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63003贵州遵义医院心内科
摘 要 目的:观察4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使用间羟胺终止发作的疗效。方法:间羟胺10mg加入生理盐水中快速滴注(80~100滴/分),复律后立即停止。结果:总有效率95.91%,复律前血压SBP<90mmHg的59.57%,用药后多在15分钟内转复;不良反应14.28%,发生少而轻。结论:间羟胺可作为阵发性室上速急诊时的备选药物。
关键词 间羟胺 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1.03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急症,若不及时处理部分患者会发生血液动力学紊乱,导致不良后果,尤其是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是如此。复律方法有多种,但急诊时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因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对于不具备食道调搏及电复律的医院,间羟胺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回顾1998~2005年应用间羟胺转复PSVT患者49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入选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1版)【sup】[1]【/sup】诊断的PSVT,经过刺激咽喉、压迫眼球等物理方法和(或)已经过异搏定、心律平治疗无效的49例患者。排除标准:并发高血压及年龄≥70岁患者。其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18~70岁。病史4小时~6年;就诊时间35分钟~42小时;≥60岁4例(8.16%)。具体病种:预激综合征19例,冠心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无明显病因28例。
治疗方法:经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用药前记录血压,心电监护下予间羟胺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滴注(80~100滴/分),心律复律后立即停止用药。
观察指标:记录复律时间、复律当时、复律后30分钟、复律后1小时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产生。
结 果
应用间羟胺治疗后47例患者(95.91%)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具体情况,见表1。
心电图:PSVT终止即刻心电图改变,正常心电图37例(78.72%);心动过缓2例(心率50~60次/分),无头晕、黑矇发作,持续1~2分钟自行恢复(4.25%);偶发房性期前收缩4例(8.51%)持续85秒后自行消失;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2.12%),持续65秒自行消失;窦性停搏1例(2.12%),持续2.0秒后自行恢复,也无头晕、黑矇等临床症状出现;交界性心律2例(4.25%),持续10~25秒后也自行恢复窦性心律。
心率:复律前心率160~200次/分 45例(95.74%);>200次/分 4例(8.51%)。复律时心率<60次/分 2例(4.25%);60~90次/分 38例(80.85%);>90次/分 7例(14.89%)。复律后30分心率60~90次/分 46例(97.87%);>90次/分 1例(2.12%)。复律后60分心率60~90次/分 47例(100%)。
血压(收缩压):复律前血压SBP<90mmHg 28例(59.57%);90~120mmHg 17例(36.17%);120~140mmHg 2例(4.25%)。复律即刻血压120~140mmHg 27例(57.44%);140~160mmHg 18例(38.29%);>160mmHg 2例(4.25%)。复律后30分钟血压120~140mmHg 46例(97.87%);140~160mmHg 1例(2.12%)。
不良反应:7例(14.89%),其中明显头痛、头晕、胸痛5例(10.63%),恶心2例(4.25%)。
未转复有2例(4.08%),均为老年患者,无效后改为其他方法转复。
讨 论
PSVT是包括异位冲动形成的部位或折返环路在希氏束分叉以上的一组快速型心律失常。PSVT的发生机制大部分是由于连续的折返激动引起,折返环路最多发生于房室结内,其次与房室旁路有关,而位于窦房结或心房内以及由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与触发激动引起仅占极少数,故用直接或间接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能终止>50%的PSVT发作【sup】[2]【/sup】。急诊经予患者物理刺激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的方法无效后,我们选择了升压药间羟胺。
间羟胺为拟肾上腺素药物,有较强的血管收缩作用,致使血压迅速升高,通过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射性的增强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延缓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使PSVT终止【sup】[3]【/sup】。本组49例均采用小剂量间羟胺静滴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95.91%,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sup】[4,5]【/sup】。与其他终止PSVT的药物如ATP、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相比,避免了复律后的继发性长间歇和可能导致的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sup】[6]【/sup】。值得一提的是有3例,其中2例经普罗帕酮140mg静注后,1例经异搏定5mg静推后未复律成功,改为间羟胺后成功转复。间羟胺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且显效时间与给药浓度成正比,提示间羟胺相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有较高或相当的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间羟胺有间接兴奋α受体和较弱的β受体的作用,其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脑、肾血流等优点,而且PSVT终止后血压恢复至正常较甲氧明为短,老年室上速也可应用间羟胺复律。临床上对于妊娠并发PSVT处理较为棘手。高友山等【sup】[7]【/sup】报道2例分别在孕5个月、孕6个月时发作PSVT,用毛花苷丙、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无效,后用间羟胺转复成功,随访其均足月顺产,胎儿无畸形。提示间羟胺可应用于妊娠并发PSVT者,类似情况尚未遇见,提示该药有较好的安全性,由于本研究无儿童患者,故其安全性及使用范围仍需进一步验证。
