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孩子非常喜欢读绘本,而好的绘本更能让儿童有机会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在她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用绘本融入数学的教学可提供儿童倾听、 操作及讨论理解数学概念的机会,绘本能让儿童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并扩展数学的知识。
一、情况分析
进入大班的幼儿,掌握了比较多的数学知识,对数、量、形、时空等都有所理解,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课程中的数学内容,虽然有些关注幼儿生活中碰到的数学知识,但在教材中却出现了空白和遗漏。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将从绘本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水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
二、思考与实践
马老师在大班绘本教学中实践的三个环节:
1、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马老师一开始就引出:村长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接着开始展示ppt图,原来是尊贵的公主要来到村里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老师问孩子们:“你喜欢公主吗?”因为大家都十分喜欢公主,所以大家很有兴致看绘本书。那谁愿意帮公主选出最大的大的东西呢?(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床)并引发幼儿相互讨论:
“我觉得是选左边横着的床,因为看上去大”
“我觉得是选右边竖着的床,因为看上去长”
通过讨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说明孩子们对床大小的判断已有了初步的经验,吸引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由此,马老师在绘本故事的中讲到引入垫子,将垫子铺在床上,哪张床上铺的垫子多,说明床就大,接着就引出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9,左边的床一共有9块垫子。”
“我是二个二个数的2、4、6……12,右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我是三个三个数的3、6、9 、12,左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2、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当幼儿知道要进行床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用“毯子”替代的这种方法的经验后,继续欣赏画面,当大家把家里的毯子要送给公主时,出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毯子,到底哪一种是最大的呢?,怎么办呢?这时候,大家觉得还可以用刚在的方法进行,那谁愿意来试试呢?请3位幼儿学习铺垫子的方法:在幼儿自主铺垫子时,教师提供的“垫子”就用长方形的纸条代替,在铺完垫子后,教师让孩子们说说,谁铺得好?为什么?
“李小文铺的有点歪,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有点缝隙的”
“赵伟铺的垫子有的大,有的小,一点也不整齐,不容易数清楚”
“王庆铺的整齐,是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
这时候,老师说:“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铺的吧”通过看绘本书,发现了铺垫子的秘密,原来是要用一样大的垫子才能进行比较,还懂得铺垫子的时候要做到:首尾相接,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小朋友很快纠正了刚才的错误,重新就把垫子铺整齐了。
3、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
根据绘本故事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在孩子们理解了绘本故事之后,马老师帮助孩子们提升知识经验,画面中出现了村民们拿来了公主喜欢的围巾、电视机、柜子等,这些东西太多了,怎么办呢?.让小朋友们分组帮助选择最大的东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铺垫子的技能后,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组铺设。
在准备的材料方面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品种多;材料不限于一幅拼图,而是多幅拼图的要求,教师提供各种长方型的洗发袋子、手工纸、三角形的利用废旧物品类材料等。 二是数量足;提供的材料能满足两人同时操作,利于幼儿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分层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 使用材料。其中,用三角形铺设三角围巾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每一组幼儿都能进行比较选择出最大的物品,最后,马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打扮小公主的家,把选好的床、电视机、柜子等一起搬进去……最后,终于等到了小公主来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马老师将绘本阅读中数学元素,设计不同目的和层次的问题穿插进行,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最后,提出一个问题 :“ 我们一起来帮帮助公主吧!”充分挖掘了绘本中数学的潜在价值,使孩子们不仅读懂了绘本故事,更是运用了绘本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联系到实际中来。最后,用铺垫子经验迁移到比较其它形体面积的大小,在生活中也可以去寻找身边形体进行比较的尝试,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三、体会与启发
在利用绘本教学中,我觉得找准绘本教学中的数学线索非常重要:
第一、围绕线索,设置绘本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设置绘本教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围绕一定的线索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帮助选择“公主床”的大小时,幼儿通过感知、理解、分析、比较等方法,判断出面积的大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第二、依据线索,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情景。依据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线索之后,创设游戏情景,体现探究数学的乐趣,让幼儿在游戏中玩一玩铺垫子方法,从中达到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的问题,使幼儿游戏中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起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寻找线索,设计绘本教学数学操作活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绘本,教师从中找出绘本故事中的数学线索的核心所在,明确了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活动之后,有的放矢地提供幼儿绘本教学中可以实际的操作的材料,迁移运用,真正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在上述绘本案例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了大班数学问题中的“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的认知水平,层层递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江苏】
