贯彻中共中央的各项指示努力奋斗,从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始终与党的中心任务保持一致,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许多重大使命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迫切要求以中共党员的身份来工作。1951年,他曾致信毛泽东主席,请求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毛主席当即复信,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但说目前台湾还未解放,还有许多统战工作需要由他出面来做,暂时不宜公开他中共党员的身份;但可以看党内文件,可以过小范围的组织生活。1956年春,谭平山病逝前三个月,再次请求中央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当时中央派人答复说,还是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为了党的利益,暂不公开。
二、五次组织革命政党
(一)创建广东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7月,谭平山奉陈独秀之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由上海回到广州,领导广东的建党、建团活动。
10月20日,谭平山领导创办了《广东群报》,并发表《对于文化宣传之我见》一文。蔡元培、陈独秀、陈公博、谭植棠、谭天度(谭夏声)、胡适等也分别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该报以宣传新文化和社会主义为己任,指导广州地区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报成为中共第一份省级机关报。当时《新青年》杂志称该报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总枢纽,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在广州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恶浊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
1920年10月,广州首先由无政府主义者成立了名为“共产党”的组织,谭平山等人认为无政府主义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并于1921年初重新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的共产党广东支部。
谭平山在建党初期,还领导建立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注音字母教导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语学校,创办了《劳动与妇女》周刊等,利用这些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干部,对广大工人进行宣传教育。
在建党同时,谭平山还于1920年8月成立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将其作为建党的组织基础。1922年3月14日,他又重新组建广东团组织。
(二)参加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
1923年10月,孙中山为筹备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谭平山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驻粤代表、老同盟会会员和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被孙中山指定为广州特别区代表。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并宣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在国共两党领导下,这次大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重大影响,不但国民党由此获得了新生,也使之成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点。
(三)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在被国共两党都开除党籍的逆境中,仍主张“实行民族的社会革命,向着社会主义的路上走”。针对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他于1928年2月11日写信给中共中央,分析批评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判断,指出中国革命还没有发展到只要无产阶级一家独自干的阶段。他认为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中国的革命就是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极力主张开展土地革命。但他的正确主张反遭到更加严厉的无情批判。
那时,许多失去关系的共产党员及国民党左派云集上海,政治上无出路,生活上无着落,就像“无坛庙可归的青年游魂”。鉴于谭平山在国共两党内都有极高的威信,由他出面开会,协商处理办法。他首先成立了“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继续打出孙中山的旗号,继而提出恢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办《突击》、《灯塔》周刊,在白色恐怖下开辟了另一条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战线,不遗余力地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
1928年夏,谭平山与章伯钧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9日,谭平山与邓演达在中华革命党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肃清封建势力,推翻南京官僚独裁统治,建立以农民和工人为重心的平民政权,以实行耕者有其田为土地国有的过渡纲领。
1933年,谭平山参加闽变反蒋。1935年11月,该党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决定改称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积极投入抗日战争。1947年2月,该党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宣布易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四)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为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下,由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杨杰等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座谈会;9月,正式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上清寺特园正式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该组织采取组织公开、领导不公开的方式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进行争取和团结工作,并参加一些党派、团体组织的反内战、争民主活动。
