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没有那么神奇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17日夜,在转播英超足球赛事前,多位体育解说和主持人为等待观看比赛的球迷直播带货,推介看球美食。图/ 中新

  直播间内外越来越像是两个世界。
  疫情的影响下,全社会消费不振,各地政府不得不靠发消费券的方式“打鸡血”,尽管如此,大量的品牌商仍接不到订单,库存积压,苦不堪言。
  可是,无论是什么品牌、什么商品,一旦走进直播间,仿佛就像走进了魔术师的宝箱,马上就能迎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有多少货都会被瞬间抢光。成交额也是水涨船高,一场直播下来没带下来几个亿的货都不好意思见人。如果你经常关注薇娅、李佳琦乃至罗永浩们的直播成绩单,肯定会感慨全中国的货都不够这几个人带的了。
  直播带货真的那么神奇吗?其实也不尽然。无论是李佳琦这样的职业主播、罗永浩这样的“票友”,还是携程梁建章这样的“卖瓜王婆”,他们带的货几乎无一不打着“全网最低价”或类似的标签。刘涛的直播里甚至还出现了“10万件好货均0.01元”不合常理的价格。低价从来就是促销的不二法门,0.01元的商品没有主播推荐也一样会“秒空”。那么,这些直播里带出的货有多少是归功于直播本身呢?
  早期的网红主播们大多是专业人士出身,带的货也在专业范围之内,如张大奕是职业模特,卖衣服;李佳琦是柜台彩妆师,卖口红。这些专业人士给消费者提供的附加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独到的眼光、丰富的知识、通俗的讲解,都是吸引人观看并下单的理由。
  但随着直播的火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跨界人士进入了带货的行列,他们所能提供的附加价值也就逐渐模糊起来。也许人们看罗永浩是为了“听相声”,看刘涛是为了一睹“国民好媳妇”的风采。但即使是有这些个人魅力加持,他们也还是要靠“全网最低价”来把流量转化为单量。毕竟,听相声、看脸与下单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有不少媒体都报道过,品牌商现在要找头部网红合作,除了要交纳数额不菲的“坑位费”,保证“全网最低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再有号召力的网红,也不敢保证自己离了低价仍能创造令人咋舌的销售纪录。
  当然,如果说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利益方都皆大欢喜,那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粗看起来也似乎确实如此:消费者得了实惠,主播和平台赚了佣金;但对于品牌商来说,直播带货是不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销售方式,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目前来看,品牌商想通过直播带货直接赚到钱是越来越难了。主播的头部效应日趋明显,一般的主播带不了多少量,头部主播则要求苛刻,坑位费和佣金比例都很高,还要你给他全网最低价。如果这种情况下还能赚到钱,那就说明“原价”的利润率实在太高了。直播商品能以低价出售的基本逻辑是依靠高流量实现“薄利多销”,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薄利”。如果卖一件就亏一件的话,那么卖得越多只可能亏得越多。除非品牌商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否则没有必要选择这种方式。
  除了直接赚钱,品牌商的另一种思路是“赔本赚吆喝”,即利用平台和主播的知名度,把直播作为一种宣传和推广的手段,算下来可能比打广告更省钱、更高效。对于那些急需打开知名度的新品牌、急需让大众了解的新产品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营销方式。但是对于一些可替代性强的标品、日常用品来说,这样靠直播吸引来的消费者,其对品牌的忠诚度就值得怀疑了。
  还有不少品牌商希望借助直播来“去平台化”。电商出现的初期,为了做大规模,平台方对品牌商都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免收佣金、免费推广等,帮助他们绕过了传统的商场、经销商渠道,减少了触达消费者的中间环节。但平台大了以后,话语权越来越强,品牌商发现在平台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流量和营收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又想绕过平台,去寻找新的直面消费者的方式。
  直播开始时确实像是一種“去平台化”的有效手段:抖音、快手皆可直播,电商平台只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直播的主角也是个人而非机构。但直播电商很快就度过了这个野蛮生长的阶段,越发呈现出平台化的特征。
  抖音、快手本不是电商平台,但看到直播电商的火爆之后,它们都有强烈的冲动去完成电商的交易闭环。目前,抖音、快手直播中的淘宝链接已开始被抖音小店、快手小店的链接所代替。同时,主播的头部效应日益显著,流量日益向少数几个“寡头”聚拢。这样,这些寡头自己也就演变成了比品牌商更强势的平台,更不用说它们本身就和平台有着密切的关系了。
  所以,至少对于品牌商来说,直播电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把利弊都十分明显的双刃剑,对于其他利益方,乃至更广大的商业社会也未尝不是如此。零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零和游戏,在居民消费水平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不大的前提下,大家手里的钱都是有限的,看直播的时候多花一些,在别的地方就会少花一些。从本质上说,这和大家平时少买东西,攒到“双十一”大促的时候一起买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蛋糕没有做大,也没有更好吃,只是切蛋糕的花样多了一种而已。
  要想判断直播带货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方法也很简单:什么时候头部主播能稳定地把正价商品也卖出天量成交额,那就说明他们确实配得上魔法师的称号。
  (编辑:谢丽容)
其他文献
