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第2条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对于这一个总目标我的感想颇深。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在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上做出一些贡献。小学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年龄,语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激发情感共鸣,学生会受到极好的道德熏陶。我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扣”传统节日,知中国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蕴含深刻的民族文化,每个节日中都有可挖掘的德育内涵。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语文园地”中有关于中国传統节日的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个内容时,不能光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就了事,而是要与学生的品德教育联系起来,比如讲到“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习俗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与古代留下来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还要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春节给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这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体现,然后联系到一首古诗词《元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清明节给烈士和亲人扫墓的习俗,先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我们平时都怎样做的,学生一定经历过给亲人或烈士扫墓,让学生领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所在,也能激发学生祭奠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怀,然后再去理解《清明》这首诗时就很得心应手了。
二、“抓”古代诗词,明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一朵奇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抓好古诗词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炼和蕴含的精髓,也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也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改变逐字逐句的解说,使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赏心悦目的诗词艺术品。
首先,学古诗时,要渲染出神秘色彩。由于古诗词比较精炼难懂,情感含蓄,不像现代白话文这样通俗,教师一般喜欢采用串讲的方式,学生虽然能够把每句解释清楚,但那只是理解了诗词的意思。我觉得,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古诗词 ,真正领会它的内涵所在,教学时需要给古诗词披上神秘的面纱,让学生自己有揭开面纱的欲望,这其实就是我们教学中的专业名词叫 “创设诗境”。让学生进入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在教学 《望洞庭》时,我在未看到古诗之前,我设置这样的情境: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的傍晚,天色朦胧,湖面平静,我们伫立湖边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纷纷举手,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学生想象的东西比诗中描绘的丰富多了,其中也有始终所描绘的。我接着引导,诗人的眼中的洞庭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看看书中的描写和你想象的是否一致,如果一样的话,你也是一个大诗人呀!这样一说,学生迅速打开课本认真阅读起来………
其次, 学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各种感官同时进行活动中欣赏品味。比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这首诗里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确很难领会,如果让学生直接知道句子的意思也很容易,但那样学生只能死板的记住意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那样的意境呢?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了教室门口,仍然没有想好怎样解释。忽然,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理解,说不定他们的想法比我的解释更有效。我定了定神,大步走进教室,开始了我的上课内容……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诗时,我故意卖了一下关子,挑衅学生说:“杜甫写的这句诗意境最美,但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看看我们班级有没有高手能体会到它的意境,要想体会到必须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可以把体会到的意境画出来”,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不少学生已经拿起书“哇哇”地诵读起来,有的学生用自己的笔画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景物,还有的学生和同位热烈地讨论,畅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我不断地来回巡视,不时地加入他们的讨论之中。同学们画画的兴致很高,多数学生画出了白雪皑皑的雪山、一座小房子和一扇窗户。显然,学生还没有领会“窗含”的意境,我正思考下一步该怎样引导,一位学生的画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在窗户下面画了一个“小人”,我的眼前一亮,有了!这就是我冥思苦想想要找到的东西,我把这位学生的画放大移植到黑板上,让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意境,这可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迅速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学生站在窗户底下观察西岭千秋雪。”“我认为西岭离诗人非常远…”我顺势引导:“那你们是怎样理解‘窗含西岭’的呢?”“我觉得西岭山好象包含在窗户上。”“不应该这样说,应该是西岭山像一幅画映在窗户上”。我鼓励说:“你们说的好,还有更好的说法吗?”“我觉得如果这远处的雪山像一幅画的话,那用‘镶在窗户里’就更好了。”我用大拇指示意他说得不错。其实,作者写的意境就是站在窗下遥望西岭雪山,当然雪山就像一幅画镶在窗户上,岂不就是“窗含西岭”嘛!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意境是因为学生自由讨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个性得到张扬,和诗人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学生也享受到读诗的乐趣。
三、“学”民族英雄,增民族气节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关民族英雄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描写了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在上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观看了这部电影,尤其是影片的“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五壮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顿时,五壮士那坚定豪迈的高呼声,那英勇活跃的身影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 学生被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和壮言深深地感染了,对他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心怀敬佩之情。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后,英雄们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他们勇前进,也增强了他们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再比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里,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红军战士这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感动着学生,他们会深切怀念这位老班长的。