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区域教研、充分发挥教研的支撑作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摆在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今,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在武汉市武昌区,初中生物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例。这部分青年教师基本是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工作热情高,知识结构较新,可塑性很强,但缺乏工作经验。为此,武昌区教育局搭建了“武昌区初中生物青年教师协作组”这一平台,充分利用区内的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名优特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武昌区优秀青年生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发挥区域优势,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途径
搭建好平台后,武昌区教育局提出加入“青年协作组”的具体要求:35岁以内初中生物教师自愿报名;自身有专业化发展的意愿,能为自己做好个人专业化成长规划并为之努力;能沉下心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能积极参加活动,坚持学习、研讨、反思,以改进促提升。2017年,由18人组成的“武昌区初中生物青年教师协作组”成立了。青年协作组成立之初,通过调查、访谈,发现青年教师希望在具体的备课、上课活动中得到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他们愿意在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实际教学的讨论和交流,他们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指导。同时,在“你喜欢的教研活动方式”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参观学习”需求度较高,说明区域内的青年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渴望能走出学校、开拓视野,提升自我。
结合青年教师的需求,青年教师协作组分成了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聘请一位导师跟踪指导。同时区教育局也利用各种资源,邀请武汉市初中生物教研员,武汉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名师参与活动。希望青年教师在名优特教师引领下、同伴互助中充实理论、把握方向、夯实功底、勇于实践,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丰富教研方式,立足全面成长,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读书分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当今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素养的提高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思想更深邃,更能深入、系统、辩证地思考问题,行动起来就更自如。在青年协作组中,我们鼓励老师们多读书,通过读书分享进行交流。在宽松和谐的分享氛围中,老师们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也更开阔了。
课例研讨。课例研讨围绕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展开教学研究与讨论,重点解决上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课例为载体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用“从大处着眼(教学理念),小处着手(问题切入口)”的方式在青年协作组中征集老师的意见,每学期商议一个具体课例开展系列研讨活动。首先在教研员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深入学习课标、阅读教材、分析学情、研讨策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老师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设计教案、PPT,然后在青年协作组内进行说课,大家进行研讨,发掘亮点、找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说课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老师,在导师的指导、组内老师的互助下进行第二次备课。最后4位老师在青年协作组内进行同课异构展示,上课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谈自己在磨课过程中一次次改进的原因,邀请区内外的专家名师进行点评,老师们课后再次研讨交流。在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一系列活动中,人人参与,积极研讨,深入观察、分析、比较,用科研的方法来研究和评议课堂,就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展开现场研讨,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找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如此多次往复,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教学的领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研究课堂、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融合教研。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存在着差异,但教育理念不分学科,教学方法没有界限。在青年协作组中开展“名师引领我成长”跨学科融合教研,参与化学、心理等多学科的听、研课,听取学科教研员细致的解析、专家精彩的点评,不同学科的老师课后研讨分享。
通過融合教研引起教师思维的碰撞与观念的交锋,引导教师“跳出学科看教学”,从教学法上升到教学论,从具体教学抽象出教学共性,最终从教学原理角度思考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教师不断地探索教学背后的基本原理、把握教学本真、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同时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其自身的教学思维、教学行动才会转换,从而真正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同时我们也结合青年教师的需求,邀请计算机、心理等学科的老师、专家做专题讲座,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在把专家请进来的同时,也注重把青年教师带出去,组织他们到青岛、杭州、苏州等地观摩优质课、听专家报告、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考,力争做到教培合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
网络教研。如今,“互联网 教育”使教育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教研相对于传统教研来说更具有即时性、灵活性,是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我们创建武昌区初中生物青年协作组专属QQ群,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疑惑可以及时在群内发起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有所感悟也可以在群内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群内与大家共享,一个QQ 群拉近了教师的距离,也拉近了教师的感情,18位教师拧成一股绳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前行。
丰富有效的研训活动激活了教师的研究热情,青年教师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在教学研究中实现自我成长,体现自我价值。
如今,在青年协作组中,教师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这是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我们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信任他们、锻炼他们,使每位成员都能融入这个集体,使每位成员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从“要我参加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活动”。两年来,教师朝气蓬勃、满腔热情、不懈努力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有4位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有两位老师参加实验说课均获省一等奖和市一等奖;有两位老师的课程资源获市二等奖;一位老师被评为市优青、一位老师被评为区优青、两位老师被评为区教坛新秀,18位教师都成为武昌区初中生物骨干教师。沉甸甸的成绩,体现了武昌区教育局研训的实效,今后,我们会搭建更多类似的平台,使青年教师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李慕绚