1949年,民联成为参加新政协的民主党派之一,谭平山作为该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筹备会议和大会。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五)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继续从事民主进步文化事业和反蒋革命活动,从该年秋季开始,除民盟负责人张澜等在重庆受监视,宋庆龄、黄炎培等滞留上海外,大批在国统区的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以及文化艺术界和金融经济界知名人士陆续转移至香港。中共中央及时向华南党组织发出指示,要求利用香港特殊条件,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大力开展香港新政协运动。1947年四五月间,谭平山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也出走香港,
当时,仅原国民党系统就有谭平山组织的三民主义同志会,蔡廷锴组织的民主促进会,王昆仑、吴茂荪组织的小民革,以及柳亚子等国民党中著名人士。按其代表性而言,这些组织和个人都属国民党民主派范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领导方方、章汉夫、潘汉年、夏衍、连贯在经过分头做工作和多次商议后,促使李济深等国民党民主派人士认识到,要想形成更大的力量,争取反蒋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民联、民促等己经成立的组织基础上,将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和爱国民主力量进一步联合起来。经协商,大家都同意建立一个由李济深任主席的统一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宋庆龄对此也表示赞成和支持。谭平山积极拥护这一主张,协助香港分局做好各个系统的思想工作,打消个别人的疑虑。
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开幕,共有来自各地的民联、民促和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110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坚尼地道52号举行成立大会,宣告“脱离蒋介石劫持下的反动中央”,主张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
民革从孕育到成立的过程,是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爱国民主力量不断集结的过程。民革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决裂,是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最后决战时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
三、七次成为核心人物
(一)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成员
1921年春成立广东共产党,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随后在各地中共早期党组织基础上成立了支部(后改为区委),谭平山为中共广东支部(后广东区委)书记。
为更有力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北京、广州、汉口、长沙设立分部,谭平山为南方(广东)分部主任。
广东在1920年建团初期,由于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内部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1年4月间自行解散。1921年12月,谭平山开始重组广东团组织。1922年3月14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成立大会,郑重宣告:“本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为宗旨”。谭平山为首任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2年5月,中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谭平山都是会议的主要负责人。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及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上,谭平山任中央执行委员会9名委员之一,1927年五大期间,中央委员会设立政治局,谭平山为7名成员之一。他还担任了中央农民委员会书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谭平山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党团书记。
192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广州、北京设立临时委员会(相当于以后的中央局),谭平山为广州临时委员会负责人。
1926年11月,谭平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会上,谭平山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会致词,并作了一次报告、两次发言。在这次全会上,谭平山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
鉴于谭平山在中共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947年秋香港《星岛晚报》撰文《民主“美髯公”谭平山》,再次评论当年“南谭(广州谭平山)、北李(北京李大钊)、中间陈(上海陈独秀)”在二十多年前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中国共产党中的丰功伟绩。
(二)国民党左派的中坚力量
从国共合作开始,就一直存在着左派与右派的斗争,谭平山则成为国民党左派的中坚力量。
1924年1月20日,谭平山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月30日,他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长,并主持中央秘书处日常事务工作。
1924年10月,商团在广州叛乱。孙中山在韶关北伐途中决定成立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并指定廖仲恺、谭平山、蒋介石、陈友仁等六人为全权委员,鲍罗廷为顾问,坚决镇压商团叛乱。
在谭平山、杨匏安主持下,1925年10月,召开了广东全省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国民党广东省党部,进一步加强了国共两党在广东的合作。
1925年11月,国民党一批老右派骨干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鲍罗廷》等反革命决议案,宣布开除李大钊、谭平山、瞿秋白、林伯渠、毛泽东等九名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党籍。谭平山团结国民党左派,组织各种进步力量,掀起大规模的反击西山会议派的斗争高潮。之后,在谭平山等人的积极活动下,国民党在广州召开正式的第四次中央全会,严肃处理西山会议派,取消对李大钊、谭平山等人开除党籍的决定。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谭平山以246票的高票再次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上,谭平山和林伯渠、杨匏安三名共产党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谭平山还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谭平山和苏兆征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国民政府任职。谭平山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国民政府农政部部长,苏兆征任劳工部部长。他们积极协助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罗易的工作。