PSVT伴低血压为间羟胺使用的强适应症,而对于老年PSVT(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能),本组2例老年60~70岁(4.08%),未复律,用药前心率210~220次/分,1例应用间羟胺后收缩压升至185mmHg,心率未见明显下降,仍为室上速,但出现头痛加重,伴胸痛,应用硝苯地平10mg后胸痛减轻,改用同步电复律成功,后经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另1例心律在用药后变得不整齐,QRS无增宽,分析由室上速转为心房纤颤(心室率180bpm)及后来心脏超声检查证明为扩张性心肌病,经静脉使用乙胺碘呋酮后转复,由此一般认为慎用升压药【sup】[8]【/sup】。需在监护下进行。
总之,间羟胺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尤其适用于PSVT伴低血压者,老年、孕妇患者须慎重。该药无肾毒性且转律快,无致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作用,药物量小,经济,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无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时的选择【sup】[7]【/sup】。对于无食管调搏、电复律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条件的基层医院,可谓老药新用,值得推广。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缺实际孕妇病例,未将小儿纳入观察范围,能否将治疗范围拓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7-1282.2 高春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J].实用内科杂志,1985,10(5):536.
3 夏志鸿.内科讲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46.
4 沙振球.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J].实用内科杂志,1987,9(7):496.
5 孟力平,刘彦芳.阿拉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1995,4(3):227-228.
6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0-482.
7 高友山,李小平,胡亮平,等.阿拉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评定[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6,10(3):201-203.
8 方卫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J].中華心血管杂志,1990,18(3):139-141.
摘 要 目的:观察4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使用间羟胺终止发作的疗效。方法:间羟胺10mg加入生理盐水中快速滴注(80~100滴/分),复律后立即停止。结果:总有效率95.91%,复律前血压SBP<90mmHg的59.57%,用药后多在15分钟内转复;不良反应14.28%,发生少而轻。结论:间羟胺可作为阵发性室上速急诊时的备选药物。
关键词 间羟胺 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1.03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急症,若不及时处理部分患者会发生血液动力学紊乱,导致不良后果,尤其是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是如此。复律方法有多种,但急诊时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因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对于不具备食道调搏及电复律的医院,间羟胺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回顾1998~2005年应用间羟胺转复PSVT患者49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入选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1版)【sup】[1]【/sup】诊断的PSVT,经过刺激咽喉、压迫眼球等物理方法和(或)已经过异搏定、心律平治疗无效的49例患者。排除标准:并发高血压及年龄≥70岁患者。其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18~70岁。病史4小时~6年;就诊时间35分钟~42小时;≥60岁4例(8.16%)。具体病种:预激综合征19例,冠心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无明显病因28例。
治疗方法:经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用药前记录血压,心电监护下予间羟胺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滴注(80~100滴/分),心律复律后立即停止用药。
观察指标:记录复律时间、复律当时、复律后30分钟、复律后1小时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产生。
结 果
应用间羟胺治疗后47例患者(95.91%)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具体情况,见表1。
心电图:PSVT终止即刻心电图改变,正常心电图37例(78.72%);心动过缓2例(心率50~60次/分),无头晕、黑矇发作,持续1~2分钟自行恢复(4.25%);偶发房性期前收缩4例(8.51%)持续85秒后自行消失;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2.12%),持续65秒自行消失;窦性停搏1例(2.12%),持续2.0秒后自行恢复,也无头晕、黑矇等临床症状出现;交界性心律2例(4.25%),持续10~25秒后也自行恢复窦性心律。
