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修课是相对必修课而言的定义。“选修课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主要以学生的性格、品质、兴趣、思维倾向等个性化的元素为前提,摒弃了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的固化式供给,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内容的关联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选修课的目标诉求不再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而强化的是在识记与掌握前提之下,更多地学会主动索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应的拓展、钻研能力的养成,进而以此为出发点全面改善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质。
当素质教育的前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各教育机构的发展共识时,作为素质教育的先锋性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逐渐占据了学校教育的重要舞台。但当素质教育遭遇应试教育时,语文选修课并没有真正发挥素质教育助力器的作用,很快就沦陷为素质教育的面子工程。除了应试教育的阻力之外,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浮于表面的认识,师资力量等软性资源、教育设备等硬件资源的缺乏难以真正达到高中选修课的预期效果。因而,有针对性地对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质意义进行深入彻底地宣传、贯彻显得非常紧迫。对于语文教育而言,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惯性,步入了令教师、学生都觉得尴尬无奈的境地,成了教条、刻板教育的代名词。而高中语文选修课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以来,掀起了一股自强革新的教育新风。推行以来,给当前的语文教育造成了极强的良性冲击,但也存着许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地改善与提升。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严格遵照课程目标要求,拒绝散漫化
张弛有度、形散而神不散。高中语文选修课虽然高度强调创新性与差异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张弛无度、形散神亦散。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应精准而到位,不能有不受限制的越位行为。任何教学活动均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不能脚踏西瓜皮随意偏离,否则将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语文选修课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方式的确定均应有一个无形的目标导引,不能单纯从追求新奇随意延伸,不能将灵活性等同于散漫随意,不能从老师自身的知识构成和兴趣出发而“己所欲,施于人”,不能将高中的选修课当作大学里的选修课而片面追求深度等。
(2)严格区分不同内容的个性目标要求
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因为体裁的不一样,其行文风格、主题展示、人文呈现等均具有不同的个性,其预期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切忌将无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毫无选择地赋予每一类题材的内容,同时运用普适性的“创新教法”等去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新闻与传记类课程就可从身边的小故事入手,引导学生采用当今最前沿的沟通工具如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来学习与运用新闻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而掌握新闻写作的要素,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个性要求,不应片面追求创新而忽略创新性中的目标差异化。
(3)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于高中语文选修课而言,评价标准的量化指标主要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从中又可以细分出二级量化指标,如升学率、及格率、优秀率等。应该说,这些量化指标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于必修课的评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以往的评价机制,却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之中。应该摒弃唯分数论的偏激方法,尽量减少或淡化直接以学生分数为指标的量化考核。应该引入定性评价,注重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的状态进行定性的概括与描述。
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情感辅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陈辉,男,汉族,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江西省重点高中新建二中,担任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职务;多年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并取得优异成绩;历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网上教育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并被评为江西省“高考优秀阅卷员”;所撰写论文多次获省、市奖项。邮编:330100;电话:13870669582;邮箱:[email protected])
当素质教育的前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各教育机构的发展共识时,作为素质教育的先锋性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逐渐占据了学校教育的重要舞台。但当素质教育遭遇应试教育时,语文选修课并没有真正发挥素质教育助力器的作用,很快就沦陷为素质教育的面子工程。除了应试教育的阻力之外,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浮于表面的认识,师资力量等软性资源、教育设备等硬件资源的缺乏难以真正达到高中选修课的预期效果。因而,有针对性地对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质意义进行深入彻底地宣传、贯彻显得非常紧迫。对于语文教育而言,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惯性,步入了令教师、学生都觉得尴尬无奈的境地,成了教条、刻板教育的代名词。而高中语文选修课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以来,掀起了一股自强革新的教育新风。推行以来,给当前的语文教育造成了极强的良性冲击,但也存着许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地改善与提升。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严格遵照课程目标要求,拒绝散漫化
张弛有度、形散而神不散。高中语文选修课虽然高度强调创新性与差异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张弛无度、形散神亦散。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应精准而到位,不能有不受限制的越位行为。任何教学活动均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不能脚踏西瓜皮随意偏离,否则将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语文选修课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方式的确定均应有一个无形的目标导引,不能单纯从追求新奇随意延伸,不能将灵活性等同于散漫随意,不能从老师自身的知识构成和兴趣出发而“己所欲,施于人”,不能将高中的选修课当作大学里的选修课而片面追求深度等。
(2)严格区分不同内容的个性目标要求
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因为体裁的不一样,其行文风格、主题展示、人文呈现等均具有不同的个性,其预期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切忌将无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毫无选择地赋予每一类题材的内容,同时运用普适性的“创新教法”等去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新闻与传记类课程就可从身边的小故事入手,引导学生采用当今最前沿的沟通工具如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来学习与运用新闻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而掌握新闻写作的要素,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个性要求,不应片面追求创新而忽略创新性中的目标差异化。
(3)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于高中语文选修课而言,评价标准的量化指标主要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从中又可以细分出二级量化指标,如升学率、及格率、优秀率等。应该说,这些量化指标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于必修课的评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以往的评价机制,却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之中。应该摒弃唯分数论的偏激方法,尽量减少或淡化直接以学生分数为指标的量化考核。应该引入定性评价,注重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的状态进行定性的概括与描述。
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情感辅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陈辉,男,汉族,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江西省重点高中新建二中,担任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职务;多年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并取得优异成绩;历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网上教育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并被评为江西省“高考优秀阅卷员”;所撰写论文多次获省、市奖项。邮编:330100;电话:13870669582;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