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非粮道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沉寂后,中国燃料乙醇项目再度提速,而发展方向正式由粮食转变为“非粮”,首批产业化的项目是薯类燃料乙醇。
  4月初,发改委发布消息,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重点省份生物燃料乙醇专项规划评估已完成,截至目前,对湖北、河北、江苏、江西、重庆五省市已提交了专题报告。
  评估结论认为,利用薯类作为燃料乙醇生产原料,薯类燃料乙醇的生产略具经济性,建议在上述五省(市)优先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记者采访获悉,薯类燃料乙醇很快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而且,中粮和中石化等业内巨头都对此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中粮项目备选基地之一为连云港,“首先它有大面积的甘薯种植基地;其次是水路运输很方便”。中粮集团下属中粮控股生化能源事业部战略发展部陈绍辉副总经理表示。
  
  非粮乙醇提速
  
  这份关于薯类生物乙醇的专项规划是继2006年12月18日《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之后,生物乙醇行业最重要的文件。“这标志着我国非粮生物乙醇项目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人士指出。
  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下发文件,明确传递出收紧燃料乙醇的信号,同时该文件指出今后发展生物乙醇项目要“非粮为主,因地制宜”。
  但是此后的一年半内,所有的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审批都被冻结,非粮项目也没有得到特殊优待。
  而此次的发改委规划则明确:“通过评估的省区,下一步有必要结合自身条件,燃料乙醇市场需求与增长,以及产业发展基本思路与布局原则,适时推进项目核准,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加快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发改委对五个省份发展生物乙醇的条件做了逐一评估:湖北在甘薯种植方面历史悠久,甘薯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启动项目核准已经成熟;河北有相当数量的适于开放利用种植甘薯和甜高粱的边际性土地资源,可上报成熟项目方案;江苏在发展非粮燃料乙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条件,具备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基础,省政府主管部门已行文有关地市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江西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荒坡较多,农民有甘薯种植的习惯,试种木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备大规模发展薯类种植基地的基本条件,项目申请报告正在编制中;重庆甘薯种植规模大,发展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保障条件较好,应进一步落实投资主体。
  上述五个省区,非粮生物乙醇大规模产业化工作已经展开。
  “全省一年大概需要400万吨汽油,其中10%注入乙醇的话,那么所需要的燃料乙醇就是40万吨。”江苏省发改委工业处工作人员表示。
  
  由粮食转向“非粮”
  
  生物燃料之路可谓曲折。
  所谓“燃料乙醇”,就是将普通酒精提纯,再经变性处理,使其仅能作为燃料使用。乙醇汽油则是将燃料乙醇以一定比例与汽油调配后形成的车用燃料。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掺入10%纯度达99.9%以上的酒精制成的。
  燃料乙醇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鼓励——叫停——再上马的曲折过程,这和我国的粮食状况以及国际油价休戚相关。
  生然燃料被认为是一种优质的替代石油能源。
  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走高,2002年初,乙醇汽油的推广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而当时的另一个背景是,国家粮食连续丰收,陈化粮储备丰富,当时决策者希望借此项目消化陈化粮。
  但是在2006年,用粮食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项目被紧急叫停,其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陈化粮已经被消耗完毕,大规模发展粮食生物乙醇项目,很可能加剧中国粮食的紧张局面。由此,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将视线由粮食转向“非粮”。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唯一的一个非粮燃料生物乙醇试点项目——广西北海项目,其情况并不乐观。
  根广西发改委的消息,自4月1日起,广西境内14个市开始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截至4月15日时,除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用油以外,广西全境将封闭使用乙醇汽油。
  广西的原料来源就是广西北海木薯燃料乙醇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总计投资7.57亿元,年产20万吨乙醇燃料。但眼下,已经陷入原料价高难求、亏损运行的局面。
  公开数据显示,同样是生产1吨燃料乙醇,大约需要3.3吨玉米、7吨木薯、10吨红薯、15-16吨甜高粱。这样算来,广西20万吨的项目,就需要鲜木薯大约140万吨。广西是我国最大的木薯产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60%以上,种植木薯约600万亩,鲜木薯产量约780万吨。广西项目所需的木薯量占当地产量的20%以上。
  今年一季度以来,当地的木薯价格已经迅速蹿高——往年一季度1吨鲜木薯的价格约400元,而广西项目正式投产以来,今年1季度,该地的木薯价格已经涨至600-700元一吨。
  这一情况远远超出了决策部门的预计,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份《生物燃料发展有关情况及政策建议》,文中提及“目前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每吨4500元左右。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本约为每吨4000元”。这份文件立论,是建立在当时木薯价格为300多元/吨的基础上。
  
