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评论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回首20余年来中国画的创新之路,在学院主流绘画之外,存在着一批潜心中国传统绘画,从学画方法到艺术理想都独立不群的艺术家。王敬恒先生即是当今中国水墨画坛上独具个人面貌的画家之一。
  王敬恒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多年来远离尘嚣,寂寞耕耘,对传统的学习靠自修;对自然的观察重体悟;对艺术创作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因而其山水画寓山形地貌而得势,多表现自然生动苍郁之气;花鸟画自由率真,抒胸中独特的笔墨意趣。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各有不同,而背后蕴含着一种共同的观念,都是在走一条“水墨写我”的路径。
  王敬恒的水墨画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用情是其一。他将对生活的感受,对人情物理的体验,归结为对水墨的感受和体验。在写意化过程中找回了水墨画的原生状态,寄情述怀,假借水墨表达他的艺术理想、人生理想,同时也实现了他的精神归隐理想。用色是其二。他在彩墨山水画创作中所强调的并非仅是作品色彩带来的视觉效果,而是山水寄情而幻化为色彩和对真我的体悟与再现。表现出鲜活的、纯粹的山水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悟与重塑。
  此次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展出王敬恒不同时期作品百余幅,其中包括捐赠中国美术馆的60幅代表作。这不仅展示了王敬恒水墨画艺术的当代意义,也印证了中国绘画,特别是传统中国画远未走入穷途,而有其不断探索的变革步履。在这样的变革历程中,王敬恒先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在“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开幕式上的讲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中国美术馆很高兴地在这里举办王敬恒先生的艺术展,同时也是他个人捐赠展。对我们中国美术界来说,王敬恒先生是大家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一位艺术家。所以熟悉,是因为美术界特别是美术研究学界,就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的发展不断地注意到有一位在四川成都长期地默默地深居简出地勤奋用功独创风格的老画家。所以王敬恒先生在我们的国画界、美术界大家都隐隐约约地在许多年来不断地注意到他在中国画创作上所走过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艺术道路和所形成的非常精湛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笔墨风格和一种对大自然宽阔的作品。但是美术界,特别是社会对王敬恒先生了解不够,因为王先生很多年以来很少在美术界公开露面,特别是在首都露面。他是一位真正坚守在中国画创造空间里的老前辈,而由于他学习艺术的独特经历,他特别珍惜把自己的人生用到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上,而不做在社会上功名利禄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一次性地观赏到他的一大批代表作品的机会。否则,他的作品就可能因为各种收藏而分散。敬恒先生可以说是靠着自学努力走进中国画艺术道路的,在这条道路上他能够坚守在一种对大自然的怀想之中,而且在笔墨的创新上继承传统来探索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当我们在欣赏他的中国画作品的时候,我们觉得在当代如此之多的中国画创造之中,还有这样一位老前辈能够通过积累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而且含有文化内涵上乘的这样的一种风格。今天在座的很多理论家十分尊重特别关注敬恒先生。像今天在主席台的嘉宾邓鸿先生、冯斌先生,很多位都是在80年代就开始注意王敬恒先生艺术独特的风格和水平;像著名的油画家程丛林先生专门要赶来参加这样的开幕式,也就是他们在艺术上特别尊敬王敬恒先生的这样一种从艺的精神。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敬恒先生征得他的家庭的一致同意,把一大批精湛的作品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项计划也得到了我们国家21世纪中国优秀美术作品捐赠计划的支持,所以我们得以在2008年春天在北京举办他的展览。我相信,凡是今天到会的还是即将到会的朋友们,都能够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位画家真正的艺术人生,也能够通过他的作品来思考中国画发展的方向。特别要对他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表示深深的崇高的敬意!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美术馆非常慎重地接受王敬恒先生作品的捐赠,也相信通过对他作品的进一步研究和今后更广泛的传播,使他的艺术在我们的文化创造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和更光辉的华彩!
