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损伤小等特点在儿科已逐渐被家长和患儿接受并认可使用,优点明显。本文笔者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前言:静脉留置针也可以称为套管针,对血管的刺激较小,留置时间较长,不仅用药非常方便,同时患者还可以避免遭受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依从性差并且血管较细,因此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穿刺而导致血管损伤[1]。而静脉留置针不会穿破血管壁,可以对患者静脉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穿刺所造成的损伤。儿科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家长和患儿的认可。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患儿的不适,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儿科于 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56 例,女 34 例。年龄在半岁到 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 5 ±1.2)岁。其中,静脉留置针时间在 1 天到6 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 7 ± 0. 6)天。
1. 2 操作方法
1. 2. 1 穿刺方法使用美国 BD 公司所生产的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治疗,选择相对较粗、便于规定并且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注射,比如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颞浅静脉、额部正中静脉、大隐静脉以及挠静脉等。首先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注射区域皮肤,以注射点 8 厘米直径范围[2]作为消毒区域。正式穿刺前先旋紧肝素帽,然后采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穿刺:医师食指与拇指握住留置针的针柄,其与患儿静脉管之间的角度以 15°到 30°为宜,刺入并于看到回血后继续进针 2 毫米,使用左手将外套管固定住,右手则抽出枕芯,然后使用透明敷贴加以规定并注明时间。在封管时需要格外留意,因为正确的封管操作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出现。首先 3 到 5 毫升封管液并通过肝素帽的输液针头缓慢向里推进,注入 2 到 3 毫升之后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头皮针,头皮针需要留在肝素帽内少许,并让封管液充满管腔。当剩下 0. 1 到 0.2 毫升时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夹住并拔出头皮针。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以 4 天左右为宜[3]。
1. 2. 2 護理方法
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尤其需要确保肝素帽和穿刺点的无菌。因此每天需要使用 75%的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密切留意患儿穿刺部位的情况,观察是否清洁,是否出现干燥、红肿以及渗出等问题,避免发生感染。当患儿出现渗出以及发红症状时,需要将留置针拔出并重新进行穿刺。此外,输液时护士应该控制好输液速度并留意导管的畅通程度。此外,静脉炎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通过在针柄下垫上棉絮以及局部热敷等措施予以预防。
1. 3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 90 例患儿中,最长留置时间为 11 天,最短留置时间为 1天,平均时间为(4.6 ±0. 7)天。其中,1 例患儿出现渗液,2 例患儿发生堵管问题,1 例出现静脉炎,1 例皮肤过敏,未出现感染问题,留置成功率达到 94. 44%。
3 讨论
小儿穿刺之所以容易失败,主要是由于患儿依从性较差,并且血管较细,因此容易出现刺破血管的情况。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注射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穿刺对患儿血管所造成的伤害,保护患儿的静脉。在实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护士需要留意患者的反应,以免发生患儿多动或是哭闹中抓脱留置针的情况。为 3 岁以下头部使用留置针患儿多见,常见的有夜间睡眠时翻身脱出,高热患儿出汗较多也会导致敷贴粘附性降低。手背及脚背,大隐静脉留置患儿除个别及不合作外脱出可能性明显降低。护士在留置针固定时要注意方法,及贴敷贴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减少汗液,必要时剔去头发,同时向家长做好宣教,使其配合。护士要加强观察,必要时头部可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减少摩擦。
(2)要选择合适的封管方式,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宜长期处于下垂状态。输液时间也不可太长,否则容易出现肿胀问题。
(3)预防静脉炎、渗液、过敏以及堵管等并发症。静脉炎主要是在相同部位长期静脉滴注药物所引起,血管变得脆弱后容易出现红肿、肿胀以及疼痛等炎性症状,最终演变为静脉硬化。渗液主要由穿刺不当、针头固定不当以及患儿不配合等原因所引起,对于不具刺激性的药物的渗液,可以通过热敷或者抬高患儿肢体等措施加以解决[4]。高渗性药物或者化疗药物的渗液问题则可以使用普鲁卡因予以局部封闭进行解决。患儿出现过敏的原因比较多,胶布的刺激、汗液以及皮肤比较细嫩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过敏问题。因此发现患儿穿刺部位出现红肿问题时应该立即更换胶布并在局部涂上百多邦软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更换穿刺部位。
(4)静脉针的留置时间不宜太长,因为时间太长会增加患儿出现感染的几率。第五,在穿刺过程中需要首先消毒穿刺部位,并熟练穿刺,固定时要掌握好程度,太松容易脱落而太紧又会增加患者不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减轻对患儿静脉所造成的伤害,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护患矛盾,应用效果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避免出现静脉炎、过敏、渗液以及堵管等问题,致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盛敬伊,史囯晶,苏丹.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25):197 -198.
[2] 蒋梅.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9(14):2330 - 2331.
[3] 成燕.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0(30):171 - 172.