  经济性评估
  
  中咨公司所做的评估报告,其结论是薯类燃料乙醇的生产略具经济性,关于该“略具经济性”的含义,记者采访中咨公司没有得到答复。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获悉,目前用各种原料制生物乙醇项目中,成本最低的还是玉米,用薯类制生物燃料,成本会上升比较大。目前以玉米制生物乙醇尚陷入亏损局面,薯类制生物乙醇能盈利吗?薯类项目是否会重蹈玉米的覆辙,迅速推高原料价格?
  记者获得的一份某市布点30万吨薯类生物燃料项目报告显示,地方上马薯类燃料乙醇的依据依然是低粮价时代的成本测算,没有考虑到原料成本已经大幅度攀升。
  根据报告,“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需收购转化甘薯90万吨”,而当地全部甘薯产量为120万吨,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将用去当地全部甘薯产量的3/4。
  木薯和甘薯情况不同,木薯主要靠进口,我国只有广西和海南有生产,而甘薯在我国产量巨大,我国产量占全世界的80%,但是据研究只有3个甘薯品种能够成为生物燃料,大部分农民种植的品种不能作为原料,当地120万吨甘薯有多少能成为生物燃料的原料,也成为疑问。
  至于甘薯价格,该市农业局表示,他们上报项目的依据还是现在的价格,约600-1200元每吨,这个价格在过去几年中没有明显变动,但是他也承认:“目前全球粮食都在涨价,甘薯作为主要的杂粮,价格恐怕也会上涨吧。”
  出厂价格被卡死,是薯类燃料乙醇项目能否盈利的另一个疑问。
  按照目前的试点办法企业生产的燃料乙醇必须出售给中石油或中石化,价格则按国家90号汽油出厂价,再乘以0.9111的系数。90号汽油目前出厂价不到5000元/吨。
  “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抬升,每销售1吨燃料乙醇便要亏损数百元。如果采用薯类为原料的话,生产成本肯定更高。”定点生产企业丰原生化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自2002年试点以来,四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共减免“两税”1.9亿元,中央财政共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2006年,国家对生物燃料每吨补贴1373元。
  “现在企业之所以还有积极性,就是考虑到财政补贴。”业内人士表示。
  归根结底看来,还是国际市场上的高油价推动了生物燃料行业,而国内的低油价导致不得不补贴。“现在国家对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有补贴,那么,对生物燃料进行补贴也很正常。”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只要油价稳定在80美元/桶以上,生物燃料就有发展空间。”一位石油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其他文献
近日,统计局相继公布了四月份的PPI、CPI数据,继续的高位运行并不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但其中一些小变化却值得我们注意。PPI指数创出3年来的最高点,尽管8.1%的幅度仅比上月高出0.1个百分点,但这一变化显示出农产品价格似乎已经传导至制造业领域;食品类价格虽然同比上涨22.1%,与上月水平相当,但环比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食品类消费品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价格上涨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期刊
戴上了“高钙”、“高铁”、“低脂”、“无糖”的帽子,食品“身份倍升”,而且销量走得特别快,这在业界早已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  何为“高”,何为“低”,如何界定含糖量、脂肪含量?从5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就是要规范食品企业乱戴“高帽”的行为,营养成分要清清楚楚地标注在包装上,明明白白的用数字说话。  现状:各厂家宣传“自作主张”  在北京多家超市调查发现,在豆奶、麦片、饼干等
期刊
记者近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获悉,中国将全面推行农产品可追溯机制,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度。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在上海、武汉、南宁等地试点的农产品可追溯机制,将蔬菜、水果和肉类、水产品等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市民到卖场、超市购买这些农产品,可通过可追溯系统查询其产地、种植、加工、包装、检测等重要信息,发现问题即可追根溯源,不仅可以准确追溯到同一批次或者同
期刊
农产品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笔者近日先后访问了德国德乐饮品配料有限公司、北德果蔬花卉批发市场等地,对欧洲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科技管理进行了专项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德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德国的德乐饮品配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品香精、香料和饮品配料的研发生产。这家企业依靠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
期刊
国家统计局4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攀升0.2个百分点。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食品价格上涨22.1%,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1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3月份微涨0.1%;食品价格下降0.1%,其中鲜菜下降9.2%,鲜蛋
期刊
593批次进口食品上了黑名单  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受到挑战。国家质检总局近日通报今年1、2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黑名单,共有593批次的不合格洋货上榜。其中,美国宝洁公司的“品客”薯片再次被检出使用了国内禁用的添加剂溴酸钾。相关专家因此提醒消费者,不要过分迷信进口食品。    北京拦住21批问题洋货  北京检验检疫局1、2月份共发现21个批次的问题食品。其中,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5
期刊
机遇和挑战本就是一对挛生姊妹,把握一次机遇,就等于迎接一次挑战,也就有可能登上一个成功的彼岸。这就是陈清松拥有充满魄力和魅力的精彩人生。对他成功演绎的创业神话,众多人认为答案是智慧、精练和汗水,而他自己则认为:“创业的根本是要有眼光,敢于冒险、敢于挑战。”    陈清松是一个爱拼的人,他是一个敢拼的人,他更是一个会拼的人!从杀猪卖肉开始商海弄潮,之后转向肉制品加工,一路摸爬滚打,如今他的“厨师”牌
期刊
塑料袋也将专袋专用  从今年6月1日起,与食品接触的塑料袋还必须标有“食品用”。5月7日,国家标准委正式对外发布了3项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并从6月1日起正式实行。   现状有的塑料袋常常掉色  许多超市卖场,商家在为顾客包装商品时,虽然会将食品和日用品等分开包装,但是却鲜有根据商品性质区别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多数则是根据商品多少提供大小不一的塑料袋。此外,塑料袋上也鲜有警示语,有的塑料袋上标的店家的
期刊
编者按:在市场粮价低迷、甚至“谷贱伤农”现状下,不能指望依靠企业行为改变这种市场失衡状况。这时候,国家采取宏观调控举措是势在必行。以小麦托市收购为背景,以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为契机,本篇从宏观调控角度再论粮食。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积极促进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安全的价格宏观调控举措。  全国春耕开始前后,国家两次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
期刊
粮食价格一方面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为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在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的情况下,国家对粮食生产依然高度重视。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在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252.5亿元资金,主要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  为促进粮食生产,国家提高了2008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