  


  
  时间:2008年3月24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会议厅
  内容:“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学术研讨会
  与会人员:王敬恒、陈履生、孙克、陈醉、刘龙庭、李树声、尚辉、赵力忠、邓鸿、陈默、冯斌、张颖川、李一、魏立刚、黄效融、刘骁纯、杨庚新、李永林、王志纯、朱虹子、邹跃进、夏硕琦
  
  主持人(陈履生):
  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研讨会。在盛大的敦煌艺术展结束之后,我们迎来了本馆第一个捐赠作品展。在这样一个傍晚时分,面对王敬恒先生的艺术,显然很难做到让大家畅所欲言,因为,时间非常之有限。
  我把今天到会的专家与各位作一个介绍。今天发言的时间有一个要求,每人不能超过5分钟。
  (介绍略)
  最后介绍我们本次展览的主人,我们的画家王敬恒。对大家的到来一并表示感谢。
  首先有请中央美术学院李树声先生发言。
  李树声:我原来没有见过王先生的画,今天来得比较早,看了王先生的画非常喜欢。我得出的结论是,王先生是一个非常懂艺术的人,又非常懂中国传统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广博修养的人。他可能没有什么法则,信笔去画,我感觉是“有法的无法”。
  了解到他的过去,知道他虽然是自学出生,但是非常刻苦,无论是对传统的笔墨,那种笔墨驾驭到今天的程度,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得到的;另外,笔墨已经完全能够传达自己的感情,传达自己所想,信笔拈来,这是要功夫的,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他对自然的观点,恰恰就是传统的写生跟现代的写生的结合,他观察自然,对大自然的感受胸有成竹,这个“成竹”不是写生稿子的成竹。我们近代特别强调写实,写实把画画的人都束缚比较厉害。有很多人,离开对象就不知道怎么着了。实际上从事艺术本身,不是那么机械和死板。所以,我觉得王先生的造诣是相当深的,一上来要学,我看难度是很大的。
  
  主持人:谢谢,下面我们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骁纯先生。
  刘骁纯:我跟王先生认识很多年,非常喜欢王先生的画。王先生的画最基本的东西,我看郎绍君的文章中都谈到了,有一点我补充一下。
  王先生的画有现代意味。王先生实际上是很重传统功夫,如果说来路应该是八大山人,把他们润笔的花鸟画引到山水画里面,把大写意引到山水画,经过长期的锤炼有相当高的境界。
  


  我跟他接触,在家发现他的书架上摆着几乎是现在流行的书,现当代的书他都有。他不但摆设而且自己看。而且他朋友里面有很多人搞行为艺术和当代艺术,他也喜欢和他们聊天,把他们的东西渗透到他的画里面。   他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延续古人的人,而是借古人的东西表达自己心情的方式。所以,这个方式是非常自在、自由,包括他画里面,远看好像是古山水,但是,古山水里面这样的画法又没有,看是古代山水的结构,但是又有新楼房、人物。而且山石和人形是混着画的,里面有的地方看出来是把人的生命和山的生命结合在一起画。另外里面有一些小人物,那个小人物画得非常幽默、非常现代。我觉得这是他另外一面,他力求打通传统和现代的追求。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孙克先生发言。
  孙克:我简单说几句。前几年有一个甘肃的朋友介绍王敬恒先生的画,但是,没有深入研究。今天看王先生的作品,看得非常开心,因为王敬恒先生的画把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及传统的笔墨,还有用笔都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由、奔放。
  


  我觉得他的画里面有四川人的那种聪明、那种对艺术上的认识和表达的狠劲,他画得非常到位。我也看到他的艺术语言里面有陈子庄的精神在,我觉得陈子庄是四川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语言的感染力,他的表达语言符号和运笔的风格影响了很多人。王敬恒先生的画就是这样的,或许是他影响了陈子庄,这里面看出来是非常精彩。
  上次我们搞了一个湖南画家的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看到印刷品非常好,但是,展出的作品效果很差,因为他是临时赶任务,匆忙画的。这一次看到王敬恒先生的画,大部分是山水画,而且画面比较大,驾驭的语言、表现的形式和这种结构,有的作品很精彩,用笔、颜色的方面,都特别放得开。
  我看了一个叫《天人庙香气》,这个墨的浓淡,那种宽厚的笔法都非常精彩。中国画真的是个人精神、内心的情绪,再加上常年的艺术积累和功力的磨炼,在表现的时候是一个总的爆发,在画面能够体现出来。好的画家能够自由的,看上很随意,但是,非常准确精到地表现出来,王先生在这一点上是很具有优秀艺术家气质的。尽管这些年他没有在美术界和绘画界很早地让大家知道,自己埋头作画,一画就是几十年。说到最近十年,尤其埋头画画,我觉得也是中国绘画界的一大收获。我们艺术上就需要有很多这样的人埋头去努力,去把艺术不断攀向一个高峰。当然,作为中国文化的表现,一个载体,中国画确实需要全面的修养,多方面的修养,尤其书法的这种自幼的锤炼,表现在绘画的用笔用墨,表达精神的淋漓尽致。他这样的一个奇人出现,充满才华的艺术家,是我们当代不多见的收获,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
  尚辉:王敬恒先生的作品以前了解甚少,看了他的经历我很有感慨,他今年正好80岁,这么一个老画家居然是不在我们画坛所知道的视野当中。我现在很怕看山水画,要不就是国家出一批黄宾虹画派,江苏有傅派,当然还有李可染,到了全国美展,看其他作品的时候,全都一样。
