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不是让你偶尔玩一玩就好,而是每天都要付出时间与心力去做的事,而且心情上也不总是快乐的。
以成为“专寐”为目标
◆从内心深处涌起充实感的那一刻
马拉松选手常常这么说:每天严格辛苦的训练,绝对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到了正式比赛那天,从开始到结束,也都相当难受。可是,当终于跑到最后,冲破终点那条带子的一瞬间,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感。为了那一瞬间,再怎么严苛的训练,也都值得、甘愿去承受。
我能够了解这样的心情。
我把写书当作自己的天职,但并不表示写书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在写书的期间,每天埋首在每个字、每一页之间,有时觉得好痛苦,好想逃开这一切,但仍必须忍耐着持续下去,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天职。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你在事前的准备阶段,承受痛苦的比例愈大,事情完成之后,也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与充实感。
◆专家和业余的差别何在?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不是让你偶尔玩一玩就好,而是每天都要付出时间与心力去做的事,而且心情上也不总是快乐的。例如,网球和棒球、象棋与围棋,偶尔玩一玩会觉得很快乐、很有趣,然而,如果要你每一天都不能间断地持续玩,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专家,就是要从每日的钻研中去累积,如果这样的累积不能开花结果,就会出局。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太多太多人虎视眈眈地想取而代之。
“一想到明天又要握球杆,心情就没办法开朗起来,一面对高尔夫球场,就冷汗直流,心脏感到疼痛。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好几年。”一位高尔夫球职业选手回忆起自己刚入行的那几年,有着深切的感触。
因过分固守自己独特的做法或格调而陷入梦魇,甚至因而堕于低潮的专家,在迎战竞争对手之前,必须先战胜自己。即使再怎么苦,也不自暴自弃;相信自己,以无比的耐力撑过低潮,在这期间,依然持续锻炼自己,自我节制也一刻不放松。这就是专家与业余的不同之处。
对自我才能具备十足的信心、以孤高姿态漫步人生路的“宫本武藏型”的人,请务必好好地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外表看起来很酷的工作,其实内部往往正掀起激烈的生存竞争。如果你对这个工作抱着玩票的心态,只想浅尝辄止,那么,无论你是否具备过人的才华,都终将遭到淘汰。
我之所以认为人称“棒球打击王”的铃木一郎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并不只是因为他的才能。他从小学开始,就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与心力,投注在每一天的艰苦练习中;即使现在他已经成为知名职棒选手,却依然秉持少年时代热爱棒球的心。当年那个小小的身体里,已蕴藏一颗全心全意投入棒球训练的决心。这是谁也模仿不来的,也是铃木一郎成为专业典范的重要因素。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这里,我再一次强调前面所提过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哲学”。
拿破仑·希尔所提出的成功方法论,追根究底,可归纳为三点:一、设定目标,二、自律训练,三、实行计划。
问问自己,想做些什么样的事、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具体描绘出来;有了目标之后,就朝着那个方向,每天持续努力不懈。请先对自己立下这样的誓言,接着,想达到这样的成功,需要做到哪些步骤?一步一步详细地写下来。
每天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每天晚上记录自己这一天做到了些什么,并预先拟定明天的计划。像这样,一年365天,一日也不可松懈。
常识不是杂学,真理只有一个,该这么做就是要这么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每天持续不断努力的人,该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要向铃木选手那样的精神看齐。
此外,设定目标、自律训练、实行计划这样的原则,其实也适用于企业经营。就像设定方针、目标管理、解决问题一样,字面上虽然有所差异。行动的原则却是一样的。
要点只有一个:做、还是不做,做得彻底、还是半途而废。
像这样,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必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功无需言说,同样地,失败也不要找借口。”
重点:不要过分固守自己独特的做法或格调,培养打破旧习的力量。
想想自己为何而活
◆“职业是以他人为本位”的思考观点
关于自我实现以及跟工作之间的关系,这里以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话为例,来加以说明。
夏目漱石的知名作品包括《少爷》、《心》等,是非常知名的小说家,另外也以讲演家而闻名。在此引用夏目漱石在一篇演讲稿《嗜好与职业》中,对于工作与玩乐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看法。
