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物理模型解答物理习题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涵盖很多的模型.做好高中物理模型知识讲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模型解答习题的意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为其物理学习成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重点讲解了杆绳速度分解模型、卫星运行与变轨模型、弹簧模型、碰撞模型,并展示这些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模型;解题;习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86-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罗金茂(1977.3-),男,福建省上杭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物理模型是对一些情境中物理规律的抽象与总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本质,而且可给学生解题带来良好启发,使其迅速的找到解题突破口,实现高效、正确解题.课堂上为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模型的重要性,锻炼其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意识与能力,应优选精讲相关的物理习题,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模型应用经验.
   一、杆绳速度分解模型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解答杆绳速度分解问题时往往找不到正确的角度,导致速度分解出错.事实上,遇到该类问题可运用杆绳速度分解模型迅速作出判断.杆绳速度分解模型中与杆、绳连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合速度,沿杆、绳以及垂直杆、绳的速度均为分速度.在解题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一关系,运用几何以及速度分解法则,能很快的得出正确结果.课堂上为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该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可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下习题,帮助其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杆绳速度分解模型.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模型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一起分析、推导、总结常见的物理模型,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使其把握物理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关结论的来龙去脉,尤其应注重为学生讲解经典例题、组织学生开展針对性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听课、训练中不断的深化对相关模型的理解,把握运用模型解题的细节,确保其在认识问题时更加深刻,考虑问题时更加全面,实现物理综合解题能力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有强.“模型法”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的使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4):55-56.
  [2]张启杰.基于问题解决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133-134.
  [3]叶金福.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考,2020(32):20-21.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物理与数学是两个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其中数学知识常作为解答物理习题的理论依据.高中物理解题中应认识到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跨学科联想意识,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习题的解答,促进高中物理解题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