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活跃学生状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数学学习;激发兴趣;教学艺术
我们的教育过分地把学习强调是任务和使命,而忽视学习乐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而兴趣能诱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这需要我们教师从平时的每一节课做起,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探究。
第一,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第二,享受教学艺术,诱发学习兴趣
我们有怎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必须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之处,教师要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笔者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从教师的课中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
图1 图2
例如,九年级上《花边有多宽》一节中有这样一道练习:已知一块长方形的空地,长32米,宽24米,要在空地中间铺两条相互垂直的小路,其余的种植草坪(如图1),要使得草坪面积为713米2,求小路的宽度。此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又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解法是多样的。在设出小路宽为x米后,笔者要求学生4人一组讨论,然后每一组找一个代表到黑板列出方程,并将理由讲出来,最后再由大家评选出哪种方法最好、最简单。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学生一致认定这种方法最好,就是把小路移到空地的边上(如图2),为解决这一类问题打下了基础。
第三,体验数学美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第四,不断体验成功,巩固学生的兴趣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适时不妨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悲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了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学生信心。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丽.浅谈数学兴趣教学[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09).
[2]陈秀琴.浅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4).
[3]鞠春艳.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4]王王景,對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08).
关键词:数学学习;激发兴趣;教学艺术
我们的教育过分地把学习强调是任务和使命,而忽视学习乐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而兴趣能诱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这需要我们教师从平时的每一节课做起,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探究。
第一,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第二,享受教学艺术,诱发学习兴趣
我们有怎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必须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之处,教师要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笔者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从教师的课中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
图1 图2
例如,九年级上《花边有多宽》一节中有这样一道练习:已知一块长方形的空地,长32米,宽24米,要在空地中间铺两条相互垂直的小路,其余的种植草坪(如图1),要使得草坪面积为713米2,求小路的宽度。此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又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解法是多样的。在设出小路宽为x米后,笔者要求学生4人一组讨论,然后每一组找一个代表到黑板列出方程,并将理由讲出来,最后再由大家评选出哪种方法最好、最简单。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学生一致认定这种方法最好,就是把小路移到空地的边上(如图2),为解决这一类问题打下了基础。
第三,体验数学美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第四,不断体验成功,巩固学生的兴趣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适时不妨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悲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了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学生信心。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丽.浅谈数学兴趣教学[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09).
[2]陈秀琴.浅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4).
[3]鞠春艳.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4]王王景,對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