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立足点,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师应该采取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由此构建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推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01-01
一、优化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精髓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进行的分析和预设,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决策性方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阐述小学数学教学在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上的具体要求,这就给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指南。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内涵,从更高层次理解“什么是数学”“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等问题,在全面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融汇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主线和教学重点,符合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把握好教学中“引”与“导”的度,处理好教学中“教、扶、放”的关系,在教学目标、教材组织、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课改精髓,充分展示出教学的智慧和艺术,使教学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还停留在表面,教学环境是否有较强的感官刺激性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适时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带来的“新、奇、趣“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月亮、钟表盘、硬币等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案,再让学生观看将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时,行驶中车内乘客的状态,从而区别圆的特质。动感的课件展示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和震撼力,学生由此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优势,对圆形产生特殊的关注,课堂参与度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和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之中,以主动的心理情绪投身知识的探究,高效课堂便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中油然而成。
三、引导合作探究,促进教学互动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对应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诠释。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通过艺术性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潜心引导学生就具体数学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中丰富认知体验,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圆柱”时,我们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2.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个什么图形?
3.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4.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图形的面积之和?
5.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形式?
教师再组织学生运用迁移原理,从观察、分析和推导入手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学生通过数学操作观察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并归纳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求算方法。这样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对数学乐学、善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进而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中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实施激励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这会让学生产生自信,形成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表扬的天性,教师的教学评价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本着新课程倡导的欣赏、发现和激励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态、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性的评价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上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
构建小学数學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常讲常新的课题。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艺术,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集多方合力一起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01-01
一、优化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精髓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进行的分析和预设,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决策性方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阐述小学数学教学在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上的具体要求,这就给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指南。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内涵,从更高层次理解“什么是数学”“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等问题,在全面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融汇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主线和教学重点,符合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把握好教学中“引”与“导”的度,处理好教学中“教、扶、放”的关系,在教学目标、教材组织、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课改精髓,充分展示出教学的智慧和艺术,使教学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还停留在表面,教学环境是否有较强的感官刺激性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适时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带来的“新、奇、趣“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月亮、钟表盘、硬币等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案,再让学生观看将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时,行驶中车内乘客的状态,从而区别圆的特质。动感的课件展示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和震撼力,学生由此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优势,对圆形产生特殊的关注,课堂参与度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和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之中,以主动的心理情绪投身知识的探究,高效课堂便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中油然而成。
三、引导合作探究,促进教学互动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对应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诠释。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通过艺术性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潜心引导学生就具体数学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中丰富认知体验,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圆柱”时,我们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2.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个什么图形?
3.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4.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图形的面积之和?
5.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形式?
教师再组织学生运用迁移原理,从观察、分析和推导入手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学生通过数学操作观察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并归纳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求算方法。这样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对数学乐学、善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进而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中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实施激励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这会让学生产生自信,形成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表扬的天性,教师的教学评价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本着新课程倡导的欣赏、发现和激励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态、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性的评价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上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
构建小学数學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常讲常新的课题。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艺术,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集多方合力一起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