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但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尽我们所能,让语文课堂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我们就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一、“扣”传统节日,知中国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蕴含深刻的民族文化,每个节日中都有可挖掘的德育内涵。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语文园地”中有关于中国传統节日的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个内容时,不能光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就了事,而是要与学生的品德教育联系起来,比如讲到“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习俗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与古代留下来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还要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春节给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这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体现,然后联系到一首古诗词《元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清明节给烈士和亲人扫墓的习俗,先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我们平时都怎样做的,学生一定经历过给亲人或烈士扫墓,让学生领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所在,也能激发学生祭奠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怀,然后再去理解《清明》这首诗时就很得心应手了。
二、“抓”古代诗词,明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一朵奇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抓好古诗词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炼和蕴含的精髓,也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也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改变逐字逐句的解说,使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赏心悦目的诗词艺术品。
首先,学古诗时,要渲染出神秘色彩。由于古诗词比较精炼难懂,情感含蓄,不像现代白话文这样通俗,教师一般喜欢采用串讲的方式,学生虽然能够把每句解释清楚,但那只是理解了诗词的意思。我觉得,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古诗词 ,真正领会它的内涵所在,教学时需要给古诗词披上神秘的面纱,让学生自己有揭开面纱的欲望,这其实就是我们教学中的专业名词叫 “创设诗境”。让学生进入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在教学 《望洞庭》时,我在未看到古诗之前,我设置这样的情境: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的傍晚,天色朦胧,湖面平静,我们伫立湖边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纷纷举手,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学生想象的东西比诗中描绘的丰富多了,其中也有始终所描绘的。我接着引导,诗人的眼中的洞庭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看看书中的描写和你想象的是否一致,如果一样的话,你也是一个大诗人呀!这样一说,学生迅速打开课本认真阅读起来………
其次, 学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各种感官同时进行活动中欣赏品味。比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这首诗里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确很难领会,如果让学生直接知道句子的意思也很容易,但那样学生只能死板的记住意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那样的意境呢?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了教室门口,仍然没有想好怎样解释。忽然,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理解,说不定他们的想法比我的解释更有效。我定了定神,大步走进教室,开始了我的上课内容……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诗时,我故意卖了一下关子,挑衅学生说:“杜甫写的这句诗意境最美,但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看看我们班级有没有高手能体会到它的意境,要想体会到必须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可以把体会到的意境画出来”,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不少学生已经拿起书“哇哇”地诵读起来,有的学生用自己的笔画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景物,还有的学生和同位热烈地讨论,畅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我不断地来回巡视,不时地加入他们的讨论之中。同学们画画的兴致很高,多数学生画出了白雪皑皑的雪山、一座小房子和一扇窗户。显然,学生还没有领会“窗含”的意境,我正思考下一步该怎样引导,一位学生的画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在窗户下面画了一个“小人”,我的眼前一亮,有了!这就是我冥思苦想想要找到的东西,我把这位学生的画放大移植到黑板上,让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意境,这可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迅速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学生站在窗户底下观察西岭千秋雪。”“我认为西岭离诗人非常远…”我顺势引导:“那你们是怎样理解‘窗含西岭’的呢?”“我觉得西岭山好象包含在窗户上。”“不应该这样说,应该是西岭山像一幅画映在窗户上”。我鼓励说:“你们说的好,还有更好的说法吗?”“我觉得如果这远处的雪山像一幅画的话,那用‘镶在窗户里’就更好了。”我用大拇指示意他说得不错。其实,作者写的意境就是站在窗下遥望西岭雪山,当然雪山就像一幅画镶在窗户上,岂不就是“窗含西岭”嘛!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意境是因为学生自由讨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个性得到张扬,和诗人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学生也享受到读诗的乐趣。
三、“学”民族英雄,增民族气节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关民族英雄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描写了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在上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观看了这部电影,尤其是影片的“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五壮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顿时,五壮士那坚定豪迈的高呼声,那英勇活跃的身影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 学生被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和壮言深深地感染了,对他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心怀敬佩之情。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后,英雄们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他们勇前进,也增强了他们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再比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里,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红军战士这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感动着学生,他们会深切怀念这位老班长的。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但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尽我们所能,让语文课堂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我们就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