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手戳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有一枚象牙手戳,它比一般名章要大出许多。它质地细腻,有细小波纹,呈淡黄色,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尤其那种油润感,让人觉得那头大象本就不曾死去,那省却呼吸的生命仍蕴在这小小长方体中,即便跨越了百年时空,仍旧泌脂自泽,拒绝枯朽。
   手戳上最初并非父亲的名字,父亲的名字是后来刻上去的,这才真正意义上成了父亲的手戳。但它毕竟出自民国,甚至来自历史更深处,就其资历,也算是一件“古董”了。也正是它,曾让父亲窃窃得意过,也曾让父亲惴惴不安过。
   父亲和母亲,是山东齐河县的支边青年。1959年夏,他们公社150名“支青”,怀揣一个“淘金”梦,在同村本家王祥贵的带领下,来到了黑龙江畔的萝北农场二分场,也就是现在的延军农场。可一到农场,心就凉了半截,眼前的一切与在山东所宣传的落差很大。领导动员讲话时,说是去当工人,每月工资50元左右,三年后可留可回。没成想,到了这里还是跟土坷垃打交道,重返原籍的说法也没了下文。每月工资二十多元,除去伙食费,到手的也就十几块钱。他们所在的八队刚刚建成,生活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那时队里已有火锯场,木料十分充足。他们住的是木板房,即里外各钉一层木板,中间填充锯末,但墙体不厚,门窗封闭也不严,夏挡不住蚊虫,冬保不住温度,室外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室内洗脸水都结一层厚冰。宿舍里每人配发的一个小木槽,就是洗脸盆了。食堂里除了一口大锅,其余炊具几乎全是木制的。食堂很小,开饭时大家只能在外面站着吃,蚊子、小咬、牛虻成群地包围过来,他们一邊抓紧时间吃饭,一边不时地抽出一只手拍打,两只脚也交替着往腿上蹭着,一个个手舞足蹈的样子,活像一场杂乱滑稽的“饭操”。那时队里还没水井,生活用水全取自大江。冬天,宿舍里没有暖瓶,常备些大冰块,谁渴了就砸碎一些扔嘴里,嘎嘣嘎嘣地嚼上几块。脚上穿的大都还是老家的纳底布棉鞋,走不多远,脚底就粘个雪疙瘩,像踩着一个冰嘎,须不时地用小木棍擖哧几下。好在一日三餐,顿顿都能吃饱肚子,因为食堂开的是“死伙”,管够。这在大跃进时期,可不是一般的福分了。
   应该说,这时的“支青”和多年后的“知青”大不相同:一是生长地不同,前者来自封闭落后的农村,后者来自相对文明开放的城市;二是文化层次不同,前者大多数文化不高,甚至是文盲,而后者是受过初等或中等教育的知识青年;三是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前者正处于大跃进时期,手无分文、食不果腹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后者则处于“文革”盛期,红色浪潮正涤荡着每个人的灵魂。基于以上三点,就决定了他们来北大荒的初衷也是大相径庭:“支青”内心的目标很明确,并没有高喊的“支援边疆,建设边疆”那么崇高,大多只是奔着能吃饱、多挣钱而来;而“知青”们则是响应伟大号召满怀一腔豪情,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而来到北大荒这片“广阔天地”,立志“大有作为”的。这就不难理解,当年来垦区的山东“支青”共六万人之多,但最后真正扎根农垦的,也不过两三万人。当然,知青后来几乎全部返城,这是国家政策使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那时候,“支青”们思想浮动,有的很快便偷偷跑回原籍。父亲虽没“逃跑”,但思想也一直没稳定下来。邻村同来的张少龙,头脑灵活,能说会道,消息也灵通,鬼点子特多。次年四月的一天,他和老乡张迎旭来找父亲,说伊春那边的林场工资高,待遇好,咱背井离乡出来为个啥,图的还不是多挣俩钱嘛,不如去那里找工作。仨人瞒着已是排长的王祥贵,一拍即合。一通谋划后,聊做准备,父亲便带着母亲,与张少龙、张迎旭一行四人趁着风高月黑,偷偷离开了农场八队。他们不敢走公路,怕队领导骑马追来,而是选择沿着江边走,一路披荆斩棘,跨沟越河。忽觉两条腿硬邦邦地打不过弯来,才发现被河水泡透的两条棉裤腿已冻成铁桶子了。
   他们就这样跋山涉水,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伊春的一个林场。每当回忆起这次几百里长途跋涉,母亲便唏嘘不已:一是太辛苦,太遭罪,那苦那罪现在想想就起鸡皮疙瘩;二是很侥幸,很幸运,因为之前有不少偷跑者,虽大多成功逃离,但也有不少被追回的,尤其还有迷路失踪、遇到狼群被活活吃掉的传言,吓死人。