  现在青年人画的山水画是非常大,非常满,非常硬,看得很累,最怕评选山水画的作品。今天看了王敬恒先生的作品,特别轻松,轻松的原因就是能在他的作品里面体会到传统山水画的随意、洒脱。刚才有人说是文人画,不仅仅是笔墨上的,更重要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在王敬恒的作品里面,表现得都比较深。今天有很多的专家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他的笔墨上是非常深润的,显然受到了石涛、陈子庄的影响,当然还有沈石田的影响。他的笔里面和润又有秀,又不是一大片的宣言,今天我们看山水画用笔方面很不容易。
  刚才谈到现代性,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把传统的皴法平面化的方法,不是山头怎么样,山峰怎么样,实际上这是一种方式平面化的处理。我觉得谈到现代性山水画有这样的构思在里面,有这样的探索在里面,把这种传统的笔墨和图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王敬恒山水画的特征。
  我也特别敬佩,今天是王敬恒先生的一百件作品的捐赠,在今天之前我们没有把他创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定位的这种启示,有了这个展览是一个大手笔,值得我们以后对一些老先生,对于我们没有认识的画家重新树立,重新认识这一点非常好。
  主持人:下面请邹跃进先生发言。
  邹跃进:王先生的作品是第一次看到,看到以后再看他的介绍,使我又想到康德所说的,天才只产生在艺术里面,艺术是天才的世界。我又看到前言里面写到“在学院之外”,天才总是学院之外。所以我看到感受很深,要作研究需要一番细读,我谈一点感受。
  刚才我翻册子的时候,王先生对塞尚、凡·高、毕加索都很有兴趣,刘骁纯先生也谈到现代性的问题。我也发挥一下,我感觉,他的传统方面是题材和笔墨,我觉得这一方面非常传统。另一个方面,他在组织上,或者是布局上又非常现代。我们知道,中国的画中间有一个深远、高远和平远,王先生有意识地抑制了平远和深远,这是他山水画中特别的,一方面是高远一方面是平面,和塞尚不一样,是几何性的构成,王先生的是有机性的平面,近看笔触感觉非常地没有组织,并且非常随意和自由,但是远看,我们发现他非常具有次序,这种感觉使我非常惊讶。也就是说,是需要非常深的功力,造型上的根底和把握,这种现代性和传统的有机结合,应该说是感受非常深。
  刚才李永林谈到动的问题,这种感受就是和齐白石的一个关系。学院出来,或者是20世纪学院开始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以后,这种学院之外的艺术家们,在秉承文人的系统里面,我觉得有一种乡土情节,这一点可能是我在王先生中间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李永林说的对生命的敬畏,我感觉是对乡土的依恋。我觉得这方面在王先生的作品中也是非常突出的。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王敬恒。
  王敬恒:感谢各位先生的指教,可惜我耳朵听不到了,我有录音,一定好好把各位先生的讲话读一遍,谢谢大家。没有多的话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先生,王敬恒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川中的景象。巧合的是,在我们展厅东厅就是路德维希捐赠西方的绘画,正对面的就是邹跃进先生讲的毕加索的画,在旁边有一个赛维利亚的画和王先生的画有很多的暗合之处。尽管中国山水墨和西方有不同的视觉景象,但是在艺术中间有共通的地方,在画面上表现出来,通过不同的材质,表现了画家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今天的研讨会谈到很多的话题,我个人认为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比如说,对王先生的画是否是文人画认同,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刚才尚辉先生谈到,全国美展入选作品的不同之处,显然,王先生这样的画,如果参加全国美展人选几乎没有可能性,这样主流和非主流之间,也就是说,刚才邹跃进谈到学院派之外的绘画,学院派之外又是庞大的阵营,如何细分,如何把不同之处,像王敬恒先生这样的派别和王志纯谈到的前不久北京画院的湖南画家,也是开了一个研讨会,他使大家眼睛为之一亮的,我个人认为不是人文画的语言和风格,完全是民间艺术的生动活泼的元素。
  因为开幕之前,我很安静地一个人在展厅中看了看,我想到台湾有一个俗语,就是素人画,我感觉素人画来看王敬恒先生的画又会得出另外一种感受。学术上的有待今后的认识,中国美术馆也会为各位研究王敬恒先生的画的研究提供方便,今天我们开启了王敬恒艺术的开端,这样的开端在各位学者的努力和支持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对于我们今后认识王敬恒先生的艺术,对于今后当代绘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感言
  
  艺术本身不变,只是因人的思想在变,艺术才不断改变。我的朋友们尤其喜欢我画的人和我爱的人才是我灵感的源泉。我的花卉与我的山水像,因为来源于同一思想。
  毕加索说:“没有什么抽象艺术,艺术总是现实的表现,因此你要关心现实,与大众同甘共苦,不可麻木。”孤独不是逃避人世,而是好摸清宇宙万物。因为独处时,是最好内省与外察之时。在表现上不是要求明白清晰表现事物,而是要求明白清晰表现思想。模拟他人是难以避免的,但不能模拟自己。在艺术上当生生无所息,认真耕耘,像农人劳作。我忠心感谢中国美术馆能收藏我的作品,同时也感到惭愧,在我有生之年当继续认真创作。谢谢!