[4] 曹秋花,王淑霞.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25):147 -148.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前言:静脉留置针也可以称为套管针,对血管的刺激较小,留置时间较长,不仅用药非常方便,同时患者还可以避免遭受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依从性差并且血管较细,因此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穿刺而导致血管损伤[1]。而静脉留置针不会穿破血管壁,可以对患者静脉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穿刺所造成的损伤。儿科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家长和患儿的认可。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患儿的不适,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儿科于 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56 例,女 34 例。年龄在半岁到 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 5 ±1.2)岁。其中,静脉留置针时间在 1 天到6 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 7 ± 0. 6)天。
1. 2 操作方法
1. 2. 1 穿刺方法使用美国 BD 公司所生产的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治疗,选择相对较粗、便于规定并且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注射,比如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颞浅静脉、额部正中静脉、大隐静脉以及挠静脉等。首先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注射区域皮肤,以注射点 8 厘米直径范围[2]作为消毒区域。正式穿刺前先旋紧肝素帽,然后采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穿刺:医师食指与拇指握住留置针的针柄,其与患儿静脉管之间的角度以 15°到 30°为宜,刺入并于看到回血后继续进针 2 毫米,使用左手将外套管固定住,右手则抽出枕芯,然后使用透明敷贴加以规定并注明时间。在封管时需要格外留意,因为正确的封管操作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出现。首先 3 到 5 毫升封管液并通过肝素帽的输液针头缓慢向里推进,注入 2 到 3 毫升之后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头皮针,头皮针需要留在肝素帽内少许,并让封管液充满管腔。当剩下 0. 1 到 0.2 毫升时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夹住并拔出头皮针。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以 4 天左右为宜[3]。
1. 2. 2 護理方法
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尤其需要确保肝素帽和穿刺点的无菌。因此每天需要使用 75%的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密切留意患儿穿刺部位的情况,观察是否清洁,是否出现干燥、红肿以及渗出等问题,避免发生感染。当患儿出现渗出以及发红症状时,需要将留置针拔出并重新进行穿刺。此外,输液时护士应该控制好输液速度并留意导管的畅通程度。此外,静脉炎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通过在针柄下垫上棉絮以及局部热敷等措施予以预防。
1. 3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 90 例患儿中,最长留置时间为 11 天,最短留置时间为 1天,平均时间为(4.6 ±0. 7)天。其中,1 例患儿出现渗液,2 例患儿发生堵管问题,1 例出现静脉炎,1 例皮肤过敏,未出现感染问题,留置成功率达到 94. 44%。
3 讨论
小儿穿刺之所以容易失败,主要是由于患儿依从性较差,并且血管较细,因此容易出现刺破血管的情况。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注射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穿刺对患儿血管所造成的伤害,保护患儿的静脉。在实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护士需要留意患者的反应,以免发生患儿多动或是哭闹中抓脱留置针的情况。为 3 岁以下头部使用留置针患儿多见,常见的有夜间睡眠时翻身脱出,高热患儿出汗较多也会导致敷贴粘附性降低。手背及脚背,大隐静脉留置患儿除个别及不合作外脱出可能性明显降低。护士在留置针固定时要注意方法,及贴敷贴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减少汗液,必要时剔去头发,同时向家长做好宣教,使其配合。护士要加强观察,必要时头部可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减少摩擦。
(2)要选择合适的封管方式,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宜长期处于下垂状态。输液时间也不可太长,否则容易出现肿胀问题。
(3)预防静脉炎、渗液、过敏以及堵管等并发症。静脉炎主要是在相同部位长期静脉滴注药物所引起,血管变得脆弱后容易出现红肿、肿胀以及疼痛等炎性症状,最终演变为静脉硬化。渗液主要由穿刺不当、针头固定不当以及患儿不配合等原因所引起,对于不具刺激性的药物的渗液,可以通过热敷或者抬高患儿肢体等措施加以解决[4]。高渗性药物或者化疗药物的渗液问题则可以使用普鲁卡因予以局部封闭进行解决。患儿出现过敏的原因比较多,胶布的刺激、汗液以及皮肤比较细嫩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过敏问题。因此发现患儿穿刺部位出现红肿问题时应该立即更换胶布并在局部涂上百多邦软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更换穿刺部位。
(4)静脉针的留置时间不宜太长,因为时间太长会增加患儿出现感染的几率。第五,在穿刺过程中需要首先消毒穿刺部位,并熟练穿刺,固定时要掌握好程度,太松容易脱落而太紧又会增加患者不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减轻对患儿静脉所造成的伤害,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护患矛盾,应用效果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避免出现静脉炎、过敏、渗液以及堵管等问题,致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盛敬伊,史囯晶,苏丹.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25):197 -198.
[2] 蒋梅.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9(14):2330 - 2331.
[3] 成燕.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0(30):171 - 172.
[4] 曹秋花,王淑霞.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25):147 -148.