   林场条件的确好多了,每月能挣八九十元,食堂主食多样,有馒头、煎饼和米饭等,只是价格不同,而且定量。年轻人饭量本来就大,何况从事的又是采伐、肩扛归棱或踩跳装车等重体力劳动,很多人不够吃,虽然手里有钱,但各种食品都凭票供应,饥肠辘辘便成常态。
   这年农历八月十七,我就在那片原始森林里出生了。坐月子总该吃鸡蛋的,可供应站凭票售货,想多买些食品,无异于登天。要说还是张少龙鬼机灵,他知道父亲有一个大手戳,便出主意说,咱就自己写个买鸡蛋条子,把你那手戳盖上,那可是 “官印”,说不定就好使呢。果不出所料,供应站的人看着大大的戳印,不知那“王庆元印”什么来头,又不好多问,思忖良久,还是卖给了父亲几斤鸡蛋。父亲后来每每讲起这个笑话,不免津津乐道,洋溢出一脸既朴拙又狡黠的得意。而我却始终觉得,那不过是两个色彩迥异且错乱更迭的时空所碰撞出的一个黑色幽默。从那时起,父亲才对那枚手戳倍感珍惜了。而我的出生,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欢乐,更重要的是给父母每月平添了一个人口粮,别看父亲做头杠,但肚子从此没再扁过。在1960年那个极其特殊的岁月里,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幸福了。
   但张少龙他们却不同,每天仍处在吃不饱状态。饿则思变。他找来父亲、张迎旭和几位工友,谋划着去猎杀蹲仓的黑瞎子。在他们看来,数九寒天,树洞里冬眠的黑瞎子正迷迷糊糊,只要把树一放到,没等它反应过来,几斧头就把它解决了。说干就干。他们手持斧头、快马子锯等,钻进了原始森林的深处,终于找到了一棵非常粗大的枯树桶子。树皮脱落,枝丫稀少,用斧头一敲,空空直响,从了解到的经验判断,这应是黑瞎子蹲仓的好地方。于是,快马子便噌噌地切入树身,一把把快斧也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只等树倒熊出,利刃齐劈熊颅,一顿美餐似乎就在眼前了!突然,头顶上一声咆哮,使他们头皮发炸,仰脸看去,只见一只黑瞎子在树桶子上端正俯首怒视着他们。并无一声号令,他们不约而同地撒丫子就跑,各自奔命,可那黑瞎子不知怎的就偏偏选中了父亲穷追不舍。就在父亲筋疲力尽几近绝望时,面前出现了一堆木棱,他不知怎的就一出溜钻进了木棱与地面的缝隙里,黑瞎子却钻不进去,只能用熊掌一把一把地掏扯着,父亲的棉裤棉袄被撕扯成了烂絮和布条条。过了挺长时间,人们敲盆砸桶地涌来才把黑瞎子赶跑了,却怎么也无法将父亲拽出来,只好将木棱拆散,才将父亲抬回了家。父亲许多年后给我讲述这段历险时,对人在特殊环境下所释放出的超常潜能感叹不已。
其他文献
一  1985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些,来得燥些。  一个蝉儿都透不过气来的晌午,父亲一头大汗一脸兴奋地赶回了乡下的老屋:大乃可以上矿里读书了,不用缴代教费了!全上了,全家都是商品粮了,不用担心吃黑市了!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商品粮可是个好东西!往远了说,有了它,不仅有了一种不同于村民的身份和地位,还有了长大后有机会通过招工谋一份日晒不着雨淋不了的工作。往近了说,我去矿里读书就实际多了,代教
那日偶遇未嫁时的同事,惊喜莫名,她让我想起了我们一起行走在八百米地心深处的往事。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工作调动,我们一群花季少女就这样来到漆黑的井下。 戴上安全帽,佩上矿灯,我们一群女孩们就乘着罐下井了,随着罐体的下移,心脏似要蹦出喉咙,有的吓得尖叫,有的嚇得闭上眼睛,有的捂着心口,其实不用闭上眼睛,地心的黑会给你被世界抛弃的绝望!  乘着直抵地心的罐笼,我们似探险者到了目的地,刚才还叽
毫无疑问,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周梅森成了当下中国最火的作家。  3月8日,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作为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参演剧目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首演,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反腐高压下信念与权欲的终极博弈。3月28日,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登上荧屏,引发全民热议。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周梅森担纲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执导,陆毅、张