心率:复律前心率160~200次/分 45例(95.74%);>200次/分 4例(8.51%)。复律时心率<60次/分 2例(4.25%);60~90次/分 38例(80.85%);>90次/分 7例(14.89%)。复律后30分心率60~90次/分 46例(97.87%);>90次/分 1例(2.12%)。复律后60分心率60~90次/分 47例(100%)。
血压(收缩压):复律前血压SBP<90mmHg 28例(59.57%);90~120mmHg 17例(36.17%);120~140mmHg 2例(4.25%)。复律即刻血压120~140mmHg 27例(57.44%);140~160mmHg 18例(38.29%);>160mmHg 2例(4.25%)。复律后30分钟血压120~140mmHg 46例(97.87%);140~160mmHg 1例(2.12%)。
不良反应:7例(14.89%),其中明显头痛、头晕、胸痛5例(10.63%),恶心2例(4.25%)。
未转复有2例(4.08%),均为老年患者,无效后改为其他方法转复。
讨 论
PSVT是包括异位冲动形成的部位或折返环路在希氏束分叉以上的一组快速型心律失常。PSVT的发生机制大部分是由于连续的折返激动引起,折返环路最多发生于房室结内,其次与房室旁路有关,而位于窦房结或心房内以及由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与触发激动引起仅占极少数,故用直接或间接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能终止>50%的PSVT发作【sup】[2]【/sup】。急诊经予患者物理刺激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的方法无效后,我们选择了升压药间羟胺。
间羟胺为拟肾上腺素药物,有较强的血管收缩作用,致使血压迅速升高,通过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射性的增强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延缓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使PSVT终止【sup】[3]【/sup】。本组49例均采用小剂量间羟胺静滴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95.91%,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sup】[4,5]【/sup】。与其他终止PSVT的药物如ATP、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相比,避免了复律后的继发性长间歇和可能导致的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sup】[6]【/sup】。值得一提的是有3例,其中2例经普罗帕酮140mg静注后,1例经异搏定5mg静推后未复律成功,改为间羟胺后成功转复。间羟胺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且显效时间与给药浓度成正比,提示间羟胺相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有较高或相当的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间羟胺有间接兴奋α受体和较弱的β受体的作用,其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脑、肾血流等优点,而且PSVT终止后血压恢复至正常较甲氧明为短,老年室上速也可应用间羟胺复律。临床上对于妊娠并发PSVT处理较为棘手。高友山等【sup】[7]【/sup】报道2例分别在孕5个月、孕6个月时发作PSVT,用毛花苷丙、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无效,后用间羟胺转复成功,随访其均足月顺产,胎儿无畸形。提示间羟胺可应用于妊娠并发PSVT者,类似情况尚未遇见,提示该药有较好的安全性,由于本研究无儿童患者,故其安全性及使用范围仍需进一步验证。
PSVT伴低血压为间羟胺使用的强适应症,而对于老年PSVT(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能),本组2例老年60~70岁(4.08%),未复律,用药前心率210~220次/分,1例应用间羟胺后收缩压升至185mmHg,心率未见明显下降,仍为室上速,但出现头痛加重,伴胸痛,应用硝苯地平10mg后胸痛减轻,改用同步电复律成功,后经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另1例心律在用药后变得不整齐,QRS无增宽,分析由室上速转为心房纤颤(心室率180bpm)及后来心脏超声检查证明为扩张性心肌病,经静脉使用乙胺碘呋酮后转复,由此一般认为慎用升压药【sup】[8]【/sup】。需在监护下进行。
总之,间羟胺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尤其适用于PSVT伴低血压者,老年、孕妇患者须慎重。该药无肾毒性且转律快,无致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作用,药物量小,经济,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无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时的选择【sup】[7]【/sup】。对于无食管调搏、电复律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条件的基层医院,可谓老药新用,值得推广。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缺实际孕妇病例,未将小儿纳入观察范围,能否将治疗范围拓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7-1282.2 高春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J].实用内科杂志,1985,10(5):536.
3 夏志鸿.内科讲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46.
4 沙振球.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J].实用内科杂志,1987,9(7):496.
5 孟力平,刘彦芳.阿拉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1995,4(3):227-228.
6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0-482.
7 高友山,李小平,胡亮平,等.阿拉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评定[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6,10(3):201-203.
8 方卫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J].中華心血管杂志,1990,18(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