夏目漱石将人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分为“嗜好”与“职业”两类。嗜好,是为了自己所做的工作;职业,是为了别人所做的工作。前者是“自我本位的生活”,后者则是“他人本位的生活”。
夏目漱石在演讲中这么说:
“所谓职业,是为了别人的需求而做的事,必须有根本的意义。虽然为别人所做的事,结果也会对自己有益,但基本上是属于‘他人本位’。嗜好则不然。以前盛极一时的禅僧修行,是一种极端自我本位的生活娱乐。这些人为了‘见性’(追求本来的自己)与‘究真’(真理的探求),抛开一切,潜心坐禅。默然地静坐,是为了谁而做这件事?无善亦无恶。与世间完全没交集,这些禅僧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嗜好。”
严持戒律、潜心修行的僧侣,被称为是为了“嗜好”,的确令人惊讶。
嗜好一修行僧、冒险家、专业麻将师等。
职业——上班族、医生、护士、老师等。
◆嗜好与职业的中间地带
不过,夏目漱石也提到,在嗜好与职业中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那就是“以嗜好为职业的一种变体”。例如艺术家与学者就是。
“艺术家与学者,是属于‘利己者’,他们任性恣意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并获得成功。对他们而言,嗜好即是本职。因为做的事本质上是属于嗜好的领域,所以做起来没什么烦恼。”
夏目漱石的用词跟现在有些微妙的差异,读起来反而有种幽默感。
在夏目漱石的时代,所谓职业,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而流汗的一种劳动”,这样的意象很强烈。做自己喜欢的事,则被视为嗜好、娱乐的领域,有一种只过“半人份的人生”的感觉。例如小说家与演艺人员,现在是许多人梦想的行业,但以前却被视为没出息、不算真正的工作。
由此观之,在现代社会中,夏目漱石所说“以嗜好为职业的一种变体”的领域,可说是愈来愈广阔了。艺术家、设计师、文案写作、音乐家、游戏创作、表演家等,这些堪称时代象征的行业,大部分都是“以兴趣为业”,一点也不为过。
◆具体提出“为了XX的缘故”概念
对于还无法决定自己的志向、脑中依然混沌迷乱的人,必须思考属于自己人生的关键词。
例如,有的医生当初在选择这个行业时,所订的关键词就是“效劳”。他们以“为了世上的人”为优先考虑,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医生。那些投身海外青年工作大队,到非洲贫穷国家服务的年轻人,也是设定同样的关键词。
但也有运动选手,在“只要能达到世界第一的目标,无论什么都好”的思考下,选择竞争者较少的冷门运动项目。
“为了XX的缘故”这样的概念,是从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出发,找出符合这样能力的方向。然后往前迈进。
到目前为止,可能会有人说:“我对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实在不太清楚。”没关系,下一章我们会有更具体的讨论。
重点:思考属于自己的关键词。
责任编辑 王克峰
以成为“专寐”为目标
◆从内心深处涌起充实感的那一刻
马拉松选手常常这么说:每天严格辛苦的训练,绝对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到了正式比赛那天,从开始到结束,也都相当难受。可是,当终于跑到最后,冲破终点那条带子的一瞬间,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感。为了那一瞬间,再怎么严苛的训练,也都值得、甘愿去承受。
我能够了解这样的心情。
我把写书当作自己的天职,但并不表示写书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在写书的期间,每天埋首在每个字、每一页之间,有时觉得好痛苦,好想逃开这一切,但仍必须忍耐着持续下去,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天职。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你在事前的准备阶段,承受痛苦的比例愈大,事情完成之后,也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与充实感。
◆专家和业余的差别何在?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不是让你偶尔玩一玩就好,而是每天都要付出时间与心力去做的事,而且心情上也不总是快乐的。例如,网球和棒球、象棋与围棋,偶尔玩一玩会觉得很快乐、很有趣,然而,如果要你每一天都不能间断地持续玩,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专家,就是要从每日的钻研中去累积,如果这样的累积不能开花结果,就会出局。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太多太多人虎视眈眈地想取而代之。
“一想到明天又要握球杆,心情就没办法开朗起来,一面对高尔夫球场,就冷汗直流,心脏感到疼痛。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好几年。”一位高尔夫球职业选手回忆起自己刚入行的那几年,有着深切的感触。
因过分固守自己独特的做法或格调而陷入梦魇,甚至因而堕于低潮的专家,在迎战竞争对手之前,必须先战胜自己。即使再怎么苦,也不自暴自弃;相信自己,以无比的耐力撑过低潮,在这期间,依然持续锻炼自己,自我节制也一刻不放松。这就是专家与业余的不同之处。
对自我才能具备十足的信心、以孤高姿态漫步人生路的“宫本武藏型”的人,请务必好好地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外表看起来很酷的工作,其实内部往往正掀起激烈的生存竞争。如果你对这个工作抱着玩票的心态,只想浅尝辄止,那么,无论你是否具备过人的才华,都终将遭到淘汰。
