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强调体验的艺术,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一门时间的艺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 考查 激发热情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现行的音乐教材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老师在这一观念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
一、改变传统的音乐考查
《面向21世纪河北省中学生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精神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即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是无评价的教育,还是无教育的评价,都不可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进步,它如同人体的两足,支撑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构建好一个完美、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去审视、评价音乐教学、检查音乐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这也同时反应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如:教学观念理解的片面性,忽略音乐教学本来的功能,把音乐教学视为“知识教育”或“技术教育”,把音乐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技能训练过程,将学生演唱一首歌或演奏乐器的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标准。教学行为操作中重导轻教、重技轻艺、重谱轻乐、重知轻能等。“偏重”少数艺术尖子,“轻视”个别差生。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均等化和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化。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一歌定音,学生一学期或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进步幅度都由一歌产生。这显然影响着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因此,有必要对传统音乐考查做重新的审视,克服片面评价,侧重全面性的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查至少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而这些评价标准将促进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的感受性、音乐的表现性、音乐的创造性和音乐的情趣性。
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应以欣赏为主,可是鉴于各校的的不同实际情况,新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差异较大,更有甚于有的同学从未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如何来欣赏音乐作品了。所以,我认为,要提高高中的音乐课程教育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只要他有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那么让他一步一步地来学会欣赏作品,就会相对容易一些。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到里的心理反映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有些同学在小学、初中阶段,请过音乐家庭教师,或是参加过音乐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的水平,对于这些同学,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学校的某些同学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级别,在了解情况后,便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市的文艺演出,尽量的争取获奖,不仅为学校争得荣誉,同时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认可与鼓励!因此,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是一个音乐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注意音乐考查不同于其他考查的艺术个性特征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如歌曲《我们的田野》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因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后成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抒情歌曲,流传较广。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人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师生同时评议。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成不变的东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新求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合理运用教学的艺术性,切实抓住艺术学科的特殊功能,就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在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大纲着重落实审美教育的今天,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 考查 激发热情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现行的音乐教材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老师在这一观念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
一、改变传统的音乐考查
《面向21世纪河北省中学生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精神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即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是无评价的教育,还是无教育的评价,都不可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进步,它如同人体的两足,支撑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构建好一个完美、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去审视、评价音乐教学、检查音乐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这也同时反应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如:教学观念理解的片面性,忽略音乐教学本来的功能,把音乐教学视为“知识教育”或“技术教育”,把音乐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技能训练过程,将学生演唱一首歌或演奏乐器的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标准。教学行为操作中重导轻教、重技轻艺、重谱轻乐、重知轻能等。“偏重”少数艺术尖子,“轻视”个别差生。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均等化和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化。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一歌定音,学生一学期或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进步幅度都由一歌产生。这显然影响着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因此,有必要对传统音乐考查做重新的审视,克服片面评价,侧重全面性的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查至少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而这些评价标准将促进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的感受性、音乐的表现性、音乐的创造性和音乐的情趣性。
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应以欣赏为主,可是鉴于各校的的不同实际情况,新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差异较大,更有甚于有的同学从未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如何来欣赏音乐作品了。所以,我认为,要提高高中的音乐课程教育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只要他有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那么让他一步一步地来学会欣赏作品,就会相对容易一些。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到里的心理反映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有些同学在小学、初中阶段,请过音乐家庭教师,或是参加过音乐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的水平,对于这些同学,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学校的某些同学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级别,在了解情况后,便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市的文艺演出,尽量的争取获奖,不仅为学校争得荣誉,同时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认可与鼓励!因此,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是一个音乐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注意音乐考查不同于其他考查的艺术个性特征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如歌曲《我们的田野》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因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后成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抒情歌曲,流传较广。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人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师生同时评议。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成不变的东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新求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合理运用教学的艺术性,切实抓住艺术学科的特殊功能,就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在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大纲着重落实审美教育的今天,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