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数学更加头疼。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发展其智力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可操作的初步成果。本人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若能灵活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开端引趣,激发欲望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种。某一学习内容开始,以趣引入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子,给数学增添一点趣味性和神秘感,一开始就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奥秘的学习活动。不要像例行公事一样简单化、程序化:“现在我们上第X章,……”,这样只能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
例如,立体几何起始课,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入:
6根火柴首尾联结,最多能构成几个正三角形?
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许多同学都停留在平面展开思维,得不到正确答案。教师通过演示,把学生思维引向空间,不难发现能构成4个正三角形,学生的情绪高涨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引入正题,我们将要学习立体几何,这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数量及其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门学科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如同是一场战斗中的一个突破口,辉煌的战果就从此获取。要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必须重视课程开端的趣味。
二、展示魅力,引发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教师不要总想以考试来刺激学生,而要展示数学本身的魅力,用教学内容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考试分数的刺激更为重要,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
三、創设情境,激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发挥学生聪明才智,让他们亲身体验真理的发现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扬乐说“作为学习,你就应该站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家这个角度、这个时代、这个背景下,去发现问题、探寻问题,这样在你的学习时代就培养了研究习惯,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兴趣。当你步入工作阶段,从事研究活动时,就会出成绩”。
如,在学习解三角形这一章节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系列问题:
问:同学们坐过火车吗?
答:坐过
问:坐火车时是否感觉到一种周期性的震动?
答:是的,有明显的周期性震动。
问:那是什么原因?
答:铁轨节节相联处留有较大的空隙。
问:为什么要留这么大的空隙?
自言:防止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
自语:热胀冷缩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
自言:不算不知道,算算吓一跳!
问题:根据铁的热膨胀系数可知,一千米长的铁轨(无缝隙)在热膨胀时约可伸长1米,假如铁轨两端被牢牢固定,铁轨将会均匀地弓起,那么其最高点离开地面有多高?
自答:有五层楼那么高!
学生表示极大地怀疑。这时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并和学生一起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这一高度。得到结果以后,学生非常兴奋,说明这一问题深深地吸引起了学生,并产生对数学的折服感,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
四、联系生活,孕育兴趣
在某班开设概率选修课时,笔者做了一个尝试,大胆地说:
今天我发现一个秘密,你们当中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
这件事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下面是师生的一段对话。
生:真的吗?是谁?
师:不知道是谁,但是确实有。
生:那你怎么知道?
师:是我猜测的。
生:瞎猜,我们不相信。
师:不信?让我们来做个调查。
在逐月举手核查的过程中,一月份没有,二月份没有,三月份没有,……,我故意显得越来越紧张,学生却越来越得意。最后,终于发现了同是十月十日生的两位女同学,我轻松地笑了,学生却想不通。
生:老师你怎么猜的?为什么这么准?
师:真想知道?
生:是。
师:好吧,我来告诉你们其中的秘密:概率论助我一臂之力也!等你们学了概率也就会猜了。因为每43个人中有两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约0.9,而我们班级有五十多位同学,基本上又是同一年出生的,没有同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学生对概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问题,如洗衣问题、线性规划、投资、贷款、利率、股票收益、分期付款等等,都与同学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若能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学生就觉得数学用处很大,也就对数学感兴趣了。
实践表明,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觉得数学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学了没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新知识还有个能力背景问题,凡是与自己能力背景相近的知识就易掌握,凡是离自己能力背景远的就不易掌握。而能力的发展与人的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钩,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发展其智力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可操作的初步成果。本人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若能灵活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开端引趣,激发欲望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种。某一学习内容开始,以趣引入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子,给数学增添一点趣味性和神秘感,一开始就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奥秘的学习活动。不要像例行公事一样简单化、程序化:“现在我们上第X章,……”,这样只能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
例如,立体几何起始课,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入:
6根火柴首尾联结,最多能构成几个正三角形?
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许多同学都停留在平面展开思维,得不到正确答案。教师通过演示,把学生思维引向空间,不难发现能构成4个正三角形,学生的情绪高涨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引入正题,我们将要学习立体几何,这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数量及其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门学科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如同是一场战斗中的一个突破口,辉煌的战果就从此获取。要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必须重视课程开端的趣味。
二、展示魅力,引发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教师不要总想以考试来刺激学生,而要展示数学本身的魅力,用教学内容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考试分数的刺激更为重要,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
三、創设情境,激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发挥学生聪明才智,让他们亲身体验真理的发现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扬乐说“作为学习,你就应该站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家这个角度、这个时代、这个背景下,去发现问题、探寻问题,这样在你的学习时代就培养了研究习惯,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兴趣。当你步入工作阶段,从事研究活动时,就会出成绩”。
如,在学习解三角形这一章节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系列问题:
问:同学们坐过火车吗?
答:坐过
问:坐火车时是否感觉到一种周期性的震动?
答:是的,有明显的周期性震动。
问:那是什么原因?
答:铁轨节节相联处留有较大的空隙。
问:为什么要留这么大的空隙?
自言:防止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
自语:热胀冷缩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
自言:不算不知道,算算吓一跳!
问题:根据铁的热膨胀系数可知,一千米长的铁轨(无缝隙)在热膨胀时约可伸长1米,假如铁轨两端被牢牢固定,铁轨将会均匀地弓起,那么其最高点离开地面有多高?
自答:有五层楼那么高!
学生表示极大地怀疑。这时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并和学生一起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这一高度。得到结果以后,学生非常兴奋,说明这一问题深深地吸引起了学生,并产生对数学的折服感,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
四、联系生活,孕育兴趣
在某班开设概率选修课时,笔者做了一个尝试,大胆地说:
今天我发现一个秘密,你们当中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
这件事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下面是师生的一段对话。
生:真的吗?是谁?
师:不知道是谁,但是确实有。
生:那你怎么知道?
师:是我猜测的。
生:瞎猜,我们不相信。
师:不信?让我们来做个调查。
在逐月举手核查的过程中,一月份没有,二月份没有,三月份没有,……,我故意显得越来越紧张,学生却越来越得意。最后,终于发现了同是十月十日生的两位女同学,我轻松地笑了,学生却想不通。
生:老师你怎么猜的?为什么这么准?
师:真想知道?
生:是。
师:好吧,我来告诉你们其中的秘密:概率论助我一臂之力也!等你们学了概率也就会猜了。因为每43个人中有两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约0.9,而我们班级有五十多位同学,基本上又是同一年出生的,没有同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学生对概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问题,如洗衣问题、线性规划、投资、贷款、利率、股票收益、分期付款等等,都与同学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若能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学生就觉得数学用处很大,也就对数学感兴趣了。
实践表明,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觉得数学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学了没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新知识还有个能力背景问题,凡是与自己能力背景相近的知识就易掌握,凡是离自己能力背景远的就不易掌握。而能力的发展与人的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钩,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