  王敬恒
  2008年3月5日
其他文献
索凡  1962年11月生,山西省大同人。笔名有张英、索梵、德子。高级研究员、慈善家、诗人、著名书画艺术家、国家功勋艺术家、人民功勋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国际)成员、中国艺术鉴定委员会理事专家委员著名级美术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客座教授、日本中国友好文化艺术院教授、中国柳倩艺术研究学院教授、中国书画院一级美术师、圣保罗中巴国际书画交流大展组委会名誉主任等职。  
期刊
在磁州窑类型瓷器当中,红绿彩是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它以鲜艳靓丽的色彩,自由飘逸的画法,豪放洒脱的风格深受世人喜爱。早期红绿彩瓷器,因传世和出土器物有限,更被海内外视若珍藏。  考古资料表明,至迟在公元12世纪末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窑场,已出现在釉面上描绘绚丽色彩的红绿彩瓷器。它是人类在瓷器釉面上使用多种色彩装饰的开始。从此,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  近二十年来,中国华北地区大
期刊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社会各界纷纷行动,向灾区人民施以援手。  在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时,北京联合视业公司全体员工及下属各分公司就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为此我们发起此次义拍活动,希望能为灾区在救援和重建中有机会出一份力,我们在为同胞们向天祈福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与他们共同渡过这场灾难。  5月16日,在北京联合视业总部
期刊
奥运艺术特刊简介:  《北京奥运特刊·艺术中国》是《北京奥运特刊》艺术专刊,在奥运会至年底期间出版、发行,此刊将作为奥运礼品,赠送参加奥运的各国贵宾,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国优秀艺术家及艺术机构风采,通过艺术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艺术及艺术家,体现和实现人文奥运精神。并期望通过艺术特刊,达成艺术家与艺术收藏家的桥梁。《北京奥运特刊·艺术中国》将发行若干期,以画册及画报(正八开,245×340m
期刊
本报讯:由中央电视台CCTV—2艺术品投资、《艺术市场》《收藏》《收藏界》《收藏快报》等在内的30多家媒体联袂主办的“艺术之巅——2008强势媒体年度推荐书画名家”大型艺术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及书画作品展于4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作为此次活动的推荐艺术家郭公达、袁运甫、于志学、李宝林、卢星堂、苗重安、盖茂森、郑叔方、萧平、杨福音、雷中峋、潘裕钰、刘大为、胡永凯、萧瀚、刘巨德、施江城、汤立、王
期刊
一直以来,福建的寿山石雕以传统的雕刻技法为主流,并分“东门派”和“西门派”。然而,随着逐渐吸收西方雕塑表现手法,寿山石雕刻艺术在新的天地焕发异彩,产生了“学院派”一个新名词。相比较在技法更强调立意以传统花鸟山水人物为主的师徒传袭的传统派,美术科班出身的学院派工艺师更注重行意结合,雕刻技法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在众多承袭传统雕艺的雕刻家中,从小接触寿山石雕刻,后又到福建师大进修美术的刘丹明是一个代表人
期刊
2013年8月18日,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在美国纽约大学演艺中心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气功  科学与健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位专家在论坛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用不同的视角阐述各自的研究成果。  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石爱桥教授作了题为《健身气功功法效果研究》的学术报告。石爱桥介绍说,此项课题研究历时一年,是一次对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
期刊
俞世英,1948年12月生,福州人。师从寿山石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四十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寿山石雕刻艺术和创作规律,又不囿成见,博采众长,认真吸收东、西门派的精华,技艺日益精进,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他擅长人物、花鸟、古兽等题材创作,作品往往融圆雕、浮雕、镂空雕及薄意雕刻于一体。尤善依石就势,利用天然俏色巧妙构思,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中屡获大奖。现为福建省工
期刊
2007年10月初,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简称IOV)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报请执委会研究,准备将中国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列为世界“杰出文化贡献奖”候选人之一。IOV机构高层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执委——一位以推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的社会活动家陈平女士,通过艺术家禹侠介绍,驰函向我索要关于文怀沙先生的资料。她在公函附件中写到:  “李之柔先生,您好!  ……相信您一定和我一样,记得文老先生这句
期刊
在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举办期间,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举行了第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主持。  晓敏首先作了工作报告。晓敏在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工作。国际活动方面,筹备举办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进一步促进了健身气功的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国际人才培养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