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尽管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民主化思潮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尽管教师上课使用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往往陷入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答而答的窘迫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难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常常淹没在教师漫无边际的提问之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样就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
  【关键词】课堂教学民主化主体性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我们就進入了这种状态: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然后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终究是个“我”当头,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整节课围绕着教师进行。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语文教学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原本应该最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竟成了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原本应该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竞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这样就导致了语文学科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将更加宽广,教师用知识建立权威的局面被打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思想上的唯一崇拜者。学生不会惟教师之语必听,惟教师之命必从。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步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亲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教师只有放下“师道尊严”才会尊重学生、赞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在课堂上展现自我,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
  但是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并不代表老师和学生绝对平等,打成一片,把课堂搞得一团和气、热热闹闹就行了。如果这样,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样的教学民主,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现代教学理念把教与学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作为解决矛盾的立足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师生之间的关系确立为学习型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一来,就不是“你讲我听”、“你启我发”了,而是“互讲互听”、“互启互发”、“互相欣赏”。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那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扬民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主动改变备课关注点,由注重教师的“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要求语文教师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重点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学生是一群有着自己的头脑,有着自己的个性的鲜活的人,他们对一首诗,对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备课,讲课就应该从这样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立足点来策划我们的教学,要根据实际,了解学生的语文素质,对课文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精疲力竭,收效甚微。教师的备课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在《劝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枯燥的讲解字、词、句式,根据学生初中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课文的实际难度,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除此之外,由于文章是为勉励学习而写的,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的语句,鼓励学生要有“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学生学了这篇文章之后,学习的劲头明显提高了。
  在发课本时,许多学生打开来阅读的首先会是语文书,可是在随后的学习中,感兴趣的不一定会是语文,为什么呢?就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只是凭着一时兴趣,知道了一点梗概,就以为课文看看都懂,学不学差不多,但合上书本,再不留什么痕迹。你要深入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一问三不知。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在预习过程中,除了依靠工具书让学生自行解决生字难词的音、形、义之外,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适当布置一些思考题。如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依次是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曹冲的《神奇的极光》,以及齐然尔曼的《空间和时间旅行》。在这四篇课文中,《神奇的极光》和《时间和空间旅行》是自读课文。但这两篇文章因为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所以读起来较为吃力。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抓住单元学习重点,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神奇的极光》一文的预习过程中,学生从“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筛选信息,得出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对极光成因的三种推测:第一是附宝的传说;第二是《山海经》中有关极光的记载;第三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的故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虽然概括的字、词不如教参准确,但他们对信息的筛选是正确的。在概括极光形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时,他们根据第二部分“极光一瞥”的内容,准确地概括出了大气、磁场、太阳风这三个条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加以肯定,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他们主动阅读了语文读本上同类要求的文章,锻炼了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困惑的地方,有些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和文章没多大联系,但这往往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这些问题大胆地提出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它讲究师生的平等相处,讲究课堂的自然和谐,讲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讲究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应给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课堂上,教师要以一种谦逊和平等的交流方式,面带微笑,认真倾听,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和鼓励,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思维阻塞时,教师给予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推波助澜:“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能告诉老师吗?”当学生意见与老师相左时,教师谦逊宽容:“有自己的见解。”并顺势在全班展开谁是谁非的讨论。让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上,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从教师的角度讲,来自学生的智慧对教师构成了另一种挑战[1] 和竞争,能使教师长期处于生命力勃发的活跃状态。這样,教师就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参,要注意养成虚心接受不同意见的习惯。我们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参上的分析、理解也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分析,而课堂上学生的答案有很多与教参上的答案仅仅是字词上的差别,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当对学生的答案加以肯定,而不能因为局限于教参而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时候,学生的答案甚至会比教参上的答案更好,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将教参上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学生的答案的好的地方。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琐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单元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加以训练,文中记叙了和鲁迅的七次谈话,对这七次谈话内容的概括是训练概括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在课堂上,根据课后练习二中把第一次谈话的内容概括为“不期而遇,疑云消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是用8个字进行概括的。其次,这些词语都是从谈话的内容中提取出来的,明白了这两点之后,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两点分别对后六次谈话的内容进行概括。学生概括为:政治腐败,不容夸耀;鼓励青年,浅而自清;尽心竭力,克己为人;攀附阔佬,自取其辱;禁止男女同学,同泳;出官批集,满嘴昏话因此,我对这些答案加以肯定,并赞赏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在一篇课文将要上完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自己懂得了什么,然后集体交流。这一环节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评价起来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鼓励,使学生不断积累“我能行”的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以上主要是从教学民主方面论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个方面。当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否则,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性。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就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上,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当然,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这样,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的。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性。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其他文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己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期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在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就直截了当地把养成良好习惯提到教育本质的高度来加以强调,可见其意义特别重要。  大家都知道,有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重要基础,只要注重教育的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优劣的基本因素,往往在于习惯的好坏。因
【摘要】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过关,作文就是一把衡量的标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喜欢表达,乐于写作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快乐作文教学方法,帮学生树立信心,打开快乐之门,开辟作文新天地。  【关键词】快乐作文 能力培养 常见问题 优化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积极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多媒体技术,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的独到作用和独特优势逐渐被认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能够便利地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材料,创设最佳的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最终获取更多的知识。  由于儿童受其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知识基础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稳定,随意性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只由老师的“一支粉
【摘要】:目地: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体验 认识 实施 体会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
【摘要】正丰子恺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还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脱,形式灵活多样,本文主要讲述丰子恺先生关于《渐》的故事,对于一篇哲理散文,教师意在引导学生感知“收缩有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进而懂得珍惜,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案头之文章,更多的一种生命的体悟。在教师清丽自然的讲述中,勾勒出一份人性的关照,使得学生很容易通过文字的小径,接近文字主人蔚然深秀的清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标语随处可见,可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没有逐年增强,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意识更是淡薄,我精心设计这堂课,希望用情来激起他们对地球家园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环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报告文学。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围绕的主题是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所选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作者吴刚通过选取罗布泊从生命绿洲到恐怖沙漠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强烈
【摘要】五十而知天命,为人如此,处世亦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就是国际社会已知的“天命”,反劫机的《东京公约》签订50周年,时值国际社会大力反恐主义(劫机犯罪是其要项之一)之际,重温该公约要旨以示纪念,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反劫机东京公约周年纪念    劫持飞机始发于40年代末,60年代后成为国际范围的多发性事件,至今已达数百起,涉及到几十个国家,已
二十多年过去了,奔走于繁忙的人生路上,我们除了从教务处里看到的学生对老师冰冷的评价字母ABCD外,我们似乎忽略了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那些颤动我们心扉的文字。这些文字字里行间流露着浓的化不开的师生情。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蓦然回首当年那逝去的岁月,无论是曾经的横眉冷对,还是和风细雨;无论是我们的张扬,还是我们的内敛,都在学生的心底化作了丰硕的果实,沉甸甸的,很厚重。 我们竟然发现,做老师很幸福。  ——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当今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上,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强制性的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