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新生儿呼吸衰竭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无创呼吸机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8.46%,好于对照组的89.23%,同时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PaO2(68.7±3.5)mmHg、pH值(7.33±0.09)、SaO2(0.90±0.04)%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96.5±3.8)mmHg、(7.39±0.09)、(0.98±0.05)%,而PaCO2(72.4±1.1)mmHg低于對照组(55.7±1.0)mmHg,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使患儿的临床指标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呼吸衰竭属于临床新生儿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为手足冰凉、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而呼吸机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但是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从而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为了有效改善患儿的上述症状,我院尝试为患儿提供了无创呼吸机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儿的临床指标,提高其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1.4±0.6)岁;实验组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1.5±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之后均给予了系统性的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吸氧、祛痰、抗感染、平喘、兴奋呼吸、呼吸道清理及抗心力衰竭等,同时为患儿提供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如呼吸道护理、撤机后气道护理、暖箱护理、消毒护理等。
实验组患儿实施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通常情况下取患儿半卧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硅胶面罩,以保证患儿的口、鼻能够有效的合盖并压紧,确保患儿与婴儿呼吸机形成密封管道。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了S/T模式,在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吸气压力选择8cmH2O,治疗一段时间后调节为12-20cmH2O。将患儿的吸氧浓度维持在40-55%,呼吸频率控制在10-16次/min,同时根据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来对吸气压力、吸氧浓度、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调整。
1.3评价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手足温暖、面色红润、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开始好转,四肢肌张力明显改善,但手足微凉,口唇仍有发绀症状;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存在明显的手足冰凉、口唇发绀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2)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酸碱度(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相关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8.46%,好于对照组的89.23%,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H值、PaCO2、PaO2、SaO2等指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相关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H值、PaCO2、PaO2、SaO2等指标开始出现好转,并且实验组患儿的PaO2、pH值、SaO2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呼吸衰竭属于临床新生儿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一般是由肺外疾病引发。临床上一般为患儿提供呼吸机治疗,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先对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处理,然后进行呼吸机治疗,这样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儿的最终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尝试为患儿提供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其具有操作简单、气流稳定、并发症少等特点,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呼吸驱动力,而且还能改善患儿的pH值、PaCO2、PaO2、SaO2等临床指标,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借助无创呼吸机治疗,还可以确保患儿口、鼻分泌物洁净,明显提升患儿的预后效果,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怀俊.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5,8(6):90-91.
[2]姜立双.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1(3):143-144.
[3]史俊孪.无创呼吸机(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3(34):69-70.
作者简介:严茹林(1969.11-),女,汉族,陕西乾县人,西安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下。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呼吸衰竭属于临床新生儿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为手足冰凉、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而呼吸机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但是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从而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为了有效改善患儿的上述症状,我院尝试为患儿提供了无创呼吸机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儿的临床指标,提高其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1.4±0.6)岁;实验组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1.5±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之后均给予了系统性的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吸氧、祛痰、抗感染、平喘、兴奋呼吸、呼吸道清理及抗心力衰竭等,同时为患儿提供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如呼吸道护理、撤机后气道护理、暖箱护理、消毒护理等。
实验组患儿实施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通常情况下取患儿半卧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硅胶面罩,以保证患儿的口、鼻能够有效的合盖并压紧,确保患儿与婴儿呼吸机形成密封管道。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了S/T模式,在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吸气压力选择8cmH2O,治疗一段时间后调节为12-20cmH2O。将患儿的吸氧浓度维持在40-55%,呼吸频率控制在10-16次/min,同时根据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来对吸气压力、吸氧浓度、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调整。
1.3评价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手足温暖、面色红润、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开始好转,四肢肌张力明显改善,但手足微凉,口唇仍有发绀症状;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存在明显的手足冰凉、口唇发绀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2)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酸碱度(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相关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8.46%,好于对照组的89.23%,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H值、PaCO2、PaO2、SaO2等指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相关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H值、PaCO2、PaO2、SaO2等指标开始出现好转,并且实验组患儿的PaO2、pH值、SaO2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呼吸衰竭属于临床新生儿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一般是由肺外疾病引发。临床上一般为患儿提供呼吸机治疗,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先对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处理,然后进行呼吸机治疗,这样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儿的最终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尝试为患儿提供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其具有操作简单、气流稳定、并发症少等特点,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呼吸驱动力,而且还能改善患儿的pH值、PaCO2、PaO2、SaO2等临床指标,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借助无创呼吸机治疗,还可以确保患儿口、鼻分泌物洁净,明显提升患儿的预后效果,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怀俊.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5,8(6):90-91.
[2]姜立双.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1(3):143-144.
[3]史俊孪.无创呼吸机(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3(34):69-70.
作者简介:严茹林(1969.11-),女,汉族,陕西乾县人,西安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