很多动物都有别称,在古诗中它们往往就是以别称出现。请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猜猜加点的字各指的是什么动物,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来。不懂的地方还可以求助爸爸妈妈或者查阅资料哦!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  5.欲问孤鸿向
那年冬天,我陪一个朋友到山西进货。  火车到达山西太原已是下午四点,走出火车站迎接我们的是扑面而来的雨夹雪,天气的多变和寒冷是我没有料想到的。那个小县城,离太原城有七十多公里路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计划赶晚上住到小县城,意在第二天谈生意方便些。由于此次出行非我本意,耐不住朋友软磨硬泡只好舍命陪君子。君子是陪了,但没听君子的话,没带足够的御寒棉衣,坐在颠簸且还四处透风的大巴车里,浑身冷得就跟浸在了冰窖
我要去做公益讲座的艺术学院,隐藏在幕阜山中一处青山绿水間,是家乡人引以为豪的学院。可这书韵飘香、仁智兼蓄的地方与省城高铁站间,有一百六十公里,眼下还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 院方两天前就安排了专车,并将接车司机明师傅的手机号码发给了我。  清晨,我从广州坐高铁出发,下午两点到了省城。正下车时,明师傅来电话了,说他在到达大厅的烤鸡店等我,好找。明师傅的热情,驱散了我刚出车门刹那间砭骨的冷。  烤鸡店
你知道童年是什么味道的吗?  童年是酸的。记得一个酷热无比的夏天,我在农村的外公家玩。农村电压不稳定,一到用电高峰期,空调就很难制冷,那时的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外公看看那火辣辣的太阳,又看看满头大汗的我,戴上草帽顶着烈日就骑车出去了。不一會儿,汗如雨下的外公笑眯眯地回来了:“快,小康,冰冻西瓜,吃了就凉快了!”我兴奋地接过西瓜,看到了外公晒红了的脸,顿时感觉手中的瓜有千斤重,心里酸酸的。
【执教理念】  理念一:基于文化传承的视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古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文长的故事和梁祝传说、西施传说、王羲之传说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可以说它是绍兴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把它作为语文乡土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可以促进古越文化的传承。通过讲好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故事,感受绍兴智慧,传递绍兴精神!  理念二:体现资源开发的意
《海外文摘》自2017年第1期始,在头条位置连载5期,隆重推出蒙古族作家巴根的长篇小说《忽必烈大帝》。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尤其是影视剧中,不缺乏帝王题材,像元世祖忽必烈——蒙古族帝王中“真正的大君主”(马可·波罗语) 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者,中华民族版图的奠定者……历史在他这里变得波澜壮阔,有太多的传奇、深意和诡秘,可供讲述和挖掘;仅近些年,就有若干个版本,或大传,或长篇小说,或电视剧,或纪录片
梁衡和新中国基本同龄,亲历和见证了共和国成长发展的各个时期的重大政策、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大曲折……“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大浪淘沙沉为金,风卷残云勝为王”。时代养育人,时代磨炼人,时代检验人,时代筛选人,时代造就人。许许多多的人被时代淘汰了,淹没了,淡忘了,只有少而又少的人被时代筛选出来,闪耀着光芒,吸引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梁衡就是一位经过时代反复筛选,闪耀着光芒的思想家、新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