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各地高层建筑层出不穷,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简要阐述,首先阐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然后再详细分析其六个主要特点,最后叙述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及各自适用范围,这四个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我国的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优良设计,构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2个原则: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密切配合建筑、设备和施工,实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以及技术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当积极采用。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当给予结构选型和构造足够的重视,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面、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抗震设计中,应当着重强调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整个结构需满足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来说,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机电管道的设置、楼层高度、立面体形、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期和投资造价等等。 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设计时需要格外注意。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通常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决定着结构设计。但高层建筑却不然,竖向荷载仍很重要,但水平荷载才有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有一定高度的建筑而言,竖向荷载总体上是一定值,但充当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它们的数值往往都随着结构动力性的差异而有着比较大的变化。设计时,水平力应当格外重视。
2.侧移成为控指标
与低层或多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是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建筑高度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向变形将迅速增大,与建筑高度H的4次方成正比(△=qH4/8EI)。
另外,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还应当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保证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在某一限度内。设计时,应当牢牢掌握侧移作为控指标。
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防要求,需要正确计算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和风荷载,应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4.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从地基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味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就能够实现多建层数的目的,其中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尤其是软弱土层,更为突出。
地震效应和建筑的重量形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可有效提高结构抗震能力。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就大,而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会产生比较大的附加轴力,最终将导致附加弯矩增大。
5.重视轴向变形
轴向变形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可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来应对。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通常都比边柱的轴压应力大,而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则比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房屋很高的时候,这种轴向变形的差异会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可能导致减小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而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则会增大。
6.概念设计和理论计算具有同等重要性
抗震设计有两部分:计算设计、概念设计。虽然分析手段在不断提高,分析的原则在不断完善,但由于抗震設计计算是在一定的假想条件下进行,而地震作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地基土影响和结构体系本身都极复杂,因此理论分析计算很有可能会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特别是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构件局部可能会开裂甚至破坏,此时就很难用常规的计算原理去分析结构。而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诸多实践证明,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各自适用范围
我国,现阶段,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体系。此体系由四种承重构件组成,分别是楼板、梁、柱及基础。后三者构成平面框架,为主要承重结构,然后各平面框架用连系梁连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
其优点是:建筑平面的布置十分灵活,可以获得较大的空间,同时建筑立面也十分容易处理,结构的自重比较轻,再者相应的计算理论较为成熟,相对而言造价比较低。
其缺点是:此结构柔性比较大,而抗侧力能力比较差,风荷载作用会使其产生比较大的水平位移,地震荷载作用则会导致非结构构件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其适用范围是:此结构的合理层数,通常为6到15层,最常采用同时也是最经济的层数为10层左右。此结构可提供的建筑空间比较大,平面的布置十分灵活,因此适合多种工艺和使用的要求,可应用于旅馆、办公、医院、住宅、商店、学校以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剪力墙结构体系。高层建筑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即为剪力墙,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剪力墙可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同时墙体可充当维护及房间分格构件。
此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是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有很大的刚度以及很好的空间整体性,节省用钢量。剪力墙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适于采用剪力墙结构,房间不会露梁柱,显得整齐美观。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较多,就不大容易布置。对于那些大面积公共用房,或是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则可以采取将部分底层或部分层取消剪力墙代之以框架的措施,从而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
但地震区绝不可以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因为此结构中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遇地震作用,底层柱将产生很大内力和塑性变形。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此结构实际就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剪力墙,既能像框架结构那样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又能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或旅馆。
筒体结构体系,此结构中,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随着建筑层数、高度的增长和抗震设防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来组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往往很难满足建构要求。可通过采用剪力墙构建空间薄壁筒体,形成竖向悬臂箱形梁,使梁的刚度增强,或构建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
除这四种主要的结构体系外,还有其他的也可应用,如薄壳、悬索、膜结构、网架等,但现阶段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无疑还是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这四种。
四、结语
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和原则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掌握高层建筑的各类结构体系及其各自适用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而优良的建筑设计,构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白宇 高层建筑的发展及结构设计特点[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吕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3]鲍元江 浅谈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华章》 2010
[4]刘梦海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析 [期刊论文]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1
[5]刘晓霞 浅议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 2010