我之所以认为人称“棒球打击王”的铃木一郎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并不只是因为他的才能。他从小学开始,就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与心力,投注在每一天的艰苦练习中;即使现在他已经成为知名职棒选手,却依然秉持少年时代热爱棒球的心。当年那个小小的身体里,已蕴藏一颗全心全意投入棒球训练的决心。这是谁也模仿不来的,也是铃木一郎成为专业典范的重要因素。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这里,我再一次强调前面所提过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哲学”。
拿破仑·希尔所提出的成功方法论,追根究底,可归纳为三点:一、设定目标,二、自律训练,三、实行计划。
问问自己,想做些什么样的事、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具体描绘出来;有了目标之后,就朝着那个方向,每天持续努力不懈。请先对自己立下这样的誓言,接着,想达到这样的成功,需要做到哪些步骤?一步一步详细地写下来。
每天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每天晚上记录自己这一天做到了些什么,并预先拟定明天的计划。像这样,一年365天,一日也不可松懈。
常识不是杂学,真理只有一个,该这么做就是要这么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每天持续不断努力的人,该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要向铃木选手那样的精神看齐。
此外,设定目标、自律训练、实行计划这样的原则,其实也适用于企业经营。就像设定方针、目标管理、解决问题一样,字面上虽然有所差异。行动的原则却是一样的。
要点只有一个:做、还是不做,做得彻底、还是半途而废。
像这样,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必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功无需言说,同样地,失败也不要找借口。”
重点:不要过分固守自己独特的做法或格调,培养打破旧习的力量。
想想自己为何而活
◆“职业是以他人为本位”的思考观点
关于自我实现以及跟工作之间的关系,这里以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话为例,来加以说明。
夏目漱石的知名作品包括《少爷》、《心》等,是非常知名的小说家,另外也以讲演家而闻名。在此引用夏目漱石在一篇演讲稿《嗜好与职业》中,对于工作与玩乐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看法。
夏目漱石将人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分为“嗜好”与“职业”两类。嗜好,是为了自己所做的工作;职业,是为了别人所做的工作。前者是“自我本位的生活”,后者则是“他人本位的生活”。
夏目漱石在演讲中这么说:
“所谓职业,是为了别人的需求而做的事,必须有根本的意义。虽然为别人所做的事,结果也会对自己有益,但基本上是属于‘他人本位’。嗜好则不然。以前盛极一时的禅僧修行,是一种极端自我本位的生活娱乐。这些人为了‘见性’(追求本来的自己)与‘究真’(真理的探求),抛开一切,潜心坐禅。默然地静坐,是为了谁而做这件事?无善亦无恶。与世间完全没交集,这些禅僧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嗜好。”
严持戒律、潜心修行的僧侣,被称为是为了“嗜好”,的确令人惊讶。
嗜好一修行僧、冒险家、专业麻将师等。
职业——上班族、医生、护士、老师等。
◆嗜好与职业的中间地带
不过,夏目漱石也提到,在嗜好与职业中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那就是“以嗜好为职业的一种变体”。例如艺术家与学者就是。
“艺术家与学者,是属于‘利己者’,他们任性恣意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并获得成功。对他们而言,嗜好即是本职。因为做的事本质上是属于嗜好的领域,所以做起来没什么烦恼。”
夏目漱石的用词跟现在有些微妙的差异,读起来反而有种幽默感。
在夏目漱石的时代,所谓职业,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而流汗的一种劳动”,这样的意象很强烈。做自己喜欢的事,则被视为嗜好、娱乐的领域,有一种只过“半人份的人生”的感觉。例如小说家与演艺人员,现在是许多人梦想的行业,但以前却被视为没出息、不算真正的工作。
由此观之,在现代社会中,夏目漱石所说“以嗜好为职业的一种变体”的领域,可说是愈来愈广阔了。艺术家、设计师、文案写作、音乐家、游戏创作、表演家等,这些堪称时代象征的行业,大部分都是“以兴趣为业”,一点也不为过。
◆具体提出“为了XX的缘故”概念
对于还无法决定自己的志向、脑中依然混沌迷乱的人,必须思考属于自己人生的关键词。
例如,有的医生当初在选择这个行业时,所订的关键词就是“效劳”。他们以“为了世上的人”为优先考虑,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医生。那些投身海外青年工作大队,到非洲贫穷国家服务的年轻人,也是设定同样的关键词。
但也有运动选手,在“只要能达到世界第一的目标,无论什么都好”的思考下,选择竞争者较少的冷门运动项目。
“为了XX的缘故”这样的概念,是从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出发,找出符合这样能力的方向。然后往前迈进。
到目前为止,可能会有人说:“我对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实在不太清楚。”没关系,下一章我们会有更具体的讨论。
重点:思考属于自己的关键词。
责任编辑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