(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袖
1928年夏,谭平山与章伯钧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谭平山与回国不久的邓演达将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8月在上海召集十个省区的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纲领性文件《我们的政治主张》,选出了中央干事会,谭平山为领导成员。
(四)三民主义同志会创始人
为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消极抗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宣告成立,谭平山成为该党创始人。
(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谭平山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香港新政协运动,他拥护中共提出的将原国民党系统中的民主派合并为统一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元旦, 民革在香港成立,大会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谭平山为民革中央常委。
1956年3月,民革开始设副主席,谭平山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六)新政协领导成员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人。会议推选毛泽东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谭平山等21人为常务委员。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六个小组,谭平山为第二小组组长,负责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谭平山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和一届政协委员。大会成立了六个委员会,谭平山为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召集人。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成员
1949年9月下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并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谭平山为成员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谭平山等15人为政务委员;同时他还是首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1954年谭平山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四、四次险些遇难
谭平山一生坚持真理,英勇无畏,一直是反动派的刺杀对象。他在白色恐怖中有四次险些遇难,但他却一次次避过险情,成为一位幸存者。
(一)1925年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前往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准备参加第102次会议时被暗杀。这次国民党右派暗杀廖仲恺时,本要同时暗杀谭平山,但谭平山正急于去布置迎接被港英当局刚刚释放的共产党领袖杨匏安,因而迟到会场几分钟,这才碰巧得以幸免。
(二)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5月,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谭平山和鲍罗廷、陈公博、谭延闿在武汉开会研究对策,决定由谭平山牵头,以鲍罗廷、彭泽湘、陈公博及唐生智的代表周鳌山、郑介松等人组成国民党中央查办代表团赴湘。
5月25日,谭平山等人从徐家棚乘火车出发,于翌日深夜l时赶到岳阳。当地驻军第一师副师长兼一团团长周磐一面在岳阳楼设宴款待谭平山等人,一面电告在长沙的张翼鹏。张翼鹏曾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此时为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厅长、军事厅长、代理湖南省政府主席。张得此信息后,立即与正在开会的仇鳌、彭国钧、许克祥、余湘等人商量对策,随即成立“清共委员会”,并发出特急电报,命令周磐即刻将谭平山等人就地枪决。因当时两湖地区革命仍在高涨,武汉政府尚未最后公开反共,周磐不愿冒此风险,随之将电报出示谭平山。谭平山等人得此消息,立即离开岳阳遣返武汉,避过了一场大难。
(三)由于叛徒陈敬斋的出卖,1931年8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总干事邓演达等十余人在上海愚园路干部训练班等处被捕,后被杀害。此次蒋介石的捕杀计划名单包括谭平山在内。那日,适逢李世璋到谭平山家商议要事,使他未能依时赶到训练班。当谭平山获悉邓演达被捕的消息后,立即转移了住址,这才使他又一次脱险。
(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假和平、真内战,谭平山领导的民联积极参加反蒋、反内战活动,呼吁早日成立联合政府。之后他更是公开反对蒋介石卖国、发动内战和推行独裁政策。蒋介石对此恼恨交集,并于1947年春布置特务暗杀谭平山。在此前,蒋介石已派特务暗杀了民盟领导人李公朴和闻一多。为此,中共和民主人士一再劝说谭平山尽快撤离国统区。谭平山终于在1947年四五月间秘密出走香港,与国民党政府彻底决裂。
五、化装离港北上参加新政协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际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5月5日,谭平山与在港民主人士李济深等联名发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通电,盛赞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同日,毛泽东复电,对他们赞同五一口号主张表示“极为钦佩”,并邀请他们对即将召开新政协的有关问题与全国各界人士研讨,以“卓见见示”。
为召开新政协会议,必须将大批滞港民主人士秘密输送至北方解放区。在党中央的缜密策划下,由周恩来总体导演,香港分局具体实施了这一秘密大输送。
鉴于谭平山的积极态度,香港分局将他安排在最早一批北上名单中,与他同行的还有沈钧儒、蔡廷锴、章伯钧及蔡廷锴的秘书。护送和陪同他们北上的是香港分局委员兼香港工委书记章汉夫。为了保证每一位北上人士的安全,他们在登船前全都化了装。他们有的带上了假发,有的增加了胡子,穿戴也与往日判若两人。谭平山那时留有大胡子,被人们称为“美髯公”,他干脆扮成了一位富商。1948年9月15日,在香港分局组织下,谭平山等人乘船秘密离开香港。待到开船后,他们各自卸装后才认出对方,不免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过南海,穿越台湾海峡,于25日抵达了第一站,即北朝鲜的罗津港,以后继续北上牡丹江、抵达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
谭平山等人北上后,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正在向他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