[6]王静 小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期刊论文]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1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我国的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优良设计,构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2个原则: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密切配合建筑、设备和施工,实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以及技术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当积极采用。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当给予结构选型和构造足够的重视,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面、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抗震设计中,应当着重强调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整个结构需满足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来说,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机电管道的设置、楼层高度、立面体形、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期和投资造价等等。 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设计时需要格外注意。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通常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决定着结构设计。但高层建筑却不然,竖向荷载仍很重要,但水平荷载才有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有一定高度的建筑而言,竖向荷载总体上是一定值,但充当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它们的数值往往都随着结构动力性的差异而有着比较大的变化。设计时,水平力应当格外重视。
2.侧移成为控指标
与低层或多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是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建筑高度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向变形将迅速增大,与建筑高度H的4次方成正比(△=qH4/8EI)。
另外,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还应当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保证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在某一限度内。设计时,应当牢牢掌握侧移作为控指标。
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防要求,需要正确计算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和风荷载,应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4.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从地基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味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就能够实现多建层数的目的,其中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尤其是软弱土层,更为突出。
地震效应和建筑的重量形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可有效提高结构抗震能力。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就大,而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会产生比较大的附加轴力,最终将导致附加弯矩增大。
5.重视轴向变形
轴向变形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可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来应对。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通常都比边柱的轴压应力大,而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则比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房屋很高的时候,这种轴向变形的差异会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可能导致减小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而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则会增大。
6.概念设计和理论计算具有同等重要性
抗震设计有两部分:计算设计、概念设计。虽然分析手段在不断提高,分析的原则在不断完善,但由于抗震設计计算是在一定的假想条件下进行,而地震作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地基土影响和结构体系本身都极复杂,因此理论分析计算很有可能会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特别是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构件局部可能会开裂甚至破坏,此时就很难用常规的计算原理去分析结构。而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诸多实践证明,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各自适用范围
我国,现阶段,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体系。此体系由四种承重构件组成,分别是楼板、梁、柱及基础。后三者构成平面框架,为主要承重结构,然后各平面框架用连系梁连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
其优点是:建筑平面的布置十分灵活,可以获得较大的空间,同时建筑立面也十分容易处理,结构的自重比较轻,再者相应的计算理论较为成熟,相对而言造价比较低。
其缺点是:此结构柔性比较大,而抗侧力能力比较差,风荷载作用会使其产生比较大的水平位移,地震荷载作用则会导致非结构构件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其适用范围是:此结构的合理层数,通常为6到15层,最常采用同时也是最经济的层数为10层左右。此结构可提供的建筑空间比较大,平面的布置十分灵活,因此适合多种工艺和使用的要求,可应用于旅馆、办公、医院、住宅、商店、学校以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剪力墙结构体系。高层建筑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即为剪力墙,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剪力墙可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同时墙体可充当维护及房间分格构件。
此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是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有很大的刚度以及很好的空间整体性,节省用钢量。剪力墙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适于采用剪力墙结构,房间不会露梁柱,显得整齐美观。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较多,就不大容易布置。对于那些大面积公共用房,或是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则可以采取将部分底层或部分层取消剪力墙代之以框架的措施,从而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
但地震区绝不可以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因为此结构中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遇地震作用,底层柱将产生很大内力和塑性变形。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此结构实际就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剪力墙,既能像框架结构那样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又能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或旅馆。
筒体结构体系,此结构中,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随着建筑层数、高度的增长和抗震设防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来组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往往很难满足建构要求。可通过采用剪力墙构建空间薄壁筒体,形成竖向悬臂箱形梁,使梁的刚度增强,或构建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
除这四种主要的结构体系外,还有其他的也可应用,如薄壳、悬索、膜结构、网架等,但现阶段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无疑还是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这四种。
四、结语
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和原则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掌握高层建筑的各类结构体系及其各自适用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而优良的建筑设计,构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白宇 高层建筑的发展及结构设计特点[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吕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3]鲍元江 浅谈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华章》 2010
[4]刘梦海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析 [期刊论文]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1
[5]刘晓霞 浅议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 2010
[6]王静 小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期刊论文]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