今年6月,Form Energy公司宣布将利用一座风力发电厂和长效电池的结合来替代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家1吉瓦装机的褐煤电厂,Form Energy将替代方案称之为“双向电厂”。制定这一计划的是一支梦之队:来自台湾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蒋业明、蒋教授的一位美国白人商业伙伴及学生、一位来自加州的农民的儿子和一位意大利软件工程师,他们共同创建的Form Energy是一支多元文化的团队。  作为首个以“可再
期刊
疫情之下,全球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快速且深度收缩。在疫情和经济相互作用与演化过程中,人流成为关键因素。基于对全球疫情的追踪分析,我们有五个主要发现。  首先,要控制病毒传播,就需要降低人流活跃度,而人流又与经济活动高度相关。罗汉堂的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可以通过追踪人流数据来评估各国经济每日的收缩水平。  其次,要安然度过疫情经济阶段,行动的速度至关重要。快速果断的隔离、循迹和追踪政策可以有效抑
期刊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北京的实体商店大量关门歇业,这迫使一家零售商尝试互联网转型,开拓新市场,这家零售商后来发展为当今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之一:京东。再把时间快进到我们所在的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京东大举推行新型自动化仓储,单日订单处理能力超过150万单,推动销售额飙升20%,在武汉用上了机器人和无人机配送,还计划于今年内在各地开设1000家自动化餐厅。  我们的世界正迎来疫情冲击下的重大革新:自
期刊
时隔一年,《财经》的数字化转型专刊再次与您见面,这一年发生的最大事情,无疑是还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但数字化转型却因疫情这只黑天鹅而因祸得福。  遏制疫情的关键是阻断人际传播,减少人员接触,而数字技术不仅能帮助相关部门掌握人员健康状况流动状况,还能在虚拟空间维持人际交互,能提升远程控制能力、现场自动化水平,从而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不中断。  在线会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生鲜电商、快递
期刊
从资本竞逐的“风口”游戏,到“泯然众人”的出行工具,共享单车的形象在短短三年内发生了一场剧变。  这种变化对一个新兴行业自身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企业不再被盲目催熟,浮躁退去,理性回归。进入2.0时代的共享单车,需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证明它对用户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ofo陨落,摩拜被美团“收编”,小蓝单车等销声匿迹。曾经在资本市场上掀起巨浪的第一代共享单车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但这个行业并没有消亡,反
期刊
地方政府对医药健康行业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至2022年,产业招商落地项目达100个,投资总额争取达200亿元。”这是厦门市政府今年给当地生物医药产业提出的三年“小目标”。  济南市政府则在2020年伊始,给健康产业派发了开门红利,动辄上亿元的奖励、几千万元的政府补贴。与厦门市一样,济南市的新政也是为期三年。  “地方政府为制药业转型拼命了。”有业内人士评论。  济南的新规细则是,企业如果新获得国家
期刊
2020年7月13B,江西鄱阳,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对问桂道决口圩堤进占填筑。图/人民视觉  7月13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老洲乡江心洲撤离的人群中,有居民带上家禽匆匆离开,到岸边时,一只鸡下了只蛋。彼时,铜陵市义安区防汛应急响应由Ⅱ级提升至Ⅰ级,洪水来袭,防汛形势严峻。  进入6月以来,中国南方接连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历史纪录,中央气象台更是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
期刊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4.4%、-6.3%、-2.8%,较4月分别回升0.5个、4.7个、4个百分点;供给侧冲击消退以来,二季度国内经济持续处于恢复通道之中,预期二季度中国经济有望摆脱负增长。  短期内中国经济仍应格外关注“保需求”的压力。4月、5月出口数据虽超预期,但主要受疫情逻辑带动,外需萎缩下未来出口压力仍在加大;而5月通
期刊
(《财经》2020年第12期“中国经济:托底与复兴”)  隨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全国经济社会生活逐步迈入正轨。一系列新出炉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脚步正在加快。进入5月以来,日电量水平明显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全月增长率接近5%。其他经济“风向标”也在释放积极信号:5月,我国货运指数由4月的下降1.2%转为增长0.8%,实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工业生产也在恢复,5月挖掘机产量增长超过八成
期刊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必须协同发展,才能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图/IC  总部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是中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代名词。今天的人们总以“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云、大数据”来形容数字基础设施以后的光辉前景,这是国家发布新基建政策的初衷所在,也是未来数字社会的基石。  国家电网的电力网络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供电服务人口超过11亿人。6月15日,这个维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