一、情况分析
进入大班的幼儿,掌握了比较多的数学知识,对数、量、形、时空等都有所理解,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课程中的数学内容,虽然有些关注幼儿生活中碰到的数学知识,但在教材中却出现了空白和遗漏。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将从绘本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水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
二、思考与实践
马老师在大班绘本教学中实践的三个环节:
1、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马老师一开始就引出:村长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接着开始展示ppt图,原来是尊贵的公主要来到村里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老师问孩子们:“你喜欢公主吗?”因为大家都十分喜欢公主,所以大家很有兴致看绘本书。那谁愿意帮公主选出最大的大的东西呢?(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床)并引发幼儿相互讨论:
“我觉得是选左边横着的床,因为看上去大”
“我觉得是选右边竖着的床,因为看上去长”
通过讨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说明孩子们对床大小的判断已有了初步的经验,吸引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由此,马老师在绘本故事的中讲到引入垫子,将垫子铺在床上,哪张床上铺的垫子多,说明床就大,接着就引出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9,左边的床一共有9块垫子。”
“我是二个二个数的2、4、6……12,右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我是三个三个数的3、6、9 、12,左边的床一共有12块垫子。”
2、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当幼儿知道要进行床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用“毯子”替代的这种方法的经验后,继续欣赏画面,当大家把家里的毯子要送给公主时,出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毯子,到底哪一种是最大的呢?,怎么办呢?这时候,大家觉得还可以用刚在的方法进行,那谁愿意来试试呢?请3位幼儿学习铺垫子的方法:在幼儿自主铺垫子时,教师提供的“垫子”就用长方形的纸条代替,在铺完垫子后,教师让孩子们说说,谁铺得好?为什么?
“李小文铺的有点歪,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有点缝隙的”
“赵伟铺的垫子有的大,有的小,一点也不整齐,不容易数清楚”
“王庆铺的整齐,是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
这时候,老师说:“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铺的吧”通过看绘本书,发现了铺垫子的秘密,原来是要用一样大的垫子才能进行比较,还懂得铺垫子的时候要做到:首尾相接,一个挨着一个,不重叠,没有缝隙。小朋友很快纠正了刚才的错误,重新就把垫子铺整齐了。
3、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
根据绘本故事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在孩子们理解了绘本故事之后,马老师帮助孩子们提升知识经验,画面中出现了村民们拿来了公主喜欢的围巾、电视机、柜子等,这些东西太多了,怎么办呢?.让小朋友们分组帮助选择最大的东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铺垫子的技能后,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组铺设。
在准备的材料方面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品种多;材料不限于一幅拼图,而是多幅拼图的要求,教师提供各种长方型的洗发袋子、手工纸、三角形的利用废旧物品类材料等。 二是数量足;提供的材料能满足两人同时操作,利于幼儿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分层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 使用材料。其中,用三角形铺设三角围巾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每一组幼儿都能进行比较选择出最大的物品,最后,马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打扮小公主的家,把选好的床、电视机、柜子等一起搬进去……最后,终于等到了小公主来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马老师将绘本阅读中数学元素,设计不同目的和层次的问题穿插进行,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最后,提出一个问题 :“ 我们一起来帮帮助公主吧!”充分挖掘了绘本中数学的潜在价值,使孩子们不仅读懂了绘本故事,更是运用了绘本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联系到实际中来。最后,用铺垫子经验迁移到比较其它形体面积的大小,在生活中也可以去寻找身边形体进行比较的尝试,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三、体会与启发
在利用绘本教学中,我觉得找准绘本教学中的数学线索非常重要:
第一、围绕线索,设置绘本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设置绘本教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围绕一定的线索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帮助选择“公主床”的大小时,幼儿通过感知、理解、分析、比较等方法,判断出面积的大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第二、依据线索,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情景。依据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线索之后,创设游戏情景,体现探究数学的乐趣,让幼儿在游戏中玩一玩铺垫子方法,从中达到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的问题,使幼儿游戏中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起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寻找线索,设计绘本教学数学操作活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绘本,教师从中找出绘本故事中的数学线索的核心所在,明确了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数学活动之后,有的放矢地提供幼儿绘本教学中可以实际的操作的材料,迁移运用,真正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在上述绘本案例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了大班数学问题中的“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的认知水平,层层递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