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用。对语文学习而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瓶颈,更是高峰。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性阅读,解决瓶颈问题,拾级而上,成功登上语言文字运用的山顶。
一、抓住起伏过渡,在不同段落的比较阅读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本身就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方法。例如,一篇文章之中,前后段落起伏穿插,往往存在鲜明的过渡和表意的落差,抓住这些具有起伏、穿插特点或过渡递进关系的段落,对彼此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进行比较,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而且能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取得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像《草船借箭》,通过其首尾段落的对比性阅读,不但可引发学生对整篇文章乃至《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在对比中运用语言工具,对巧妙之处或显著特点进行分析。潜移而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比较阅读。
二、分析详略关系,在领悟文章中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领悟文章的中心,可以通过比较语段的详略关系等不同形式来完成。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不同段落间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详略关系有异。作者或描写或记叙或议论,抓住这些表达形式独特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能在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特点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目的,深入进行交流。当然,在安排文章的详略时,为什么这一段详写那一段略写,都有作者精心的考虑。通过彼此间的比较性阅读,分析文章主题,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且能大幅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自己的理解分析表达出来。例如郑振铎的《劳动的开端》,文中写挑煤经历,一次详,一次略。第一次表现挑煤的失败,竟然写了近三十个自然段;第二次表现挑煤的成功,却只写了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其用意当然在于突出挑煤的艰辛,以此有力表现文章中心。在详与略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理解、总结,阅读能力为之提升,语言运用水平为之提升,这种学习效果,可以说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就能立竿见影。
三、感受作者历程,在对比作品特色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通过比较性分析感受作者的丰厚历程;对不同作者的同主题作品,也可以通过比较性分析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或风格。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而且属于名家名作。其规范性强,语言表现力足,写法质朴而不乏精彩,尤其值得小学生阅读。借助比较性阅读,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从中感受作者的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文学创作风格,帮助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并阐发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解,激发自己的阅读情感。如老舍先生的不同作品,通过对比性阅读,从《猫》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他对猫的百般怜爱;从《养花》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先生养花过程中的收获的丰富情思。将两篇文章放到一起异中求同,就会窥见老舍先生生活中的“一斑”:他的生活既平凡又高雅,他既爱养猫又爱养花,生活充满情趣;他经历坎坷而又热爱生活,他患有腿疾而又充满爱心,他既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敬畏与珍惜,又对人世间的生活充满热爱之情。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品中所写的内容,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高尚的内心情操。对于提升学生的语音运用能力,有了感悟,无论是说是写,都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感。同样,对具有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特色的对比性阅读中领略不同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作品风格。通过这一途径,经常性地选择一些选材相近或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作品风格和作家特色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性阅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到作者风格各异的语言表现风格,“为我所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选择比较点,无论用哪种方法突破比较点,目的只有一个:在对比阅读中通过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尽管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瓶颈,但是,“又一村”往往是在“柳暗花明”的对比感受中“破冰”而出。尽管这是走向制高点的艰辛之路,但是,以比较阅读为基点的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策略,往往会事半功倍,行之有效。
王霞,甘肃张掖市甘州区甘州中学教师。
一、抓住起伏过渡,在不同段落的比较阅读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本身就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方法。例如,一篇文章之中,前后段落起伏穿插,往往存在鲜明的过渡和表意的落差,抓住这些具有起伏、穿插特点或过渡递进关系的段落,对彼此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进行比较,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而且能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取得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像《草船借箭》,通过其首尾段落的对比性阅读,不但可引发学生对整篇文章乃至《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在对比中运用语言工具,对巧妙之处或显著特点进行分析。潜移而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比较阅读。
二、分析详略关系,在领悟文章中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领悟文章的中心,可以通过比较语段的详略关系等不同形式来完成。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不同段落间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详略关系有异。作者或描写或记叙或议论,抓住这些表达形式独特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能在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特点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目的,深入进行交流。当然,在安排文章的详略时,为什么这一段详写那一段略写,都有作者精心的考虑。通过彼此间的比较性阅读,分析文章主题,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且能大幅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自己的理解分析表达出来。例如郑振铎的《劳动的开端》,文中写挑煤经历,一次详,一次略。第一次表现挑煤的失败,竟然写了近三十个自然段;第二次表现挑煤的成功,却只写了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其用意当然在于突出挑煤的艰辛,以此有力表现文章中心。在详与略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理解、总结,阅读能力为之提升,语言运用水平为之提升,这种学习效果,可以说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就能立竿见影。
三、感受作者历程,在对比作品特色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通过比较性分析感受作者的丰厚历程;对不同作者的同主题作品,也可以通过比较性分析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或风格。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而且属于名家名作。其规范性强,语言表现力足,写法质朴而不乏精彩,尤其值得小学生阅读。借助比较性阅读,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从中感受作者的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文学创作风格,帮助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并阐发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解,激发自己的阅读情感。如老舍先生的不同作品,通过对比性阅读,从《猫》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他对猫的百般怜爱;从《养花》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先生养花过程中的收获的丰富情思。将两篇文章放到一起异中求同,就会窥见老舍先生生活中的“一斑”:他的生活既平凡又高雅,他既爱养猫又爱养花,生活充满情趣;他经历坎坷而又热爱生活,他患有腿疾而又充满爱心,他既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敬畏与珍惜,又对人世间的生活充满热爱之情。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品中所写的内容,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高尚的内心情操。对于提升学生的语音运用能力,有了感悟,无论是说是写,都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感。同样,对具有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特色的对比性阅读中领略不同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作品风格。通过这一途径,经常性地选择一些选材相近或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作品风格和作家特色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性阅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到作者风格各异的语言表现风格,“为我所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选择比较点,无论用哪种方法突破比较点,目的只有一个:在对比阅读中通过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尽管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瓶颈,但是,“又一村”往往是在“柳暗花明”的对比感受中“破冰”而出。尽管这是走向制高点的艰辛之路,但是,以比较阅读为基点的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策略,往往会事半功倍,行之有效。
王霞,甘肃张掖市甘州区甘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