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胥伐成格隆沙门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胥伐成格隆沙门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特征,为防治感染和了解其流行趋势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10月我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对鉴定得到的胥伐成格隆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PCR扩增沙门菌毒力岛SPI1-5代表性基因和调节基因、毒力质粒基因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DT)基因,对cdtBpltApltB的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共检测到108株非重复非伤寒沙门菌,其中16株(14.8%)为胥伐成格隆沙门菌。16株胥伐成格隆沙门菌对氟喹诺酮、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11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PFGE分型结果为A克隆14株、B克隆1株和C克隆1株,A克隆中有8例患者有明确的共同饮食来源,提示为感染暴发;16株胥伐成格隆沙门菌MLST分型均为ST241型,SPI1-5代表性基因invAsitChilA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以及CDT基因cdtBpltApltB均阳性,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均为阴性;本研究中的胥伐成格隆沙门菌CDT基因与伤寒沙门菌相应基因的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均大于97%。

结论

本研究分离到多克隆ST241型胥伐成格隆沙门菌临床株,虽对常用抗菌药物尚保持敏感,但携带SPI1-5毒力基因和伤寒毒素CDT基因,应关注胥伐成格隆沙门菌临床感染在我国的变化趋势和危害,开展持续监测和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中国肿瘤登记地区人群食管癌死亡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中国食管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肿瘤登记数据中的食管癌资料,分城乡、性别、年龄别估计全国食管癌的死亡情况。利用2000—2011年22个有连续数据登记处的食管癌死亡数据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食管癌死亡变化趋势。对17个肿瘤登记处2003—2005年的食管癌生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国食管癌死
目的联合检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含量,并探讨其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68例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血清和尿液标本,其中骨转移患者35例(1处骨转移12例,多处骨转移23例),非骨转移患者33例。以30例健康体检女性标本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尿NTx及血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采用姑息性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如何选择化疗药物、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选择性高,抗肿瘤活性强,已成为肿瘤治疗新的发展方向,但在食管癌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肿瘤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测点阻断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发现场防治研究工作是中国恶性肿瘤防控的特色与优势,不仅惠及群众,而且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防治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恶性肿瘤和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中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文章对林州等恶性肿瘤高发现场在中国恶性肿瘤防控工作中的发展历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初步论述了中国新时期恶性肿瘤高发现场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393例AEG患者的资料,手术共清扫淋巴结5 119枚,平均13枚。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0.0%(275/393),淋巴结转移度为29.1%(1 492/5 119)。Siewert各分型AE
目的探讨针对H1N1流感病毒产生的免疫效应,是否由于抗原原罪的存在,而对H5N1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预先用流感病毒A/PR8感染小鼠或用A/PR8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使得小鼠产生针对A/PR8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再分别用0.01 μg、0.1 μg和1 μg的H5N1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一次,检测小鼠免疫后第1、2、3周产生的IgG抗体和中和抗体,
期刊
目的评价A公司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的流行病学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开展多中心试验,募集江苏、湖北、山东3省年龄在3~<11岁之间的儿童共15 002人作为观察对象。受试者按照随机、盲法、对照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水痘疫苗(观察苗)和腮腺炎疫苗(或麻腮疫苗)(对照苗),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临床水痘病例,以计算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固有免疫细胞,属于固有淋巴细胞家族。ILC2s在IL-25和IL-33的刺激下可以产生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在哮喘等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ILC2s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推进我们对哮喘疾病的认识,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布、生物
N-羟乙酰神经氨酸(N-glycolylneuraminic acid,Neu5Gc)是唾液酸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人类因为缺乏胞苷酸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cytidine monophosphate N-acetylneuraminic acid hydroxylase,CMAH)基因而不能合成Neu5Gc分子。外源性Neu5Gc分子可以整合到人体组织细胞中,尤其是肿瘤细胞中,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