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强化生活化理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念,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稳步发展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施教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现象,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将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科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有必要将生活元素与课堂的导入和施教等環节融为一体。
  一、生活化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科学学科教育环境中,科学教师的讲解目的过于功利,单纯地期望学生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获得优异成绩,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以及建构知识的兴趣,使得整节课呈现出沉闷、无趣的状态,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也无法生成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而生活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有必要主动地利用生活元素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此为契机,主动地走进科学课堂。
  以《声音的产生》一课为例,在本节课中涉及乐器的发声部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内容,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这些内容,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趣,甚至会为学生带来一些陌生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与本节课知识之间的距离感。鉴于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学校的民乐器演奏会视频,让学生被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视频抓住注意力,主动地将目光投放在课堂上。随后,根据视频上的内容,教师为学生提出“你认识这些乐器吗?”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常识出发,逐步找出其中包含的乐器。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些乐器可以发声呢?”“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呢?”等问题,触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对声音的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在学生思索之余,教师顺势为学生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步开启新课的学习之旅,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好奇心。
  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媒体技术制作出生动的音效,呈现给学生直观的生活视频,能够降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陌生感,并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以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为有效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生活化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也较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抓住目光,因此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都不高。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科学知识,会让学生出现“走神”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以至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不佳,学习动机也不强。而创建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感知科学知识、探究科学知识,从而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强化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
  比如,在教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分发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丝绸、布、橡胶、塑料等,营造课堂上的生活氛围。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判断这些物品都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意识到单纯地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对所有的生活物品进行精准的判断,也无法提出更多样的分类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意见的交换,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更多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的结果。在学生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后,教师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分类方式挑选出来,作为本节课施教的主题,由此促使学生从生活实际情境出发,强化对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相关知识进行探究的动力。
  不难看出,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创建教育环境,能有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以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增强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
  三、生活化实践,延伸教育空间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也不能局限在课堂这一狭小的教育空间之中,而是要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因此,在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时,教师也要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之外,主动地开辟新的教育通道,引导学生以课外实践的方式,延伸生活化的学习空间,以此来弥补课堂施教中的不足,让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种子发芽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创建,达到延伸教育空间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以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基本因素等,让学生认识到阳光、水、空气等在种子萌发时存在的必要价值。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布置如下实践任务:在家庭生活中,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花,并种植这种花,直到花种籽发芽。紧接着,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在家庭中利用有限的材料进行花籽的挑选,并对花籽悉心照料。当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种植花籽,并发芽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借助父母的即时通信软件,上传自己的种植成果,并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种植经验以及种植心得,学生在共享彼此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强化对种子结构、影响种子发芽因素等知识的记忆。
  显而易见,教师主动地延伸课堂施教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价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能够真正凸显科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拉近学生与科学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质量。因此,在未来的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践行生活化施教的手段,打造优质科学课堂。
其他文献
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对科学教学高度重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对科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本文从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就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
小学科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逻辑方面意义重大。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也有许多富有实践性的板块,将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教师已逐渐将两者结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本文将浅析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课程之间的关联,并提出有效结合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一、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联分析  (一)科学课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提供专业理论  一般而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然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小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构建小学生自然科学观念,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引导学生怀着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在“课程德育”教学工作深入贯彻之下,我们要在小学自然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挖掘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德育价值,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做中学”是我国在2001年启动的科學教育改革项目,“做中学”的宗旨是让学生爱上科学。“做中学”吸纳了美国“动手做”中的先进经验,“动手”是学生认识科学世界的主要方式,“动手做”基于“我做了,我明白了”的理念,倡导学生动手做科学,在亲手操作中探究科学。“做中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崇拜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进入了平常科学课堂。然而,部分科学教师对“做中学”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做”就是“
科学教学中引领学生亲历猜想、设计、实验、发现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倒流香的研究”为例,从课前探究准备、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探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了更快地达到教学效果,往往简化了许多学生应有的探索过程,简化了学生猜想
与一般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做思共生”科学课堂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强调创新性、激励性和实践性。为了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特点,结合“做思共生”课堂教学的特性,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做”和“思”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其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源于身体与自然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思的
在我国义务制教育阶段,纸质化的书面考试是各类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核为教学目标的学科而言,既适合也适应。但是对科学学科而言,除了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也是体现其科学能力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科学学科的评价,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其全面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简述科学课教学评价方式  (一)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启了信息技术教育,如今的新生代,几乎都是伴随新一代数字化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能故步自封,只教打字和WPS软件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本几经更新,在五年级和六年级添加了少儿编程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从logo到scratch,变得更加有趣和智能化。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具有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善于
游戏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学方案,一直是很多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出发,探索游戏在这一阶段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并为后续游戏在课堂上的普及提供素材。  自素质教育普及以来,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游戏作为一种能有效彰显科学学科魅力的教学方式,该如何将其与科学学科融合在一起呢?  一、游戏融入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导向、激励与促进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低效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促进科学教学展开探讨。  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较为滞后。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小学科学教学获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良好功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