如今,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在武汉市武昌区,初中生物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例。这部分青年教师基本是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工作热情高,知识结构较新,可塑性很强,但缺乏工作经验。为此,武昌区教育局搭建了“武昌区初中生物青年教师协作组”这一平台,充分利用区内的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名优特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武昌区优秀青年生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发挥区域优势,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途径
搭建好平台后,武昌区教育局提出加入“青年协作组”的具体要求:35岁以内初中生物教师自愿报名;自身有专业化发展的意愿,能为自己做好个人专业化成长规划并为之努力;能沉下心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能积极参加活动,坚持学习、研讨、反思,以改进促提升。2017年,由18人组成的“武昌区初中生物青年教师协作组”成立了。青年协作组成立之初,通过调查、访谈,发现青年教师希望在具体的备课、上课活动中得到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他们愿意在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实际教学的讨论和交流,他们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指导。同时,在“你喜欢的教研活动方式”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参观学习”需求度较高,说明区域内的青年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渴望能走出学校、开拓视野,提升自我。
结合青年教师的需求,青年教师协作组分成了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聘请一位导师跟踪指导。同时区教育局也利用各种资源,邀请武汉市初中生物教研员,武汉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名师参与活动。希望青年教师在名优特教师引领下、同伴互助中充实理论、把握方向、夯实功底、勇于实践,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丰富教研方式,立足全面成长,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读书分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当今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素养的提高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思想更深邃,更能深入、系统、辩证地思考问题,行动起来就更自如。在青年协作组中,我们鼓励老师们多读书,通过读书分享进行交流。在宽松和谐的分享氛围中,老师们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也更开阔了。
课例研讨。课例研讨围绕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展开教学研究与讨论,重点解决上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课例为载体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用“从大处着眼(教学理念),小处着手(问题切入口)”的方式在青年协作组中征集老师的意见,每学期商议一个具体课例开展系列研讨活动。首先在教研员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深入学习课标、阅读教材、分析学情、研讨策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老师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设计教案、PPT,然后在青年协作组内进行说课,大家进行研讨,发掘亮点、找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说课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老师,在导师的指导、组内老师的互助下进行第二次备课。最后4位老师在青年协作组内进行同课异构展示,上课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谈自己在磨课过程中一次次改进的原因,邀请区内外的专家名师进行点评,老师们课后再次研讨交流。在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一系列活动中,人人参与,积极研讨,深入观察、分析、比较,用科研的方法来研究和评议课堂,就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展开现场研讨,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找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如此多次往复,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教学的领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研究课堂、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融合教研。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存在着差异,但教育理念不分学科,教学方法没有界限。在青年协作组中开展“名师引领我成长”跨学科融合教研,参与化学、心理等多学科的听、研课,听取学科教研员细致的解析、专家精彩的点评,不同学科的老师课后研讨分享。
通過融合教研引起教师思维的碰撞与观念的交锋,引导教师“跳出学科看教学”,从教学法上升到教学论,从具体教学抽象出教学共性,最终从教学原理角度思考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教师不断地探索教学背后的基本原理、把握教学本真、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同时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其自身的教学思维、教学行动才会转换,从而真正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同时我们也结合青年教师的需求,邀请计算机、心理等学科的老师、专家做专题讲座,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在把专家请进来的同时,也注重把青年教师带出去,组织他们到青岛、杭州、苏州等地观摩优质课、听专家报告、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考,力争做到教培合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
网络教研。如今,“互联网 教育”使教育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教研相对于传统教研来说更具有即时性、灵活性,是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我们创建武昌区初中生物青年协作组专属QQ群,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疑惑可以及时在群内发起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有所感悟也可以在群内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群内与大家共享,一个QQ 群拉近了教师的距离,也拉近了教师的感情,18位教师拧成一股绳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前行。
丰富有效的研训活动激活了教师的研究热情,青年教师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在教学研究中实现自我成长,体现自我价值。
如今,在青年协作组中,教师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这是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我们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信任他们、锻炼他们,使每位成员都能融入这个集体,使每位成员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从“要我参加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活动”。两年来,教师朝气蓬勃、满腔热情、不懈努力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有4位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有两位老师参加实验说课均获省一等奖和市一等奖;有两位老师的课程资源获市二等奖;一位老师被评为市优青、一位老师被评为区优青、两位老师被评为区教坛新秀,18位教师都成为武昌区初中生物骨干教师。沉甸甸的成绩,体现了武昌区教育局研训的实效,今后,我们会搭建更多类似的平台,使青年教师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